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实验,一个不小心,引发次级宇宙大爆炸级别的大爆炸都是有可能的。
因而赵小侯将实验地点选在了大麦哲伦星系。
这大麦哲伦星系乃是距离银河系最近的河外星系之一,同时也是银河系众多卫星星系之一。
其距离蓝星的直线距离为18万光年。
这样可以在较大可能程度上,如果实验失败,减少对太阳系的影响。
同时,这大麦哲伦星系其内恒星数量大约为100亿颗,只有银河系的十分之一。
其直径则只有银河系的20分之一,大约为5000光年。
由此可以看出,这个大麦哲伦星系乃是一个较为年轻的星系。
并且由于受到银河系的引力扰动,大麦哲伦星系的形态类似于不规则星系,但其本身又保留着类似于银河系的一些棒旋星系特征。
就这一点来说,大麦哲伦星系是很具有研究价值的。
不过话说回来,想要将小宇宙制造器送到大麦哲伦星系去,首先就得先将实验场所打扫干净,以防止出现意外。
毕竟大麦哲伦星系对于赵小侯来说都是一个较为陌生的星系。
因而在建造小宇宙制造器之初,他就想到了这一点,朝着大麦哲伦星系派出了大量最先进的探测器。
这些数量庞大的探测器在这93年时间里,给大科学院带回了海量的数据。
有大麦哲伦星系内大量恒星系的数据资料,有大麦哲伦星系内一部分引力结构数据,甚至于连大麦哲伦星系的暗物质分布密度图都绘制出了一部分。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大麦哲伦星系内的文明分布图,各大文明的文明等级等等一系列资料信息。
千万不要相信文明会很多,但千万不要相信文明会很少。
大麦哲伦星系虽说直径和恒星数量较之银河系都要少上很多,但这并不说明大麦哲伦星系就没有文明了。
实际上,由于大麦哲伦星系的恒星密度要远高于银河系,并且恒星也要年轻很多,甚至于很多恒星处于正在形成之中,以及大麦哲伦星系作为一个不规则星系,其内存在丰富的气体和星际物质的关系,在大麦哲伦星系里的文明密度也要高于大夏已经探明的银河系部分区域。
这并不奇怪,大麦哲伦星系的情况,看上去对于文明的诞生比较恶劣,但在星系的尺度上,却对生命诞生更有利。
在这里,超过百分之三的行星都诞生过生命,这一点要比银河系的百分之0.5高多出了。
虽说这些诞生的生命大多数在早期就因为环境急剧变化等等因素而灭亡了。
但能够一直存活下去的生命总数也会因为大麦哲伦星系里神秘感诞生比例很高较之银河系更多。
如此一来,其内文明诞生的数量也会随之增多。
因而在出发之前,赵小侯就根据大麦哲伦星系里的情况选好了实验地点。
那就是大麦哲伦星系北上边缘处的一片星域。
在这里,10光年内有着4个恒星系,并且在这个范围内是没有文明存在的。
具体实验地点,自然等到了之后,再来精选。
为了将小宇宙制造器顺利运输到大麦哲伦星系去。
在出发之前,大科学院就对其进行了一些加装。
主要就是在其上安装了一个空间折叠跨越器。
毕竟与其制造一个能够将小宇宙制造器装下的巨型运输舰,倒不如就在其上加装空间折叠跨越器更为方便。
同时伴随小宇宙制造器出发的乃是一支综合型战斗舰组成的主力舰队。
这也算是大手笔了。
毕竟现在大夏的一支主力舰队,战舰数量为100万艘,其主要职责就是负责一个方面的战役级军事行动。
虽说在7,8,9级文明战争里,100万艘战舰看上去很少,但由100万艘综合型战斗舰组成的大夏主力舰队,足以横扫整个大麦哲伦星系了。
因为现在的大麦哲伦星系在大夏眼里,不说全部透明,至少其内5级以上的文明,大夏已经掌握了他们大多数的情况。
而大麦哲伦星系里,现在没有一个7级以上的文明,最高级的文明也就只有6级。
当然,这也不奇怪,之前就说过了,大麦哲伦星系较之银河系还是太年轻了。
没有足够的时间底蕴,想要发育出7,8级文明基本上不可能。
这么说吧,现在大麦哲伦星系里很多恒星都还在形成过程里,中子星这种衰老死亡的星体都没怎么出现,文明想要晋升到7级文明,可能吗?
