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挥部内。
观察台。
李云龙,楚云飞,方立功,师长等人一个个全都拿着望远镜眺望远处的飞机。
“这什么情况?”
“空投?”
所有人都被小鬼子的操作给整懵逼了。
“他娘的……”李云龙无奈的说道:“好不容易困住了竹下俊这个王八蛋。”
“眼看就要弹尽粮绝了……小鬼子这个时候来一个空投……真他娘操蛋。”
李云龙满脸的不甘。
楚云飞:“云龙兄,你也别太自责了,据我所知,小鬼子陆军没有运输机,海军倒是有……”
“如果小鬼子要是动用了海军运输机给竹下俊运输补给的话。”
“那足以说明,平安县战役不止是一个简单的战役,而是中日大决战!”
这件事惊动日军高层。
为了挽回脸面也好,为了小鬼子的尊严也罢。
甚至可以说为了干掉八路军……华北方面让陆军和海军合作了!
这是非常难得的。
因为在二战期间,日军海军与陆军的合作非常有限,甚至因严重矛盾导致作战协同低效,派系斗争贯穿始终。
例如1941年偷袭珍珠港时,陆军配合海军输送兵力占领东南亚部分岛屿。
1942年中途岛战役前后,陆军在南洋的作战与海军的海上掩护有短暂协同。
但多数关键战役中,双方因资源争夺、指挥权分歧等问题缺乏配合。
例如太平洋战场后期,海军航母舰队与陆军地面部队各自为战,难以形成有效反击。
而这次,一个平安县战役就让他们走到了一起。
就足以说明,日军高层对于此次战役的重视程度。
因为,一直以来,日军的海军与陆军都有核心的矛盾。
小鬼子的工业资源有限,海陆两军在军费、钢材、石油等战略物资分配上长期对立。
海军需要大量资源建造航母、战列舰。
陆军则侧重扩充师团和火炮,双方经常为预算争吵,甚至互相拆台。
而且,陆军主张“大陆政策”,以龙国、东南亚为扩张核心,认为应优先击败毛熊和龙国军队。
海军主张“海洋政策”,认为鹰酱是主要威胁,应控制太平洋,与鹰酱决战。
这种分歧导致日军在二战中始终没有统一的全球战略,兵力分散。
不过,最大的问题是军种对立。
日军陆军起源于明治维新时的藩阀军队,海军则受约翰牛影响较深,两者从建立初期就存在派系隔阂,加上日军部制度缺乏统一指挥机构(没有真正的“总参谋部”协调),矛盾难以调和。
所以,形成派系斗争。
两军甚至在武器制式上故意对立(如陆军研发自己的潜艇,海军搞自己的坦克),拒绝通用技术。
到了太平洋战争后期,陆军隐瞒本土防御计划,海军则对航母损失情况保密,导致美军登陆时日军应对混乱。
高层将领互相攻击,例如陆军大臣与海军大臣在战争决策上多次冲突,影响作战效率。
“这是一个不祥的作战信号啊!”
120师师长:“这已经不是一场地域性战斗了,而是上升到大决战的层面。”
“战略意义重大。”
不愧是平安县格勒战役。
足以影响战争全局。
李云龙倍感压力:“既然这样,平安县应该速战速决。”
“对,等小鬼子的空袭过后,我们一口气拿下平安县。”
“不能让更多的部队卷进来了……”
到时候,将会一发不可收拾。
师长:“现在还不是时候,等……”
楚云飞:“我们都在等一个机会……不知道江司令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惊喜!”
是啊!
江晨所说的大杀器呢?
一时之间,所有人再次拿起望远镜,眺望远方,时刻关注日军飞机的方向。
……
此时。
江晨来到隘口制高点处。
狗剩:“司令,我们来这做什么?”
彭杰:“是啊,我们总不能用机枪把小鬼子的飞机打下来吧!”
李仙洲:“小鬼子的飞机距离太远了,我们的子弹怕是够不着!”
子弹的速度就算够得着,冲击力也不够。
江晨指着远处的一个草地,说道:“狗剩,掀开枯草看看……”
“是,司令!”
当狗剩掀开枯草后,看着一具具“火箭筒”,露出了惊讶的表情。
这是江晨提前把系统奖励的红缨5防空导弹提出20门(一共100门)放在草地里。
“这不是火箭筒吗?”
“可不,难不成……用火箭筒打小鬼子的飞机?”
