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8章 准备进攻-《穿唐记:太子的逆风翻盘》

  唐军有所动作,很快吸引了吐谷浑的注意。

  而未发现,另外一支两万骑兵,从两边包抄直接去了西海。

  包抄的队伍由秦琼带领一万从左侧包抄,右边则是由窦奉节带领。

  大军则是带领着上千门雷霆炮,直接和吐谷浑来了一个正面对峙。

  看着黑洞洞的炮口,排列成一排。

  虽然吐谷浑的士卒不知道这是什么,可心中不由自主的生出寒意。

  士卒不知道,吐谷浑的将领可是知道这玩意儿的威力。

  让人盯着唐军的动作,自己则是快马加鞭的前往了天柱王的营帐。

  “天柱王,不好了,唐军推进了三十里,已经将阵势摆开,末将还看见了雷霆炮,一整排,恐怕有上千之数啊。”王梁屈忽说道。

  天柱王闻言,眉头一蹙,严肃无比。

  实则内心有些紧张。

  之前只是听闻雷霆炮的威力,可他不信,天下哪有此等武器。

  但夜袭鄯州城后,不由得他不信。

  损失可不为惨重。

  简单的夜袭,竟然损失数百人。

  王梁屈忽看天柱王不说话,有些着急:“天柱王,如今该如何是好?此事要不要给可汗汇报?”

  内心其实有些埋怨天柱王。

  好端端的招惹大唐作甚?

  如今的大唐是他们能招惹的起的吗?

  “混账。”提到慕容伏允,天柱王瞪了眼王梁屈忽,没好气的道:“可汗把军机大权都交于我,如今唐军来势汹汹,还没开打就去汇报,岂不是说我无能?”

  没错,他就是这样想的。

  打不过那是打不过。

  可一仗不打,怎么知道打不过?

  现在去跟慕容伏允说,岂不是在说他无能力处理军机大事?

  到时那些依附自己的大臣,如何信服自己?

  而且.......

  其实天柱王内心也是在责怪一人,要不是她的怂恿,他也不会跟大唐搞僵。

  “去,盯着唐军,有所动作速速来报,不管如何,也要顶住。要让唐军知道,我们吐谷浑可不是好惹的。”天柱王眼神阴骘着说道。

  王梁屈忽很憋屈,可还是应声道:“是。”

  回到了前线,王梁屈忽一肚子委屈,可看着自己底下的将军和副将们,欲言又止,只得说一句:“无论如何,不能让唐军前进一步,这是天柱王下的命令。”

  众将们对视一眼,眼神中都是落寞。

  这场仗似乎注定了他们会败一般。

  王梁屈忽怎么可能看不出来,大唐集结了二十万兵马,这明显不是打一仗的问题,而是要直接灭国。

  吐谷浑虽然也有十几万大军,可跟唐军以一敌十的装备而言,完全是不够看的。

  大唐真有心要灭了吐谷浑,他们连反击的机会都没有。

  忽然,外面进来一个士卒汇报道:“将军,唐军开始扎营了,并没有打算进攻。”

  众将松了口气。

  王梁屈忽松了口气的同时,也是皱眉琢磨起来:“唐军不进攻?打算做什么?”

  总不能是二十万人来吐谷浑游山玩水的吧?

  旁边的副将猜测道:“将军,唐军会不会在等待时机?听闻大唐军神李靖,用兵如神,总是出其不意,以少胜多。”

  意思就是偷袭。

  这让王梁屈忽不免的多想起来。

  “可这次领军的将军并不是李靖,而是段志玄和李道宗。”

  “听闻大唐太子就在大军之中,李靖可是大唐太子的老师,会不会......”副将继续猜测道。

  闻言,王梁屈忽觉得副将说的有道理。

  立即下令道:“警戒大营,夜晚加强守备,传令下去,发现唐军切勿惊慌,速来汇报。”

  “喏。”士卒领命而去。

  而此时的李承乾正悠哉的躺在大帐之中歇息。

  不得不说,这样的天气出兵打仗真的非常合适。

  不冷也不热。

  再过两个月,恐怕就要结冰了,到时候想要再进军就难了。

  纥干承基已经习惯李承乾这副慵懒的样子,在东宫的时候更甚。

  可薛礼不行,往营帐内看,发现太子殿下已经呼呼大睡起来,微微蹙眉。

  薛礼可是李承乾亲自调过来保护自己的。

  对于能够上战场薛礼是非常亢奋的,别说午睡了,就算是晚上都是半睡状态,巴不得敌军来袭营可以大杀四方,建立功勋。

  “营长,太子殿下就这样睡着了?”薛礼郁闷的问道。

  这是猛虎营特殊的称呼,薛礼也是一路上才学会的。

  纥干承基瞥了眼营帐内,没好气的瞪着薛礼道:“少说话,做多事,太子殿下何其尊贵,连日赶路一刻不停歇,休息不是很正常。”

  嗯,嘴上是这么说。

  可他内心不是这么想的。

  太子殿下心可真大,在哪都能睡着。

  就这样军营的日子日复一日,完全没有要进攻的态势。

  将士们吃了喝,喝了睡。

  展现给吐谷浑士卒一种慵懒,不是打仗的状态。

  实则这也是段志玄和李道宗商议的计谋。

  内紧外松。

  看似懒惰,实则戒备巡逻之人加强不少。

  就是预防吐谷浑的偷袭。

  不少将士们都开始有怨言了,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够建功立业。

  他们自然是不知道营中少了两万人,而是猜测着秦琼和副将窦奉节去办什么正事了。

  西海。

  吐谷浑最大的放牧场。

  百姓都在放牧,忽然有人看见天际边出现了黑压压的一片人。

  本以为是吐谷浑士卒调动。

  但等看清楚甲胄的时候,突然大喊起来:“唐军,是唐军,唐军打过来了。”

