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老夫也算此生无憾了-《假少爷回村后,成京城第一状元郎》

  这样,你可私下委婉劝诫一下,君子不妄语,但求“修辞立其诚。”

  若是因诚实受罚,你先问己心是否无愧。如果夫子知道你是合乎“义”的,必然不会不问缘由惩罚你……”

  姜嘉宝听完,对着姜淮拱手点点头,“小叔,受教了。”

  姜淮也点头,“嘉宝,你现在还小,诚是秤,两端真话和善意,你可慢慢思考,找到其中的平衡点。”

  姜嘉宝再次点点头。

  姜淮觉得嘉宝现在还小,更应强调“诚信无欺,以实为本。”等他再大点,就可与其探讨“经权之道”,再来权衡利弊了。

  次日,姜淮打算去找李夫子,顺便送姜嘉宝去学堂。

  毕竟快考乡试了,总得拜访曾经的恩师。

  姜淮带了些新鲜猪肉和糕点,去了文翰学堂。

  他开始就是在文翰学堂读书的,那里也算他的学路启蒙,自然要去拜访。

  到了那里。

  姜淮就看到好多曾经的同窗,沈成济,程岩。

  “景行,你怎么回来了?”沈成济,程岩看见姜淮,都很高兴。

  姜淮拱手上前,“恭喜恭喜啊,文昌兄,得中生员。”

  姜淮这三年就听说,沈成济已经考中秀才,不日要去县学念书。

  “哎,哪里哪里,不过一个生员而已。”沈成济虽然这么说着,但他的秀才身份确实给家里减轻了不少负担。

  “哎,没想到时间过的这么快,都三年了。景行兄,你相比以前变了。”沈成济笑着道。

  “变得如何?”

  “变高了,也沉稳了。”

  “是嘛?”

  程岩也在一旁看着姜淮笑道,“景行兄,你还记不记得咱们几年前一起参加县试府试的时候?”

  姜淮点点头,“记得。”

  “嗯,没想到如今你都要参加乡试了。”程岩感慨道。

  姜淮也笑道,“则诚兄,你是不是又得参加院试了?”

  程岩叹了一口气,“是啊,你们俩都考中了秀才,就我,还是个童生,哎……”程岩说完又长叹一口气。

  他姐程曼经常骂他,说他没给自己长面子,读书太不争气了。

  他姐程曼哪里知道,秀才也不是那么容易考的。

  “慢慢来吧,则诚兄,还有时间。”姜淮又安慰了他一番。

  程岩点点头,之后几人又聊了会儿,姜淮就去找李夫子了。

  李夫子这会儿正在斋舍,就听门外有人敲门。

  “夫子,学生特来拜访!”

  “谁啊?”门内,李夫子用沙哑粗粝的声音问。

  等他打开门,就看到门外的姜淮,脸上当即浮上和煦的笑。

  “景行来了!”

  “是,学生特来拜见恩师!”姜淮将手上的东西递过去。

  “哎,你这孩子……”李夫子推辞了一番。还是接下了,难为这个学生在府学几年都还记得自己。

  他可是听说他还拜了曹山长和崔知府为师。

  “景行马上就乡试了吧?”

  姜淮点点头,“但学生总不够有信心。”

  李夫子抚了抚须,“景行,你的文章我熟悉,很是锦绣,如涓涓细流,但缺乏点波澜壮阔。

  你知道吗?你的文章贵在扎实,这次乡试你在立意上多下功夫,中举应当不成问题。”

  姜淮听完点点头,“夫子慧眼如炬,学生定当努力突破。”

  “嗯,你既然能从一介农家子,走到今天,已属不易。这次若再能中个榜首,老夫也算此生无憾了。”李夫子说完,捋了捋胡须,很是语重心长。

  “夫子言重了,我有如今此成,全赖夫子悉心教导。”

  “嗯,你也别和我客气了,来,进来坐……”

  之后姜淮走进去,两人坐下后,姜淮从怀中拿了几篇最近写的文章,给李夫子阅读,李夫子从内容,文采,结构,思想等多维度展开,细致讲解,姜淮颇有所得。

  之后两人又说了一阵,姜淮告别了程岩,沈成济他们便离开了。

  之后姜淮又去了县里,去找柳士远。

  柳士远现在还在武馆里练习。

  三年已经过去了,如今他已经十八。

  这次姜淮见他,他黑了结实了健壮了。

  “景行。”柳士远站在门口,远远的就喊他。

  姜淮瞅了他一眼,没想到曾经的白面浪荡少爷如今变成了今天这副模样。

  全身筋肉虬结,眉粗眼横,古铜色的皮肤有长年捶打沙袋的烙印,整个一武者模样。

  说着,他对着一旁的木桩,灵活出了几拳,每一拳都精准有力,展现惊人的控制力。

  看的姜淮一愣一愣的。

  “看吧,怎么样?还不错吧?”柳士远看着姜淮笑道。

  说完,又拿了一把红缨枪,呼呼耍了几下。

  风中,他的枪法如灵蛇吐信,又以“回马枪”收势,枪杆震颤嗡鸣。

  姜淮点点头,“没想到你经过这三年的历练,都成这样了,佩服!”

  柳士远也笑道,“我也没想到,你都要参加乡试了,说来可笑,我还记得和你一起参加县试的时候,谁能想到,我竟然连个童生都考不上,还好我爹给我另寻了路子。”

  姜淮想了想,“那你有没有觉得苦?”

  柳士远听闻,看向姜淮,叹了一下,“苦,不过哪有不苦的?硬熬罢了。”

  “那你怎么熬下去的?”

  “想证明自己呗,只要我还有一口气,我也想让我爹知道,我不是不学无术游手好闲的商二代,我也可以靠自己的努力成就自己。”

  “哎,其实,我娘为了这事儿都不知道哭了多少次,她不知道我为什么非得去吃这个苦。但我就想挣这一口气,靠这一口气硬撑着。”

  “不管最后武举结果如何,努力过,也算没有遗憾了。”

  姜淮听完,胸中也涌动着一股热流,为柳士远,也为自己,应该说是为原主。

  他们都是在拼的人,都是想拼命证明自己的人,拼命想成就自己的人。

  他不知怎么安慰他,只拍了拍他的肩,说了些勉励之类的话,就告别了。

  柳士远考武举,他考文举。

  自此,山水总会相逢。

  …………

  之后姜淮在姜家人的送别下,回了府学。

  回去后,姜淮还要去拜访崔知府和曹山长。

  崔知府知道他要去省城考乡试,嘱咐了他一番。

  “景行,你的文风如老农种地,根基扎实,继续坚持你的风格,审时度势,必能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