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9章 监国的李泰-《穿唐记:太子的逆风翻盘》

  李承乾听见动静怕出事,跑出来看。

  才发现事情倒是没出,而是尉迟敬德和程咬金缠着李世民,说要试试这大唐的新式武器。

  “陛下,给俺老程试试呗。”

  “去去去,啥你都想试试,这东西你能玩儿明白吗?”

  “陛下,俺可是秦王持弓尉迟敬德持茅打遍天下无敌手,这您都会了,是不是也该教教俺?”

  “去去去,哪次不是你有危险的时候,朕射箭给你解得围。”

  就看三个大男人在那里你争我抢的。

  李承乾觉得辣眼睛。

  “子弹就这么多,打完了可没了。”

  一盆凉水从头浇到尾,这可把李世民说的更加舍不得了。

  “听见没,没子弹了,打不了了。”

  虽然关系好,可李世民怎么说也是皇帝,小打小闹可以,真要急眼,尉迟敬德和程咬金也不是蠢人。

  哼。

  李世民看二人不争抢了,顿时牛气了起来。

  拿起枪对准了靶子。

  砰砰砰~

  又是连开三枪,直接命中靶心。

  可把李世民高兴坏了。

  “哈哈哈,好东西,好东西,这东西可比弓箭顺手多了。”

  这话说的李承乾无语死了。

  能不顺手吗?

  当初嫌弃火枪嫌弃的要命,如今知道枪的好处了?

  还抢起来了。

  就这样,李世民和一众人在造船厂待了足足三日。

  黑宗哲也是带着十几号人连夜给李世民制作出来几十颗子弹。

  另外一边。

  长安城,太极宫。

  李泰已经监国两月有余,刚开始还兴致勃勃,可每日看着如此之多的奏折,他头大的不行。

  在甘露殿内,看着李恪道。

  “李恪,你可是辅助本王监国的,今日的奏折你来批。”

  不料李恪早就看透了李泰的心思,昂着头道:“我今日要去刑部盯着尹阿鼠的案子,这是阿兄和父皇亲自交代要办的案子,必须要亲自盯着。”

  实则,尹阿鼠的案子昨日就了结了,把这些年特供茶的利润全数都吐了出来,另外还罚没了家产,如今人在长安城大街上像过街老鼠一般。

  李泰瞬间没了脾气,本来还想拿捏拿捏李恪,可看情况是拿捏不了了。

  看着成堆的奏折,他头疼不已。

  与此同时,小黄门内侍匆匆跑进来拱手道:“魏王殿下,王珪王大夫求见。”

  王珪?

  “王大夫所来何事?”李泰蹙眉问道。

  就连李恪也警惕了起来,名义上是李泰监国,他辅佐,可清楚的人都知道,这是太子李承乾想让李泰知难而退。

  可就是李泰监国的这两个多月里,五姓七望的官员频繁的来求见李泰。

  而且每次见面的时候,李泰都会支开他李恪。

  非常的有嫌疑。

  就连母妃都说五姓七望不安好心,切勿和他们走的太近。

  小黄门内侍摇摇头:“不知。”

  李泰想了想,看向李恪道:“李恪,你就先下去吧,有事本王再喊你。”

  “喏。”李恪领命退出了甘露殿。

  在外面看见了王珪,眼神深邃了几分。

  王珪也看见了李恪,露出了一排黄牙,看上去心情很是不错。

  “宣王珪。”

  听见小黄门内侍的话,王珪笑容更灿烂了,小跑着就走进了甘露殿。

  李恪看着王珪的背影蹙眉,百思不得其解。

  想了想,还是去了后宫找杨妃商议。

  甘露殿内。

  李泰看着王珪,有些不耐烦的说道:“王珪,本王不是说过了吗?你的建议不予采纳,怎么又来了。”

  “启禀魏王,臣这次来不是关于上次的事情。”王珪笑道。

  “哦?”李泰挑了挑眉,奇怪道:“真的不是为了上次的事情来的?”

  虽然李泰想跟李承乾作对,可那也是因为不甘心在作祟。

  明知道李承乾的大唐集团如日中天,这个时候去蹙眉头,岂不是找死。

  何况自己只是监国,还不是太子呢。

  王珪连忙点头,往甘露殿外看看,发现两个内侍就站在门外,便上前两步轻声道:“魏王,倭国使臣苏我虾夷来长安了,听说求见魏王,魏王多次都未应允?”

  想了想,好像是有这么回事,李泰便点头道:“没错,听说倭国那个遣唐使苏我瞎子,是为了大唐占据倭国十数座城池而来。”

  “那都是大唐的疆土,有什么好谈的,本王就没见,有问题吗?”

  话说的非常霸气,就如同一个战胜国见不见战败国的使臣,要看心情一般。

  王珪立马笑道:“魏王有所不知,如今苏我虾夷在长安城拜访各个大臣,而且都奉上了重礼。”

  “听说只为见魏王一面。”

  重礼?

