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0集:市集繁荣-《大秦:我杀敌就可以升级成神》

  卯时的梆子刚敲过第一响,青溪镇东头的露水还没被日头蒸干,王屠户的儿子王小虎已经推着半扇猪肉往市集赶了。车轮碾过青石板路,发出“轱辘轱辘”的轻响,混着他裤脚带起的草叶上的水珠滴落声,在寂静的巷子里格外清亮。

  “早啊,小虎。”守城门的老李头正踮着脚往门轴上抹猪油,见着他便扯开嗓子喊,“今儿个肉要多挂两斤?昨儿个张秀才家娘子来寻,说没买着肋条呢。”

  王小虎咧开嘴笑,露出两排白牙:“李伯放心,我爹天不亮就宰了头三百斤的壮猪,肋条管够!”他拍了拍车上盖着的粗布,肉香混着血腥气从布缝里钻出来,勾得巷口趴在石阶上打盹的老黄狗直晃尾巴。

  这青溪镇的市集,原是镇东头一片闲置的晒谷场,打从三年前新县令到任,说要“兴农商,活市井”,便请了石匠铺的人把场地铺平,又在四周栽了两圈槐树,渐渐就成了方圆十里最热闹的去处。如今不单是镇上的人,连周边十里八乡的农户、货郎,都盼着每月逢三、逢八的集日,早早地来占个好位置。

  王小虎的摊子在市集北头,挨着卖豆腐的陈婆子。他到的时候,陈婆子已经支起了竹架,十来块白嫩的豆腐码得整整齐齐,上头盖着湿布,掀开一角就能看见细密的蜂窝眼。“小虎,快来帮我搭把手。”陈婆子往竹筐里捡着豆腐皮,“昨儿个磨了三石黄豆,你婶子说今儿个定能卖完。”

  “陈婆婆的豆腐,镇上谁不夸?”王小虎一边卸猪肉,一边应着,手里的砍刀“哐当”一声剁在木案上,将半扇猪肉稳稳架起。他刚把“王记鲜肉”的木牌插在案头,就见西边尘土飞扬,三辆驴车慢悠悠地晃了过来,车斗里堆着小山似的青菜,沾着晨露的菠菜、带着泥的萝卜,还有裹着湿稻草的生姜,看着就新鲜。

  “刘老三,你这菜是打哪儿收的?”王小虎扬声问。赶车的汉子黝黑的脸上堆起笑:“后山洼子李家庄的,那儿的沙土地长出来的萝卜,甜得能当水果吃!”他说着就跳下车,手脚麻利地解绳子,旁边立刻围上来两个提着竹篮的妇人,你一言我一语地问价。

  日头渐渐升高,市集上的人越来越多。卖杂货的张老汉支起了蓝布篷,篷下挂满了五颜六色的线团、顶针、纽扣,还有小孩戴的虎头帽;修鞋的马师傅把钉锤往木箱上一磕,“叮当”一声就算开张了;最热闹的要数卖糖画的周大爷,他的小摊前总围着一群孩子,伸着脖子看他手里的铜勺在青石板上游走,转眼间就变出个活灵活现的孙悟空,引得孩子们拍手叫好。

  “让让,让让!”一个穿短褂的小伙计扛着两捆细竹穿过人群,竹梢上还挂着几串刚编好的竹篮,篮沿缠着红绳,看着就喜庆。“刘掌柜的竹器又出新样式了?”有人笑着问。小伙计回头应道:“可不是嘛,这是新做的针线篮,里头还能分层呢!”话音刚落,就有几个妇人追上去问价。

  市集中间的空地上,不知何时搭起了个简易的戏台,一个穿蓝布衫的老汉正拉着二胡,旁边一个梳着双丫髻的姑娘亮开嗓子唱起来,唱的是本地的小调,歌词里说的是去年秋收的热闹,听得周围的人直点头。几个小孩在人群里钻来钻去,手里拿着刚买的糖人,嘴里哼着不成调的曲子,惹得卖糖葫芦的老汉直喊:“慢点跑,别撞着人!”

