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2章 苍狼白鹿-《楚兵》

  辽地极北,冰封万里。

  呼玛河流域(今黑龙江漠河附近),滴水成冰,环境极其恶劣。

  起初,没人知道,这将会是一场艰苦的战斗。

  当梁三跟刘谋两位赵国大将,在库莫奚人的乌拉盖高壁,应皇帝令,整合军队时。

  他们做梦都不会想到,这将是一次长达两年的艰苦远征。

  六千骑三营赵兵,走过辽阔的草原,踏过茫茫的雪山,

  他们一路追寻室韦人的脚步,期间万里塞外,都有他们战斗过的痕迹。

  重重难关下,赵军终于剿灭了这支盘踞东北的异族政权。

  其实他们在东胡地区,就跟室韦、契丹联军打过一场大战。

  此战骑三营旅将马九,奇袭敌人的王室,一举锁定胜局。

  可这也是征北赵军,打过的最后一场万人规模的战争了。

  至此之后,室韦残余部落,一路远遁。

  赵人便在雄鹰和斥候的指引下,一路追击。

  剿灭室韦,最大的难度,不是打赢。

  而是在茫茫大地,毫无希望的寻找,

  真正的敌人,是恶劣天气,是兵卒的非战斗减员。

  这一走,就是茫茫万里。

  赵人见过大漠的风暴,那铺天盖地的黄沙,几乎会毁掉所有水源。

  赵人还见过大兴山里的暴雪,一连几天,大雪封路,人畜难行。

  当然,赵军的兵卒,更是见过极北之地的瑶光。

  万里神光下,赵人兵卒就如同渺小的蚂蚁,在大雪域行军。

  任何伟大的诗篇,也写不出赵国子弟,北征室韦的豪迈。

  他们一度与牛羊成群,极寒天气下,

  他们甚至要在牛马棚里,铺开睡袋,与牲畜一起存活。

  如果不是强大的后勤,跟必须征服隐患,为子孙消除祸患的决心,赵兵早就退了。

  同样的,室韦人越能跑,征北将军便越要追。

  因为生命里越顽强的敌人,往往就越是可怕。

  终于,距离出发地上万里的呼玛河一带,赵军完成了对室韦残部的合围。

  “呜-呜-呜!!!”

  风雪如刀,刮的人脸生疼,

  马蹄踏雪的清脆之声,响彻冰晶山林。

  旅将马九持弓策马,杀死了最后一名抵抗的室韦人。

  这片雪坡上,随着这名室韦勇士死去,

  二百多抵抗的草原兵卒,已经全部死亡。

  “启禀将军,斥候来报,瓦拉干一带,逮住了室韦人大部队。”

  “室韦王室在否?”马九威风凛凛,目光冷厉。

  “全在。室韦左右王室,室韦酋长莫贺弗等等,无一逃离。”

  “哈哈哈!!!皇天不负苦心人。”雪坡战场,马九笑了,笑的狰狞,也笑的苦涩。

  “走,追上去,咱们两千人办完此事,马上南下追随将军。河北还在打,陛下在等我们。”

