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2章 这是给我选?-《大明:我朱雄英来了》

  “日本国盛产玛瑙,大哥一定是给我们准备了玛瑙!”

  “大哥出征在外,定然少不了神兵利器,定然是武器类的”

  大人们看着这群孩子叽叽喳喳的,刚要让他们坐下说,只见门外来了几个太监,两两一组,抬着一个个箱子。

  朱雄英指着那些箱子,对着这些小家伙们说道:“去看看吧,这次允许你们自行挑选一件,记住,只能挑选一件,剩下的看你们平常表现再给!允熥,你不必这个表情,我说的就是你!”

  这些孩子哗啦啦围住那些箱子,这里面是都是朱雄英从日本国带回来的,按如今朱雄英的眼界,倒没有什么好东西,只是有些新奇的风土人情罢了。

  那些日本的守护大名,以及天皇宝库之中,曌山上,到是搜刮了不少新奇玩意儿。

  朱元璋看到这一幕,十分开心,这就是他一直想看到的,兄友弟恭,儿孙承欢膝下,享天伦之乐。

  孩子们在里面翻翻找找,最终都找到了自己喜欢的东西,都跑过来谢过朱雄英了之后,就各自去玩了。

  此时,马皇后和常皇后对视一眼,马皇后点点头,于是常逸云对着阿桃挥了挥手,只见有些宫女端着一个个的托盘过来,上面好像画着一张张俏丽的人脸。

  这个场景怎么好像在哪里见过,有些熟悉啊,他突然想到,哦,这不是要选老婆吗。

  于是朱雄英脱口而出道:“爹,你又要选妃子啊!”

  朱标不禁无语,上前拍了拍他的头,说道:“这不是给我选!”

  “不是您,那是谁?”朱雄英扫视了一圈儿,目光从老朱身上停留了一下,被老朱瞪了一眼,突然睁大了眼睛,说道:“给我选媳妇儿?”

  算算年龄,他现在还没过十八岁生日,但这已经到了皇室该成婚的年龄了,甚至有些稍晚了。

  朱标也是在这个年龄段结的婚,还有朱棣等!

  一想起自己要结婚,心里还有几分对未来的憧憬!

  “没错!”马皇后笑着亲自端着托盘,放到朱雄英旁边,在他身边说道:“你也老大不小了,是时候成婚了!看看这其中可还有你喜欢的?”

  喜欢的?朱雄英现在回过神来,这不对吧,他现在好歹也是大明太子,古代这婚姻大事儿,不是应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吗!

  怎么自己还有选择权呢,看了看托盘中得有好几十个人,他想了想,要不都要了?

  他目光扫视这些画像,突然发现了有两张好像不太一样,其他人都是摞在一起,怎么这两张单独放着,这有什么特别。

  他拿起来一看,手上这一张,生的一张清丽的脸蛋,眉如远山含黛,杏眼清澈如溪,嘴角有几分温和的笑意,身穿淡紫色的襦裙,看起来有几分书卷气。

  哦?这女子是谁,怎么单独放置。朱雄英将纸张翻过来,只见上面写着:“魏国公汤河之孙,太原中护卫镇抚汤軏之女汤氏昭珩。

  汤和的孙女,怎么如此有书卷气,看来这是父皇和皇爷爷为自己挑选的一个人选了。

  那这一张又是谁,朱雄英拿起来了另外一张,这一张上面的女子是一张鹅蛋脸,眉眼格外分明,眉毛细而英挺,眼尾微微上翘,看起来有几分英气,这看起来才是武将家的姑娘。

  他翻过来一看,上面写着:“颍川侯傅友德之女傅氏清渝。”

  他不由微微一笑,刚刚那个有些书卷气的大家闺秀却叫汤昭珩,这位英姿飒爽的姑娘却叫清渝,还真是有趣。

  傅友德之女?他那年纪没比皇爷爷小几岁吧,能有这么小的姑娘?

  怪不得接风宴上,这老小子老是看自己,看来是得到了风声,不愿将姑娘嫁给孤?

  也是,一入宫门深似海,这傅友德不愿意将女儿嫁给自己也不奇怪。

  他这般想着,拿着两张纸,一会儿微笑,一会儿沉思,全然没发现,大家都在看着他。

  还是朱标率先笑道:“哈哈,这小子不知道看那个好了!”

  众人轻笑,这才让朱雄英回过神来,看到大家这反应,朱雄英也没解释,而是问道:“皇奶奶,这两位有何不同,能单独放着?”

  马皇后伸出手指,给他介绍道:“这位汤家姑娘,是你爹给你选的正妻,这位傅家姑娘,是你爷爷给你选的正妻,你便从她们二人之间挑选一个!”

  朱雄英点了点头,指着旁边那一摞说道:“那这些呢?”

  “这些里面如果有喜欢的,也一并抬进门来!”

  朱雄英:”...“

  合着看着是有选择,实际上自主权就是二选一呗。

  为他挑选正妻,是他们几个人共同商议的结果,虽然小有争执,但都有一个共识,就是要是开国勋贵之后。

  现在大明兵峰正盛,文治方面,又有高产的粮食作物,又有朱雄英自己培养的人才,基本不会有什么大乱子,还是加强和勋贵的联系的好,江山坐的稳当。

  也是因为朱雄英本身就是皇家和勋贵结合的产物,能够和勋贵进行天然的亲近。

  这里的情形就已经和历史上大不相同,由于母族是文官出身的朱允炆,根本不会获得勋贵的支持,大明就陷入了自断臂膀的情况,很多的都是因欲加之罪而死的。

  而如今,勋贵大半都是朱雄英的支持者,常家和蓝家近些年来风头十分大,隐隐就有勋贵领头羊的意思了。

  为了防止其一家独大,难以掣肘,就需要再给朱雄英安排一个勋贵联姻,相互掣肘之下,可保证他登基之后,权利不会流失。

  汤和家族和傅友德家族都是很好的选择。

  朱标选择汤和家族,理由十分的简单,汤和论功劳论地位,在淮西勋贵当中还是数得着的,而且为人低调谨慎,是十分适合的。

  另外一点就是,朱标认为皇家对于汤家,有所亏欠,要通过这种方式,对汤家进行补偿。

  这话是从何说起呢?这就要从朱元璋的好儿子们说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