第832章 梁国御马特勒骠-《楚兵》

  【时令光武二年,九月二十日,

  暑热渐退,天气微变。

  四天前,梁国各军大将合力,完成了大王店奇袭。

  将至关重要的冬衣物资,留在了河间地区。

  周云一如既往,选择撤退,将河间郡让了出来。

  河北大战,赵军中路已经退去,西线高邑的朱雀军位置明显突出,

  朱雀李保八万六千赵军,于九月十八日撤出高邑。

  同日,丁肆业前锋军进驻高邑城。

  至此,随着赵国河北战线全面后移,

  如今赵人只掌控了范阳、渔阳、易州、幽州、中山,五郡而已。

  其实,臣倒是希望周云跟臣决战。

  那样赵人嫡系损失惨重,他们的政权就必然出现混乱。

  臣一直都知道,周云是下大饵钓大鱼。

  可臣不怕,臣有信心将他的鱼网冲破,并吃下所有鱼饵。

  大王店之战后,赵帝周云眼看要被压出河北,

  迫不得已,最后一击,在东线沧州围困了齐王南野。

  可这一步,臣早已料到,不仅提前安排了宋军与齐军合兵一处。

  梁军在石门县,已经集结了十万兵马。

  不日将西进中山郡,联合丁肆业,围杀朱雀军李保。

  齐宋于梁,不过尔尔。

  朱雀于赵,却是根基之重。

  臣笃定周云不敢换,中山郡一丢,赵军失去西线,梁军五十余万,将对赵成半包围之势。

  如此情况,河北之战,臣有九成把握拿下周云。

  数月前,臣让陛下整合洛阳将门之兵,分派于窦、龚、商、薛等族,

  如今,请陛下即刻派遣洛阳精兵至河北。

  一则,防止赵帝周云狗急跳墙,万一血战,梁军有备,方能无患。

  二则,六镇之地,两王竟然也敢想?

  届时赵军退去,臣携大胜之威,以绝对军力,只需书信两份,封赏两王麾下之将。

  便能兵不血刃,化解河北节度使之患,诛杀丁肆业、南野,

  齐魏皆亡,宋独木难支,不成气候也……】

  “哈哈哈,哈哈哈哈!!好,好,好!”

  洛阳,乾政殿。

  梁帝萧汉龙袍金服,手持火漆八百里加急书信,疯狂狞笑。

  得中原而夺河北!进而积蓄甲兵,一统天下。

  两年不到,他从一个南阳势力下的边缘九王爷,

  摇身一变,即将击败赵帝,成为天下最有权势的皇帝。

  此时此刻,他如何能不兴奋?

  乾政殿里,雕龙大柱,巍峨耸立。

  透着人影的御窑金砖上,数百文武大臣,皆是噤若寒蝉,在梁帝之威下,瑟瑟发抖。

  随着前线进军越来越顺利,梁国皇帝的威势,也一天大过一天。

  虽然梁帝萧汉目前只有中原十七郡,跟即将到来的河北之地。

  但中原早在周云时期,就大治过一次,后圣武皇帝又开发了数年。

  如今的中原,早已不是圣昌时期的中原。

  其赋税、粮食、制造业、商业……等等,比之当年大楚全国,还要多上一两成。

  一个王朝强不强,当朝的统治者其实很清楚。

  梁国吸取楚赵之精髓,于大乱之中重建,必然恢宏无比。

  若是以这种力量,统一全国,那将成为前所未有,旷古烁今的强大王朝。

  届时,梁国出漠北,攻西域,文治武功,千古一帝。

  帝都洛阳,皇城之中,

  有商师成、萧家文臣等一批能臣干吏,

  早朝其实也就是走走过场,无非就是冬衣进展缓慢,也许只能供给一部分。

  民夫徭役,损失不小,冬天之前,尽可能遣散一批。

  这些都是细枝末节,跟大都督和赵帝在河北的龙争虎斗,根本不是一个档次的。

  龙台之上,萧汉听了很多商师成的建议,最终口含天宪道,

  “左丞相乃百官之首,些许事情,自可定夺。”

  “萧启鸿,你乃梁国宿将。朕命你携伏牛山、历山六万兵马,出孟津渡,支援丞相,确保河北万无一失。”

  援兵。竟然还有援兵?!

  梁国皇帝的话,让不少文武百官吃惊之余,还对右丞相杨重楼感到恐惧。

  现在天下,进入了精兵时代。

  这六万援军,必然不可能是仓促成军,

  也就是说梁国刚拿下齐帝黄九,就开始准备兵马了。

  那如此看来,杨重楼是什么时候开始谋划各地域战争的?

  也许是赵帝攻河北,也许黄九之乱,也许是更早的时候,

  甚至圣武皇帝还在,此子便有了夺取天下之心。

  果然,能在河北跟军神过招,

  大都督不是泛泛之辈也!

  “铛-铛-铛……”

  鸣钟之音,就像是命令。

  乾政殿出现一阵杂乱的脚步声,群臣如潮水退去。

  百官想走,萧汉更想走,没人愿意加班,就算是皇帝也一样。

  四个黄门,举着皇帝仪仗,前方开道。

  六名武太监,单膝跪地,等待皇帝踏上龙辇。

  十六个宫娥莺莺燕燕,她们尽可能展现体态,

  若得皇帝临幸,就可飞上枝头当凤凰。

  六十四个皇宫随从,带着皇帝可能的用品,匍匐在乾政殿长廊。

  忽然,御窑金砖上的龙靴,在上龙辇的前一刻停了下来。

  远方,一个文臣似乎在和老太监说悄悄话,两人还相谈甚欢。

  梁帝萧汉眼中闪过疑惑,决定过去看看。

  一般人他是不想管的。

  但这个老太监是南阳时期的老臣,那个文人又是大名鼎鼎的文魁郎卢俊臣。

  此人在圣武皇帝时期,所提出的以国力为峰,联合外族,南北夹击赵国的策略,连右丞相杨重楼都觉得厉害。

  “外臣勾结内宫太监,死罪一条啊。”