  临近午时,市集上的人越发多了。卖包子的铺子前排起了长队,白胖胖的包子刚出笼,热气腾腾的,香味能飘出老远。“给我来两个肉包,两个菜包!”一个挑着担子的货郎喊道,他刚把担子里的梳子卖完,额头上还冒着汗。铺子老板手脚麻利地用荷叶把包子包好,递过去:“趁热吃,刚出锅的!”

  王小虎的猪肉案前也围满了人,他手里的砍刀“咚咚”作响,不一会儿就切好了一大块五花肉。“王屠户家的肉就是新鲜。”一个大妈一边付钱一边说,“我家那口子就爱吃你家的红烧肉,说比别处的香。”王小虎笑着应道:“大妈您放心,我爹每天天不亮就去挑猪,保证都是好肉!”

  陈婆子的豆腐也卖得差不多了,她正收拾着竹架,见着一个背着背篓的老婆婆走过来,手里攥着几个铜板,犹豫着要不要买块豆腐。陈婆子赶紧拿起一块小些的豆腐,用荷叶包好递过去:“老姐姐,拿着吧,不值钱,给孩子炖个豆腐汤喝。”老婆婆不好意思地接过,把铜板塞给陈婆子,陈婆子又推了回去:“下次再说,下次再说!”

  戏台旁边的空地上,不知何时摆上了几张桌子,几个穿长衫的先生正围着一张桌子下棋,旁边围着一群看热闹的人,时不时有人喊一声“跳马”“出车”,引得周围的人跟着起哄。一个卖西瓜的老汉推着车经过,见着热闹,也停下来凑趣,切开一个大西瓜,红瓤黑籽,看着就甜。“来,大家尝尝鲜!”他招呼着,把切好的西瓜分给周围的人,引得众人纷纷道谢。

  日头渐渐西斜,市集上的人慢慢少了些,但依旧热闹。卖杂货的张老汉开始收拾摊子,把剩下的线团、纽扣装进木箱里,嘴里哼着小曲,看来今天生意不错。修鞋的马师傅也收了摊,他的木箱里装满了修好的鞋子,每一双都擦得干干净净,鞋底缝着密密麻麻的线,看着就结实。

  王小虎的猪肉也卖得差不多了,只剩下一小块肉皮和几根骨头。他正收拾着木案,见着一个衣衫褴褛的小孩站在不远处,眼巴巴地看着他的肉案。王小虎拿起那几根骨头,用草绳捆好,走过去递给小孩:“拿着吧,回去给你娘熬个汤喝。”小孩怯生生地接过,说了声“谢谢哥哥”,就飞快地跑了。

  陈婆子已经收拾好摊子,正坐在竹椅上歇脚,见着王小虎,笑着说:“小虎,今天收摊早,要不要去我家喝碗豆腐脑?”王小虎摆摆手:“不了陈婆婆,我得赶紧回去,我爹还等着我呢。”他扛起空了的木案,推着车往家走,车轮碾过青石板路,发出“轱辘轱辘”的声响,和来时一样清亮,只是这一次,车上少了半扇猪肉,多了几分满足。

  夕阳把市集上的人影拉得很长,卖糖画的周大爷收起了铜勺,卖糖葫芦的老汉挑着空了的担子往家走,戏台边的二胡声也停了,只剩下几个孩子还在空地上追逐打闹。槐树上的叶子被风吹得沙沙响,像是在诉说着这一天的热闹。

  守城门的老李头站在城楼上,看着市集上渐渐散去的人群,嘴角露出一丝笑意。他想起三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草丛生的晒谷场,如今却成了这般热闹的景象,心里不由得感慨:“这日子啊,真是越过越有盼头了。”

  远处的炊烟渐渐升起,混着市集上残留的肉香、菜香、酒香,在青溪镇的上空弥漫开来,像一首无声的歌谣,唱着寻常人家的烟火气,也唱着这太平年月里的安稳与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