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1章 新的买卖-《汉武帝:这个穿越者太敢说》

  “陛下,长安城中子钱商人无盐氏,抗拒朝廷税收,隐瞒自身财产,经检举后查实其共隐瞒财产两千金。”

  桑弘羊给足无盐氏待遇,算缗令和告缗令颁布后第一案。

  这是他的功绩,也为刘彻提供了额外财源。

  无盐氏总财产三千五百金,一半就是一千七百五十金。

  朝廷能获得一半,国库又多了一笔收入。

  “还行…”

  刘彻并没有多么惊喜,朝廷现在并不缺钱。

  不管是税收还是海外贸易,亦或者倭岛的金银矿,每年都有大笔金银流入。

  为了避免通货膨胀,他甚至已经在刻意控制倭岛金银的开采量。

  “按照告缗令,该给检举者的钱财一点都不能少,要鼓励百姓们继续检举他们。”

  发动群众,果然是非常有效的办法。

  刘彻更加清楚,许诺的好处必须给出去,才能持续保证效果。

  任何一次欺骗,都会让下次发动群众的难度大大增加。

  城门立柱,千金买马骨不外如是。

  “对这三家还要格外注意,要是有人以各种理由为难他们,都有借机报复的可能。”

  豪强大族是什么样子,刘彻心中清楚得很。

  即便无盐氏已经败落,他们家的朋友,甚至是同行,都可能把怒火发泄到三家检举者身上。

  作为既得利益阶层,他们会抱团取暖,对任何威胁到他们利益的人,都有借机报复的可能。

  三家检举者,会被视为冒犯者,和可能被很多人暗中报复。

  “廷尉府,京兆尹等各地官府要注意,凡是涉及到这三家的案子,务必严格查处,避免冤假错案发生。”

  到最后,考虑到无盐氏在七国之乱时终究是有贡献的,刘彻还是法外开恩,没有把他们一家发配戍边。

  “给他们家留下十金,从朕的少府中拨付。”

  三千五百金,到现在只剩下十金,也不知道无盐氏会不会后悔。

  后悔的话,恐怕也只会后悔没有把钱藏得更隐蔽。

  ……

  太子府。

  “荣舍人,你说的有些道理,但是不适合用在这件事情上,更不适合用在子钱商人身上。”

  刘据几人相对而坐,讨论的内容赫然就是算缗令与告缗令。

  “太子殿下,为何不适用。”

  荣广对于告缗令非常反感,认为其有败坏民风的效果。

  “鼓励百姓检举他人,这何尝不是在鼓励百姓争当告密者,长此以往,民风必然败坏。

  检举无盐氏的三家,每家可分得至少五百金。

  对他们而言,无异于平地暴富。

  朝廷将此事大肆宣扬,必然会让更多的百姓想要通过检举他人而暴富,谁还能安心继续务农。

  危害的不仅是大汉民风,更是会让百姓好逸恶劳……”

  洋洋洒洒,荣广滔滔不绝。

  谷梁学派嘴皮子担当,荣广的口才确实好,让公羊学派的董仲舒都有几分赞同他的意见。

  “还请太子殿下三思,算缗和告缗令是一把双刃剑,不仅伤子钱商人,也伤朝廷根基。”

  刘据微微摇头,“荣舍人多虑了。

  算缗和告缗令都是针对子钱商人,并不会扩大范围,不必太担心。”

  刘据有自己的想法,荣广就是说的天花乱坠,也不能改变。

  子钱商人就该享受这种待遇。

  “在孤看来,子钱商人的行业,百害一利而已,就应该对他们施加重税。”

  见刘据态度坚定,荣广有些失望。

  他已经很努力了,但还是难以把刘据拉到谷梁学派的战车上来。

  太子殿下肯听他说,却不会只听他说。

  相比他,太子明显更听富民侯的话,行事风格也都更贴近富民侯的风格。

  多次努力后,他已经感到绝望。

  想要清除掉富民侯对太子的影响,已经是件不可能完成的事情。

  汲黯和董仲舒两人对太子的表现很满意,暗暗看了荣广一眼,带着几分不屑。

  鄙视谷梁学派,两人是一致的。

  刘彻到来时,太子府已经商议完毕。

  “太子,对算缗和告缗怎么看?”

  “父皇,这两项政策就像两把神兵,过于锋利,用来收拾子钱商人最好,要是用到别的方面,可能会反噬朝廷。”

  父子俩对视着片刻。

  “确实如此。”

  刘彻微微点头,神兵么,确实是割韭菜的神兵。

  好在大汉如今的财政状况良好,这两把神兵只用来对付子钱商人即可,不用大范围应用。

  “子钱商人做的事情,再严厉的手段都不为过。

  朕念在无盐氏当初有几分作用,从少府中赏了他们家十金,足足十万钱,也足以让一般人家过的很好了。

  你觉得呢?”

  “父皇,无盐氏并不是一般人家,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一般人家的富贵,对他们来说则是败落。

  无盐氏和可能用这十万钱继续去放子钱,想要再次富贵起来。”

  刘彻哈哈一笑,“若是如此,希望他们家下次不要再隐瞒财产。”

  要是再给无盐氏来此抄家,刘彻自己都有点不好意思。

  薅羊毛怎么能总在一只羊身上薅呢?

  但要是这只羊非要撞到枪口上,那也没办法,算他活该。

  ……

  “父亲,咱们还有十万钱。

  当初祖父能够从十万钱开始,让无盐氏从一般人家成为大汉顶尖富豪。

  咱们父子齐心,一定能闯出比以前更大的家业。”

  无盐恪信心满满。

  事到如今,最重要的就是信心。

  “好,恪儿,咱们父子齐心。

  为父还有这么多年攒下的人脉,抄家的事情他们帮不上忙,现在总要帮得上。”

  无盐氏父子开始了第二次创业。

  不愧是商人之家,短短半年时间,靠着自己的头脑,以及各路人脉的扶持,无盐氏父子的身价翻了数倍。

  “父亲,如今家中已有三十多万钱,咱们可以做点大买卖了。”

  “什么大买卖?”

  “海外奴婢。

  李夫人的兄长李校尉也在海外搜寻奴婢,一个上好的婢女价值五万钱。

  以咱们家现在的家产,也不过才能买六个婢女。

  李校尉正在招募人手为他打理这项买卖。

  要是能攀附上李家,无盐氏也就有了新的靠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