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在心里又急又气,忍不住暗骂:这小子怎的这般多心?师父让你搬米就乖乖搬,盯着柜门看什么!
那中年汉子正弯腰往竹筐里捡当日要吃的蔬菜和活鱼,头也没抬便应道:“昨夜那位少爷要吃点心,我来这取了些,许是当时没关严实。”
一听见“少爷”二字,少年的好奇心顿时被勾了起来,凑上前问:“师父,昨儿后半夜,你听见那位少爷房里的喊叫声没?动静可大了!”
“客人的事少打听,做好咱们的活就行!”
中年汉子训了徒弟一句,又催道,“别磨蹭了,快搬米!你师娘还等着下锅呢,要是误了大伙儿吃饭的时辰,船主怪罪下来,咱们可担待不起!”
“知道了知道了,师父!”少年虽还惦记着那喊叫声,却也不敢再追问,扛起一袋米便往门口走。
没一会儿,如意就听见中年汉子边往外走边小声嘀咕:“万幸船主没发现我昨晚忘锁货舱门了,不然这个月工钱又得被扣!”
话音刚落,他又嘿嘿笑起来:“不过昨晚那位公子出手大方,赏的钱够我到了岸上买二两好酒喝了!”
接着便是一阵轻快的小调,声音越走越远。
直到听见货舱门“咔嗒”落锁的声响,如意悬着的心才彻底放下来,长长松了口气。
如意在心里反复琢磨着师徒俩的话——昨夜里陈彦之房里的喊叫声,她当时和陈彦之对峙时可没喊过,这么说,后来他又找了别人。
船上的人他不敢轻易动,贴身侍卫更不可能,那便只剩张宝根了!
如意心里半分同情也生不出来,反倒满是怨怼:
若不是张宝根多嘴提醒,陈彦之未必能认出她,自己也不会落得这般境地。
再说那陈彦之,真是个十足的变态!不仅恋童虐人,疯起来竟连男女都不分。
如意忍不住在心里“呸”了一声,只觉一阵恶心。
这些念头不过在脑中一闪而过,眼下最要紧的还是填饱肚子、攒些力气。
她看向先前没关严的第二个柜子——听那中年汉子的话,里头该是放着点心。
如意轻手轻脚拉开柜门,果然见里面码着一排排油纸包好的点心。
她刚要伸手去拿,忽然想起那少年的细心,便只从最里面一排抽了一包,又把剩下的点心归拢整齐,让数量看着没少,才仔细关上柜门。
可这一包点心哪够撑到京城?她又把目光移到其他柜子上,想着碰碰运气。
好在第三个柜子里竟放着一筐杂面窝头,摸起来还不算硬,该是昨天刚蒸的,想必是船上杂役的口粮。
如意小心取出五六个揣进怀里,又照着原来的摆放样子,把底下的窝头摆得松垮些,乍一看竟瞧不出少了。
她心里清楚:小心驶得万年船,一旦被发现,再落入陈彦之手里,可就没那么容易跑掉了!
