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病起书怀-《我的娘子是穷鬼女帝》

  诗词歌舞,琴棋书画。

  每一位花魁,都会表演两种节目。

  除了诗词文章朗读之后,就是乐曲和歌舞表演。

  一位位容貌绝色,气质绝决的花魁上台。

  给人一种无比享受的视觉盛宴。

  凸出一个奢靡,香艳,文雅,舒适。

  秦布衣偷偷瞥到萧倾凰。

  看到台下那些高难度舞姿,装扮清凉的妖艳花魁。

  萧倾凰哪怕有所易容乔装,可也能清晰的看出,她脸都羞红了。

  很多花魁走的是书香之气的淑女风格。

  当然也有走妩媚艳丽风格的。

  书香之气的淑女,文雅的沁人心脾。

  而妩媚艳丽的又太俗了一些。

  舞台上这位花魁,说是艳俗都有些简单了。

  简直是现代艳舞了。

  薄纱一般的衣裙,完全束缚不住那呼之欲出的极品身材。

  所有人都以为,她的衣服会在跳舞的时候崩碎。

  在舞台上肆意舞动的妙曼身姿。

  让台下所有男子,都是看的眼睛发红。

  这位花魁勾人的手段,可真有一手。

  不得不说,这朦朦胧胧的薄纱衣裙,还真是会玩儿。

  视觉冲击感和心理假象的折磨。

  和后世的那些趣味小衣服,完全是异曲同工之妙。

  在礼教的边界点来回蹦迪。

  台下一群老夫子,看的面红耳赤,大骂有辱斯文。

  这妖媚的花魁,是真的很懂男人。

  不过,给她做衣服的人,更懂男人。

  人才啊。

  秦布衣想要的服装设计师,似乎可以让这做衣服的人来。

  “这美女你们认识吗?”

  秦布衣对着对着一旁的常大眼他们问道。

  “襄阳府第一花魁,虞媚。”

  “襄阳庞家培养的,庞家庞莱老将军的养女。”

  “来京都见识一下。”

  “不久前,庞莱老将军还给我老子写了信,让她帮忙照顾一下。”

  “虞媚跟我姐住一起呢。”

  “老七你看上别人了?要我介绍一下吗?”

  “不过,你别看虞媚这般妩媚妖娆,她可是玩弄人心的高手。”

  “衣着舞姿这么大胆,可别人还是清倌人花魁。”

  “你细品。”

  “布衣你这小身板儿,你这冲动的脑子,可不是别人的对手。”

  禁军南营统领嫡子,卫桓开口解释道,话语里有些调笑。

  神色有些玩味。

  “我说卫三哥,我不是看上了她。”

  “而是有要事和她商谈,你们信吗?”

  秦布衣认真道。

  “信信信。”

  “你想和人家商量传宗接代的要事是吧?”

  一群武将子弟,瞬间哄堂大笑。

  秦布衣满头黑线。

  这群荤货,想和他们以正常人方式交流,都有些难办。

  不过,秦布衣暂时记住了这个虞媚,到时候接触一下。

  这服装设计,大有可为。

  秦布衣虽然是百科全书精,可只能画图,实际操作就是一坨。

  交给专业的人,肯定是最好的。

  又一个赚钱的方法,自然是要规划一番。

  最多一两年时间,秦布衣的纺织厂,织布厂,将会步入正轨。

  如今已经是初具规模,得更进一步了。

  制作衣服相关的人才,自然要重点关注一下。

  虽然秦布衣也很诚实的承认。

  他也馋虞媚的身子。

  虞媚也是个一米八五左右,身高高挑,身材极品的绝色。

  无论是极品身材,还是妖媚的容貌妆容,任何男人看了,都会感到血气上涌,呼吸沉重。

  虞媚这一舞罢,所有男子的眼神,都是通红无比。

  很多人为了压住火气,都在捧着茶碗喝茶。

  不过,给虞媚捧场扬名的诗词,很是一般。

  而艳俗的舞蹈,在文人圈子里,其实是被评价为伤风败俗一类的。

  对于这些口是心非的衣冠禽兽来说。

  他们都喜欢虞媚的舞蹈。

  只是,他们更喜欢让虞媚专门跳给他们偷偷看。

  尤其是能够穿的更加清凉一些最好。

  虞媚最后的评分不高。

  各大儒和达官显贵评分团,给了个十分七分的评价。

  过于艳俗。

  接下来,花魁和清倌人们的表演继续。

  二十多位花魁的诗文朗诵和才艺表演。

  一个人十来分钟时间,大部分人,其实五六分钟就搞定了。

  大部分都是较短的诗词,配上三五分钟才艺表演就完事儿了。

  炎夏文会,已经有后世各种表演大赛的味道了。

  秦布衣倒是看得一个稀奇。

  就当看美女了。

  “夏入江淮,物情潇洒。”

  “百般景物堪图画。”

  “碧海连天白云边,江河幽幽万古年。”

  “喜逢佳期,叹怜清夜。”

  “一轮明月映孤影。”

  “芍药红与佳人期,忘形共语清欢言。”

  花魁杨婉儿上台。

  空灵悠扬的声音,在舞台上响起。

  这首词,是司马轩之所作。

  准确来说,是江南大儒联合所作。

  司马轩之的原词,早就被各个大儒改的面目全非,几乎没有几个字相同了。

  然而即便如此,此词也是此次炎夏文会之中,出现的最好词作。

  “好。”

  “好词!”

