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9章 消息传 天下。-《霸业王权》

  事到如今姬彭祖隐瞒,直言道:

  “罪臣是夜幕安插于朝堂之上的一颗暗子。”

  此答案柳如烟并不意外,问道:

  “你在朝为官已经十余年,如何会成为夜幕暗子的?”

  姬彭祖脸上露出一抹无奈苦笑。

  “臣有灭族的罪证掌握在夜幕手中,不知陛下信不信。”

  “信。”

  姬彭祖有些愕然,没有想到陛下真的会信。

  “说说究竟是何灭族罪证?”

  已经心怀死志的姬彭祖叹了一口气 娓娓道来:

  “不知陛下 可曾还记得兴平八年的广陵江决堤之祸?”

  柳如烟怎会不记得,那次决堤使得广陵江南岸五州成为一片汪洋。

  也是从那年开始,她逐渐开始掌权,淡化摄政王柳宗的权力。

  当时姬彭祖正是受灾最严重的岭州刺史。

  “有何关系?”

  “当时正值朝廷对九黎边境用兵,国库空虚,罪臣多次向朝廷请求调拨物资赈灾无果。”

  “于是臣便打起商行的主意,没有想到商行掌柜是夜幕之人,于是他要求罪臣加入夜幕,便可出款帮助岭州重建。”

  柳如烟眉头轻挑道:

  “你答应了?”

  姬彭祖点点头道:

  “罪臣也挣扎过,奈何依旧走投无路,不愿见饿殍满地,便加入了夜幕。”

  “夜幕没有食言,不仅帮助岭州 解除了燃眉之急,还花费无数银钱打点朝中关系,将罪臣一步步从地方官做到了京官。”

  可以这样说他这礼部尚书的位置,一半是他确实有能力 ,另一半则是夜幕用无数钱财砸出来的。

  说句心里话,他没有后悔加入夜幕,反而心中一直感激夜幕。

  “夜幕让你做些什么?”

  姬彭祖没有隐瞒。

  “他们只是让罪臣归附摄政王一派,并暗中收集摄政王派系官员的罪证。”

  “至于其他的,并没有任何指示。”

  “直到昨夜,一个黑衣人找到罪臣,说让罪臣保护陛下。”

  柳如烟现在明白顾浔为何手中会有如此之多柳宗一派官员的信息了。

  “官商勾结,加入江湖组织,用钱买官,出卖朝廷官员信息,你这确实是灭族之罪。”

  “不过念在你的初衷是为百姓,朕可免你不死。”

  姬彭祖没有高兴,反而越发忧心。

  “陛下,臣愿意一死,只是希望陛下能放过微臣的妻儿老小。”

  “朕何时说过要杀你妻儿老小?”

  说罢,她将顾浔给她红色雪花令摆在案上。

  “自今日起,你便替朕交接与夜幕的合作事宜。”

  姬彭祖看着桌案上的雪花令瞳孔微微一缩,没有想到陛下手中竟然也有夜幕雪花令。

  他不由想到这一年来,一直与自己暗中交接的密卫,难道就是陛下派来的 人。

  这也就解释得通那位来自夜幕的大人物为何会亲自走一趟,还不惜让自己暴露身份保护陛下 。

  “陛下,这.......”

  柳如烟 抬手打断了他的话。

  “还有礼部尚书一职,你继续担任。”

  “若是有人质疑你的身份,就说你是朕埋在柳宗身边的一颗棋子 。”

  “去吧。”

  以为今日必死的姬彭祖浑浑噩噩的回道:

  “是,陛下。”

  柳如烟看着姬彭祖离去的背影,脸上露出一抹无奈笑意,自言自语道:

  “夜幕的暗子 竟然成了一国的礼部尚书,顾浔呀,你还真是手眼通天呢?”

  “四国之中,你究竟还安插了多少这样的暗子呢 ?”

  顾浔展现出来底蕴越厚,她就越心安。

  略作思索之后,他让门外的阴司婆婆道:

  “婆婆,你去将宫中所有宫廷画师请来。”

  “是,陛下。”

  随后,一众宫廷画师便在御书房画了几个时辰的画,都是画柳如烟的样子。

  朝中变故并未影响到京城的安稳,除了有禁军匆忙调动之外,再无其他异常。

  一切有关宫中变故的消息都被把控的很死,并没有大规模流传宫外。

  直到第二日朝会之后,方才有一则惊人消息流传出来,并以极快速度,席卷天下。

  与之一并流出的,还有许多女帝的画像。

  “什么,陛下竟然是一位女子?”

  “兄台,我看你是喝了假酒,说梦话吧?”

  “北玄那老太婆很厉害吧,她都不敢称帝,你别逗我。”

  在位十余年的皇帝,竟然被爆出是女子,这消息搁谁听都是笑话 。

  那些朝中大臣一个个精的似鬼,难道他们会看不出?

  “ 兄弟,不想招来杀头之罪,还是乖乖闭上你的臭嘴。”

  那人当即不服气道:

  “这可是宫里流传出来的消息,千真万确。”

  “天下酒楼都已经贴出女帝的画像了,据说咱这位女帝可是倾国倾城。”

  “我也听说昨日女帝便已经以女子身份坐在了皇位之上了,据说好多大官都被打入了天牢。”

  “而且有人亲眼见到老太傅没穿官服,黑着脸从宫里出来,身后还跟着好几个一样没穿官服儒生。”

  有人提议道:

  “要不咱去天下酒楼看看?”

  “要是咱有进得去天下酒楼,还用在这破酒肆喝五文钱一碗的黄酒?”

  一提到钱,几人便垂头丧气起来。

  “说句掏心窝子的话,陛下是男是女不重要,重要的是她掌权以来,咱老百姓的日子逐渐好起来了。”

  “这话不假,若是还是摄政王独揽大权,咱哥们十有八九无法在此喝酒,估计已经成了战场的枯骨了。”

  “对对对,自从兴平九年起,咱西陵边境日趋太平,就只是与北玄在河西之地交手过 ,还是北玄主动挑起的战争。”

  “仗打的少,咱百姓的日子才能富起来,才有盼头。”

  ........

  这只是锦官城内的一个缩影,对于百姓来说,只要皇帝是明君,是男是女不重要,重要是能吃饱穿暖。

  那些所谓各种规矩、框框条条,都是那些不愁吃穿的有钱人、读书人才有会计较的东西。

  时近下午,锦官城内许多地方已经在流传女帝画像,画像裹挟各种消息,像一道风一样,向锦官城外的天下席卷。

  中原史上第一位女帝登上历史的舞台,开始展现她可柔可刚的风采。

  远在长安的某位老妇人得知此消息之后,躁动的心越发蠢蠢欲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