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点儿稿费的钱在聂鹏飞看来其实并不多,他可是洗了两个大港口的人,区区一点稿费他还真不看在眼里。可是莫竹却很稀罕这些钱,毕竟算是亲手赚到的第一笔钱,聂鹏飞对此也能理解。莫竹拿到钱的第一时间,就去给聂鹏飞买了一块手表。虽然只是一块二手货,而且不是什么特别名贵的大牌,但却是莫竹的一片深情。
一直以来都是聂鹏飞时不时的送给莫竹各种小礼物,而且都是他亲手制作的各种小东西。莫竹没有他那么好的技术,但是用自已亲手赚的钱买也是一样的心意。
可能是故事讲多了,正觉得工作无聊的聂鹏飞,忽然萌生了写小说的念头。因为他想到后来开放时期遇到的种种问题,出现的各种社会矛盾,他完全可以披着科幻的外衣把这些都写出来,那么会不会让国家少走许多弯路呢?
还有比如像《大国崛起》、《资本的力量》,这一类央视制作的纪录片是不是也可以写出来,等到改开的时候直接发表。虽然他没办法复写原本,可现在才1954年,距离改开还有近三十年时间足够把这两本书写好、完善。
想到就做一向是聂鹏飞的性格,他每天上班不再喝茶看报,而是开始查阅大量资料。北京图书馆和各个大学的图书馆、资料室,经常都能看到他的身影。而一开始动笔聂鹏飞才发现写作的难度,果然不是小说类所能比拟的。好在时间足够长,他有的是时间慢慢来。
甚至在家闲暇的时候,还能继续给几个小家伙讲故事。因为被小兮她们缠的实在没办法,聂鹏飞不得不继续睡前故事。可是这次的故事就不适合传播,严厉警告她们不能让外人知道,不然就没有故事听。几个小家伙都很是机灵的点头,连连保证不会透漏出去。
于是聂鹏飞的大型长篇故事《仙剑奇侠传》就开讲了,估计这几部曲讲下来都够她们听好几年的。就算《仙剑》讲完了也不怕,《古剑奇谭》、《轩辕剑》还在等着他们。再稍大些的话不是还有《大秦帝国》、《大明王朝1566》呢么?偶尔还能给他们讲讲披着科幻外衣的未来科技产物,相信这些足够她们听到长大!
每天早上教孩子们武艺,上班构思两部‘大书’,下班给孩子们讲故事,再教着莫竹润色修改,日子就这么充实而愉快的度过。孩子们在一起也感觉开心,周乔已经完全把跨院当成了自已的家,只有周志乾偶尔回来的时候,乔儿才会过去陪陪老父亲。
老周依然是好几个月才能回来一趟,然后没待几天又会匆匆离开。搞的院里人都在好奇,这位邻居究竟是干什么的?为什么总是这么神神秘秘?聂鹏飞每次都是含糊其辞的说是搞科研,经常在实验室里一待好几个月,所以才会这么来去匆匆。
大家回想他胡子拉碴的样子,确实很符合科学家的形象,虽然对于这种舍家为国的精神不感冒,可是不妨碍他们敬佩这种人,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周乔天天住在跨院,可是前院的房子却没有一个人去惦记。
随着何雨柱年龄渐大,莫竹就开始提醒聂鹏飞要开始给柱子相亲,正好可以相处几个月等年龄到了直接结婚。聂鹏飞觉得莫竹说的很好,早早结婚也能摆脱那些蝇营狗苟的算计,等有了老婆孩子柱子也能稳重些。于是莫竹就开始帮着留意,可是想询问柱子的意见,结果一个大小伙子就然害羞的跑了,搞的莫竹都有种遇到大姑娘的错觉。
原本聂鹏飞以为经过去年的事,易中海已经不敢再招惹何雨柱,可是万万没想到这个老东西不惦记柱子养老却记恨上柱子。并且那次尿裤子的事他不敢记恨聂鹏飞,只能是算在柱子头上。正好听张秀芳说起莫竹在给何雨柱张罗相亲的事,于是就开始动起歪心思。