  喊完就跑。

  放的马都不要了。

  一时间整个西海乱成了一锅粥。

  “唐军打来了,唐军来了,快跑啊。”

  “快跑,唐军来了。”

  大声的喊叫,引得不少百姓抱起自己的孩子就跑,连家都不要了。

  这种时候哪管得了那么多。

  打仗百姓肯定遭殃。

  秦琼和窦奉节在不远处对视一眼,右手的马朔举向前方:“进攻,除了牛羊马匹,不留活口。”

  架~

  杀~

  吁~

  喊杀声,马嘶鸣声,冲破云霄。

  而西海十里外的大营在第一时间得到了消息。

  没错,这里就是天柱王的营帐。

  为了指挥大军,他特意将大营迁到了这里。

  一是给吐谷浑那些大臣看看,他要跟大唐开战的决心。

  二是给慕容伏允知道,自己打得过唐军,就能指挥吐谷浑的大军。

  可如今唐军已经攻打到了他的营帐前,而且王梁屈忽竟然一点消息都没有传来。

  气的天柱王,直接踹了面前的胡桌:“王梁屈忽这个废物,怎么就让唐军打过来了,这才三天,五万大军一点消息都没有,哪怕让唐军抓,三天也抓不完,简直是废物。”

  没错,天柱王第一个想法就是以为吐谷浑的五万大军都被唐军给剿灭了。

  而且是无声无息,一点风声都没有露出来。

  “天柱王,快跑吧,唐军已经往这边杀来了。”属官哭丧着脸喊道。

  天柱王不甘心,可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一甩手道:“走。”

  就这样,天柱王带着百余名守卫往伏俟城方向逃亡,好不狼狈。

  秦琼和窦奉节看着两万骑兵在西海追赶着吐谷浑百姓和士卒追杀,一点都没有怜悯。

  “看见天柱王了吗?”秦琼问道。

  兵对兵,将对将。

  虽然秦琼看不起这什么天柱王,但只有他才是自己的目标。

  窦奉节自然明白意思,摇摇头:“刚才某去天柱王的营帐转了一圈,发现并没有天柱王的身影,恐怕是听见风声跑了。”

  “哼。”本就看不起天柱王的秦琼,听说人跑了,这下直接轻蔑的冷哼了一声:“那就传信回去,西海已经拿下,接下来按计划进行。”

  “喏。”窦奉节领命,立马让传令兵回去汇报情况。

  第二个计划,就是夹击吐谷浑在前线的五万大军。

  一旦计划成功,那么吐谷浑一半的兵马覆灭。

  等段志玄和李道宗收到消息的时候,已经是一日后了。

  传令兵快马加鞭,赶了一天一夜的路,如今已经累晕过去了。

  “好啊,哈哈。”段志玄看着传回来的消息大大笑道:“如今吐谷浑最大的放牧场,就是大唐的了。”

  打仗打的是什么?

  士卒、装备、粮食和马匹。

  有马匹就有骑兵。

  骑兵在古代可是大杀器,哪个将军不喜欢骑兵?

  虽然有了突厥牧场,可谁会嫌弃马场多呢?

  大唐未来能够培育出更多,更好的马,何乐而不为呢。

  李道宗自然也是开心的,但他更稳重,指着舆图道:“那么接下来只要我们和叔宝他们两面夹击面前的五万吐谷浑大军,这五万大军是插翅难逃,吐谷浑这一半的兵力也就能够拿下了。”

  “嗯。”闻言的段志玄收起了笑脸,严肃的看向舆图。

  提议道:“战机不得延误,让人传令给叔宝,大军即刻开始进攻吐谷浑的营地,让叔宝率一万骑兵夹击,另外让窦奉节率领一万骑兵拦截溃军,以免有人逃脱。”

  不得不说,这是很好的办法。

  连虾米都不放过。

  李道宗想了想,颔首道:“善。”

  很快,新的传令兵便策马出城了,斥候也是一批一批的派出去。

  这动静很快吸引了大营内的士卒。

  每次有这样的情况出现,证明就要有大仗了。

  老兵瞬间准备了起来,带领着新兵教授各种保命的知识。

  李承乾也被吵闹给惊醒,揉了揉眼,看着营地外忙碌的众人,起来喊道:“纥干承基,外面怎么回事?”

  闻言的纥干承基,瞬间走进了帐内,拱手道:“回禀太子殿下,秦将军已经拿下了西海,段将军那边已经下令准备进攻了,如今正在做准备呢。”

  这么快?

  这才四五日过去,这么快拿下西海了?

  没穿越前,李承乾还向往这个地方,一直没时间去玩儿,没想到如今要实现了,一千多年前的西海,会不会更美?

  嗯,实话就是没钱去玩儿。

  但他是不会承认的。

  “走去看看。”李承乾道。

  “喏。”

  吐谷浑前线大营。

  王梁屈忽收到了唐军大营异动的消息,猜测是准备进攻了。

  连忙下令道:“加强戒备,尽量不要与唐军正面冲突,也不能放过一兵一卒。”

  众将抿着唇。

  又不正面冲突,还要拦住对方,这不是在开玩笑吗?

  那可是二十万兵马,就五万人能够拦得住装备精良的唐军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