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缚的手指在沙盘边缘划出浅痕,烛火将他的影子投在帐壁上,像尊沉默的石俑。帐外传来巡夜甲士的靴底碾过碎石的声响,混着远处河谷隐约的水声,倒让这中军大帐里的寂静愈发沉滞。
“第三次了。”副将赵亢把半截断箭拍在案上,青铜烛台晃得火苗猛地窜高,“斥候营凌晨卯时出发,原定午时抵达黑风口接应粮队,结果未时三刻就被燕军伏击。对方连我们换的暗语都摸得一清二楚——‘青雀衔枝’,这是昨夜亥时才敲定的新口令。”
林缚没抬头,指尖仍在沙盘上挪动。那片代表黑风口的凹陷处,他用指腹反复摩挲,仿佛要从细沙里碾出藏着的鬼。三天前,左翼军的布防图在传递途中被调换,导致燕军绕过天险直插侧翼;两天前,负责探查地形的小队在野狼谷全军覆没,随身携带的地形图不翼而飞;如今,连临时更改的暗语都成了催命符。
“帐内知晓新口令的,算上你我共七人。”林缚的声音压得很低,像怕惊起帐顶的尘埃,“参军王启年,粮官周绪,斥候营统领孙烈,还有三位传令兵。”
赵亢猛地攥紧拳头,指节泛白:“孙烈跟了您八年,从河西之战到北境戍边,去年还替您挡过一箭——”
“挡过箭的人,未必不会递刀。”林缚打断他,抬手按住沙盘上代表中军大帐的小旗,“去把周绪叫来。”
粮官周绪进来时,棉袍下摆还沾着谷糠。他年过五旬,眼角的皱纹里总像藏着笑,此刻却堆着化不开的愁:“大人,您找我?后营的糙米只够支撑五日,新粮队要是……”
“昨夜亥时,你在哪?”林缚突然问。
周绪的笑容僵在脸上,手不自觉地扯了扯腰间的算袋:“在、在粮帐核账啊。王参军可以作证,我们核对入库的伤药数目到子时才散。”
“中途离开过吗?”
“起夜算吗?”周绪的喉结动了动,“就去了趟茅厕,来回不过一炷香功夫。”
林缚盯着他那双布满老茧的手——常年拨算盘磨出的厚茧,指腹却异常光滑,不像常握笔杆的人该有的模样。他没再追问,只挥挥手让周绪退下。
赵亢在帐内踱了三圈,靴底踏得地面咚咚响:“周老头看着不像……要不,先审那三个传令兵?”
“不急。”林缚从案上拿起那截断箭,箭头淬过黑漆,尾羽是罕见的白雕翎,“燕军惯用的箭羽是雁翎,这种白雕翎只在我们右翼军的军械库见过。去查,近三日有谁领过白雕翎箭。”
暮色漫进帐子时,赵亢带着军械官匆匆赶回,手里攥着本泛黄的账册。“查出来了!”他把账册拍在案上,指腹点着其中一页,“三天前,孙烈领了二十支白雕翎箭,说是要给斥候营做信号箭。”
烛火恰好照在那行墨迹上,孙烈的签名遒劲有力,旁边还按着鲜红的指印。林缚的指尖落在“二十支”三个字上,忽然想起今早从黑风口抬回的阵亡斥候——每人箭囊里都剩着大半箭矢,唯独少了信号箭。
“备马。”林缚抓起挂在帐柱上的佩剑,剑鞘上的铜环相撞,发出清越的脆响,“去斥候营。”
斥候营的帐篷都扎在营地边缘,离中军大帐隔着两排营房。孙烈正蹲在篝火旁擦弓,看见林缚进来,慌忙起身行礼,甲胄上的冰碴簌簌往下掉:“大人怎么来了?”
他的左手缠着白布,渗出血迹。林缚的目光扫过那处伤口:“手怎么了?”
“今早巡查时被狼崽子划了下,不碍事。”孙烈咧嘴笑了笑,露出两排白牙,“大人是为黑风口的事来的?末将正想请罪,是属下没教好弟兄们——”
“你三天前领的白雕翎箭,用在哪了?”林缚打断他,声音里听不出情绪。
孙烈的笑容淡了些,低头看着篝火:“做了信号箭,分发给三个小队了。”
“哪个小队?”
