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谢璋论道-《重生后只想给我爹升官》

  “停车!”

  谢安喊道。

  在孔先生诧异的目光中,谢安朝着孔先生拱拱手。

  “劳先生先行一步,学生有事待办了再回。”

  说完,少年下了马车,解下一匹马,朝着原路返回。

  …………………………………

  十日后,宛县县衙。

  刘锜见孔先生愁眉不展,安慰道:“孔先生何须担忧,三公子准备此次大课已久,想来不会缺席。”

  昨日各县学和州学大课便开始了,为期两日,可他自从十日前在桐华乡同谢安分别,倒再没见到那孩子,谢安只让人传话来说他自己带着人赶赴儋州,不回宛县了。

  谢瞻得知这事儿,一个劲儿感叹谢安长进不少,可孔先生心里却放不下心。

  “或许,我不该给他说那些。”孔先生叹了口气。

  刘锜自然知道他说的什么,此事孔先生始终耿耿于怀,已经忧虑好几日了。

  “可在我看来,三公子作为谢家嫡支,又是二房长子,本该知道这些。”

  孔先生听了心里好受了些,还是犹豫道:“毕竟年龄小了点……”

  “孔先生在谢公跟前十来年,谢公是如何教养谢家大公子的心里有数,怎么换了成谢家三公子就这样担忧?”

  孔先生听了摇摇头,谢家大公子是谢家下一任家主,自然不同。

  “谢家大公子往后要撑起整个谢家,自然不能相提并论。”

  刘锜听了,大笑道:“我就知道你是这样想的。其实,你只管教三公子便是,这往后究竟是谁撑起谢家还不一定呢!”

  孔先生听着刘锜话里的意思,似乎并不看好谢家大房。

  “你这话何意?”

  刘锜笑道:“不过山野之人粗浅的推测,先生不必往心里去。”

  刘锜虽与谢家老大谢高与谢家大郎无太多接触,也是听过名头的,都是难得的人才,按常理推测,谢家往后的希望应是在谢家大房。可,谢家二房如今出了谢宁这个变数啊,一切可就不一定了!

  眼下他手里还有件事等着他去办呢,从孔先生那里出来,刘锜难得溜达到东大街街尾的汤圆铺子。

  因着到了六月,吃汤圆的人少了,铺子改卖凉茶了,刘锜端起一碗凉茶一饮而尽。

  一旁有几名衣着寒酸的学子正在议论此次大课。

  “这忠与孝,自古就是难两全的。此次山长这题目出的可真刁钻!”

  另一名学子叹了口气,“可不是,无论持忠先于孝,还是孝在前,都难以论理。”

  “不对不对,我认为这次主要论的是万善孝为先……”

  “可若对上对国不忠,这孝义便成了笑话。”

  刘锜听了几句,摇了摇头,实在无趣的很!别说这忠孝之事,难论出个结果来,就算有了结果,能有什么实际意义?

  是能提升大齐的国力?还是能改善乡民的生活?或者能让这世间的人少哪怕一分苦难?偏偏各大世家打着论道的名义,招揽这些只长了一张嘴巴的人才,可这些人的嘴偏偏最酸最毒,足矣杀人!

  此时,街头那边跑过来一人,喊道:“听说谢家大郎谢璋在那边与人论今日山长的题目呢,你们不去看看?”

  大课后,会有学子当街品茶论题,这也是风雅之事。谢璋作为宛县县学的风流人物,这种事他怎么会缺席!

  果然,刚刚还说的脸红脖子粗的几名学子一听,立刻起身往那边走。

  一旁的小二叫道:“嘿,怎么连茶钱都不付呢,还读书人呢!”

  刘锜拉过店小二笑道:“你是庞三爷新招的伙计?”

  那人点点头。

  “哎,下次再遇着这类人,记得上茶前先找他们要茶钱。”

  小二道:“多谢客官提醒!”

  “你们三爷呢?”

  “正午那会儿就出去了。”

  看来庞三已经带着人去了,不知道过会儿街上如何热闹呢!刘锜有些心痒,想着毕竟是谢宁的手笔,虽然他是不屑于这些小手段,倒也可以瞧个热闹。

  “那你等着,我这就去替你把茶钱要回来!”

  刘锜说着站起身,甩下一文钱。

  小二拉着他,“客官,这个茶钱……”

  “无需客气,我和你们庞三爷熟的很,一定把茶钱要回来!”

  说完,便推开小二,跟着那几人往街上去了。

  小二愣着,还没来得及说话,便看人就走远了。

  “嘿!我还当是个好人呢,怎么只给了一文钱!”

  小二无奈的把牌子上的字写得更大了些,“凉茶,两文钱!”

  ……………

  宛县正大街,一间普通的茶棚里,此时却里三层外三层围满了人,若仔细看,便能发现大多是宛县县学的学子,对面的酒楼食肆也站着瞧热闹的人。

  “这谢家大公子属实厉害,将那姓姚的说的哑口无言!”

  “可不是,毕竟是谢家人!”

  ……

  “《大学》有云,治国齐家修身正心诚意致知格物,可见得先修养自身才能为国而忠。这亦是吾辈当竭力之事!”

  “谢兄的意思是当以孝为先?”

  “孝乃小德,忠乃大义,无孝难有忠,无忠何来孝?”

  “谢兄这话,可是在糊弄我?”

  谢璋摇摇头,笑道:“姚兄当问汝父,国难当头,是侍奉家翁家慈,还是侍君为民,我想尊公当会给你答案。”

  “那谢兄你的答案是什么?”

  “我谢家百年,深知覆巢之下无完卵,忠孝若难两全,自当先忠君,再以身孝亲!”

  谢璋对面的青年听了,面色发红,叹道:“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谢璋一边饮茶,一边笑道:“姚兄何须如此客气,你我不过顺口而谈,见仁见智。”

  姚远感叹道:“谢大公子学识渊博,论道有据,姚某自愧不如。”

  随着两人站起身,人群响起掌声。

  “真是精彩!”

  “谢大公子好风采,不愧是宛县才子!”

  人群缓缓散开,谢璋笑着从茶棚走出来,朝着围观的人拱手行礼,着实是个如玉君子,引得多少少男少女崇敬痴迷啊!

  对面的茶楼,谢宁噙着笑,看着底下的场面,回忆起上辈子的谢璋,才名广播,姻亲稳固,仕途顺利……可比现在还风光呢!

  可这辈子嘛,就到此为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