这天周末,莫竹约了媒婆带着姑娘来四合院里跟柱子相亲。何雨柱早早准备了一桌子好菜,把一身手艺发挥到了极致,聂鹏飞和莫竹作为他的长辈跟姑娘见了面。两人对于姑娘还算满意,两个小的也互相挺看对眼,结果姑娘去趟厕所回来后直接就变了脸色,一言不发的拿起东西就走把媒婆弄的一头雾水。
聂鹏飞脸色顿时阴沉下来:“张媒婆你去问问是不是谁跟她说了什么?我在这里等着,不管什么时间今天必须给我一个回信。”
张媒婆看着聂鹏飞脸色吓人,顿时紧张的说:“好的聂科长您放心我现在就追上去问问情况,不管多晚今天我一准儿给您个准信。”
看着张媒婆离去,聂鹏飞阴着脸来到院里:“柱子去把桌子搬来,我今天就在这里等着,我倒要看看是谁在背后坏人姻缘?这个人最好能把自已摘干净。”
何雨柱也绷着一张脸,眼神阴狠的看着院里躲躲闪闪的人群,转身回屋去搬桌子然后给师父倒上茶,师徒两人就这么坐在那里等着。
没让两人等太久,张媒婆就怒气冲冲的回到院里,扫视着院里的人怒声问:“谁是许大茂?哪个混蛋叫许大茂?你个缺了八辈子大德的混蛋玩儿意,哪有你这样相亲当天说人家坏话的?”
人群里的许大茂一脸懵逼的看着张媒婆说:“你这大姨说话客气点儿,我今天在后院都没出过门,相亲的姑娘我都没见着面,我上哪儿去说柱子坏话?”
刘光天这时候也说:“对呀!大茂哥今天一上午都没出过后院,怎么可能去跟姑娘说柱子哥坏话?你这大姨要冤枉人也不能随便冤枉吧。”
张媒婆也一脸懵的看着许大茂:“你是许大茂?许大茂不是个小媳妇儿么?你们院有两个叫许大茂的?”
院里围观看热闹的人马上明白过来,这是有人顶着许大茂的名字跟姑娘说柱子的坏话,故意让人家相亲失败。都在纷纷猜测到底是谁这么阴损?这分明是要何家和许家结仇啊!
这要不是聂鹏飞让媒婆回来说,媒婆肯定就会说是许大茂搞的鬼,这口锅他不想背也得背,而且还背的很瓷实。
一直以来都是聂鹏飞时不时的送给莫竹各种小礼物,而且都是他亲手制作的各种小东西。莫竹没有他那么好的技术,但是用自已亲手赚的钱买也是一样的心意。
可能是故事讲多了,正觉得工作无聊的聂鹏飞,忽然萌生了写小说的念头。因为他想到后来开放时期遇到的种种问题,出现的各种社会矛盾,他完全可以披着科幻的外衣把这些都写出来,那么会不会让国家少走许多弯路呢?
还有比如像《大国崛起》、《资本的力量》,这一类央视制作的纪录片是不是也可以写出来,等到改开的时候直接发表。虽然他没办法复写原本,可现在才1954年,距离改开还有近三十年时间足够把这两本书写好、完善。
想到就做一向是聂鹏飞的性格,他每天上班不再喝茶看报,而是开始查阅大量资料。北京图书馆和各个大学的图书馆、资料室,经常都能看到他的身影。而一开始动笔聂鹏飞才发现写作的难度,果然不是小说类所能比拟的。好在时间足够长,他有的是时间慢慢来。
甚至在家闲暇的时候,还能继续给几个小家伙讲故事。因为被小兮她们缠的实在没办法,聂鹏飞不得不继续睡前故事。可是这次的故事就不适合传播,严厉警告她们不能让外人知道,不然就没有故事听。几个小家伙都很是机灵的点头,连连保证不会透漏出去。
于是聂鹏飞的大型长篇故事《仙剑奇侠传》就开讲了,估计这几部曲讲下来都够她们听好几年的。就算《仙剑》讲完了也不怕,《古剑奇谭》、《轩辕剑》还在等着他们。再稍大些的话不是还有《大秦帝国》、《大明王朝1566》呢么?偶尔还能给他们讲讲披着科幻外衣的未来科技产物,相信这些足够她们听到长大!