  极北之地。

  瓦拉干山谷。

  风雪如幕,遮蔽视野,能见度极低。

  马九带着骑兵,一路策马而来,这里已经被其他赵骑围了。

  锡林人、契丹人、库莫奚人,甚至室韦人都有,

  当赵人强盛无比时,自然会有无数仆从兵马。

  他们追随强大的赵人,只为获得那一点点生存空间,而策马浴血奋战。

  远方山谷,

  这是一支民族最后的哀唱。

  古老而苍凉的歌谣中,茫茫一片室韦人,就在冰天雪地下扎营。

  他们已经山穷水尽了。

  室韦人牛羊散了,辎重散了。

  冰天雪地,还能坚持如此久,其实赵人也很疑惑。

  山谷里,场面非常残忍。

  马九目之所及,都是宛如雪人的垂垂老者在外面。

  他们不少人已经冻成了冰雕,即使没死的,也奄奄一息。

  这些老人没有躲闪,他们将为室韦人争取最后的希望,

  也许他们祖祖辈辈都是这么过来的,老人们大多选择平静的死去。

  室韦最后残存的一万余人,哭泣声、哀嚎声,响彻山谷。

  年轻的男女躲在最里面,瑟瑟发抖,

  虽然寒冷不会要他们的命,但赵人的刀剑可以。

  一双漆黑的腿在颤抖,精瘦的室韦酋长莫贺弗,双眼如狼,

  虽然他还是个大孩子,但他带着对赵人的滔天仇恨,怒视马九。

  “恶魔!你们都是恶魔?”

  “你们残害室韦人,赵人不得好死!”

  马蹄踏雪,骑三营旅将居高临下,蔑视莫贺弗道,

  “你们杀中原人时,比我们残忍多了。那会怎么不说恶魔?”

  “当然,我们也不需要室韦族的忏悔。赵人的刀剑,会给你们答案。”

  马九冷哼出赵人的意志后,

  低头看了看莫贺弗,冷笑两声,

  “奉皇帝圣旨,室韦族裔南迁,三代之内,皆为汉奴!”

  “莫贺弗,你应该庆幸,至少你的族人,还能活很多。”

  瓦拉干谷地,

  正当旅将马九,命令士卒,杀光室韦政权人物时,

  几匹快马,踏雪飞溅,奔腾而来。

  梁三统领跟几个不同部队的斥候,在马九疑惑的目光中,出现在了瓦拉干山谷。

  “现在有件麻烦事?咱们几个定不了,所以就来了。”

  “说。”马九冷言。

  “草原兵说,有一支室韦人,脱离了大部队,往西北走了。”梁三叹息。

  “追的上吗?”马九眼神淡然,对着梁三问道。

  闻言,斥候营梁三无奈的叹气,

  “应该是很难追,这支室韦人已经过冰河了。眼下大雪,越来越冷……”

  梁三还没说完,马九便明白什么事了。

  首先,这支室韦人走远了,本身就很难追。

  其次,如今赵骑已经剿灭了室韦王室的残余力量,

  大任务完成,其实谁也不想追。

  更何况从实际角度出发,七八千草原骑兵,早已蠢蠢欲动,恨不得立刻南下。

  征北大将军刘谋,已经带着大量兵力南去河北。

  这支偏师再追几个月,赵人、草原人都不会干的。

  “多少人?”马九眼神闪烁,叹息一声。

  “不多!”梁三穿着臃肿的冬衣,咂摸咂摸嘴皮道,

  “最多一千人吧。好像叫什么蒙兀室韦,首领是孛儿帖赤那。”

  “这风雪天,白刀子,兴许他们再往北走,冻死都不一定呢。”

  -----------------

  寒风带雪,刮在室韦人残部的营地里。

  如此大的风雪下,这支弱小的蒙兀部,不得不顶着被赵人发现的恐惧,生火取暖。

  陈旧的木栅栏,围拢着洞口,

  茹毛饮血的塞外野人,食物还非常原始。

  他们仅仅靠着最近几年才流行的铁壶,煮熟一些肉类、树叶、树皮。

  不要问为什么室韦人知道在肉里加绿叶?

  因为祖辈的经验口口相传,他们就知道了。

  其实在这蛮荒之地,如此大的风雪,

  别说赵人,就算是室韦人,也觉得蒙兀部会死在这场大雪里。

  但孛儿帖赤那是个奇才,他年轻时期,征战万里,以战场溜子着称。

  绰号苍狼的他,知道这里有一处绝好的岩洞。

  九百多族人,拖着简陋的雪橇车,赶着仅存的牛羊,进入了此地。

  孛儿帖赤那是个强者的室韦男子,他自幼历经磨难,但心态极好,拥有像高山一样的胸怀。

  即使此刻山穷水尽,他依旧在火堆前,心情愉悦的做画。

  蒙兀部没有文字,首领只能用火炭,在羊皮上,记下蒙兀人这一战的苦难。

  想到战争,孛儿帖赤那的脸上闪过痛苦。

  太强了!

