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1章 符离溃逃丧兵甲,淮水悲歌缓北伐-《选英雄改变历史?等等,我先逝逝》

  通往符离的道路两旁,丢弃的器甲、粮草、旗帜堆积如山。

  崭新的皮甲被扯得支离破碎,锋利的长矛斜插在土中,粮袋被踩破,粟米混着尘土散落一地,被士兵们的脚反复碾压,变成一片泥泞。

  受伤的士兵躺在路边,有的断了腿,有的中了箭,只能发出微弱的呻吟,眼睁睁看着金军骑兵呼啸而过,弯刀落下,鲜血喷涌而出,染红了身下的土地。

  “杀!不留活口!” 夹谷清臣骑着战马,手持长矛,眼神锐利如鹰。

  他率领骑兵冲入溃散的宋军之中,如入无人之境,长矛所到之处,宋军士兵纷纷倒地。

  张师忠则率领另一支骑兵,绕到宋军侧翼,截断了他们的退路,将一部分宋军逼入路边的洼地,然后下令弓弩手齐射,箭雨如蝗,洼地内的宋军士兵纷纷倒下,尸体堆积如山。

  宋军士兵们早已失去了抵抗的勇气,只顾着向前奔逃,甚至有人为了争夺道路,互相砍杀。

  “让开!快让开!” 一名宋军小校挥舞着手中弯刀,砍倒了挡在前面的两名士兵,疯狂地往前冲。

  可是没跑多远,就被一名金军骑兵追上,弯刀横扫,头颅滚落尘埃。

  这场追击,早已不是战场搏击,而是变成了一场单方面的屠杀。

  李显忠骑着一匹疲惫的战马,被亲卫们护在中间,他回头望着身后溃散的士兵和追击的金军,心里满是绝望与悲愤。

  他的黑色重甲早已被鲜血浸透,脸上布满尘土和血污,原本卷刃的宝刀早已不知去向,此刻手中握着一把从路边捡来的长刀,刀刃上也沾满了血迹。

  “弟兄们,坚持住!往前跑,到淮河就安全了!”

  他声嘶力竭地呐喊,可声音在混乱的战场上显得如此微弱,根本无人响应。

  邵宏渊则夹杂在另一群逃兵中,他的银色铠甲早已失去了光泽,沾满了尘土和污渍,脸上满是惊慌失措。

  他骑着一匹快马,只顾着自己逃生,根本不管身边士兵的死活。

  身边的亲兵想要保护他,却被溃散的人潮冲散,有的甚至被他故意推到身后,当作阻挡金军的挡箭牌。

  当宋军残部终于逃到符离集外的一片开阔地时,金军的追击暂时放缓。

  夹谷清臣、张师忠等将看到前面地形有变,不知前方底细,没有再继续贸然追击。

  而且他们也已经按照纥石烈志宁元帅的军令追击了五十余里,可以将战利品带回,找元帅交差啦。

  李显忠见金军撤退不再追击,趁机收拢残兵,高声喊道:“弟兄们,集合!到这里集合!”

  亲卫们也纷纷喊话,试图将溃散的士兵聚拢起来。

  可士兵们早已吓破了胆,有的只顾着喘气,有的则瘫坐在地上,根本无力起身。

  半个时辰后,李显忠终于清点完人数,脸上露出了死灰般的神色 —— 出征时原本四万余人的大军,如今只剩下不到两千人,而且个个疲惫不堪,伤痕累累,能战斗的士兵不足千人。

  粮草、军械损失殆尽,剩下的士兵大多赤手空拳,只有少数人还握着自己的兵器。

  就在这时,跑在前面的邵宏渊看到已暂时脱离危险,也带着他的残部赶了过来与李显忠汇合。

  他的本部兵马也只剩下不到三千人,却依旧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

  看到李显忠,邵宏渊不仅没有丝毫愧疚,反而走上前,语气带着几分讥讽,

  “李将军啊李将军,我早就说过金军势大,不可硬拼,可是你偏偏不听,非要孤军守城,如今兵败如山倒,器甲资粮委弃殆尽,宿州城也在几日内被金军攻占了,你这个招讨使呀,我就看你该如何向咱们的陛下和枢密使张浚元帅交代呢?”

  李显忠看着他,气得浑身发抖,脸色铁青,嘴唇哆嗦着,却说不出一句话。

  他是万万没有想到,这邵宏渊不听指挥保存实力、无法约束部下临阵脱逃,凡此种种才最终导致的符离战败,如今他竟然还有脸敢反过来指责自己。

  身边的亲卫们见状,纷纷怒视着邵宏渊,有的甚至握紧了拳头,想要上前理论,却被李显忠拦住了。

  “你。。。 你还有脸说!” 李显忠终于缓过劲来,声音沙哑而愤怒,

  “若不是你部临阵脱逃,动摇军心,我军何至于落到如此境地?宿州之战,若你能率军协同作战,咱们定能大破金军,全复河南!可你。。。 你只顾着个人恩怨,不顾北伐大业,你才是罪魁祸首!”

  “李将军,话可不能这么说。” 邵宏渊摆了摆手,眼神躲闪,

  “打仗哪有必胜的道理?金军势大,咱们寡不敌众,兵败是必然的。再说,我部也损失惨重!你可是高高在上的招讨使,怎么能把所有罪责都推脱到我这个无实权的副使身上呢!再者说了,放弃宿州,可是你下的军令,大家都是听你号令才撤退的!”

  他嘴上辩解着,心里却早已盘算好如何将所有罪责都推到李显忠身上。

  李显忠看着他无耻的嘴脸,心里满是失望与愤怒,却也无可奈何。

  他知道,自己是朝廷亲封的主将,如今再争论这些已经没有意义,当务之急是向张浚上书请罪,同时收拢残兵,固守淮河防线。

  他强压怒火,对身边的参军道:“立刻草拟奏疏,向张浚元帅禀报兵败之事,就说 。。。就说罪臣指挥不力,导致符离惨败,请求朝廷治罪!”

  参军躬身应诺,立刻拿出纸笔,在路边的一块石头上匆匆书写起来。

  李显忠望着眼前的残兵败将,又望了望金军回撤的方向,心里满是悔恨 —— 若不是邵宏渊的自私自利,若不是自己的轻敌冒进,若不是将帅不和,这八万大军何至于有如此惨败?

  前些时日受到朝廷褒奖的 “十年来的首次大捷“ 话语还在耳边萦绕,可没过几天,大捷变成了惨败,收复中原的梦想,也变得遥遥无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