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达……”
赢丽质猛地转头,难以置信地看着自己这个年纪最小的妹妹:“这是你说的?”
“不是哦,是姐夫说的。”
赢明达笑眯眯的说:“不过,我感觉很有道理。”
“……是啊。”
看着赢明达通透的双目,赢丽质愣了半晌,随后轻轻地笑了。
果然。
如此离经叛道,是那小子会说出来的话。
不过,不无道理。
正如李北玄说的那样。
成长,其实并非年岁的必然。
不期然的,赢丽质的脑海中,蹦出了一个人。
她的二哥,赢高熙。
那位汲汲于权势、与朝中老臣几无分别的皇子。
如果按照这番成长论来看。
赢高熙的思维,手段,以及他看待世界的方式,何尝不是在某个年纪就固化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或许变得更精明,更熟练于权术。
但他的眼界与胸襟,又何尝真正长大过?
他只是在重复着无数前人走过的老路,在一个既定的框架里,变得越来越老练而已。
这不是成长,这只是……变老。
而放眼朝堂,这样的人何其之多!
许多位高权重的臣子。
他们的奏对,他们的谋略。
细究起来,不过是年轻时那套思维的修修补补吗?
他们,不就是那些已经停止成长的人吗?
那么,谁还在真正地成长?
她还在成长吗?
一时间,赢丽质想不出这个答案。
但此刻她的脑海中,几乎是瞬间就浮现出两个身影。
一个是她的父皇,当今陛下。
她曾不止一次在父皇眼中,看到过疲惫和衰老。
但她也看到过,在听闻新鲜事物时,赢世民眼中那一闪而过的,如同少年般的好奇与思索。
父皇在变。
尽管缓慢而谨慎,但他确实在努力理解这个不断变化的世界,试图调整着治理这个庞大帝国的方式。
他,仍在长大。
而另一个,就是刚刚溜去睡觉的那个家伙。
李北玄。
李北玄,他仿佛就是一个永远不会停止长大的异类。
他的脑子里,总能冒出匪夷所思的想法。
从格物之学到的种种造物,到他那些离经叛道的言论。
他似乎永远对未知充满热情,永远不惮于打破常规,甚至敢于嘲笑和挑战固有的权威与认知。
认识这么久,李北玄始终如一。
他永远在他认定的道路上,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实践,不断地长大。
有这么两个人相伴,何其有幸……
赢丽质突然有些庆幸。
不知不觉中,便沉浸在自己的思绪里,有些出神。
而另一边,赢明达毕竟年纪尚小。
尽管她因天性聪慧,能够理解李北玄那些深刻的观点,但其中蕴含的一些关于人生的复杂思考,终究还是超出了她这个年龄能思考的范围。
所以琢磨了一会儿,也没琢磨出个所以然,只觉得有些无聊。
而高阳的反应就很直接了。
她心思相对单纯,甚至可以说在某些方面有些笨。
她能听懂那个种树的比喻,也能感受到姐妹的关心。
但更深层的,关于个人成长的思考,对她而言还太过遥远。
她只是隐隐觉得,大姐姐和明达说的对。
现在难过好像也没用,反正日子总得过下去。
而且,没了男人又怎么样?
至少,她还有真心待她的姐妹呢。
这么一想,高阳也想开了。
戳了戳明达的小脸,随后小声道:“比赛开始了。”
“嗯。”
明达点了点头。
没有打扰赢丽质的思绪,两位公主把注意力转移到了比赛上。
因为这次比试并非封闭进行,书院外围了不少长安百姓。
为了贴近民意,也为了展示书院学以致用的理念,比试的内容,并未局限于高深晦涩的经义策论,反而增添了许多民间喜闻乐见的项目。
而此时,下方场地中,比试正进行到最紧张激烈的环节。
这次小比的赛制颇为刁钻,带着点唯恐天下不乱的意味。
由蓝田书院和弘文馆互相为对方出题,题目范围不限。
但必须与诗文相关,然后两方学子需在规定时间内同时作答。
答不上或答得不好的一方判负,采取五局三胜制。
而此刻,场上的比分赫然是蓝田书院两胜,弘文馆零胜。
“岂有此理!简直岂有此理!”