如意又从水缸里舀了些水,找了个隐蔽角落,就着水快速咽下一个窝头。
待清扫干净自己留下的所有痕迹,她才钻进一堆破渔网后面,这才真正卸下几分警惕,开始梳理思绪。
回想昨夜,她出门时跟小姑说了要去悦来楼寻大哥,家里人发现她不见后,定然会沿着那条路找她的踪迹——她当时故意散落的珍珠,总能让他们猜到自己出了事。
事实也确实如此,那些珍珠是被出来寻人的姜小姑先发现的,但更确切的消息,还是来自悦来楼的小二哥,这才没让大家寻错方向。
虽说陈彦之连夜退房本就透着蹊跷,可大伙儿念着他往日的好名声,一时半会儿也难往他身上怀疑,难免会像上次郑玉儿派人绑架那样,先想到是人贩子做的恶。
这些内情如意自然不知情,只能说算是不幸中的万幸,让家里人第一时间就锁定了嫌疑人。
她此刻最忧心的,是家人发现她失踪后该有多着急,可自己被困在船上,连半点消息也传不出去。
先前芳霏去京城时,她听王二叔说过,走水路去京城,快则十多天,慢则要二十天——快慢除了看天气,最关键的就是会不会在沿途码头停靠,装卸货物耽误时辰。
眼下也没别的法子,只能先护好自己,养足精神。
等船到了码头停靠,才有机会逃跑。
如意便闭上眼养神,这一整天下来,也只吃了那一个窝头。
直到深夜,船上静得没了声响,她才悄悄钻出渔网堆,在角落里活动了下僵硬的筋骨,又啃了半个窝头、喝了两口水,随后赶紧钻回渔网后的安全处藏好。
挨到第二日,那对师徒又来取水取粮,正休息的如意瞬间提起了警惕。
好在这次少年没再盯着柜子和地面,反倒憋不住抛出了另一个疑问:“师父,那位公子带的小姐,到底长什么样啊?”
前晚上船时,陈彦之一直挡在如意身前,从下马车到进船舱,船上的人压根没见过她的模样,只听陈彦之说是自家睡着的妹子。
“你这小子,没瞧着人家穿的用的都是大户人家的排场?那小姐也是你能惦记的?”中年汉子瞪了徒弟一眼。
如意在暗处冷嗤一声:果然自古男人凑一起,总少不了聊女人的话题。
“师父,我哪敢惦记啊!”少年连忙摆手,“就是看那公子气宇不凡,才好奇他妹子长啥样罢了。”
中年汉子“嘿嘿”笑了两声,摇头道:“我也没见着。”
“师娘给他们送饭,也没见到?”少年追问。
“那位公子说他妹子晕船晕得厉害,不让人打扰,让饭菜直接送他房里。我昨儿还见他亲自端着饭菜去隔壁舱,倒瞧着挺疼自家妹子的。”
中年汉子絮絮叨叨说着,男人长舌起来,竟和妇人也差不了多少。
也亏得这师徒俩话多,如意倒能从他们口中听些船上的动静。
“哦……”少年语气里满是可惜,好奇心没得到满足,可转瞬又道,“那公子看着倒好说话,就是他身边的侍卫凶得很,昨儿我瞧见那小厮,下手可重了!”
他说的小厮,正是张宝根。
中年汉子叹了口气:“嗨,下人不听话,挨打是常事,厉害的还有被打死的呢!”
这话一出,舱里顿时没了声响——许是这话戳中了两人的痛处,底层百姓讨生活本就艰难,谁没受过些气?
又过了片刻,师徒俩收拾好东西便走了,货舱门再次“咔嗒”落锁。
直到脚步声彻底消失,如意悬着的那颗心,才又稍稍放了些。
如此过了三日,如意白日里就缩在那堆破渔网后头,只等入夜才敢出来活动,倒也平安无事。
到第四日,她又听见那师徒俩的抱怨声。
人还没进舱,先闻少年的嗓门:“师父!不是说好了直往京城去?怎么忽然改道南下了?”
中年汉子叹口气,劝道:“行了狗娃,知道你记挂你娘。咱们这趟走得远,能多赚几个铜板,回头也好给你娘抓些好药。”
少年气不过,狠狠踹了脚粮袋,骂道:“那郑家人眼里就没把咱们当人!就算要改道,提前说一声,也好让咱给家里捎个信啊!”
如意闻言,眼梢微微一眯:原来这船主是郑家的。既是南下,怕不是临时起意,早有谋划才对。
那舱里这些货物……她目光扫过堆着的箱子,心里打定主意:待会儿定要撬开看看。
少年骂够了,心绪稍平,又念叨起别的:“先前那公子不是要去京城?怎么半道给他停港换去京的船,他倒不愿了?”
