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邠州驻防-《从总旗到帝王》

  接到消息的张元梁没有半刻犹豫,直接骑马来到城内,杜文焕在一套民宅内办公,到了门口报上大名。

  张元梁等了一会就被通知进去,怀着忐忑心情走了进去,虽然名义上自己只是借调过来部队,完全不用这么拘谨。

  但是确实两人级别差太多了,别人一句话张元梁可能就不是这么好过,自然要小心翼翼。

  杜文焕还在看着公文,见张元梁过来抬头看了一眼,就接着忙自己的。

  “来了!”

  “属下拜见总兵大人!”

  “不用多礼,你先坐着吧,等我忙完手头上的这点事。”

  “是,大人!”

  空气瞬间安静,张元梁小心翼翼的坐在椅子的三分之一处,腰板挺的老直,看着杜文焕好像是在写奏折,把事先准备好的在誊抄一遍。

  就这样时间过了半个时辰,张元梁屁股都快坐不住了,心里也像长了草一样,急都不行!

  好在杜文焕终于停下笔对着写好的奏折吹了吹,又叫人把这些东西送往京城,这才笑着向一旁看着。

  “张元梁?”

  “是的,大人。”

  “你从河南远道而来帮忙,正常该给你好好接风洗尘喝一杯,但是现在情况特殊只能省了。”

  张元梁只能一旁小心回话,这种场面话听听就好了。

  “你以后就跟着我就行了,你被调拨到我的手下,以后有什么直接听我调令。”

  张元梁站了起来:“是大人。”

  “这些天我和诸位大人商量出来结果了,准备还是能抚则抚,对那些小股流寇能抚则抚,剩下的四股大的流寇还是要尽快剿灭。”

  “你的防区在邠州,好好驻防!防止流寇进攻州城,如果合围流寇我会传令通知你,到时候做好策应!”

  “属下明白!”

  杜文焕点了点头:“走之前去军需处领五百石粮食!”

  “是,那属下就先告退了!”

  看着张元梁就这么平静的走了出去,杜文焕对张元梁印象又好了些,毕竟自己刚才只给了五百石粮食,这些只够他吃十天左右。

  这小子竟然没有给自己闹,这确实挺让杜文焕意外,毕竟要是其他的人知道自己只给五百石估计早就发牢骚了,因为今年就不会给他发粮食了。

  没想到他小小年纪就如此识大体,杜文焕也是没有办法,毕竟军粮没有多少肯定还是顾着自己的属下和本省的军队,一个外地客军就自求多福。

  张元梁不在乎粮食的多少,毕竟这次他过来拉来了一万石粮食,路上分给流民吃了些加上消耗,现在还有八千石,省着点至少够吃五个多月

  出了大宅张元梁知道自己被扔一边了,不过也好省得别人知道自己底细,回到大营内就赶紧让手下士兵准备,领完粮食就赶紧收拾东西拔营走。

  三日后张元梁拔营向南进发。

  六月中旬,就到了邠州城下,因为有了杜文焕的驻防手令,张元梁这次终于可以直接率兵进城了。

  邠州城的一众大小官员都出来迎接,在检验完手续文书,邠州知州直接热情的拉着张元梁就进城了。

  “张将军,听口音不像本地人呀?”知州宁德生热情的拉着家常。

  “回宁大人,我是河南人!”

  “张将军不必客气,虽然文武有别,你河南来我这里咱俩就是缘分,咱俩之间就不用客气了。”

  “张将军真是青年才俊,十六七岁就是游击将军,官至汝宁卫指挥使,简直就是戚大帅转世!”

  “宁大人,言过了,不敢当呀!”

  宁德生这一路拉着张元梁,对着他就是一阵夸赞和奉承,众所周知明代文官就是吊,说实话一个游击将军在二甲进士出身的知县或者知州,他们这些真不一定看上眼。

  这些文官在武官面前心气比天高,尤其是在现在大明朝秩序还没有崩塌的时候,来之前张元梁都是做好了心理准备的,人生地不熟就好好当孙子。

  毕竟自己的腿还是一到天阴下雨还是会隐隐作痛,时刻提醒自己要低调,不然文官整死他是分分钟。

  看着这位三十七八知州大人如此,张元梁还是有些受宠若惊的,不过也好省得自己天天担惊受怕。

  宁德生如此一是本来他就不是正儿八经科甲出生,他是通过老父亲的荫蔽,到国子监读书,又花了大价钱去穷乡僻壤的下县当的知县,在多方运作终于升到了现在位置。

  他本来就是官二代出生,见多识广为人又圆滑,会做人,自然对这些文官武官之别看的没有这么重,学习又不是很好,自然不会端架子,何况人家带了七千人过来,你想压人家一头,估计也只有书呆子会这样想。

  其二嘛就是形势所迫,现在陕西各地都在起义,冲城杀官更是被这些流寇当作炫耀能力的体现,前些天邠州城还有几股流寇,见这城高便没有攻城。

  但是这可吓坏了知州宁德生,这些天来犹如惊弓之鸟一般,天天担心这些流寇来攻打自己,毕竟这邠州城只有区区两千民壮,衙役全数也才三百。

  如果流寇真攻城,自己这些人手根本不够看的,他也多次和上面大人发去公文,但是鉴于他这里没有战事,又哪里会有官兵会来驻扎。

  这次看到张元梁来了六七千人,那心里又怎么不激动,至少自己的小命上了道保险,他甚至在给张元梁士兵扎营地方还没有选好,就已经把城防交接给张字营了。

  宁德生也是会做人,活的又通透,当天直接出钱买了大肉,犒劳张元梁的张字营,因为在他看来自己贪的这些银子,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不如花一点点好买人心。

  好让这些人给自己守住邠州城,就算情况最坏万一城破,有这些人情在,他张字营也要把自己带出去。

  晚上知州衙门口灯火通明,外面士兵蹲在外面喝肉汤吃烙饼,大堂外几十桌基层军官喝酒吃肉,后堂内院两桌人也是举杯邀明月。

  邠州城,自从陕西干旱,各地闹流寇,几年没有这么热闹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