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古人说“功夫在诗外”,确是经典名言-《官场智斗》

  我每天上班,就开始到外面转转。

  当然也有理由——科里明确由我负责写材料。

  我到联系教育的刘水初那儿坐坐,问问教育方面的情况,他非常乐意提供。

  我到联系卫生这一块的陈升那儿坐坐。他向我详细介绍全市卫生现状。

  我到联系文化,科委的刘维那儿,他谈起四水市的文化,头头是道。

  为什么他们对我很热情,介绍情况就像向领导汇报一样——面面俱到,十分详细呢?

  我马上总结出一条道理。

  他们希望我在写材料时,多写写他们各自联系的部门。

  写得越多,写得越好,他们就越有成绩。

  所以,我到他们那儿去坐坐,他们把我当成了领导的调查人。

  说实话,萧市长的发言报告,过去是闻科长执笔,现在会渐渐转移到我身上。也就是说,我去了解情况,在某种意义上是代表萧市长了解。

  真是:思路一改,道路宽广。算盘一响,黄金万两。

  他们都是30岁上下的干部,正等着领导赏识,等着迅速进步的年龄段。需要我在报告中多写写他们的工作。

  我到他们那儿坐坐,他们非常热情。开始约我吃饭,一起玩,我们之间也渐渐熟悉起来。

  吃饭也好,打球也好,打牌也好,散步也好,甚至唱歌也好,我都去。

  正如少泽说的——你认识的人越多,你的信息就越灵通。

  有一天,张科长把我叫去,我习惯性地把门一关。

  他说:“不要关门,等会还有人要来。”

  坐下之后,他问了我一些情况。

  我汇报道:“目前写一般的材料,应该没问题。我把前面的一些重要报告基本上能背下来。”

  他吃惊地望着我,说道:“你背一段。”

  我把萧市长在全市教育工作会议的几个要点,背了出来。

  张科长非常欣赏地望着我:

  “晓东,工作做到这一步,说明你是一个记性好的人,是一个对工作认真负责的人,是一个努力求上进的人。你写了入党报告,这个月底就讨论。”

  “我不要在家吧。”

  “不要。”

  “那就好,月底不是说要和萧市长一块外出吗?”

  他说:“我叫你来,正是要说说这件事。萧市长另外有一项工作,当前要一心抓,全力抓。所以,外出要移到12月份去了。”

  我点点头。

  他叮嘱道:“至于你呢,有时间就读读书记市长的报告。”

  我认真地点点头。

  回到办公室,我问要陈姐资料。

  她说:“这些报告都有。你要哪一些?”

  我说:“书记市长近几年在全市工作会议上的报告吧。”

  她到档案室找了出来,笑道:“是你想读,还是领导安排你读?”

  工作了几个月,我懂得这里的玄关,便笑道:“是我想看一看。”

  既然跟萧市长外出推改完到12月份。我就轻松多了,每天上班读读文件,做做笔记,了解领导思路。

  市长的报告的好说,他的思路一如既往。

  新来的市委书记张际明,他讲话比前任更注意文采,经常引用一些成语典故。

  我就买本成语大全。时时翻翻。

  其他时间就放心玩。

  与同事玩,与其他单位的人玩。

  社交,是每个公务员的第一件要事。

  不社交的人,在机关会混得不好。

  当然,有了社交,一些心中的疑团就逐渐解开。

  比如,我不用专门去了解陈姐,其他机关的朋友问我跟谁一间办公室。我说跟陈姐在一起。

  于是,别人就说起陈姐。

  张三说陈姐,李四说陈姐。陈姐的情况就在我心中勾勒出一幅清晰的图。

  正如少泽分析的那样。陈姐到档案馆,是她主动要求的。

  原因很复杂。陈姐当时分到科里是搞办公室。她父亲当时是当卫生局长。但他父亲比较刚直。前任市委书记有一次在一个小会上批评了卫生局有些事情没有做好。

  陈姐她爹就站起来说明情况。

  前任书记说:“你没做好就改,要解释做什么?”