弘文馆带队的一位博士,名叫刘子扬,此时已是气得面红耳赤,几乎要跳脚骂街:“尔等出的这都是什么题目?!”
“以蒸汽机入诗?这、这成何体统!还有方才那对联,烟锁池塘柳,偏旁暗含五行,分明是绝对!你们这是故意刁难!”
刘子扬冲着蓝田书院这边吹胡子瞪眼,显然是输急了。
然而,蓝田书院这边的负责夫子,却只是慢悠悠地捋着胡须,笑眯眯地道:“刘博士此言差矣。格物致知,万物皆可入诗,方显胸怀。”
“至于对联嘛,学问之道,本就包罗万象,贵馆学子若是对不上,认输便是,何必动怒呢?”
这话一出,刘子扬瞬间被噎得说不出话,只能干瞪眼。
不过他骂归骂,心里却也清楚。
蓝田书院能连赢两场,靠的其实也并非全是刁钻题目。
更关键的是,蓝田书院学子作诗应答的水平,确实超乎他的预料。
尤其是诗词一道。
蓝田书院的学子,或许在辞藻和用典,略逊于专攻此道的弘文馆。
但他们作出来的诗句,却总透着一股子寻常书生没有的大局观和磅礴气势。
比如刚才咏月一题。
弘文馆学子写的是“玉盘悬高空,清辉落九重。举杯邀孤影,愁思与谁同?”。
词句清雅,意境凄美,是标准的才子风格。
而蓝田书院这边答的就牛了。
直接来了一首“皓月临边关,寒光照铁衣。愿乘此清辉,荡寇平万里!”
虽然双方都答了“清辉”这种老套的意象。
但比起弘文馆的无病呻吟,蓝田书院这边给出的,却是标准的,磅礴大气的边塞诗。
相比之下,弘文馆那愁啊思啊的,就显得有些小家子气了。
刘子扬再跳脚也没办法。
输的没悬念啊!
赢丽质猛地转头,难以置信地看着自己这个年纪最小的妹妹:“这是你说的?”
“不是哦,是姐夫说的。”
赢明达笑眯眯的说:“不过,我感觉很有道理。”
“……是啊。”
看着赢明达通透的双目,赢丽质愣了半晌,随后轻轻地笑了。
果然。
如此离经叛道,是那小子会说出来的话。
不过,不无道理。
正如李北玄说的那样。
成长,其实并非年岁的必然。
不期然的,赢丽质的脑海中,蹦出了一个人。
她的二哥,赢高熙。
那位汲汲于权势、与朝中老臣几无分别的皇子。
如果按照这番成长论来看。
赢高熙的思维,手段,以及他看待世界的方式,何尝不是在某个年纪就固化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或许变得更精明,更熟练于权术。
但他的眼界与胸襟,又何尝真正长大过?
他只是在重复着无数前人走过的老路,在一个既定的框架里,变得越来越老练而已。
这不是成长,这只是……变老。
而放眼朝堂,这样的人何其之多!
许多位高权重的臣子。
他们的奏对,他们的谋略。
细究起来,不过是年轻时那套思维的修修补补吗?
他们,不就是那些已经停止成长的人吗?
那么,谁还在真正地成长?
她还在成长吗?