每天早上教孩子们武艺,上班构思两部‘大书’,下班给孩子们讲故事,再教着莫竹润色修改,日子就这么充实而愉快的度过。孩子们在一起也感觉开心,周乔已经完全把跨院当成了自已的家,只有周志乾偶尔回来的时候,乔儿才会过去陪陪老父亲。
老周依然是好几个月才能回来一趟,然后没待几天又会匆匆离开。搞的院里人都在好奇,这位邻居究竟是干什么的?为什么总是这么神神秘秘?聂鹏飞每次都是含糊其辞的说是搞科研,经常在实验室里一待好几个月,所以才会这么来去匆匆。
大家回想他胡子拉碴的样子,确实很符合科学家的形象,虽然对于这种舍家为国的精神不感冒,可是不妨碍他们敬佩这种人,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周乔天天住在跨院,可是前院的房子却没有一个人去惦记。
随着何雨柱年龄渐大,莫竹就开始提醒聂鹏飞要开始给柱子相亲,正好可以相处几个月等年龄到了直接结婚。聂鹏飞觉得莫竹说的很好,早早结婚也能摆脱那些蝇营狗苟的算计,等有了老婆孩子柱子也能稳重些。于是莫竹就开始帮着留意,可是想询问柱子的意见,结果一个大小伙子就然害羞的跑了,搞的莫竹都有种遇到大姑娘的错觉。
原本聂鹏飞以为经过去年的事,易中海已经不敢再招惹何雨柱,可是万万没想到这个老东西不惦记柱子养老却记恨上柱子。并且那次尿裤子的事他不敢记恨聂鹏飞,只能是算在柱子头上。正好听张秀芳说起莫竹在给何雨柱张罗相亲的事,于是就开始动起歪心思。
这天周末,莫竹约了媒婆带着姑娘来四合院里跟柱子相亲。何雨柱早早准备了一桌子好菜,把一身手艺发挥到了极致,聂鹏飞和莫竹作为他的长辈跟姑娘见了面。两人对于姑娘还算满意,两个小的也互相挺看对眼,结果姑娘去趟厕所回来后直接就变了脸色,一言不发的拿起东西就走把媒婆弄的一头雾水。
聂鹏飞脸色顿时阴沉下来:“张媒婆你去问问是不是谁跟她说了什么?我在这里等着,不管什么时间今天必须给我一个回信。”
张媒婆看着聂鹏飞脸色吓人,顿时紧张的说:“好的聂科长您放心我现在就追上去问问情况,不管多晚今天我一准儿给您个准信。”
看着张媒婆离去,聂鹏飞阴着脸来到院里:“柱子去把桌子搬来,我今天就在这里等着,我倒要看看是谁在背后坏人姻缘?这个人最好能把自已摘干净。”
何雨柱也绷着一张脸,眼神阴狠的看着院里躲躲闪闪的人群,转身回屋去搬桌子然后给师父倒上茶,师徒两人就这么坐在那里等着。
没让两人等太久,张媒婆就怒气冲冲的回到院里,扫视着院里的人怒声问:“谁是许大茂?哪个混蛋叫许大茂?你个缺了八辈子大德的混蛋玩儿意,哪有你这样相亲当天说人家坏话的?”
人群里的许大茂一脸懵逼的看着张媒婆说:“你这大姨说话客气点儿,我今天在后院都没出过门,相亲的姑娘我都没见着面,我上哪儿去说柱子坏话?”
刘光天这时候也说:“对呀!大茂哥今天一上午都没出过后院,怎么可能去跟姑娘说柱子哥坏话?你这大姨要冤枉人也不能随便冤枉吧。”
张媒婆也一脸懵的看着许大茂:“你是许大茂?许大茂不是个小媳妇儿么?你们院有两个叫许大茂的?”
院里围观看热闹的人马上明白过来,这是有人顶着许大茂的名字跟姑娘说柱子的坏话,故意让人家相亲失败。都在纷纷猜测到底是谁这么阴损?这分明是要何家和许家结仇啊!
这要不是聂鹏飞让媒婆回来说,媒婆肯定就会说是许大茂搞的鬼,这口锅他不想背也得背,而且还背的很瓷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