在上百万艘综合型战斗舰的护卫之下,巨大的小宇宙制造器从大科学院宇宙实验区缓缓启程,在进入到恒星区间星空之后,纷纷开启空间跳跃,进行了第一次远程跳跃。
在经过18次远程跳跃之后,舰队离开了银河系进入到黑暗星空区后,开始朝着大麦哲伦星系进行空间跳跃。
从这里开始,舰队将会不断跳跃,跨过两个星系之间的16万光年距离。
该说不说,这算是大夏有史以来,距离最长的远航了,也是大夏文明乃至于整个银河系文明第一次离开银河系。
不得不说,这开创了历史。
当然,这个看着很有历史感,但实际上,整个舰队也就只用了13个多小时,就完成了这次远航,穿过了漫长且黑暗的黑暗星空区,抵达了年轻的大麦哲伦星系。
颇有几分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的感觉。
不过赵小侯他们不是一千里,而是16万光年。
该说不说,这么远的距离,就算是7级文明,想要完成这样的远航,其难度也是相当高的。
也是大科学院在赵小侯开创的空间学基础上,将空间折叠跨越技术研究到了极高处,他们每次空间折叠跨越能够达到一千光年。
如果不是这样的话,一般的文明,真没办法在能量消耗殆尽之前,渡过这片浩瀚无边的黑暗星空区。
刚抵达大麦哲伦星系,护航的主力舰队第一时间就派出了五千个基准舰队,向外扩散出去。
因而赵小侯将实验地点选在了大麦哲伦星系。
这大麦哲伦星系乃是距离银河系最近的河外星系之一,同时也是银河系众多卫星星系之一。
其距离蓝星的直线距离为18万光年。
这样可以在较大可能程度上,如果实验失败,减少对太阳系的影响。
同时,这大麦哲伦星系其内恒星数量大约为100亿颗,只有银河系的十分之一。
其直径则只有银河系的20分之一,大约为5000光年。
由此可以看出,这个大麦哲伦星系乃是一个较为年轻的星系。
并且由于受到银河系的引力扰动,大麦哲伦星系的形态类似于不规则星系,但其本身又保留着类似于银河系的一些棒旋星系特征。
就这一点来说,大麦哲伦星系是很具有研究价值的。
不过话说回来,想要将小宇宙制造器送到大麦哲伦星系去,首先就得先将实验场所打扫干净,以防止出现意外。
毕竟大麦哲伦星系对于赵小侯来说都是一个较为陌生的星系。
因而在建造小宇宙制造器之初,他就想到了这一点,朝着大麦哲伦星系派出了大量最先进的探测器。
这些数量庞大的探测器在这93年时间里,给大科学院带回了海量的数据。
有大麦哲伦星系内大量恒星系的数据资料,有大麦哲伦星系内一部分引力结构数据,甚至于连大麦哲伦星系的暗物质分布密度图都绘制出了一部分。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大麦哲伦星系内的文明分布图,各大文明的文明等级等等一系列资料信息。
千万不要相信文明会很多,但千万不要相信文明会很少。
大麦哲伦星系虽说直径和恒星数量较之银河系都要少上很多,但这并不说明大麦哲伦星系就没有文明了。
实际上,由于大麦哲伦星系的恒星密度要远高于银河系,并且恒星也要年轻很多,甚至于很多恒星处于正在形成之中,以及大麦哲伦星系作为一个不规则星系,其内存在丰富的气体和星际物质的关系,在大麦哲伦星系里的文明密度也要高于大夏已经探明的银河系部分区域。