  “萧德章(卢俊臣),参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哈哈……”萧汉今日心情大好,

  乾政宫台上,拍了拍两人的肩膀,询问道,

  “说什么奇闻乐事呢?聊的如此起劲,道给朕听听。”

  闻言,卢俊臣看了萧太监一眼,作为外臣,他自然不便抢先开口,

  “特勒骠伤了,咱家找文魁郎要点办法。”蓝领太监萧德章笑眯眯的,拱手行礼道,

  “臣管理御马房,这半年来,没少去翰林院询问卢侍郎。毕竟洛阳的气候、草地,跟南阳的都不一样。”

  翰林院就在皇宫之中,萧德章找卢俊臣问马,也是合情合理。

  “特勒骠?那匹浅黄色的名马!朕记得它可是赤影之后的皇宫马王,在圣武一朝就很有名。”

  “可不是嘛。”说到这里,萧德章跟卢俊臣都笑了笑,

  “前两日,皇宫来了一匹西域母马。特勒骠想亲近,谁料竟然有一匹雄壮的北狄黑马抢了先。”

  “特勒骠大怒,与那公马一较高下,没想到居然不是对手,被打伤了。”

  马中夺妻之恨?!

  闻言,梁帝萧汉也被逗笑了。

  皇宫马房里,好马众多,尤其是现在北疆马来了。

  御马房中,出了新的马王,这很正常。

  梁帝是知兵之人,他明白马匹不能长时间卧倒,所以一旦四肢受伤,极有可能死亡。

  萧德章还是老成持重的,来找卢俊臣,毕竟文魁郎学识渊博。

  择日不如撞日。

  既然碰到了卢翰林,萧汉还真想要跟此人亲近亲近。

  大才嘛。那个皇帝会嫌少呢?

  洛阳的风,不似南阳,也不似河北。

  方才九月底,这里就带着一些凉意了。

  此地比中原别的区域,降温要来的早。

  可偏偏它最冷的时候,也远远比不上北疆等地,算是极度宜居的地区。

  “卢翰林朝堂总是不言,朕哪里怠慢了卢爱卿?这是私下,大可说于朕听。”

  “哪里哪里。卢某身份低微,才疏学浅。朝中名臣众多,何须卢某多言。”

  “呵呵……你这个贾诩,比那个还要会自保。走吧,今日朕有雅兴,去牡丹池钓鱼。”

  从乾政殿出去,走过千步御道,

  过了宫门,还要行进数里,才能看见广阔的牡丹池。

  牡丹池千丈,碧水埋万骨。

  此池乃是圣明皇帝为江南爱妃所修建,其池水占地广大,横跨了皇宫内外。

  坐落于牡丹池的宫阙府邸,都是王朝鼎盛的象征,非大富大贵之人不得拥有。

  其中皇城内为掖庭宫、正阳宫,皇城外就是牡丹阁。

  自从攻破帝都之后,梁帝萧汉不知为何,居然迷上了牡丹池钓鱼。

  尽管武太监跟了恒国师都说了,此地阴气重,陛下当少来。

  但萧汉充耳不闻,依旧我行我素。

  皇城后方,牡丹池有一水榭,被梁帝修缮后,目前为皇帝御用钓鱼之地。

  这个时代的才子,那都是涉学极广。

  加之娱乐匮乏,钓鱼这种活,卢俊臣自是能娓娓道来。

  “哈哈哈,好好,卢爱卿是个行家,一会跟朕比个高低。”

  牡丹水榭中,梁帝萧汉心情大好,拿出了大臣进贡的渔具,

  刚出房屋,踏上过道,却是忽然脸色大变,龙颜大怒。

  ‘咱听说大都督在河北,黄门开道,红毯铺路,猛士相随。’

  ‘这有什么,能打赢赵帝周云,右丞相之功,当居天下第一。’

  两个皇宫老太监,散漫惯了,他们一边躬身用布擦地,一边随意的口吐芬芳。

  丝毫没有注意到,长廊回音,清晰的传到了皇帝耳边。

  这一刻,萧汉呼啸粗重,双目圆瞪,拳头渐渐握紧,发出‘吱吱’之响。

  御马房里,老马王不行了,新生了一头马王!

  新生了一头马王!!

  “陛下,陛下!此二人心怀不轨,但立刻斩之。”

  长廊里,卢俊臣也听见了两个太监的八卦,结合皇帝萧汉的脸色,他当即跪地进言道,

  “右丞相北伐,正在关键时候,陛下切莫被扰了心智。”

  迎接卢俊臣的,是一双恐怖的眼睛。

  萧汉此刻虽然是人,但水榭长廊里,

  就仿佛有条恶龙,一条能杀掉卢氏满门的恶龙。正缓缓靠近跪地的卢翰林,恶狠狠的道,

  “朕说了什么?你如此急,是不是想多了。”

  卢俊臣惊慌失措,但他还是为国为民,眼里全是忠义的冒死行礼道,

  “陛下……陛下梁国大业为重啊。陛下……”

  梁国大业!?

  哼哼,谁的大业?

  水榭长廊,梁帝萧汉仰头踉跄的跨走几步,

  随后竟然迅速平复了心绪,恢复了赫赫帝王之威,

  某一刻,梁帝萧汉回头,居高临下,冷视卢俊臣道,

  “卢爱卿,今日之事,你应该立刻忘了。否则,后果不用朕多说。”

  “张大伴,摆驾御书房,宣萧启鸿来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