彭杰和李仙洲两人看了看,露出不可思议的表情。
“这能行吗?”
江晨:“这叫单兵防空导弹……比巴祖卡强多了!”
“狗剩,找20个警卫员,把这防空导弹发下去……”
狗剩:“可我们不会用啊!”
“这有什么难的?”江晨:“我来教大家……快去吧!”
临阵磨枪?
这也太荒谬了吧!
彭杰和李仙洲两人内心满是鄙夷。
江晨……也不过如此嘛!
委座怎么会看上这种人呢?
……
很快,狗剩招来20个十分激灵的警卫员。
“下面,我教大家使用防空导弹……”
将导弹装入发射筒,连接发射机,把电池安在发射机前端。
旋转电池上的撞针盖,激活电池为导弹系统供电。
然后将发射筒扛在肩上,采用立姿或跪姿,通过发射筒上的机械瞄具瞄准目标。
遵循“三点一线”原理,用右眼对准后瞄准具和前瞄准具,将目标框在瞄准具内。
打开红外导引头,对目标进行搜索,当锁定目标后,发射机左侧的喇叭会发出声音提示。
“这个时候的导弹就已经具备发射条件。”
“这个时候,我们只需要扣压扳机,导弹尾部就会将导弹推出发射筒……”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飞行速度介于150-260S内的目标,采用尾追攻击方式。”
“对于飞行速度小于150S的目标,可使用迎头攻击方式。”
“另外,在瞄准过程中,尽量保持身体稳定,将目标持续压在瞄准具的十字线内,为导弹导引头提供稳定的目标信号,以便准确计算提前量和射击诸元。”
“都听明白了吗?”
“明白了!”
“对了,避免在强红外干扰环境下发射,比如远离大型热源、红外诱饵等。”
“选择合适的发射角度和位置,尽量减少障碍物对导弹导引头视线的遮挡。”
“一定要佩戴防护装备,防止发动机尾流吹出的灰尘伤害眼睛,同时也能在强光环境下帮助射手更好地瞄准目标。”
很快,在江晨的虚心教导下,大家很快就学会了。
这时,李仙洲喊道:“快看,小鬼子的飞机来了!”
……
观察台。
李云龙,楚云飞,方立功,师长等人一个个全都拿着望远镜眺望远处的飞机。
“这什么情况?”
“空投?”
所有人都被小鬼子的操作给整懵逼了。
“他娘的……”李云龙无奈的说道:“好不容易困住了竹下俊这个王八蛋。”
“眼看就要弹尽粮绝了……小鬼子这个时候来一个空投……真他娘操蛋。”
李云龙满脸的不甘。
楚云飞:“云龙兄,你也别太自责了,据我所知,小鬼子陆军没有运输机,海军倒是有……”
“如果小鬼子要是动用了海军运输机给竹下俊运输补给的话。”
“那足以说明,平安县战役不止是一个简单的战役,而是中日大决战!”
这件事惊动日军高层。
为了挽回脸面也好,为了小鬼子的尊严也罢。
甚至可以说为了干掉八路军……华北方面让陆军和海军合作了!
这是非常难得的。
因为在二战期间,日军海军与陆军的合作非常有限,甚至因严重矛盾导致作战协同低效,派系斗争贯穿始终。
例如1941年偷袭珍珠港时,陆军配合海军输送兵力占领东南亚部分岛屿。
1942年中途岛战役前后,陆军在南洋的作战与海军的海上掩护有短暂协同。
但多数关键战役中,双方因资源争夺、指挥权分歧等问题缺乏配合。
例如太平洋战场后期,海军航母舰队与陆军地面部队各自为战,难以形成有效反击。
而这次,一个平安县战役就让他们走到了一起。
就足以说明,日军高层对于此次战役的重视程度。
因为,一直以来,日军的海军与陆军都有核心的矛盾。
小鬼子的工业资源有限,海陆两军在军费、钢材、石油等战略物资分配上长期对立。
海军需要大量资源建造航母、战列舰。
陆军则侧重扩充师团和火炮,双方经常为预算争吵,甚至互相拆台。
而且,陆军主张“大陆政策”,以龙国、东南亚为扩张核心,认为应优先击败毛熊和龙国军队。
海军主张“海洋政策”,认为鹰酱是主要威胁,应控制太平洋,与鹰酱决战。
这种分歧导致日军在二战中始终没有统一的全球战略,兵力分散。
不过,最大的问题是军种对立。
日军陆军起源于明治维新时的藩阀军队,海军则受约翰牛影响较深,两者从建立初期就存在派系隔阂,加上日军部制度缺乏统一指挥机构(没有真正的“总参谋部”协调),矛盾难以调和。
所以,形成派系斗争。
两军甚至在武器制式上故意对立(如陆军研发自己的潜艇,海军搞自己的坦克),拒绝通用技术。
到了太平洋战争后期,陆军隐瞒本土防御计划,海军则对航母损失情况保密,导致美军登陆时日军应对混乱。
高层将领互相攻击,例如陆军大臣与海军大臣在战争决策上多次冲突,影响作战效率。
“这是一个不祥的作战信号啊!”