  赵人骑兵太强了。

  行如疾风,羽箭齐飞,退如狡兔,回头吊射。

  室韦人在六户山之战,不可谓不英勇,

  但在大名鼎鼎的骑三营面前,两万骑兵魂断六户雪山。

  想到此处,孛儿帖赤那拿起来了身旁的一把断弓,这就是赵人的青山弓。

  它比室韦人的硬弓射程远两倍,但重量却更轻。

  这个东西,对于聪明的孛儿帖赤那来说,不算太难。

  他已经研究半年了,鱼胶、柘木被他发现,反曲原理也被他理解。

  可唯独那种韧性极佳的黑色薄皮材料,孛儿帖赤那始终不明白。

  他试过兽骨、兽筋,还想了很多事物,但都不对。

  孛儿帖赤那猜测,也许,是北疆五郡独有的某样木材,

  而赵人正是得到了此物,才迅速崛起。

  “不用怕,长生天会保佑我们的。只要蒙兀部还有女人和孩子,就能在草原上繁衍。”

  矢疾忽都忽是蒙兀部的勇士,也是孛儿帖赤那的安达。

  他嬉笑着自我安慰,跟首领一起,丝毫不在意眼下的困境。

  对着孛儿帖赤那的羊皮画,他指指点点,认为应该把他加上去。

  就在孛儿帖赤那,笑着记载这一场蒙兀部的迁徙时,

  岩洞深处,发生了争吵,有几家女人在哭泣。

  似乎是某个人把食物煮坏了,弄的很难吃。

  “孛儿只斤阿兰就是头草原蠢羊,这锅草汤全被她弄坏了。”

  “我不是故意的,我以为这是树皮,就加进去了。哪知道是牛角。”

  岩洞里,女人们还在责怪孛儿只斤阿兰,吵闹声喋喋不休。

  可没人注意到,孛儿帖赤那首领双目圆睁,

  他不可思议的望着那口吊起来的大铁壶。

  那块黑色的牛角,就像有魔力,让他再也移不开眼睛。

  “找到了,找到了!哈哈哈。”

  “阿兰,阿兰!你真是我们蒙兀部的神啊。”

  “孛儿只斤阿兰,我赤那要娶你为妻,你这样的神女,一定要嫁给我。”

  在附近十几个女人,甚至岩洞里,很多部众都惊愕的表情中,

  披头散发,目光炯炯的首领,不顾滚烫的热水,

  他一边放声狞笑,一边抚摸这只牛角。

  半年的研究,日日夜夜的思索,没人比孛儿帖赤那更清楚这是什么。

  这是赵人的骑三营,

  这是室韦人对抗赵军的希望。

  原来牛角热煮,就是赵人弓弩的秘密。

  世界之东,

  极北之地。

  黑石头山的岩洞里,

  一处不起眼的汤壶前,孛儿帖赤那忽然懵了,

  他举目四望,好像听见了什么声音。

  ‘呜……呜……额额额!!’

  那声音很淡,又很清晰,好像是惊天动地的蒙兀呼麦之音。

  孛儿帖赤那有些疑惑,木讷的抬头寻找。

  某一刻,他看见那张随风摆动的羊皮。

  羊皮上由炭笔勾画的小人,越来越大,越来越大。

  忽然,他们活了。

  他们化作一支支奔腾的骑兵,战马嘶鸣,铁蹄如雷,

  宛如东方风暴,欲要席卷天下。

  赵元始二年,十月中旬。

  蒙兀室韦!

  这支在大赵时代,苟延残喘的小部落。

  在首领孛儿帖赤那的带领下,创造了苍狼白鹿的传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