一时间,赢丽质想不出这个答案。
但此刻她的脑海中,几乎是瞬间就浮现出两个身影。
一个是她的父皇,当今陛下。
她曾不止一次在父皇眼中,看到过疲惫和衰老。
但她也看到过,在听闻新鲜事物时,赢世民眼中那一闪而过的,如同少年般的好奇与思索。
父皇在变。
尽管缓慢而谨慎,但他确实在努力理解这个不断变化的世界,试图调整着治理这个庞大帝国的方式。
他,仍在长大。
而另一个,就是刚刚溜去睡觉的那个家伙。
李北玄。
李北玄,他仿佛就是一个永远不会停止长大的异类。
他的脑子里,总能冒出匪夷所思的想法。
从格物之学到的种种造物,到他那些离经叛道的言论。
他似乎永远对未知充满热情,永远不惮于打破常规,甚至敢于嘲笑和挑战固有的权威与认知。
认识这么久,李北玄始终如一。
他永远在他认定的道路上,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实践,不断地长大。
有这么两个人相伴,何其有幸……
赢丽质突然有些庆幸。
不知不觉中,便沉浸在自己的思绪里,有些出神。
而另一边,赢明达毕竟年纪尚小。
尽管她因天性聪慧,能够理解李北玄那些深刻的观点,但其中蕴含的一些关于人生的复杂思考,终究还是超出了她这个年龄能思考的范围。
所以琢磨了一会儿,也没琢磨出个所以然,只觉得有些无聊。
而高阳的反应就很直接了。
她心思相对单纯,甚至可以说在某些方面有些笨。
她能听懂那个种树的比喻,也能感受到姐妹的关心。
但更深层的,关于个人成长的思考,对她而言还太过遥远。
她只是隐隐觉得,大姐姐和明达说的对。
现在难过好像也没用,反正日子总得过下去。
而且,没了男人又怎么样?
至少,她还有真心待她的姐妹呢。
这么一想,高阳也想开了。
戳了戳明达的小脸,随后小声道:“比赛开始了。”
“嗯。”
明达点了点头。
没有打扰赢丽质的思绪,两位公主把注意力转移到了比赛上。
因为这次比试并非封闭进行,书院外围了不少长安百姓。
为了贴近民意,也为了展示书院学以致用的理念,比试的内容,并未局限于高深晦涩的经义策论,反而增添了许多民间喜闻乐见的项目。
而此时,下方场地中,比试正进行到最紧张激烈的环节。
这次小比的赛制颇为刁钻,带着点唯恐天下不乱的意味。
由蓝田书院和弘文馆互相为对方出题,题目范围不限。
但必须与诗文相关,然后两方学子需在规定时间内同时作答。
答不上或答得不好的一方判负,采取五局三胜制。
而此刻,场上的比分赫然是蓝田书院两胜,弘文馆零胜。
“岂有此理!简直岂有此理!”
弘文馆带队的一位博士,名叫刘子扬,此时已是气得面红耳赤,几乎要跳脚骂街:“尔等出的这都是什么题目?!”
“以蒸汽机入诗?这、这成何体统!还有方才那对联,烟锁池塘柳,偏旁暗含五行,分明是绝对!你们这是故意刁难!”
刘子扬冲着蓝田书院这边吹胡子瞪眼,显然是输急了。
然而,蓝田书院这边的负责夫子,却只是慢悠悠地捋着胡须,笑眯眯地道:“刘博士此言差矣。格物致知,万物皆可入诗,方显胸怀。”
“至于对联嘛,学问之道,本就包罗万象,贵馆学子若是对不上,认输便是,何必动怒呢?”
这话一出,刘子扬瞬间被噎得说不出话,只能干瞪眼。
不过他骂归骂,心里却也清楚。
蓝田书院能连赢两场,靠的其实也并非全是刁钻题目。
更关键的是,蓝田书院学子作诗应答的水平,确实超乎他的预料。
尤其是诗词一道。
蓝田书院的学子,或许在辞藻和用典,略逊于专攻此道的弘文馆。
但他们作出来的诗句,却总透着一股子寻常书生没有的大局观和磅礴气势。
比如刚才咏月一题。
弘文馆学子写的是“玉盘悬高空,清辉落九重。举杯邀孤影,愁思与谁同?”。
词句清雅,意境凄美,是标准的才子风格。
而蓝田书院这边答的就牛了。
直接来了一首“皓月临边关,寒光照铁衣。愿乘此清辉,荡寇平万里!”
虽然双方都答了“清辉”这种老套的意象。
但比起弘文馆的无病呻吟,蓝田书院这边给出的,却是标准的,磅礴大气的边塞诗。
相比之下,弘文馆那愁啊思啊的,就显得有些小家子气了。
刘子扬再跳脚也没办法。
输的没悬念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