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曾经翻过(连载五百二十四)-《我们曾经翻过那座山》

  金秋岁月

  星期六中午的阳光透过薄薄的云层洒在县城的步行街上,为金秋的午后增添了几分温暖。林小华牵着小雪的手,身后跟着三个活泼的孩子,漫步在熙熙攘攘的街道上。

  “爸爸,我要吃!”儿子林云松突然挣脱两个妹妹的手,跑到一个摊位前,眼巴巴地望着五彩缤纷的。

  林小华蹲下身,捏了捏儿子肉嘟嘟的脸蛋:“刚吃过午饭,不能吃太多甜食。等会儿爸爸给你买别的,好不好?”

  林云松撅起小嘴,但很快被珠宝店橱窗里闪闪发光的首饰吸引了注意力。他拉着林小华的衣角,指着橱窗说:“爸爸,我们老师都有金戒指、金项链、金镯子,为什么妈妈没有这些?”

  林小华一愣,转头看向妻子小雪。她今天穿着简单的淡蓝色连衣裙,乌黑的长发随意地扎成马尾,除了结婚时买的衣服之外,确实没有任何首饰。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在她脸上投下斑驳的光影,映照出她略显疲惫却依然温柔的面容。

  “云松说得对,”林小华轻声说,伸手拂去落在小雪肩头的一片落叶,“我作为丈夫,确实还欠你该有的首饰。”

  小雪摇摇头,嘴角扬起一抹浅笑:“别听孩子瞎说,那些东西又不能当饭吃。”

  “不嘛!”林宛月拉着妹妹林宛月和林宛茹的手跑过来,“我们的妈妈很漂亮,别的妈妈有的,我们的妈妈也要有!”

  “对!”林宛茹用力点头,两个小辫子随着动作上下跳动,“我们班小美的妈妈手上戴着一个好大的金镯子呢!”

  孩子们的热情感染了林小华,他看了看手表,又望向小雪:“既然孩子们都这么说了,不如我们进去看看?就当是补上结婚时的遗憾。”

  小雪还想推辞,但三个孩子已经一窝蜂地冲进了珠宝店,她只好无奈地笑着跟了进去。

  珠宝店内灯光璀璨,各式各样的金银首饰在玻璃柜台下熠熠生辉。林宛月和林宛茹立刻被一个雕花精美的金镯子吸引了目光。

  “爸爸,这个好看!”林宛月踮起脚尖,指着柜台中央一个宽面雕花的金镯子,眼睛里闪烁着兴奋的光芒,“这个花纹像花朵一样,妈妈戴在手上一定很美!”

  店员是位三十出头的女性,看到孩子们的热情,微笑着走过来:“小朋友眼光真好,这是我们店的新款,传统手工雕花工艺。”她熟练地取出镯子,“女士要不要试试?”

  小雪有些局促地摆手:“太贵重了,我们就是随便看看……”

  “试试嘛,妈妈!”林宛茹已经拉起母亲的左手,眼睛亮晶晶的。

  林小华接过镯子,轻轻握住小雪纤细的手腕。他记得第一次牵这只手时,它还是那么光滑细腻,如今却已有了些许岁月的痕迹。镯子滑过小雪的手指,稳稳地套在了她的手腕上,在灯光下闪烁着温暖的金色光芒。

  “好看!”三个孩子异口同声地喊道。

  就在这时,林云松也发现了目标,他踮起脚尖指着柜台里的一条金项链和一个金戒指:“爸爸,这个和这个!都给妈妈试试!”

  店员被孩子们的热情逗乐了:“你们家孩子真懂事,这么小就知道疼妈妈。”她取出项链和戒指,帮小雪一一戴上。

  当所有的金首饰都戴好后,小雪站在镜子前,有些不知所措地抚摸着脖子上的项链。金色的光芒映照在她略显苍白的脸上,竟为她增添了几分光彩。

  “妈妈好美!”三个孩子围着母亲,仰着小脸赞叹道。

  林小华站在一旁,看着妻子难得一见的羞涩笑容,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他想起五年前那个简陋的婚礼,因为工作调动紧急,他们只请了几个亲朋好友吃了顿饭,连婚纱照都是后来补拍的。

  “服务员,算一下多少钱。”林小华下定决心说道。

  店员迅速拿出计算器:“三种首饰加起来总共35克,今天金价是220元一克,总价7700元,加上加工费,一共8200元。”

  小雪一听这个数字,立刻变了脸色:“这么贵?”她急忙开始摘首饰,“不要了不要了,这相当于我近三个月的工资呢。”

  林小华按住妻子的手:“就当是我补给你的结婚礼物。”

  “不行,”小雪坚决地摇头,“孩子们要上小学后用钱的地方多着呢。这些首饰又不能吃又不能穿,买来做什么呢真的不买了?”

  正当两人争执不下时,珠宝店的门被推开了,一个穿着时尚的年轻女子走了进来。

  “哟,这不是小华吗?”女子惊喜地叫道。

  林小华转头一看,认出了来人:“苗苗姐?你今天怎么打扮这么年轻?”