120师师长:“这已经不是一场地域性战斗了,而是上升到大决战的层面。”
“战略意义重大。”
不愧是平安县格勒战役。
足以影响战争全局。
李云龙倍感压力:“既然这样,平安县应该速战速决。”
“对,等小鬼子的空袭过后,我们一口气拿下平安县。”
“不能让更多的部队卷进来了……”
到时候,将会一发不可收拾。
师长:“现在还不是时候,等……”
楚云飞:“我们都在等一个机会……不知道江司令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惊喜!”
是啊!
江晨所说的大杀器呢?
一时之间,所有人再次拿起望远镜,眺望远方,时刻关注日军飞机的方向。
……
此时。
江晨来到隘口制高点处。
狗剩:“司令,我们来这做什么?”
彭杰:“是啊,我们总不能用机枪把小鬼子的飞机打下来吧!”
李仙洲:“小鬼子的飞机距离太远了,我们的子弹怕是够不着!”
子弹的速度就算够得着,冲击力也不够。
江晨指着远处的一个草地,说道:“狗剩,掀开枯草看看……”
“是,司令!”
当狗剩掀开枯草后,看着一具具“火箭筒”,露出了惊讶的表情。
这是江晨提前把系统奖励的红缨5防空导弹提出20门(一共100门)放在草地里。
“这不是火箭筒吗?”
“可不,难不成……用火箭筒打小鬼子的飞机?”
彭杰和李仙洲两人看了看,露出不可思议的表情。
“这能行吗?”
江晨:“这叫单兵防空导弹……比巴祖卡强多了!”
“狗剩,找20个警卫员,把这防空导弹发下去……”
狗剩:“可我们不会用啊!”
“这有什么难的?”江晨:“我来教大家……快去吧!”
临阵磨枪?
这也太荒谬了吧!
彭杰和李仙洲两人内心满是鄙夷。
江晨……也不过如此嘛!
委座怎么会看上这种人呢?
……
很快,狗剩招来20个十分激灵的警卫员。
“下面,我教大家使用防空导弹……”
将导弹装入发射筒,连接发射机,把电池安在发射机前端。
旋转电池上的撞针盖,激活电池为导弹系统供电。
然后将发射筒扛在肩上,采用立姿或跪姿,通过发射筒上的机械瞄具瞄准目标。
遵循“三点一线”原理,用右眼对准后瞄准具和前瞄准具,将目标框在瞄准具内。
打开红外导引头,对目标进行搜索,当锁定目标后,发射机左侧的喇叭会发出声音提示。
“这个时候的导弹就已经具备发射条件。”
“这个时候,我们只需要扣压扳机,导弹尾部就会将导弹推出发射筒……”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飞行速度介于150-260S内的目标,采用尾追攻击方式。”
“对于飞行速度小于150S的目标,可使用迎头攻击方式。”
“另外,在瞄准过程中,尽量保持身体稳定,将目标持续压在瞄准具的十字线内,为导弹导引头提供稳定的目标信号,以便准确计算提前量和射击诸元。”
“都听明白了吗?”
“明白了!”
“对了,避免在强红外干扰环境下发射,比如远离大型热源、红外诱饵等。”
“选择合适的发射角度和位置,尽量减少障碍物对导弹导引头视线的遮挡。”
“一定要佩戴防护装备,防止发动机尾流吹出的灰尘伤害眼睛,同时也能在强光环境下帮助射手更好地瞄准目标。”
很快,在江晨的虚心教导下,大家很快就学会了。
这时,李仙洲喊道:“快看,小鬼子的飞机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