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0章 意欲何为-《穿唐记:太子的逆风翻盘》

  李承乾宵禁去了代国公府的事情已经传开。

  而且还是大门敞开。

  但议论之事只有位高权重的人知晓,比如李世民、长孙无忌等人。

  他们在各个府上都安插了探子,当然代国公府是肯定有他们自己的人。

  立政殿。

  李世民正准备和长孙皇后歇息,不料张阿难匆匆的通报了此事。

  “陛下,太子殿下去了代国公府,和代国公聊了足足一个多时辰。”张阿难禀报道。

  闻言的李世民和长孙皇后表情有些难看。

  一个太子,一个军中特别有声望的帅才,这不得不让李世民和长孙皇后慎重。

  但希望是自己多想,毕竟是自己儿子,不愿意往最坏的事情上想。

  可若是李承乾有什么异动,有李靖的支持,李世民又不能不担忧。

  “具体聊了什么?”李世民蹙眉问道。

  张阿难复述了探子报上来的话:“陛下,安插在代国公府的锦衣卫汇报说:太子殿下与代国公聊的是如何平定北方。”

  平定北方?

  这让李世民有些不解。

  “突厥不是已经平定了吗?难道草原十八部有异动?”

  若是如此,李世民不得不慎重了。

  张阿难却摇了摇头道:“陛下,不是草原十八部,也不是突厥,而是......整个北方。”

  整个北方?

  这四个字让帝后二人倒吸了一口冷气。

  整个北方不就是薛延陀、回纥、鞑靼、韦室、高句丽、新罗、百济吗?

  难道李承乾是想?

  若是放在之前,李世民肯定不会这么想,可如今李承乾表现的战争欲望,他不得不信,李承乾确实是想攻打整个北方。

  “陛下,太子殿下和代国公聊得是后,代国公府的府门敞开,恐怕不止是锦衣卫的探子知晓此事,朝中不少大臣都收买了各个国公府的一些下人,想必明日此事就会传开了。”

  嘶~

  长孙皇后一听这消息,差点双眼一黑晕过去。

  这事传的长安城沸沸扬扬,岂不是那些小国都知道了。

  若是知道大唐太子对他们有吞并之心,那后果,长孙皇后有些不敢想象。

  李世民也知道事情的严重性,想了想李承乾去代国公府之前来找了皇后,他便扭头询问道:“观音婢,太子来你这儿有说过这事吗?”

  细细一想,长孙皇后微微摇头:“并未曾提起此事,只是和臣妾聊了吐谷浑一些趣事。”

  “哼。”

  李世民直接冷哼道:“这逆子简直是吃了豹子胆,竟然敢有这样的想法,就算有,跟药师谈论的时候就不知道避讳一些?还敞开府门,就不怕被人听了去吗?”

  传到别人耳里,后果多严重?

  岂不是给了薛延陀、回纥、鞑靼、韦室、高句丽、新罗、百济联合到一起的机会。

  哪怕是大唐再如何强大,一口气灭了七国,怎么可能?

  真当他是秦始皇不成?

  李世民立即询问张阿难:“能不能立即封锁消息?将代国公府那些暗探全.......”

  话没说完,可眼神的凌厉已经告诉张阿难,陛下是不打算留活口了。

  可这事比较难,张阿难摇头道:“陛下,此事恐怕已经传到了朝臣的耳中,封锁消息不太可能。”

  听见这回答,李世民一阵烦躁。

  本来心情极好的以为自己能安稳睡一觉,可谁曾想李承乾惹出这等祸端出来?

  长孙皇后冷静下来,坐在一旁蹙眉冥想。

  忽然道:“陛下,承乾如此做,会不会另有原因?”

  另有原因?

  “什么原因?”李世民隐忍着怒气道。

  长孙皇后看李世民这恼火的样子,抿了抿唇,强行解释道:“承乾明知此事不可为,可为何又要敞开府门来谈?会不会故意如此说?”

  额......

  这么一说,李世民也反应过来了。

  李承乾傻吗?

  若是没有展现惊人天赋时候的李承乾,李世民或许会觉得李承乾是个傻子。

  可商贾之道能让李承乾玩儿的炉火纯青,明显就不是傻子。

  多次戏弄世家,已经很说明问题了。

  那么李承乾为何这么做呢?

  李世民想不明白,而是扭头问向长孙皇后:“观音婢,你可想到了什么?”

  闻言,长孙皇后也不确定的道。

  “陛下,臣妾不敢确定,但承乾这一举动,让臣妾觉得,这就是承乾故意为之。”

  “故意为之?”李世民更糊涂了。

  这事可是涉及了几国邦交,到底是什么事情,能让李承乾故意为之?

  又或者是挖坑让人跳?

  什么人能让李承乾挖这么大的坑?

  长孙皇后看李世民还未想通,便抿唇提醒道:“关陇士族。”

  关陇士族?