这并不奇怪,大麦哲伦星系的情况,看上去对于文明的诞生比较恶劣,但在星系的尺度上,却对生命诞生更有利。
在这里,超过百分之三的行星都诞生过生命,这一点要比银河系的百分之0.5高多出了。
虽说这些诞生的生命大多数在早期就因为环境急剧变化等等因素而灭亡了。
但能够一直存活下去的生命总数也会因为大麦哲伦星系里神秘感诞生比例很高较之银河系更多。
如此一来,其内文明诞生的数量也会随之增多。
因而在出发之前,赵小侯就根据大麦哲伦星系里的情况选好了实验地点。
那就是大麦哲伦星系北上边缘处的一片星域。
在这里,10光年内有着4个恒星系,并且在这个范围内是没有文明存在的。
具体实验地点,自然等到了之后,再来精选。
为了将小宇宙制造器顺利运输到大麦哲伦星系去。
在出发之前,大科学院就对其进行了一些加装。
主要就是在其上安装了一个空间折叠跨越器。
毕竟与其制造一个能够将小宇宙制造器装下的巨型运输舰,倒不如就在其上加装空间折叠跨越器更为方便。
同时伴随小宇宙制造器出发的乃是一支综合型战斗舰组成的主力舰队。
这也算是大手笔了。
毕竟现在大夏的一支主力舰队,战舰数量为100万艘,其主要职责就是负责一个方面的战役级军事行动。
虽说在7,8,9级文明战争里,100万艘战舰看上去很少,但由100万艘综合型战斗舰组成的大夏主力舰队,足以横扫整个大麦哲伦星系了。
因为现在的大麦哲伦星系在大夏眼里,不说全部透明,至少其内5级以上的文明,大夏已经掌握了他们大多数的情况。
而大麦哲伦星系里,现在没有一个7级以上的文明,最高级的文明也就只有6级。
当然,这也不奇怪,之前就说过了,大麦哲伦星系较之银河系还是太年轻了。
没有足够的时间底蕴,想要发育出7,8级文明基本上不可能。
这么说吧,现在大麦哲伦星系里很多恒星都还在形成过程里,中子星这种衰老死亡的星体都没怎么出现,文明想要晋升到7级文明,可能吗?
在上百万艘综合型战斗舰的护卫之下,巨大的小宇宙制造器从大科学院宇宙实验区缓缓启程,在进入到恒星区间星空之后,纷纷开启空间跳跃,进行了第一次远程跳跃。
在经过18次远程跳跃之后,舰队离开了银河系进入到黑暗星空区后,开始朝着大麦哲伦星系进行空间跳跃。
从这里开始,舰队将会不断跳跃,跨过两个星系之间的16万光年距离。
该说不说,这算是大夏有史以来,距离最长的远航了,也是大夏文明乃至于整个银河系文明第一次离开银河系。
不得不说,这开创了历史。
当然,这个看着很有历史感,但实际上,整个舰队也就只用了13个多小时,就完成了这次远航,穿过了漫长且黑暗的黑暗星空区,抵达了年轻的大麦哲伦星系。
颇有几分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的感觉。
不过赵小侯他们不是一千里,而是16万光年。
该说不说,这么远的距离,就算是7级文明,想要完成这样的远航,其难度也是相当高的。
也是大科学院在赵小侯开创的空间学基础上,将空间折叠跨越技术研究到了极高处,他们每次空间折叠跨越能够达到一千光年。
如果不是这样的话,一般的文明,真没办法在能量消耗殆尽之前,渡过这片浩瀚无边的黑暗星空区。
刚抵达大麦哲伦星系,护航的主力舰队第一时间就派出了五千个基准舰队,向外扩散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