“大户人家的公子,哪个不爱四处游历?哪像咱们,整日里为几两碎银奔波。”中年汉子道。
“这就不担心他妹子晕船了!”少年撇撇嘴。
那中年汉子正弯腰往竹筐里捡当日要吃的蔬菜和活鱼,头也没抬便应道:“昨夜那位少爷要吃点心,我来这取了些,许是当时没关严实。”
一听见“少爷”二字,少年的好奇心顿时被勾了起来,凑上前问:“师父,昨儿后半夜,你听见那位少爷房里的喊叫声没?动静可大了!”
“客人的事少打听,做好咱们的活就行!”
中年汉子训了徒弟一句,又催道,“别磨蹭了,快搬米!你师娘还等着下锅呢,要是误了大伙儿吃饭的时辰,船主怪罪下来,咱们可担待不起!”
“知道了知道了,师父!”少年虽还惦记着那喊叫声,却也不敢再追问,扛起一袋米便往门口走。
没一会儿,如意就听见中年汉子边往外走边小声嘀咕:“万幸船主没发现我昨晚忘锁货舱门了,不然这个月工钱又得被扣!”
话音刚落,他又嘿嘿笑起来:“不过昨晚那位公子出手大方,赏的钱够我到了岸上买二两好酒喝了!”
接着便是一阵轻快的小调,声音越走越远。
直到听见货舱门“咔嗒”落锁的声响,如意悬着的心才彻底放下来,长长松了口气。
如意在心里反复琢磨着师徒俩的话——昨夜里陈彦之房里的喊叫声,她当时和陈彦之对峙时可没喊过,这么说,后来他又找了别人。
船上的人他不敢轻易动,贴身侍卫更不可能,那便只剩张宝根了!
如意心里半分同情也生不出来,反倒满是怨怼:
若不是张宝根多嘴提醒,陈彦之未必能认出她,自己也不会落得这般境地。
再说那陈彦之,真是个十足的变态!不仅恋童虐人,疯起来竟连男女都不分。
如意忍不住在心里“呸”了一声,只觉一阵恶心。
这些念头不过在脑中一闪而过,眼下最要紧的还是填饱肚子、攒些力气。
她看向先前没关严的第二个柜子——听那中年汉子的话,里头该是放着点心。
如意轻手轻脚拉开柜门,果然见里面码着一排排油纸包好的点心。
她刚要伸手去拿,忽然想起那少年的细心,便只从最里面一排抽了一包,又把剩下的点心归拢整齐,让数量看着没少,才仔细关上柜门。
可这一包点心哪够撑到京城?她又把目光移到其他柜子上,想着碰碰运气。
好在第三个柜子里竟放着一筐杂面窝头,摸起来还不算硬,该是昨天刚蒸的,想必是船上杂役的口粮。
如意小心取出五六个揣进怀里,又照着原来的摆放样子,把底下的窝头摆得松垮些,乍一看竟瞧不出少了。
她心里清楚:小心驶得万年船,一旦被发现,再落入陈彦之手里,可就没那么容易跑掉了!
如意又从水缸里舀了些水,找了个隐蔽角落,就着水快速咽下一个窝头。
待清扫干净自己留下的所有痕迹,她才钻进一堆破渔网后面,这才真正卸下几分警惕,开始梳理思绪。
回想昨夜,她出门时跟小姑说了要去悦来楼寻大哥,家里人发现她不见后,定然会沿着那条路找她的踪迹——她当时故意散落的珍珠,总能让他们猜到自己出了事。
事实也确实如此,那些珍珠是被出来寻人的姜小姑先发现的,但更确切的消息,还是来自悦来楼的小二哥,这才没让大家寻错方向。
虽说陈彦之连夜退房本就透着蹊跷,可大伙儿念着他往日的好名声,一时半会儿也难往他身上怀疑,难免会像上次郑玉儿派人绑架那样,先想到是人贩子做的恶。
这些内情如意自然不知情,只能说算是不幸中的万幸,让家里人第一时间就锁定了嫌疑人。
她此刻最忧心的,是家人发现她失踪后该有多着急,可自己被困在船上,连半点消息也传不出去。
先前芳霏去京城时,她听王二叔说过,走水路去京城,快则十多天,慢则要二十天——快慢除了看天气,最关键的就是会不会在沿途码头停靠,装卸货物耽误时辰。
眼下也没别的法子,只能先护好自己,养足精神。
等船到了码头停靠,才有机会逃跑。
如意便闭上眼养神,这一整天下来,也只吃了那一个窝头。
直到深夜,船上静得没了声响,她才悄悄钻出渔网堆,在角落里活动了下僵硬的筋骨,又啃了半个窝头、喝了两口水,随后赶紧钻回渔网后的安全处藏好。
挨到第二日,那对师徒又来取水取粮,正休息的如意瞬间提起了警惕。
好在这次少年没再盯着柜子和地面,反倒憋不住抛出了另一个疑问:“师父,那位公子带的小姐,到底长什么样啊?”