  “不愧是京都第一才子。”

  “好一个江河幽幽万古年。”

  “好一个一轮明月映古引。”

  “好一个芍药红与佳人期,忘形共语清欢言。”

  一群世族文人和江南大儒的托,齐声大喝。

  整个烟雨楼台楼,直接爆发出欢呼般的震动。

  秦布衣看到这样一幕,不禁嘴角微抽。

  你们这群狗东西,找托能不能找的专业一点。

  吹捧也不是这般吹捧的?

  真就裁判评委是你们的人,观众都是你们的人呗?

  “后生可畏,后生可畏啊。”

  “司马轩之小子有如此才气。”

  “真不愧是我大周京都第一才子。”

  “不,老夫觉得,应当是大周第一才子才是。”

  一个不要脸的腐儒,想要舔司马家,直接不要脸皮的开口。

  “小子才疏学浅,尚需磨练。”

  “唐威老夫子谬赞了。”

  司马轩之受到诸多吹捧,如今又被大儒赞扬。

  他有股飘飘然的感觉。

  不过还是保持着礼仪谦卑,有种脑干缺失,装模作样的美。

  “嗯,不错。”

  “不骄不躁。”

  “当真德行兼备。”

  又有大儒满意的点头品评道。

  “诸位夫子。”

  “小子还有一文,请诸位夫子品鉴。”

  司马轩之十分有礼的恭敬礼拜说道。

  示意让杨婉儿继续念她的文章。

  并且让人将写着文章的画布也高高举起。

  “余闻天下山水之美,莫过于江南之地也,观其群山耸立,峰峦叠嶂,如诗如画……”

  “夫山水游记者,非为游山玩水而已,乃观山河之美,悟人生之真谛,朝闻道,夕死可矣。”

  司马轩之的文章字数不算多,洋洋洒洒两百多字。

  表面上是描述游山玩水的山水游记之乐,其实是表达他的高雅志向。

  此文一出。

  烟雨楼的托们再度震动,欢呼。

  如同排山倒海般的欢呼,响彻烟雨楼。

  仿佛司马轩之此文,就是千古传世文章一般。

  如此震耳欲聋,山呼海啸的欢呼。

  司马轩之有种飘飘欲仙的感觉。

  仿佛自己就是当代文圣,主导文坛。

  喟为一大大家。

  诗文诵读结束。

  花魁杨婉儿,开始了才艺表演。

  先是扬琴一曲。

  江南婉转小调,极富雅致。

  紧接着是长袖乐舞。

  一曲一舞,皆是视觉享受。

  在秦布衣看来,这杨婉儿,属于是古代最完美的江南美人风格。

  人美,才艺也美,声音也好听。

  一群江南大儒,达官显贵的裁判评委。

  直接给出了十分最高分的评价。

  “秦布衣。”

  “本公子勉强得了个十分的评价。”

  “压轴是你。”

  “可别让大家失望啊。”

  司马轩之冷笑的望着秦布衣,眼里满是挑衅的嘲讽。

  “殿下。”

  “奴家去了。”

  宫羽含情脉脉的望着秦布衣。

  她想将最完美的一面,呈现在秦布衣面前。

  歌曲和诗词,诗文,练了一个月时间了。

  一切都是烂熟于心。

  诗,词,文章。

  秦布衣给了三篇传世之作。

  还有三首悦耳的乐曲。

  宫羽虽然心里有些紧张。

  可是她相信。

  司马轩之的那词和文章,一定比不过秦布衣的。

  而她,要完美表现。

  不能破坏了殿下的形象。

  “奴家宫羽,诸位,有礼了。”

  “魏王殿下,为奴家准备了一诗,一词,一文,三首乐曲。”

  “请诸位静听奴家一一唱来。”

  宫羽雪白宫裙。

  如若是九天下凡尘的清冷仙子。

  雪白的衣裙,和雪白的肌肤一样,一尘不染,纯净无瑕。

  让人忍不住呵护,贪婪的占有。

  “一诗,一词,一文,三首乐曲?”

  “呵呵。”

  “不是准备的东西多,就能赢的。”

  “让你一首诗,你也赢不了本公子。”

  司马轩之不屑的说道。

  慕婵娟,晏鱼安,杨婉儿,司马薇薇,司马嫣然,都是屏住呼吸,紧张好奇的望着宫羽。

  在杨婉儿看来。

  宫羽的清冷气质,比她更显得尊贵一些,她甚至都有些自愧不如。

  自己的温婉柔弱,似乎有些小家子气了。

  她也想知道,自己的才艺和宫羽相比,是什么样的。

  而其他人和秦布衣签订了契书。

  慕婵娟和晏鱼安,司马薇薇,司马嫣然是怕秦布衣赢了,她们要给秦布衣这混蛋当侍女。

  “第一首诗,名叫病起书怀。”

  “病故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天地神灵扶庙社,京华父老望和銮。”

  “出师一表通古今,夜半挑灯更细看。”

  一诗念罢。

  写好诗文的画布,被高高举起。

  整个烟雨楼瞬间变得寂静。

  众多江南大儒,世族文人皆是脸色惊变。

  司马雍的脸色,也是陡然惨白。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就这一句,此诗当可镇国传世。

  司马轩之眼里,浮现出了惊恐之色。

  这诗,绝对不是秦布衣做的。

  绝对不是他做的。

  他不可能做出这等诗作。

  可是自己的词和文章。

  又岂是自己做的?

  自己的原文,早就被改的面目全非。

  如今的词和文章,完全是一群江南大儒,联合之作。

  可秦布衣仅仅是三篇中的第一篇诗。

  就压得人喘不过气来。

  后面的词和诗文,若是还是如此。

  那他就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