“……记不清了,当时忙得紧。”孙烈的喉结动了动,左手下意识地往身后缩了缩。
林缚突然拔出佩剑,剑身在火光下映出冷冽的光。孙烈猛地抬头,眼里闪过一丝慌乱,右手已按在腰间的刀鞘上。帐内的空气瞬间凝固,连篝火的噼啪声都仿佛停了。
“把左手的布解开。”林缚的剑尖指着地面,没再动。
孙烈的肩膀绷得像块铁板,僵持片刻,终于缓缓解开布条。伤口很深,边缘却异常整齐,不像是野兽撕咬的痕迹,倒像被利器划开的。更奇怪的是,伤口周围的皮肤泛着淡淡的青黑色。
“这不是狼伤。”林缚的目光落在伤口上,“是被淬了麻药的匕首划的吧?对方怕你挣扎,又不想杀你,才留了这么个伤口。”
孙烈的脸色霎时惨白,嘴唇哆嗦着,却说不出话来。
就在这时,帐外突然传来喧哗。赵亢撞开帐门,手里举着个油纸包:“大人!在周绪的粮帐夹层里搜出来的!”
油纸包里是几张泛黄的纸,上面画着详尽的布防图,角落还盖着燕军的狼形印记。最底下压着半块虎符,正是三天前左翼军丢失的那一半。
“不是我!”孙烈突然嘶吼起来,声音里带着哭腔,“是周绪!今早我去粮帐催粮,看见他偷偷摸摸往怀里塞东西,上去拦他,就被他用匕首划了手!我怕说出来没人信,才……”
林缚没说话,拿起那半块虎符。虎符的边缘有处缺口,是去年他亲手摔的,当时孙烈还笑着说“这下更认得出是咱们的东西了”。他的目光掠过布防图上的墨迹,笔尖在“黑风口”三个字上顿了两笔,留下个极浅的墨点——那是王启年写字时的习惯。
帐外的风突然大了,吹得烛火剧烈摇晃。林缚看着跳动的火光,忽然想起昨夜亥时,王启年说要去给伤兵送药,离开过中军大帐约一炷香。
“赵亢。”林缚把虎符放回油纸包,声音平静得像结了冰的河面,“去请王参军到中军大帐,就说……我有新的布防图要他誊抄。”
赵亢应声而去,帐内只剩下林缚和孙烈。篝火渐渐弱下去,映着孙烈泪痕交错的脸。远处传来更夫敲梆子的声音,一下,又一下,在寂静的夜里格外清晰。
林缚重新看向沙盘,指尖落在代表中军大帐的小旗上。那面小旗插得很稳,却像随时会被看不见的风拔掉。他知道,这盘棋里藏着的鬼,或许不止一个。
夜色更浓了,营地的灯火次第熄灭,只有中军大帐的烛火还亮着,像只不眠的眼,盯着这笼罩在疑云里的军营。
“第三次了。”副将赵亢把半截断箭拍在案上,青铜烛台晃得火苗猛地窜高,“斥候营凌晨卯时出发,原定午时抵达黑风口接应粮队,结果未时三刻就被燕军伏击。对方连我们换的暗语都摸得一清二楚——‘青雀衔枝’,这是昨夜亥时才敲定的新口令。”
林缚没抬头,指尖仍在沙盘上挪动。那片代表黑风口的凹陷处,他用指腹反复摩挲,仿佛要从细沙里碾出藏着的鬼。三天前,左翼军的布防图在传递途中被调换,导致燕军绕过天险直插侧翼;两天前,负责探查地形的小队在野狼谷全军覆没,随身携带的地形图不翼而飞;如今,连临时更改的暗语都成了催命符。
“帐内知晓新口令的,算上你我共七人。”林缚的声音压得很低,像怕惊起帐顶的尘埃,“参军王启年,粮官周绪,斥候营统领孙烈,还有三位传令兵。”
赵亢猛地攥紧拳头,指节泛白:“孙烈跟了您八年,从河西之战到北境戍边,去年还替您挡过一箭——”
“挡过箭的人,未必不会递刀。”林缚打断他,抬手按住沙盘上代表中军大帐的小旗,“去把周绪叫来。”
粮官周绪进来时,棉袍下摆还沾着谷糠。他年过五旬,眼角的皱纹里总像藏着笑,此刻却堆着化不开的愁:“大人,您找我?后营的糙米只够支撑五日,新粮队要是……”
“昨夜亥时,你在哪?”林缚突然问。
周绪的笑容僵在脸上,手不自觉地扯了扯腰间的算袋:“在、在粮帐核账啊。王参军可以作证,我们核对入库的伤药数目到子时才散。”
“中途离开过吗?”
“起夜算吗?”周绪的喉结动了动,“就去了趟茅厕,来回不过一炷香功夫。”
林缚盯着他那双布满老茧的手——常年拨算盘磨出的厚茧,指腹却异常光滑,不像常握笔杆的人该有的模样。他没再追问,只挥挥手让周绪退下。
赵亢在帐内踱了三圈,靴底踏得地面咚咚响:“周老头看着不像……要不,先审那三个传令兵?”