前晚上船时,陈彦之一直挡在如意身前,从下马车到进船舱,船上的人压根没见过她的模样,只听陈彦之说是自家睡着的妹子。
“你这小子,没瞧着人家穿的用的都是大户人家的排场?那小姐也是你能惦记的?”中年汉子瞪了徒弟一眼。
如意在暗处冷嗤一声:果然自古男人凑一起,总少不了聊女人的话题。
“师父,我哪敢惦记啊!”少年连忙摆手,“就是看那公子气宇不凡,才好奇他妹子长啥样罢了。”
中年汉子“嘿嘿”笑了两声,摇头道:“我也没见着。”
“师娘给他们送饭,也没见到?”少年追问。
“那位公子说他妹子晕船晕得厉害,不让人打扰,让饭菜直接送他房里。我昨儿还见他亲自端着饭菜去隔壁舱,倒瞧着挺疼自家妹子的。”
中年汉子絮絮叨叨说着,男人长舌起来,竟和妇人也差不了多少。
也亏得这师徒俩话多,如意倒能从他们口中听些船上的动静。
“哦……”少年语气里满是可惜,好奇心没得到满足,可转瞬又道,“那公子看着倒好说话,就是他身边的侍卫凶得很,昨儿我瞧见那小厮,下手可重了!”
他说的小厮,正是张宝根。
中年汉子叹了口气:“嗨,下人不听话,挨打是常事,厉害的还有被打死的呢!”
这话一出,舱里顿时没了声响——许是这话戳中了两人的痛处,底层百姓讨生活本就艰难,谁没受过些气?
又过了片刻,师徒俩收拾好东西便走了,货舱门再次“咔嗒”落锁。
直到脚步声彻底消失,如意悬着的那颗心,才又稍稍放了些。
如此过了三日,如意白日里就缩在那堆破渔网后头,只等入夜才敢出来活动,倒也平安无事。
到第四日,她又听见那师徒俩的抱怨声。
人还没进舱,先闻少年的嗓门:“师父!不是说好了直往京城去?怎么忽然改道南下了?”
中年汉子叹口气,劝道:“行了狗娃,知道你记挂你娘。咱们这趟走得远,能多赚几个铜板,回头也好给你娘抓些好药。”
少年气不过,狠狠踹了脚粮袋,骂道:“那郑家人眼里就没把咱们当人!就算要改道,提前说一声,也好让咱给家里捎个信啊!”
如意闻言,眼梢微微一眯:原来这船主是郑家的。既是南下,怕不是临时起意,早有谋划才对。
那舱里这些货物……她目光扫过堆着的箱子,心里打定主意:待会儿定要撬开看看。
少年骂够了,心绪稍平,又念叨起别的:“先前那公子不是要去京城?怎么半道给他停港换去京的船,他倒不愿了?”
“大户人家的公子,哪个不爱四处游历?哪像咱们,整日里为几两碎银奔波。”中年汉子道。
“这就不担心他妹子晕船了!”少年撇撇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