黍稷盈畴,天下同庆
第一章 晨曦中的盛典:楚地的晨曦总是带着几分温润的水汽,可今日不同。天还未亮透,村口那棵老槐树的枝桠间便已挂满了朱红绸缎,晨风卷过,绸缎翻飞如火焰,将天边的鱼肚白也染得添了几分暖意。槐树下的空地上,青石板被连夜清扫得干干净净,甚至洒了些清水压尘,空气中弥漫着新麦的清香与艾草的淡苦,那是村民们特意晾晒的收成,也是庆典该有的味道。
“阿娘,你看那高台上挂的是什么?”一个扎着总角的孩童拽着妇人的衣角,踮着脚尖望向村口最显眼的土台。那土台是三天前由楚地的壮丁们合力夯筑的,台面铺着平整的木板,边缘用新劈的竹竿围起,竹竿上缠绕着黄、红两色绢带——黄色是皇家的尊荣,红色是丰收的喜庆。
妇人顺着孩童的目光望去,眼中满是笑意:“那是给咱们楚地的荣光。等会儿咸阳来的使者,就要在上面宣读陛下的诏令呢。”
说话间,村口的人潮愈发汹涌。楚地的村民们大多穿着浆洗得发白的粗布短褂,却都把衣裳熨帖得没有半分褶皱;织工们则穿着自己织的锦缎短袄,楚地的稻鱼纹、蜀郡的桑蚕纹在晨光下交织,像是一幅流动的织锦长卷。更远处,各郡的代表们也陆续汇聚而来,上谷郡的农官裹着厚实的麻布披风,庐江郡的水工肩上还搭着测量水位的木尺,酒泉郡的医工背着药箱,药香隐约飘散在人群中。
“秦大人来了!”不知是谁喊了一声,人群顿时安静下来,自动让出一条通路。
秦斩身着玄色曲裾深衣,腰间系着铜钩玉带,步伐沉稳地走来。他的面容算不上俊朗,却带着常年劳作的坚实与果决,眼角的细纹里藏着楚地从荒芜到丰饶的岁月痕迹。他身后跟着几位楚地的核心人物:张阿伯拄着一根枣木拐杖,拐杖头被摩挲得发亮,他的衣襟上还沾着些许麦芒;李婶穿着一身绛红色的织锦袄子,鬓边别着一朵晒干的茜草花,那是她织锦时最
第一章 晨曦中的盛典:楚地的晨曦总是带着几分温润的水汽,可今日不同。天还未亮透,村口那棵老槐树的枝桠间便已挂满了朱红绸缎,晨风卷过,绸缎翻飞如火焰,将天边的鱼肚白也染得添了几分暖意。槐树下的空地上,青石板被连夜清扫得干干净净,甚至洒了些清水压尘,空气中弥漫着新麦的清香与艾草的淡苦,那是村民们特意晾晒的收成,也是庆典该有的味道。
“阿娘,你看那高台上挂的是什么?”一个扎着总角的孩童拽着妇人的衣角,踮着脚尖望向村口最显眼的土台。那土台是三天前由楚地的壮丁们合力夯筑的,台面铺着平整的木板,边缘用新劈的竹竿围起,竹竿上缠绕着黄、红两色绢带——黄色是皇家的尊荣,红色是丰收的喜庆。
妇人顺着孩童的目光望去,眼中满是笑意:“那是给咱们楚地的荣光。等会儿咸阳来的使者,就要在上面宣读陛下的诏令呢。”
说话间,村口的人潮愈发汹涌。楚地的村民们大多穿着浆洗得发白的粗布短褂,却都把衣裳熨帖得没有半分褶皱;织工们则穿着自己织的锦缎短袄,楚地的稻鱼纹、蜀郡的桑蚕纹在晨光下交织,像是一幅流动的织锦长卷。更远处,各郡的代表们也陆续汇聚而来,上谷郡的农官裹着厚实的麻布披风,庐江郡的水工肩上还搭着测量水位的木尺,酒泉郡的医工背着药箱,药香隐约飘散在人群中。
“秦大人来了!”不知是谁喊了一声,人群顿时安静下来,自动让出一条通路。
秦斩身着玄色曲裾深衣,腰间系着铜钩玉带,步伐沉稳地走来。他的面容算不上俊朗,却带着常年劳作的坚实与果决,眼角的细纹里藏着楚地从荒芜到丰饶的岁月痕迹。他身后跟着几位楚地的核心人物:张阿伯拄着一根枣木拐杖,拐杖头被摩挲得发亮,他的衣襟上还沾着些许麦芒;李婶穿着一身绛红色的织锦袄子,鬓边别着一朵晒干的茜草花,那是她织锦时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