  她爹说:“这里面有些数据不准。”

  “不准,下次你搞准一点。”

  “我搞准了,是写材料的混淆了。”

  “我说了下次搞准嘛。”

  “没搞准,我有权纠正,不能让卫生系统的人蒙冤。”

  前任书书记把桌子一拍:“你愿意开就开,不愿意开会就走。”

  结果,陈姐他父亲——军人出身的陈局长,一怒之下,真的夹着公文包就走了。

  这还了得?

  过了一个月,前任书记把陈局长的职务抹掉,让他到政协当个委室主任。

  就是说,不听老子的话,你就到一边去休息吧。过了几年,船到码头车到站,陈局长就退休了。

  陈姐原来搞办公室,自从她爸撞顶了原市委书记后,也觉得工作起来没意思。

  事情做了,当时的科长从不表扬她。

  她一气之下,跟政府办主任提出,她要求去档案室。

  那时政府办主任不是孟主任。那主任也同意了。

  了解这些事情后,我不得不佩服少泽。

  真是他爹在官场混。他对官场这一套非常熟悉,从一个30多岁的美少妇坐档案室,他就能分析出一堆道理。而且,事实还果真如此。

  其次是高晓雯,我了解到她是机关事务局高局长的侄女。

  我的个爷爷加奶奶,难怪她中专毕业就进了市政府办。

  当然,还有很多的情况,不用你专门了解。

  打牌时,散步时,喝茶时,总能听到一些正宗消息或者八卦逸事。

  不一定是我同事们说的。有些是一起玩的其他单位干部,甚至社会上的人说出来的。

  比如闻科长没人敢惹,但是在老婆面前却不敢还嘴。

  因为闻科长原来是一中一名普通老师。被当时的校长看中,极力推荐给市领导,结果进了机关。

  老校长不仅把闻先知送进了机关,还撮合了女儿的婚事。在退休之前,把女儿从团委书记提为副校长,顺利完成【后继有人】。

  还有,他们也议论我老家舒书记的逸闻轶事。

  当然,他们都不知道我和舒书记的女儿舒雨睛是同学。

  他们说舒书记好大喜功,弄出一个惊人之举——把所有的师范生都分到乡里去教书。

  结果,天怨人怒。在秦水县有点坐不稳。干部们告状不断。

  老百姓告状,他可以把人抓进监狱。干部们告状就难处理了,有人在市里有关系,有人在省里有关系,随便抓人,说不定惹火烧身。

  万般无奈的舒书记到处跑门路。市里不会提拔他,就只好平调到省里一个厅里去当个普通处长。

  反正,并不是我想象的那样——干部不八卦。

  他们非常八卦,但要和信得过的人才八卦。

  他们不是不八卦,只是和我有限地八卦。一些不能说的,他们绝对不会告诉我。

  日子过得飞快,一下就到了十二月初,张科长通知我,十二月五号随萧市长外出考察。孟主任也会一同去。

  张科长说:“你有事就问孟主任,不要拘谨,每个人都是由不知道到知道,由不会到会。”

  我回到办公室,跟陈姐说了情况。

  她笑道:“祝你一路顺利。这两天,你可要好好做点准备工作啊。”

  我说:“做哪些准备工作呢?”

  她说:“养好精神嘛,天气冷了,别感冒,多呆在家里,不要去会女朋友。”

  我笑道:“会什么女朋友?”

  她说:“上次那个,我想喊你到外面走一走。你那房子一直关着,不是谈恋爱?”

  我哈哈大笑,说:“在一起打牌呢。”

  “啊?你喜欢打牌?”

  “不是喜欢打。我同学少泽一定要打。”

  “哦——”

  她长长在“哦”了一声,没说话了。

  接下来,我将与从没打过交道的萧市长一道出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