  李泰听后,眉头又是一挑:“只为了见本王一面?”

  这种虚荣心,立马让他瞬身舒畅了起来。

  可并未表现出来。

  王珪连连点头:“魏王殿下,你说苏我虾夷给我朝官员送礼只为了见您,为何不直接让他给您送礼,反正只是见一面而已。”

  嗯?

  这想法新奇的很。

  李泰似乎觉得很有道理,摸着下巴想了想,问出了一个最关心的问题道:“就算如此,总不能是本王直接去开口要吧?”

  “那自然不需要魏王亲自出面,此事可以交由臣来处理啊。”王珪两眼放光,贪婪的说道。

  闻言的李泰觉得主意不错,不需要自己出面,由王珪替自己收下那些礼,无非就是见一面,这也没什么。

  不少的官员不都这样操作的吗?

  “成,这事就交由你去办。”

  “多谢魏王殿下。”王珪计谋得逞,自然是高兴不已。

  后宫。

  杨妃正在休息,李恪并未让侍女通报,而是坐在了偏殿等着。

  直到日近黄昏,才有侍女来喊李恪。

  走进殿内,李恪给杨妃行礼道:“拜见母妃。”

  “起来吧。”杨妃这段时日不是睡觉,就是待在殿内,也不出去走动。

  感觉无趣极了,想去找其他妃嫔说说话,不料那些妃嫔也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如今的后花园都没人去了。

  没有陛下在,她们似乎都慵懒了许多。

  也就是韦贵妃有时候会召集大家坐一坐,可次数多了,也就那样,韦贵妃也就懒得召集了。

  杨妃看李恪起身,慵懒的问道:“怎么了,前朝的事都忙完了?”

  “启禀母妃,都忙完了。”李恪想了想,随后说了自己来的目的:“母后,儿臣今日在甘露殿外碰见王珪了。”

  “哦?王珪?”杨妃正闲来无事,有事情打听也来了兴趣。

  “不错,而且看王珪的样子似乎挺高兴的。”

  这话倒是让杨妃思考了起来。

  身为五姓七望太原王氏,长安分支的家主,能让王珪开心的必定不是小事。

  “就没说是什么事?”杨妃故意问道。

  其实问也白问,这两个月,她算是看出来了,李泰根本不待见李恪。

  也就太子在的时候,对李恪还会委以重任。

  如此说来,杨妃倒是有些想念太子在的时候了,最起码自己儿子能够有出人头地的机会。

  果不其然,李恪缓缓摇头:“听说王珪来了,李泰便让我先离开了。”

  哼~

  杨妃不易察觉的一个冷哼,声音极轻,若是不注意听根本听不见。

  毕竟也是见过大风大浪的人,不满的情绪不会轻易表现出来。

  随后转开了话题道:“听说倭国来了一个使臣,正到处上门送礼呢,就没有去拜访一下你吗?”

  李恪一愣。

  这不是说王珪和李泰的事情吗?

  怎么提到倭国使臣了?

  不过李恪还是摇摇头:“并没有。”

  但他知道倭国使臣来的事情,说是求见了几次,李泰都没有见。

  让李恪认为,李泰监国有些不负责。

  好歹倭国来的也是使臣,该见一下还是要见一下,虽然大唐对倭国并不重视。

  杨妃瞥了眼李恪胡思乱想的情绪,抿了抿唇叹息道:“恪儿,平日里看你如此聪慧,你怎么就不明白呢?”

  明白什么?

  这话把李恪说懵了。

  杨妃端起了茶杯,轻抿一口解释道:“倭国使臣肯定是去拜访过王珪,收了莫大的好处,王珪去找李泰想必也就是为了此事。”

  “若是太子在这儿,恐怕他立马就会想到这一点,你跟太子比,差的可不是一星半点啊。”

  语气中有失落,同时也是庆幸。

  还好李恪不跟李承乾争太子之位,不然的话,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李恪瞬间好像反应过来了,也听懂了杨妃话中的含义。

  “母妃,阿兄是太子,自然想的比孩儿更加的细腻。所谓在其位谋其政,孩儿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自然想的没有那么多。”

  “不过听母妃如此一说,儿臣倒是想到了,倭国使臣苏我虾夷确实来了长安,而且也说要求见李泰,可被李泰给拒绝了。”

  杨妃微微颔首。

  之前还有想法,可如今觉得这样就挺好,李恪和太子关系不错,将来太子即位,李恪想必也不会成为太子的眼中钉肉中刺。

  “多和太子学学吧,快用晚膳了,你要不要留下一起用膳?”

  说到这里,杨妃喃喃道:“愔儿这放了假就看不见人影,到处疯玩儿,唉。”

  李恪一愣,这才想起来已经好久没看见李愔了。

  答应了杨妃留下来用膳,私下悄悄让随身的内侍去寻找李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