“不急。”林缚从案上拿起那截断箭,箭头淬过黑漆,尾羽是罕见的白雕翎,“燕军惯用的箭羽是雁翎,这种白雕翎只在我们右翼军的军械库见过。去查,近三日有谁领过白雕翎箭。”
暮色漫进帐子时,赵亢带着军械官匆匆赶回,手里攥着本泛黄的账册。“查出来了!”他把账册拍在案上,指腹点着其中一页,“三天前,孙烈领了二十支白雕翎箭,说是要给斥候营做信号箭。”
烛火恰好照在那行墨迹上,孙烈的签名遒劲有力,旁边还按着鲜红的指印。林缚的指尖落在“二十支”三个字上,忽然想起今早从黑风口抬回的阵亡斥候——每人箭囊里都剩着大半箭矢,唯独少了信号箭。
“备马。”林缚抓起挂在帐柱上的佩剑,剑鞘上的铜环相撞,发出清越的脆响,“去斥候营。”
斥候营的帐篷都扎在营地边缘,离中军大帐隔着两排营房。孙烈正蹲在篝火旁擦弓,看见林缚进来,慌忙起身行礼,甲胄上的冰碴簌簌往下掉:“大人怎么来了?”
他的左手缠着白布,渗出血迹。林缚的目光扫过那处伤口:“手怎么了?”
“今早巡查时被狼崽子划了下,不碍事。”孙烈咧嘴笑了笑,露出两排白牙,“大人是为黑风口的事来的?末将正想请罪,是属下没教好弟兄们——”
“你三天前领的白雕翎箭,用在哪了?”林缚打断他,声音里听不出情绪。
孙烈的笑容淡了些,低头看着篝火:“做了信号箭,分发给三个小队了。”
“哪个小队?”
“……记不清了,当时忙得紧。”孙烈的喉结动了动,左手下意识地往身后缩了缩。
林缚突然拔出佩剑,剑身在火光下映出冷冽的光。孙烈猛地抬头,眼里闪过一丝慌乱,右手已按在腰间的刀鞘上。帐内的空气瞬间凝固,连篝火的噼啪声都仿佛停了。
“把左手的布解开。”林缚的剑尖指着地面,没再动。
孙烈的肩膀绷得像块铁板,僵持片刻,终于缓缓解开布条。伤口很深,边缘却异常整齐,不像是野兽撕咬的痕迹,倒像被利器划开的。更奇怪的是,伤口周围的皮肤泛着淡淡的青黑色。
“这不是狼伤。”林缚的目光落在伤口上,“是被淬了麻药的匕首划的吧?对方怕你挣扎,又不想杀你,才留了这么个伤口。”
孙烈的脸色霎时惨白,嘴唇哆嗦着,却说不出话来。
就在这时,帐外突然传来喧哗。赵亢撞开帐门,手里举着个油纸包:“大人!在周绪的粮帐夹层里搜出来的!”
油纸包里是几张泛黄的纸,上面画着详尽的布防图,角落还盖着燕军的狼形印记。最底下压着半块虎符,正是三天前左翼军丢失的那一半。
“不是我!”孙烈突然嘶吼起来,声音里带着哭腔,“是周绪!今早我去粮帐催粮,看见他偷偷摸摸往怀里塞东西,上去拦他,就被他用匕首划了手!我怕说出来没人信,才……”
林缚没说话,拿起那半块虎符。虎符的边缘有处缺口,是去年他亲手摔的,当时孙烈还笑着说“这下更认得出是咱们的东西了”。他的目光掠过布防图上的墨迹,笔尖在“黑风口”三个字上顿了两笔,留下个极浅的墨点——那是王启年写字时的习惯。
帐外的风突然大了,吹得烛火剧烈摇晃。林缚看着跳动的火光,忽然想起昨夜亥时,王启年说要去给伤兵送药,离开过中军大帐约一炷香。
“赵亢。”林缚把虎符放回油纸包,声音平静得像结了冰的河面,“去请王参军到中军大帐,就说……我有新的布防图要他誊抄。”
赵亢应声而去,帐内只剩下林缚和孙烈。篝火渐渐弱下去,映着孙烈泪痕交错的脸。远处传来更夫敲梆子的声音,一下,又一下,在寂静的夜里格外清晰。
林缚重新看向沙盘,指尖落在代表中军大帐的小旗上。那面小旗插得很稳,却像随时会被看不见的风拔掉。他知道,这盘棋里藏着的鬼,或许不止一个。
夜色更浓了,营地的灯火次第熄灭,只有中军大帐的烛火还亮着,像只不眠的眼,盯着这笼罩在疑云里的军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