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 装B武学-《四合院:开局1942》

  有了这个发现,聂鹏飞心里一动。

  唰的又是一刀,斩下竹枝顶端多余部分,留下一支约四尺左右的竹棒。

  趁着竹枝还在变化,聂鹏飞取出之前购买的刻刀。

  先是把短的一节竹枝,雕琢成一支竹箫。

  箫体上,用的汉八法,雕刻出薄如蝉翼的浮雕。

  这种雕刻方法,名字就叫:蝉翼雕。

  试了试音色,低音浑厚、高音明亮,整体听来圆润轻柔,极具张力。

  仿佛自带混响,非常有穿透力。

  柔顺处,音色犹如玫瑰般浪漫。

  高亢时,竟有铮铮如金铁之声。

  又在略长的竹棒上,寥寥几刀之间,一条盘柱苍龙跃然而现。

  这时再看竹棒,颜色已经转为黑紫之色。

  聂鹏飞试了试手感,比一般的竹子要重得多。

  一手举起竹棒,另一手再次挥刀,只听一声叮的脆响。

  手中刀的刀锋上,已经有了一道裂痕。

  而竹棒居然丝毫无损。

  聂鹏飞大喜过望,心里的猜测已经得到印证。

  这小院果然对植物生长,有着不一样的促进,或者说是进化。

  再看向那些大大小小的葫芦,肯定也有着不同寻常的变化。

  可惜都还没有长成,不然就可以知道,葫芦的变化。

  心情大好的聂鹏飞,去到百花谷,捉了几只野鸡和毒蛇。

  分别关在笼子里,打算看看动物在小院里,会不会有变化。

  然后也不顾辛苦,移栽了茶树和自已喜欢吃的果树到小院里。

  为此还把花圃里的花,移出去许多。

  空出来地方种上果树和茶树。

  又种上些人参黄精等,大补气血的名贵药材。

  忙完后,聂鹏飞哼着小曲,进入书房看书。

  想了想,既然有了竹箫和竹棒。

  要是不学《玉箫剑法》和《打狗棒法》,岂不是很浪费?

  尤其是《玉箫剑法》,简直就是装B神器。

  接下来的几天,院里人就见到,聂鹏飞每天也不出门。

  就把自已关在家里,也不知道在干什么。

  吃饭都是匆匆出去,匆匆而回。

  之后倒是能看到人。

  但是坐在书桌边,一坐就是一整天。

  有时候又写写画画的,也不知道在干什么。

  跟他打招呼,也只是含糊的回应一句。

  直到六天后,才发现聂鹏飞恢复正常。

  杨瑞华她们这些家庭妇女,这天见聂鹏飞难得的没有看书。

  而是走到院子里,热情的跟大家打招呼。

  手里端着还他那一套制药工具。

  杨瑞华笑着问:“小聂兄弟这是忙完了?”

  聂鹏飞也笑着回应:“是啊!可算忙完了。”

  贾张氏好奇的问:“聂兄弟这是忙什么大事呢?

  这些天邻居们,跟你打招呼,都顾不上搭理?”

  聂鹏飞哈哈一笑,谎话张嘴就来:“这不是百草厅东家。

  白七老爷在我这订了一种药,这几天就顾着忙他的事儿了。”

  嘴里说着话,手上也不闲着,不停地忙活着。

  孙秋羽也忍不住好奇的说:“不会吧?

  百草厅可是百年老字号,东家也是医药世家。

  听说以前还出过好几位御医。”

  虽然后面的话没有说出来,但是所有人都明白她的意思。

  人家好几代的医药世家,会找你一下游方郎中买药?

  聂鹏飞也不反驳,转移话题的跟几人聊起家常。

  聊了一会,聂鹏飞忽然又问:“上次给你们的书,家里小子背的怎么样了?”

  一句话把几人都问沉默了。

  还是贾张氏期期艾艾的说:“哎呀,小聂兄弟,你那书太难了。

  我家东旭背了好久都没背会。”

  孙秋羽也说:“就是就是,我和老刘也不识字,全靠闫老师教了那么久。

  结果我家光齐,还有大茂,两个人背了好久,就是记不住。”

  刘冰燕说:“你们的还能去背,我家柱子可好。上了快两年学了,让他背个书。

  上一会儿还在看书,一回头的功夫再看,已经趴在那里睡着了。

  醒了还说什么,看着这书睡觉,睡得真香。

  气的我恨不得给他几棍子,竟随他爹,光长肉不长脑子。”

  几句话说的,一院人笑的合不拢嘴。

  聂鹏飞也是无语,就没一个能成气的。

  聂鹏飞说:“得!看来你家柱子真不是读书的料。

  不过书是要读的,厨子也要识字的。

  不然连个菜单、菜谱都看不懂,怎么行?”

  然后又跟其他人说:“你们家孩子也是,多少还是要读写书。

  不说学的多好,起码要能读能写。

  现在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发展,如果不识字,以后想找个好工作都难。”

  贾张氏惊讶的问:“不会吧?有那么严重?

  聂兄弟,这个院里,就你最有见识,跟我们说说呗。”

  聂鹏飞郑重的说:“不信你们想想,老刘和易中海,也干了不少年钳工。

  为什么一直还是初级工?”

  孙秋羽急忙问:“为什么啊?我家老刘平时工作也很认真,可是就是一直提不上级。”

  聂鹏飞说:“等老刘回来可,你问问他,加工图纸能不能看懂?加工的数据会不会计算?

  就我所知的,钳工技术到中级以上,就必须会看图。

  有的还要会计算加工数据,能看出来图纸有没有问题。”

  几人都忽然觉得,没想到当个工人也这么难。

  聂鹏飞说:“再比如说,你看那些大铺子找学徒。

  为什么都是找那些年龄小的?就是因为年龄小的脑子活学东西快。

  当学徒第一天就要先学认药材,然后就要识字,把药材名字和药材能对得上。

  要是不识字,药柜上的字都不认识,抓错了药,可是要出人命的。”

  众人又是一阵沉默。

  贾张氏忽然哭了:“那我家东旭这辈子不就完了?”

  几人同情的看着贾张氏,却也不知道该怎么安慰她。

  贾张氏一个寡妇,能带着孩子勉强活着,就已经很不容易了。

  当初小贾不上学,不就是因为贾张氏没钱?

  聂鹏飞想了想给她出了个主意:“东旭今年也13了。

  不行就找个地方当学徒,哪怕没有工钱,好歹能学一门手艺。

  日后学手艺的时候,在慢慢学着识字。

  任何一门手艺,学到最后都少不了读书识字。

  要不然一辈子也就是个小工,根本成不了大师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