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本府都记在心上!-《假少爷回村后,成京城第一状元郎》

  “此为何物?”

  姜淮上前道,“各位大人,此物为土豆!”

  “土豆?土豆什么东西?”

  赵知府抬手示意衙役呈上一个蒙着红布的托盘。

  当红布揭开时,十几个沾着泥土的褐色块茎滚落在绸缎上,在晨光中泛着温润的光。

  “此物名唤土豆,是姜通判从一个游商手中发现的。”赵知府道。

  之后赵知府拿起一个土豆,“经农事官验证,此物耐旱高产,蒸煮烧烤皆可食用。”

  “是嘛?”有人问。

  “是!各位大人,之后我会种出一些,成熟后请各位品尝。”姜淮道。

  “百姓呢?”

  “百姓还没告知,大家对此不熟,到时我会向各位百姓说明!”

  “好啊,没想到姜大人发现这种良物!”

  “是啊!咱们兴安府的百姓不用挨饿了!”

  “不止如此……”赵知府又突然提高声调,“更重要的是……”

  话音未落,两名差役已抬着块木板进来。

  “这是什么?”

  之后赵知府指了指,衙役将那木板立起来。

  只见板上用朱砂绘制着精细的山形水系图,其中一道红线蜿蜒穿过三座山峰,末端标着醒目的红圈。

  “暗河!”站在后排的一个人失声叫道。

  赵知府满意地看到他们震惊的表情。

  有些人知道姜淮带了人寻水,但没想到这么快发现了。

  之后赵知府特意走到姜淮身旁:“姜通判带人勘测几日,在碧玉崖下发现暗河出口。”

  “这可是暗河。”

  “是暗河啊!”

  人群中大家惊异道。

  “有了水,北地缺水的情况可大大缓解!”

  “是啊!”

  众人听完纷纷心惊。

  “姜大人!你这可是为我们北地百姓大大谋福了啊!”

  “是啊!”

  姜淮正要拱手谦辞,赵知府却已展开手中公文:“姜通判寻水寻粮种有功,赐姜通判白银百两,纻丝五匹。”

  纻丝一种高级丝织品,表面光滑亮泽。

  姜淮没想到这么快就有奖赏了。

  之后赵知府拍拍他的肩,“这是我向朝廷为你求的奖赏,不日便会发下来。”

  “多谢大人!”

  之后赵知府竟从怀中取出一枚羊脂玉佩,亲手系在姜淮腰间。

  “此乃本府私藏。你初来乍到,四处寻水,为我们兴安府百姓做实事,辛苦了,本府都记在心上。”

  姜淮看着腰间的玉佩,是上好的白玉制的。

  此刻在青色官服衬托下格外醒目。

  没想到赵知府对他如此看重。

  之后姜淮撩袍,“下官恳请将赏银用作开渠经费。”

  “什么?”赵知府听完哈哈大笑,“诸位听听!这才是为民请命的好官!连赏赐都不要,只想着为百姓。”

  “姜大人心系百姓,肩扛忧乐,这样的好官是民心所向啊!”

  “是啊!这才是百姓期待的贴心官!”

  众人纷纷赞叹姜淮。

  之后,赵知府却回到正题,指着土豆详细布置推广种植事宜。

  “如今我们要求每户须种半亩,姜通判以为如何?”

  姜淮想了想,“如今还没告知百姓,不知他们什么态度?”

  “大人,如果百姓不同意,可否改为自愿栽种?或者先由官田试种,待百姓见其实效...再推广。”

  赵知府沉吟片刻,点头应允:“如此,便依姜通判所言。”

  毕竟百姓现在还不知道土豆是个什么东西,得先跟他们讲清楚,不然让有的人种,他们不一定乐意。

  之后会议结束时,众官纷纷向姜淮道贺。

  散堂后,潘同知特意在回廊拦住姜淮。这位年近四十的同知向来以严谨着称,此刻却满脸笑容:“姜通判,可否借一步说话?”

  两人来到府衙后园凉亭。潘同知亲自斟茶:“我只想知道,姜通判是如何找到水源的?”

  姜淮只好说了自己寻孙铁柱之事,又取出水源图纸:“潘大人,下官不过运气好,寻到了一位孙师傅,他比较有经验,听说他们家族先前也查阅了历年水文记录,加上他们祖上的经验。”

  他展开图纸,只见上面密密麻麻标注着山势走向和湿度变化,“北地看似干旱,实则地下水脉丰富,只是埋藏较深。之前那片谷地形特殊,岩石裂隙恰好形成天然蓄水层...”

  潘同知听得入神,不时点头:“妙哉!你这是格物致知啊。”

  他忽然压低声音,“赵大人向来吝于褒奖,今日这般态度,实属罕见。看来姜通判前程不可限量。”

  “潘同知过誉了!”

  姜淮正谦辞,一名差役匆匆走来:“姜大人,邓经历请您过府一叙。”

  邓经历?姜淮一愣,邓经历官阶虽不高,却是对兴安府了解最深之人,他经历了好几任通判,在府中颇有影响。

  姜淮当即告辞潘同知,随差役前往。

  邓府位于城东,虽不奢华却处处精致。姜淮刚进门,就闻到一阵诱人香气。

  邓经历亲自迎出,拉着他的手笑道:“姜通判可是让我好等!内子特意下厨做了几道小菜,今日定要与你畅饮几杯。”

  厅内已摆好一桌酒菜,邓夫人正指挥丫鬟摆放碗筷。

  见姜淮进来,这位妇人盈盈一礼:“先前就听说姜大人年轻有为,如今看来,果然名不虚传。”

  “邓夫人过誉了!”姜淮连忙还礼。

  邓夫人却不急着退下,反而亲自为他布菜:“这道野味用的是山后特有的药草,姜大人尝尝。”

  之后,她又眼角含笑,“听说大人尚未娶亲?”

  邓经历听完咳嗽一声:“夫人,姜通判是来谈正事的。”

  邓夫人听完,当即抿嘴一笑:“是我多嘴了,你们慢用。”

  “无碍,既然邓夫人有此问,在下确实还未娶亲。”姜淮答道。

  “这样?是没遇到合适的人还是另有打算?如姜大人如此年轻俊朗,怎会还没寻到娘子?”

  “咳咳。”邓经历又咳嗽了下。

  “哦,你们慢用!妾身不打扰了!”邓夫人听到自家老爷赶人了,施施然退下了。

  之后姜淮和邓经历说话吃菜。

  酒过三巡,邓经历压低声音:“赵知府奏折已经快马送出去了。”

  他给姜淮斟满酒,“姜通判,你可知他写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