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6章 梦华不再-《历史大乱炖,我打造华夏千古城》

  隔壁大汉的演武场临时借用为战场舞台。

  开宝年的四人披甲执锐,上演着南征北战。

  赵匡胤表演的极为卖力,一招一式完全没有表演痕迹,似乎是在告诉世人,他大宋也有血气在。

  他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的一员,也是终结乱世的英雄。

  曹丹姝站在城楼之上击鼓,为自己的祖父击鼓壮声威。

  城楼上,还站着一群大宋的文官。

  王安石,司马光,曾巩等人看着沙场演出,看着游客们的热血模样。

  心里也是感触良多。

  此刻,什么东华门外唱名方为好男儿,去他大爷的东华门!劳资要北伐,要东征,要西讨,要南下!

  收起以往面对臭丘八的鄙夷之心,看看周围吧,看看那一双双恨不得热血沙场的眼睛,霸道为骨肉,王道为外衣方为华夏人。

  城下的演出轮番进行着,从赵匡胤一直到杨业上场,金刀令公在展现完他的英勇后谢幕,接着是宗泽三呼过河谢幕,整个大宋梦华城灯光变得极为黯淡,似乎在说着那时华夏之黯淡。

  游客们的心在揪着,大过年的给我们递刀子是吧!

  但也在期待着。

  终于。

  “狼烟起,江山北望!”

  岳飞于沙场烟尘之中出现,带着他的岳家军出现了。

  威武的步卒战阵在变化中,给正中骏马之上的岳飞进行着别样的伴舞。

  如今的第三大汉帝国的大将军三军兵马大元帅岳飞,已经不是从前那个,在羸弱大宋的破屋檐下苦苦硬撑的悲剧英雄了。

  就见他气势昂扬,眼神中充满了坚毅,那是无比的自信。

  一首精忠报国,唱出了对家国的热爱,唱出了对盛世的渴望。

  果然,角色歌就得本人来唱才对味,虽然技巧不咋地,但岳将军唱歌,全是情感不需要技巧,让屠洪刚老师来都得夸一声到位!(我也想见屠洪刚。)

  唱到马蹄南去人北望的时候。

  随着人群里阿斗的一声:我们一起唱!

  气氛到位了,先是周围的游客,然后是整个梦华城,再后来,是整个景区,所有的游客,员工,万人合唱精忠报国。

  就连值班的帽子叔叔和便衣小哥都忍不住跟着合唱起来。

  一时间,声震九霄,气吞山河!

  壮哉我华夏血气。

  合唱完后,游客们仍是不解瘾,不知道谁先起了个头。

  景区又是一场满江红大合诵!

  又是一番热血。

  大宋何其有幸,今日是一改以往的儒雅气质,硬是在那么多个铁血朝代的包围下演出了一场热血演出出来。

  云雾散布,岳飞的演出也到处退场。

  一座山峰,出现在云雾之间。

  一个老人带着一个小孩站在山顶。

  老人看着梦华城的方向,说道:“弃疾,知道祖父为什么给你取这个名字吗?”

  “我知道!大汉有个霍去病,他是去病,我是弃疾,我长大后,也要成为霍去病那样的英雄!”

  老人欣慰的点了点头,喃喃道:“对啊,弃疾也会是英雄。”

  小孩又问道:“祖父,大宋……是什么样子的呀?”

  老人的眼睛盯着梦华城。

  良久,开口道:“那是一个,很美,很美的地方。”

  云雾盖住一切,这一幕过去。

  待到再散去,辛弃疾出现了。

  同时出现的,还有一个大营。

  五十骑闯金营擒叛徒。

  游客们终于见到这位词中之龙出手了。

  二十多岁的辛弃疾,身着甲胄,一杆长枪使得虎虎生风,身陷万军如入无人之境。

  不愧是词人里最能打的,武人里最会有文采的。

  这身影,看的各朝的帝王都羡慕不已,试问文武全才,谁不喜欢?

  霍去病更是拉着扶苏激动道:“要不我们以后带他一起玩吧?”

  扶苏翻了个白眼:“你确定以我们在景区的名声,人家会愿意?人家可是正经人,别嚯嚯啦。”

  “怎么就不愿意了?去病,弃疾,我可是他偶像哎!”

  霍去病不乐意了。

  朱瞻基连忙插嘴道:“等等,扶苏你刚说什么?什么叫人家是正经人,说的好像我们就不正经一样!”

  这三兄弟在看戏顺便嘀嘀咕咕。

  而辛弃疾也骑马进了梦华城城门。

  他回到了大宋。

  戎装入城,待到过了门洞,辛弃疾已经换上了文官袍服,脸上也化了中年的妆。

  少年意气不再,却是多了沧桑与落寞。

  梦华城里的热闹继续起来。

  辛弃疾走在街上。

  不远处,有人群围观着打铁花,雕刻着精美图样的马车行驶在街道上。

  熙攘的人群,脸上皆是带着笑意,似乎,城外的厮杀与刀剑交鸣不属于这个世界,至少不属于他们。

  辛弃疾走在人群中,就如一个异类。

  “东方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舞龙的队伍绕过了辛弃疾,龙灯鱼灯不歇,笑语喧哗。

  男男女女走在街上,脂粉香气久久未散。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游客们安静的,跟着辛弃疾念诵的词句,走在这意境之中,看着他的样子,似乎一霎那就读懂了这首青玉案元夕。

  随着最后一声落下。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辛弃疾缓缓转过身,眼睛盯着一个方向,似乎带着渴望,又有遗憾。

  游客们寻着目光望去。

  心顿时一揪。

  那个方向,是正在认真品词的霍去病的方向。

  去病弃疾此时跨过千年,四目相望。

  正好此时,大宋员工们抬着灯车,游人举着灯笼,遮蔽了对视的目光。

  有游客看着这个画面,叹了声,做了个总结:“弃疾似去病,却无汉武帝,终归是灯火阑珊深处的不可得。”

  辛弃疾听到这句话,给了这名游客一个笑容,转身,继续孤独的前行。

  就像是原历史的他那般。

  欢歌笑语犹在,不因他的离去而停歇。

  只是如此梦华,又还能几个春秋寒暑?

  果然,渐渐的,人越来越少,笑容,也越来越少,灯火,也逐渐黯淡。

  最后,只留给游客们一个空荡荡的街道。

  梦华不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