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5章 安能折腰。-《霸业王权》

  初晴不是那种心思愚笨之人,她早就察觉到苏神医十之八九便是公子。

  今日她从顾浔眼中看到一丝自责,更加确定此人就是公子。

  那一刻她很害怕,害怕公子喊出自己的名字,揭穿自己的身份。

  她知道自己已经不能也不愿回到长安花魁的身份,她只想在人迹罕至的小山村之中聊度余生。

  她感谢公子的善解人意,不前行 扰乱她的新生活。

  初晴看不到的地方,顾浔回眸,看着泪如雨下,久久不愿离去的女子,心中不由叹了一口气。

  或许自己越少出现在初晴的视野中,对她来说越好吧。

  当已经成为她人生活的累赘时,不关心便是最好的关心。

  办完事情的雾魉已经早早在东城镇等着顾浔,主仆二人再次上路,去走一趟江湖。

  魏国帝都。

  已经颇具几分帝王威严的卫冉看向礼部尚书道:

  “孔爱卿,澹州之事你如何看待?”

  “陛下,刘将军迟迟一直陈兵澹州,迟迟未动,恐会错失良机。”

  “一旦北玄吃掉戎族大军,以顾邺的狼子野心,加上赵牧这位猛将,必然会重新夺取澹州。”

  “光是丢失一个澹州还是小事,最怕是北玄以此为借口,趁机出兵攻打我魏国。”

  礼部尚书孔流知道陛下今日召见自己,必然是为了此事。

  卫冉的原本心中的想法是让孔流出使一趟北玄,促使两国握手言和。

  “澹州本就是我魏国之 疆域,只是被陈子岸占了去。”

  “如今陈子岸已死,我魏国收回丢失的疆土合情合理。”

  “当下北玄内外交困,应该不会贸然对我魏国用兵。”

  “朕的意思是能和则和,先行腾出手来收拾东海之滨的倭族流寇。”

  孔流叹了一口气道:

  “陛下,瀛洲之地不过指甲盖大小,倭寇只是小患, 北玄方才是大敌。”

  “此事上,陛下务必要分清轻重缓急。”

  说到此处,孔流停顿了片刻以退为进道:

  “这些不过是微臣片面之言,若是陛下已经下定了决心,微臣愿走一趟。”

  卫冉小事之上能有主见,一旦遇到大事,便会犹豫不决,瞻前顾后。

  这也是当初老皇帝卫羡死之前着急处决严党的原因之一。

  让朝堂之上只有志同道合的刘琦和吴名二人,卫冉便能坚定的跟随两人步伐。

  可惜卫羡算差了一步,反倒给为魏国朝堂留下了无尽祸患。

  思索片刻之后,卫冉道:

  “孔爱卿,你先行退下,此事容我在考虑考虑。”

  孔流离去之后,卫羡马不停蹄的又召见了辅政大臣吴名。

  “吴爱卿,想来你也知道我召你来此的目的吧。”

  吴名已经上书两次,只是每一次都石城大海,今日当面,自是要说清其中利害关系。

  “陛下,澹州之事,臣以为还是撤兵为上。”

  “如今沿海倭寇猖獗,当把防御重点放在东部沿海,而不为一时之气,去与北玄开战。”

  “陛下当把格局放大,北玄能放弃澹州,全力对付北方蛮族,我东魏何尝不可呢? ”

  “得民心者得天下,对抗外族,向来是最能凝聚人心的。”

  听着吴名的说教之词,卫冉心中极为不爽。

  论地位,他是君,吴名是臣。

  论年龄,他稍长,吴名稍幼。

  无论从哪方面讲,吴名都不该用这般说教的语气与他说话。

  忠言逆耳利于行的道理他懂,可他毕竟是皇帝,堂堂一国之君。

  就算是自己的老师严谨与自己说话,都得放低姿态,毕恭毕敬。

  这也是吴名和君朔的最大不同。

  君朔说话,向来以玩笑形式,丝毫不给人一种强势的感觉。

  即使有时他也与顾浔没大没小,可始终把握着分寸。

  其次便是顾浔不是卫冉,顾浔肚量能装下几个卫冉。

  “吴大人的意思是让朕将已经得到的澹州拱手相让。”

  “那岂不是说先前朕的决定是错误的?”

  吴名微微躬身道:

  “陛下从一开始便不该出兵,不然也不至于陷入当下这般进退两难的局面。”

  似乎意识到此话不妥,吴名又补充了一句。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及时回头,方能将受损失降最低。”

  卫冉先前还能勉强绷住笑脸,此刻彻底阴沉下来。

  吴名察觉到了卫冉脸色变化,放低些许姿态道:

  “陛下,微臣之言或许不好听,可微臣真是从朝廷利益出发,事事为魏国操心。”

  吴名没有私心这一点,卫冉也心知肚明。

  只是说出来的话实在是膈应人心。

  “吴大人,此事容思虑思虑。”

  吴名躬身道:

  “还望陛下早做决断。”

  吴名出门后,恰逢遇到御前太监李公公,当初便是他陪着卫羡赤脚追回的吴名。

  “吴大人,有些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吴名微微一笑道:

  “李公公但说无妨。”

  李公公做出请的手势,示意吴名往人迹稀少的小道走。

  “吴大人,陛下毕竟不是先帝,说有些话不能和先帝说一般。”

  “先帝是历经过大风大浪之人,早就练就了宽阔的胸襟。”

  “陛下年纪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又是登基不久,心头火热,吴大人有些过于直白的忠言,只会像一盆冷水一般浇在志存高远的陛下心头。”

  “陛下不是愚笨之人,有些话大可以说的委婉些。”

  吴名朝着李公公一拜道:

  “多谢李公公提醒。”

  “只是吴某心性向来如此,若是连心中之言都不能直述,又谈何完成先帝一统中原之遗愿。”

  “成大事者不拘小节,若是时刻拘泥在这这些君臣礼节之中,心胸又如何装得下天下。”

  “吴某只会是吴某,挺直了脊梁入的庙堂,离开庙堂之时也该挺直了脊梁。”

  李公公看着一身傲骨的吴名,心中一阵苦涩。

  说到底,吴名和陛下都是一路人,性子太过执拗。

  “唉,吴大人,先帝是先帝,陛下是陛下,有些时候需要看碟下菜。”

  “你用乞丐的破碗去装一碟山珍海味,岂不是白瞎了吗?”

  吴名依旧不为所动。

  “美味不在装饰,而在其本质。”

  “李公公的心意吴某领了,告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