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文豪墨幻宫(壹)-《众生芸:王者浴血》

  第八章:文豪墨幻宫(壹)

  1.董其昌:山水之所为好,泼墨偷闲而已

  虽说当官,只是董其昌大爷的副业。

  但若是不当这个官,没有俸禄。

  没有俸禄,那就要饿肚子。

  所以,从三十五岁开始。

  董其昌就一直在当官这条路上,拼命折腾。

  到八十岁他告老还乡,履历拿出来一沓,真心喜人。

  四十五年,宦海浮沉的老革命。

  其中,有十八年是正儿八经在当官的。

  另外的二十七年,一直在归隐。

  好家伙,这不典型的是“晒网型”选手么。

  心情好的时候,他就出来当会儿官。

  赚点零花钱,寻找一下存在感,告诉大家还健在。

  心情不好的时候,就隐居起来。

  用书画,来衬托一下自己的高洁傲岸。

  董其昌的心思,压根就不在官场上面。

  换个话说,是不想蹚浑水,担责任。

  遇到合得来的领导,领几天俸禄。

  遇到合不来的领导,就躲起来画画。

  幸好,董其昌有一技傍身,才可以优哉游哉。

  若是换了其他人,还真不一定能够这样。

  所以啊,到哪里,都必须要有本事。(完)

  2.解缙:给官家办事的,要学会闭上嘴

  午夜,大雪纷飞。

  从寒冷中醒来的解缙,一点挣扎的力气也没有。

  急促中,连喉咙都无法呼喊出声音。

  他的双手双脚,被粗麻绳给捆的结结实实。

  他的嘴巴,被寒冰给封住了。

  他的双眼,被风雪给遮住了。

  他的心跳,越来越急促。

  他回忆起,还在家中等他回去的娘子。

  本来说好了,今天晚上不应酬。

  还是架不住纪纲的软磨硬泡,一起去酒寮Happy。

  按照往常,解缙喝酒是相当有分寸。

  喝个三五壶,那都是小儿科。

  说来凑巧,这些日子解缙在朝堂受了委屈。

  回到家中,老婆还来了例假,又得不到宣泄。

  这才勉为其难,答应了纪纲的要求。

  哪曾想到,解缙居然是着了老朋友纪纲的道。

  但现在后悔,又有什么用呢?

  想来,这给官家办事情啊,一定要学会闭嘴。

  尤其是看不惯的事情,千万不要从自己的嘴里传出去。

  另外,资历和能力都是顶屁用的东西。

  在背景和关系面前,那些都是浮云。(完)

  3.景旸:前溪禅音浩渺,晚山落霞欸乃

  东有东厂,里面住着一群太监。

  西有西厂,里面也住着一群太监。

  除了东西,里面还有内场,里面还住着一群太监。

  考个功名,整日里受群太监的鸟气。

  这拼了命的读书当官,还不如人家自宫来的快。

  十年寒窗的景旸,算是看透了黑暗的官场。

  于是乎,在被太监群起教育了多次之后。

  他选择做个“躺平”的读书人,就吃一口闲饭。

  平日闲暇,一个人游山玩水。

  喝几杯低度的小酒,写几首飞花雪月的诗。

  这样的诗,虽然没有深意,但不会出政治问题。

  写诗是生活之中的雅兴,好不好没关系,安全最重要。

  勾栏瓦舍那种地方,同样也是不去的。

  前阵子,那个新入职的榜眼瞎了眼。

  在私人宴会上,喝酒了将青楼放炮的事情大肆炫耀一番。

  结果没过多久,就被人扒掉了内裤丢在官道上。

  很显然,又是“硬不起”的太监们干的好事。

  傍晚的时候,景旸喜欢靠着窗看彩霞。

  每个月的俸禄,基本用来买诗集、扎窗花。

  纪实文学的书是洪水猛兽,那是绝对不能碰的。

  这是景旸的底线,更是厂公的威严。(完)

  4.兰陵笑笑生:哪有下流故事,只有下流的人

  人生,就是一场买卖。

  有的人,出卖的是体力。

  一间屋,一张床,就能创造价值。

  有的人,出卖的是智慧。

  一个构思,一点墨,就能让人想入非非。

  并通过想入非非,解决个人问题,同步解决社会问题。

  非非是谁?为什么那么多人想入她。

  这个答案,只有兰陵笑笑生可以告诉你。

  风流公子哥,真的是因浪得了体虚的实名。

  因为他的体虚,确实是多年孟浪得来而起。

  曾经,兰陵笑笑生,也写过些正儿八经的文字。

  面对一群不正经的读者,正经东西能给谁呢?

  于是,兰陵笑笑生痛定思痛,抛弃真名。

  以奇技淫巧中的第三个字,作为创作的突破口。

  下流而不含蓄,坦率而不清纯,努力躬耕新的事业。

  将女子追求幸福的真实状态,刻画的入木三分。

  作品已经发布,无数报刊杂志来信要求连载。

  就连东瀛的《风月》杂志社,也从太平洋的那端抛来橄榄枝。

  兰陵笑笑生虽然被国内读者虐过千百遍,相比他更有抗日情怀。

  所以,他还是将连载权给了国内的一家杂志社。

  这个世上,哪有什么下流故事,只有下流的人想多了罢了。(完)

  5.李东阳:翰林就是工作,爱好完美人生

  文章者,无非寄情。

  对于李东阳来说,自己感情太丰富,压都压不住。

  才会留下诗歌三千首,文章千余篇的美名。

  为什么李东阳这么拼,那是有原因的。

  李东阳三十年,都在翰林院任职。

  翰林院的工作,就是和文字打交道。

  在进入翰林院之前,前辈们就告诉他。

  如果不把能工作当作爱好,那么早点儿离开。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但外面的世界也很无奈。

  那些从翰林院出去的,不是丢了官,就是送了命。

  并不是翰林院的风水不好,是翰林院的人都太轴了。

  不懂得转弯的人,不适合去玩政治。

  那么丢官的,大都是不懂得溜须拍马的。

  那些送命的,多半是固执又嘴欠的。

  要想活得好好的,那就安心在翰林院写文章。

  李东阳是个乖学生,听取并采纳了老前辈的意见。

  联合翰林院的几位老师,成立了一个诗社。

  李东阳作为发起人,便将诗社取名为“茶陵诗社”。

  诗社的主要任务是写诗,很少谈及政治。

  那是李东阳所禁止的,怕惹来不必要的麻烦。

  从古至今,难道文字狱还少么?风花雪月,难道不香么?(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