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登基大典-《重生隋末,开局就被瓦岗五虎包围》

  六月初八,黄道吉日。

  而这一天也是越王杨侗登基为帝的大好日子。

  虽然时间紧凑,但是该有的礼仪还是都不能少的。

  紫薇城乃是杨广新建,也是多亏了他喜豪奢的性子。

  皇宫之中,所有登基大典所需要的东西,那是应有尽有。

  所以,新帝登基,要做的只是按照仪式彩排几遍罢了。

  这一日。

  风和日丽,霞光万道。

  在宫中老人的操持下,紫薇城在这一天张灯结彩,格外华丽。

  而此刻的乾阳殿,也是香烟缭绕。

  朝中大臣皆身着官服,分置两列。

  其中左列为文臣,右列为武将。

  文臣自然以裴仁基为首,其后分别是罗艺,裴矩以及一些被裴元峥救回的老臣子。

  而武将这一列,则是以裴元峥为首。

  虽然不久之后,他就要被册封为尚书令,属于文职。

  但是武将一列也需要一人镇场,他以飞虎军副帅之职,站在此处,也算是最好的安排。

  在其身后,则是以裴元庆为首的飞虎军众将。

  当然,裴仁基也通知了各地诸侯,今日越王杨侗将在洛阳登基为帝的消息。

  可是如今天下大乱,各地诸侯都采取了默不作声的态度。

  既不派遣使臣前来恭贺,也没有直接跳出来反对。

  这其中,只有一人另外。

  那便是被夺了洛阳城的王世充。

  王世充自那日偷袭失败之后,便孤注一掷,返回洛阳。

  可是走到半路,便收到了,洛阳城被攻陷的消息。

  万般无奈之下,王世充只能率领残兵败将就近打下一座小城,暂时歇脚。

  而在前几日,当他得知,越王杨侗即将登基的消息,更是气的跳脚。

  当即亲笔写下一封讨贼檄文,将裴氏父子骂作奸贼,挟持越王,把持朝政。

  可是这般行为,在各路诸侯眼中,却是如此幼稚,又有谁会当真呢?

  新帝登基的仪式极为冗长,更衣、戴冠、入座,一系列步骤耗费了小半个时辰才全部完成。

  而这,也是裴元峥第一次见到这位越王殿下。

  十三岁的少年,身子有些瘦弱,在宽大的龙袍之下,竟显得有些摇摇欲坠。

  但是脸上也始终保持着一份刚毅,一声不吭完成了所有步骤。

  在百官朝贺,天子即位之后。

  则由宫中的老太监开始宣读圣旨,最开始的是登基诏书。

  又是谦让,又是赞美先帝杨广品德,一系列的套路。

  裴元峥站在下面,听得也是有些犯困,不自觉地闭上了眼睛。

  可是下一霎,老太监的一声惊呼,也是把他吓了一跳。

  原来是已到了宣布分封的圣旨。

  首先是宣布加封裴仁基为楚王,领太尉,拜丞相,总领文武群臣,为百官之首。

  加封罗艺为燕王,领司空,兼任幽州总管。

  加封裴矩为赵国公,领司徒,兼任户部尚书(民部改为户部)。

  此三人为三公。

  而在三公之后,便是轮到了裴元峥。

  拜裴元峥为讨逆大元帅,开府仪同三司,领尚书令。

  此等封赏一出,众臣皆是一惊。

  讨逆大元帅是军中职位,执掌全军,而尚书令则是最有实权的文臣官职。

  再加上开府仪同三司,开府即为开官府,而官府开到什么级别,用什么级别的仪仗,则是明确了同三司。

  何谓三司,也就是三公三师。

  也就是说,裴元峥开的官府等同三公三师的地位。

  这样一来,裴元峥岂不是等于一人独掌朝纲?

  接下去,便是其余众臣的封赏。

  陈平,被封为河南郡太守、吏部侍郎,但吏部尚书之职空缺,暂由其代管吏部。

  狄仁杰,被封为尚书左丞,刑部侍郎,但刑部尚书之职空缺,暂由其代管刑部。

  赵鼎,被封为荥阳郡太守、礼部侍郎,但礼部尚书之职空缺,暂由其代管礼部。

  李靖,被封为左武卫大将军、兵部侍郎,但兵部尚书之职空缺,暂由其代管兵部。

  海瑞,被提拔为洛阳令。

  裴元庆,拜左卫大将军,特赐讨逆左先锋。

  苏烈,拜右卫大将军,特赐讨逆右先锋。

  魏延,拜左卫将军;高长恭,拜右卫将军;尚师徒,拜左武卫将军。

  新增影卫,李元芳为影卫统领,张乾为副统领。

  ......

  过了好一会,老太监终于将封赏的圣旨念完。

  而下方那些世家大族的老臣们全部都傻了眼,这一份封赏,可以说全是飞虎军内部的人。

  他们各大世家,竟然什么都没捞到。

  在登基大典前夕,各大世家都曾前去拜访过裴仁基。

  大力推荐自己家族之中的年轻子弟,希望能够安排一二。

  但是当裴仁基提出需要各大世家给予支持之时,他们便开始打起了哈哈。

  顾左右而言他,明摆着是不想太早下注。

  在他们的心中,他们是世家大族,是各地诸侯都需要拉拢的对象。

  在你裴氏父子拉起的朝廷之中任职,是给你们面子。

  可他们全然忘了,若不是裴元铮将他们从江都救回,他们又如何能安然无恙地回到洛阳。

  付出与回报从来都是对等的。

  既然各大世家是这幅嘴脸,裴仁基就以一句“心中有数”便将他们打发了。

  当时,各大世家还以为裴仁基一定会妥善安排。

  毕竟,裴仁基对待他们,一向都是客客气气,礼遇有加。

  飞虎军进城之后,对他们的私产也是秋毫无犯。

  哪曾想到,他的心中有数,竟然是将各大世家全部排除在外。

  这般突然强硬的做法,也是在各大世家心中敲醒了警钟。

  这个朝廷是裴氏父子撑起来的,是飞虎军撑起来的。

  其他人要想摘果子,分好处,那就必须付出一些什么。

  空手套白狼这一套,在这里行不通。

  其中最明显的例子便是裴矩,他不仅自己位列三公,他的几个儿子与孙儿也皆是得到了重用。

  虽说裴矩与裴仁基都是出自河东裴氏,但是最关键的还是他第一时间,站出来支持的功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