  郭苗苗笑了:“我一个舞蹈演员自然是百变啊,要是一成不变,怎么做好舞蹈演员?”

  郭苗苗快步走过来,看到柜台上的首饰和小雪身上的金饰,眼睛一亮:“给弟媳妇买首饰呢?”

  小雪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孩子们闹着要买,其实没必要……”

  郭苗苗看了看三个孩子期待的眼神,又看了看林小华的表情,突然把店员叫到一边,低声说了几句话。店员连连点头,脸上露出惊讶的表情。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小华,”郭苗苗走回来,笑着说,“这店是我大姑姐开的,我丈夫王小川也有股份。我刚才和店员说了,就按成本价给你们。”

  林小华连忙摆手:“这怎么好意思……”

  “别客气,”郭苗苗打断他,“都是自家老表,你俩结婚了是大好事,我这个做表姐的再怎么也得祝贺你们啊,这点小事算什么?”

  最终,林小华支付了7600元,比原价少了600元。店员还额外送给三个孩子每人一个银质长命锁,又送给林小华和小雪一套精美的餐具。

  走出珠宝店,小雪摸着腕上的镯子,眼中闪烁着感动的泪光:“孩子们长大了,知道心疼妈妈了。”

  林小华搂住妻子的肩膀:“以后我会多陪陪你们,不再只顾着工作了。”

  三个孩子在前方蹦蹦跳跳,银铃般的笑声在步行街上回荡。他们来到附近的游乐园,玩了整整一个下午。当夕阳西下时,孩子们终于玩累了,嚷嚷着肚子饿。

  “都六点半了,”林小华看了看手表,“回家做饭来不及了,我们去美食街吃吧。”

  他们来到美食街一家装修古朴的饭店,林小华点了肉末粉条、回锅肉、小炒黄牛肉、木耳炒鸡肉、香菇青菜、红烧豆腐、鸡蛋羹和墨鱼汤。菜刚上齐,饭店的门又被推开了。

  “林校长?这么巧!”

  林小华抬头,看到一位穿着得体职业装的女性牵着一个一岁多的小男孩站在门口。他愣了一下,随即认出了来人:“张主任!”

  张志云微笑着走过来,小男孩好奇地打量着餐桌上的美食。

  “你一个人带孩子?”林小华问道,“要不要一起吃点?我们刚上菜。”

  张志云摇摇头,眼中带着温和的笑意:“不用了,这家店是我小姑子开的,我这是回家吃饭呢。”

  “原来这样啊,”林小华恍然大悟,“你现在住在附近?”

  “是啊,”张志云轻轻拍了拍儿子的背,“自从调回县城工作,生活方便多了。说起来,还得感谢林校长当年的帮助。”

  林小华摆摆手:“那是你自己的能力和努力。对了,你现在在哪里工作呢?换了新岗位吗?”

  “刚刚接任县教育局局长,确实有很多需要学习的地方。”张志云的眼神中闪过一丝坚毅,“不过比起当年在山区学校的条件,现在已经很好了。”

  林小华点点头,想起了多年前第一次见到张志云的情景。那时他作为教育局副局长去偏远学校视察,看到这位年轻女教师在漏雨的教室里坚持上课,孩子们的书本都被雨水打湿了。后来她张志云的哥哥张志军在开发凤凰小区时,得知林小华的身份,主动提出成本价出售还送车库,只希望妹妹能调回县城工作。

  “生活真是奇妙,”林小华感慨道,“谁能想到当年那个山区教师,如今成了教育局局长呢?”

  张志云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是啊,我自己也没想到。有时候命运就是如此神奇。”她顿了顿,“不过对我来说,最重要的还是家庭。工作再忙,我也要每天抽出时间陪孩子。”

  林小华深有同感地看向自己的家人。小雪正在给三个孩子夹菜,灯光下她手腕上的金镯子闪闪发光。林宛月懂事地把最大的一块肉夹给妈妈,林宛茹则细心地帮弟弟擦去嘴角的饭粒。

  “你说得对,”林小华轻声说,“家庭才是最重要的。”

  张志云微微一笑:“那我就不打扰你们用餐了。改天有空,欢迎来教育局指导工作,毕竟那里也是您曾经工作的地方。”

  “一定。”林小华起身相送。

  看着张志云牵着孩子走向后厨的背影,林小华的思绪飘回了过去。他想起自己从一名普通小学教师到安城师范学校党委副书记、校长的历程,想起与陈雪儿从相识到结婚的点点滴滴,再后来妻子陈雪儿出车祸离世,自己又和小姨子小雪组建家庭,这一切恍如一场梦一般。

  “爸爸,你怎么不吃?”林云松的声音把他拉回现实。

  林小华夹起一块黄牛肉放进嘴里,香辣的味道在舌尖绽放。他环顾餐桌,小雪正温柔地看着孩子们吃饭,三个小家伙叽叽喳喳地讨论着今天的趣事。金色的镯子、银色的长命锁在灯光下交相辉映,宛如他们平凡却珍贵的生活。

  窗外,秋日的晚霞染红了半边天空,为这个普通的周六傍晚镀上了一层温暖的金色光芒。

  喜欢我们曾经翻过那座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