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4章 您理解偏了-《两米四猛汉入校,全城化身嘤嘤怪》

  直到这时候,那国政府才反应过来:自己被算计了。

  可晚了。

  第一阶段早已收网完成。

  更狠的是,周部长他们还悄悄派人放风,鼓动当地老百姓赶紧把手里的本币换成米金。

  本来就已经晃悠的经济,这一脚直接被踹塌了半边。

  “部长,情况和咱们预估的一模一样!他们货币崩了,汇率从我们造势时的1比8.9,一路跌到现在1比30,还在往下砸。

  按模型推算,最后很可能干到1比130。”

  投资部的小伙子满脸喜气,跑来汇报战果。

  周部长听完却脸都没动一下。

  这结果?还差得远呢。

  他要的是1比500,甚至更高。

  “那国现在准备怎么应对?”

  “能怎么办?他们就是个靠卖原材料吃饭的出口型国家,本来米金储备就不多。

  现在信用一崩,百姓疯狂挤兑,政府拿什么救?早就扛不住了。”

  出口换来的那点外汇,根本压不住国内这股疯狂换汇的风潮,经济走势已经完全落入了我们预想的节奏里。

  更关键的是,我们这边监测到,那个国家好像正打算开动印钞机,打算靠印一大笔钱,给老百姓发工资,搞什么所谓的“幸福工程”。

  “都这时候了,那帮人居然还想着靠撒钱续命?

  他们领导人脑子进水了吗?”

  听到这句直白的话,周部长一时没反应过来,愣在原地。

  这是想干嘛?

  真打算什么都不管,直接躺平摆烂了?

  “据我们掌握的情况,那个国家的领导人本来就没啥学术背景,也不是政坛出身,最早是靠军事政变上台的武夫。

  现在这种火烧眉毛的时刻,乱出招也就不稀奇了。”

  “管他稀奇不稀奇,现在不用讨论这个。

  我们要盯紧时机,准备进场捡便宜。

  但不能等到他们货币砸到底,那时候市场信心全崩,钱就跟废纸差不多,我们再出手也捞不着好果子了。

  另外,抄底完之后,还得顺手给他们经济再点一把火,让他们更乱。”

  周部长一边分析,一边对身旁的下属下达指令。

  局势已经开始滑向失控的边缘,他们必须卡准时间点动手。

  否则,这次费尽心思制造的机会,就白白浪费了。

  “部长,要不要通知一下我们的盟友?”

  “通知他们进入待命状态就行。

  照现在这趋势,最多三天,那个国家的汇率就得干到一比五百,甚至更高。

  千万别等跌到一千以上才行动,不然人家可能直接弃用本国货币交易了。

  那咱们可就啥也捞不到了。”

  他们打的主意很明确——靠汇率剪刀差,低价吃进那个国家的核心资产。

  这招,玩过的人多了去了。

  “明白,部长。”

  下属点头应下,转身离开去联络国内的合作伙伴。

  一场对小国经济的精准收割,正在悄悄铺开。

  就在周部长带着团队用金融手段,在那个风雨飘摇的小国疯狂收割、准备抄底资产的同时。

  升华集团总部,却迎来了一批特殊来客。

  这些人一身天蓝色军装,肩章分明,一看就是空军系统的。

  佘遵一得知是军方的人到了,立刻不敢怠慢,亲自出门迎接。

  这些可是保卫国家天空的战士,半点马虎不得。

  他身边还带着薛经理,毕竟空军来,十有八九是冲着飞行器来的,这种场合,技术主管跟着最合适。

  会客室里。

  “各位同志大老远过来,我这边没提前迎接,实在抱歉,实在抱歉!”

  佘遵一进门就笑着拱手,态度十分恭敬。

  对方也笑着回应:“佘总太客气了,我们突然造访,才真是打搅了,您别介意。”

  “哪儿的话!升华集团能为军队效劳,是我们的荣幸。

  您这话一说,倒显得生分了。”

  几句寒暄过后,大家不再绕弯子,直奔主题。

  “佘总,我们这次来,是想请您这边帮忙设计一款新型智能军用无人机,编号227。”

  “军用无人机?”

  佘遵一愣,“现在国内不少军工单位都在搞,技术也挺成熟了,咱们国家这方面的水平早就世界领先了。

  这领域不是已经有人做得很好了吗?怎么还要我们重新搞一套?”

  他之前也考虑过涉足这个方向,但后来一想,国家现有的军用无人机无论是航程还是性能,都已经相当强悍,就没再继续推进。

  “佘总,您理解偏了。”军方代表解释道,“我们想要的,不是普通的军用无人机。

  而是一种能像导弹一样挂载在战机上,随行携带,随时投放的新型号。

  最好能集成最顶尖的雷达和侦测系统,把战场的‘眼睛’放得更远、更准。”

  这个需求一提出来,佘遵心里一震。

  这要求,可比传统无人机高太多了。

  能让战机带着飞,等于直接解决了航程问题,侦察范围瞬间翻倍。

  还能代替侦察机执行高危任务,减少人员风险。

  但他还是有疑问:“现在的军用无人机,不少都能飞一万公里,按理说够用了。

  干嘛还要绕个弯,搞这种挂载式的设计?这不是多此一举吗?”

  在正式立项前,他必须把所有问题问清楚。

  万一花大力气搞出来,最后军方却不用,那损失可就大了。

  “道理是这样,但现实有局限。”军方解释道,“一万公里航程的无人机,个头太大,基本和战斗机差不多,甚至更大。

  这种机型更适合当靶机,或者用来诱敌,真要深入敌后搞侦察,目标太大,太显眼。

  而小型侦察无人机虽然灵活,可飞不远,跨区域任务根本撑不住。

  所以我们才想搞这种挂载式的无人侦察机——由战机带到前线,批量投放,快速展开侦察。

  既隐蔽,又高效,真正实现‘千里眼’前移。”

  不过价钱还得压下来,越便宜越好,最好能便宜到让人挑不出毛病。”

  说了这么多,佘遵终于听懂了军方心里到底想的是啥。

  归根结底,真打起仗来,得靠这种能装进飞机里的小型无人侦察机,往前线成批扔出去,像撒豆子一样满地跑,把敌方后方摸得一清二楚。

  喜欢两米四猛汉入校,全城化身嘤嘤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