  “观音婢,你这是何意?”李世民不解问道。

  帝后二人,严格的说都属于关陇士族。

  长孙皇后分析道:“粮草一事是由舅父提出的,导致了承乾计划才进行了一半,而五姓七望在东宫的打压下,如今自顾不暇,承乾的目的是打压关陇士族。”

  “军事关陇士族涉及的人不少,承乾的目的是利用这次消息,扫除关陇士族在军中的地位,也不是不可能。”

  嘶~

  张阿难听后这个分析都倒吸了凉气。

  若真是如此,那太子殿下的心思够深啊。

  就连李世民也静静的在回想。

  确实有这个可能,关陇士族大部分握有兵权,哪怕如今他手握天下兵马,可管理兵权还是需要人去管理,那肯定是关陇士族武将世家比较合适。

  同时李世民也是在消除大唐建立以来李渊给关陇士族太大权利的削减,可效果并不显着。

  李承乾把和李靖谈论的事情故意散播出去,那么关键的就是关陇士族。

  若是关陇士族把消息透露给了薛延陀等国,李承乾就能有理由收拾他们。

  李世民微微蹙眉道:“可这代价会不会大了些?”

  利用大唐敌对七国的消息,换取几个兵权的关陇士族将军,怎么算都不划算吧?

  反观长孙皇后看事却比较奇特。

  “陛下,难道就未曾想过,这消息只限于小部分人知晓,真假难辨。哪怕是传去了七国,他们有心联合,但也不会出兵大唐吧?”

  不愧是母子。

  想问题都如此的奇特,利用一个似真似假的消息,铲除一些自己想要铲除的人。

  李世民都瞪大了眼。

  总算知道李承乾的腹黑和手段从哪来了,原来都来源于长孙皇后。

  长孙皇后聪颖,这是李世民一直都知道的。

  可很少过问政事的长孙皇后每次都能够给李世民解忧,但从未出过腹黑的主意。

  如今李承乾的腹黑让长孙皇后一语道破,李世民算是看明白了。

  “去,传太子。”李世民深吸一口气道。

  不等张阿难应声,长孙皇后连忙道:“陛下,夜深了,就算有何事明日再问吧,而且承乾日夜赶路,如今肯定歇下了,不如还是早点歇息吧?”

  “可这事明日能来得及吗?”

  李世民越想就越睡不着,起身道:“观音婢,你怀有身孕不宜操劳,朕亲自去一趟东宫,不把事情搞清楚,朕今日难以入眠。”

  说着他便在张阿难和侍女的服侍下穿上了龙袍。

  明黄色的龙袍,彰显着此时大唐的权力。

  夜色照在明黄色的龙袍之上,也同是李世民这位帝王为大唐操劳的心思。

  长孙皇后没说什么,知道李世民自从当了皇帝,就没有好好的休息过,有一些事想不明白就容易通宵达旦。

  希望找了李承乾后,能够解开自己心中的疑惑吧。

  一刻钟后。

  李世民来到了东宫。

  而且并未让东宫的侍卫和内侍去通传。

  只是双手负背和张阿难等人来到了崇教殿外。

  发现了王泉。

  “陛下。”王泉看见来人,一抹明黄色吓得他双眼瞪直,连忙行礼道。

  李世民表情没有变化,而是站在崇教殿外道:“起来吧,太子还未歇下吗?”

  半弓着腰的王泉连忙回应:“太子殿下还在看一些信件和账簿,都是特区和大唐集团的账簿。”

  “嗯。”

  闻言,李世民眼神微微眯起轻声应道。

  可内心却触动不小。

  没想到太子这么晚了还不睡,虽然不爱学儒家典故,可行为却让李世民认为,李承乾是一个负责任的太子。

  李世民挥挥手,张阿难便上前推开了殿门。

  动作很轻,声音弱不可闻。

  待殿门推开足够人进去,李世民便抬起了手。

  张阿难立即心领神会的让给了位置。

  恐怕是陛下不想打扰太子殿下。

  李世民确实是如此想的,走进崇教殿,除了烛火微微的亮光,偌大的崇教殿都笼罩在了黑色之中。

  而李承乾的书桌和甘露殿的摆设不同。

  甘露殿的龙案是正对着殿门。

  但崇教殿内的书桌和书柜被安置在了右侧靠窗的位置,左右两边都有巨大的书柜挡着。

  怪不得刚才推门进来,李承乾竟然都不知道。

  李世民走过去,竟然发现李承乾趴在书桌之上写什么。

  等靠近后,人影覆盖了李承乾的火光,后者没好气的道:“王泉,没见挡住孤的光了吗?”

  话毕,未听见人回答,而人影依旧在。

  李承乾没好气的回过头,发现了一抹明黄色,瞬间瞪大了眼。

  “父.......父皇?”李承乾紧张的不是李世民皇帝威严,而是害怕自己做的那些事,惹了李世民生气,然后特意深夜来东宫教育自己。

  竹笋炒肉的味道,已经若隐若现了。

  李世民没理会,而是依旧盯着李承乾书写的东西看。

  嗯,一副嫌弃的味道。

  字太难看了,还不如他当初学写字时候好看。

  但内容却让李世民觉得非常有意思。

  简单易懂的大白话。

  主要提及的就是运粮草一事。

  江南河道拥堵,运力有限,那就新建造一部分船只,将粮草直接从林邑运往登州。

  另让公孙达前往登州,建造一个大型码头。

  将登州成为大唐的第二个粮食中转站。

  看着李世民一直不说话,李承乾十分警惕,用右手盖住了自己刚刚所写内容。

  看到一半,李世民觉得莫名的有些不爽。

  但看李承乾如此用功,他也没有来时的怒气,而是双手负背的站在原地与李承乾对视着。

  良久后,才开口问道:“太子,今日你去代国公府意欲何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