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仁肇强压下心中的憋闷和无奈,拱手沉声道。
“陛下息怒!臣罪该万死!南淝河确可阻敌水军主力,然申屠令坚所率尽是小股悍不畏死的精骑,专挑山林小路、薄弱时辰下手,来去如风,防不胜防!臣已再三增派精骑,甚至亲自带人巡护粮道。”
他看了一眼皇甫继勋和朱令赟,“奈何后方州县因抽调兵员运粮,亦生怨言,粮草筹措转运本就迟缓,又被频频截击……”
“哼!说来说去,还是你无能!”
皇甫继勋立刻抓住话柄,厉声打断。
“陛下!林仁肇拥兵自重,坐视粮道被断,其心可诛! ”
“他口口声声要抵御永定军,却让陛下和数万将士陷入绝境!我看他就是想困死陛下,好向李从嘉邀功请赏!”
这顶“拥兵自重”、“其心可诛”的大帽子,扣得极其恶毒。
“皇甫继勋!你休得血口喷人!”
林仁肇怒目圆睁,按住了刀柄。
“怎么?被我说中心事,恼羞成怒了?”
皇甫继勋毫不示弱,反而上前一步,对着李弘冀哭嚎道。
“陛下!您看看!他林仁肇眼里还有没有您这个天子!臣等一片赤诚,只为陛下安危着想啊!李从嘉大军压境,粮草将尽,军心浮动,此乃死地!再不走,就真的走不了了!陛下!求您速速决断,移驾江宁吧!”
朱令赟和一帮亲信将领也纷纷跪倒,七嘴八舌地附和:
“是啊陛下!留得青山在啊!”
“林将军虽有忠勇,然……然时运不济,此地断不可守了!”
“陛下龙体要紧!速速回江宁方为上策!”
帐内吵嚷一片,皇甫继勋一党声嘶力竭地要求退兵,句句不离“陛下安危”,将“无能”、“误国”的罪名死死扣在林仁肇头上。
林仁肇孤身站在当中,面色铁青,双拳紧握,看着御榻上李弘冀那越来越动摇、越来越恐惧的眼神,心中一片冰凉。
他知道,李弘冀本就因兵败和伤痛而敏感多疑,在皇甫继勋等人连日来不厌其烦的谗言轰炸和断粮的致命威胁下,那本就脆弱的信任,正在迅速崩塌。
“够了!都给朕……咳咳……闭嘴!”
李弘冀终于爆发,他剧烈地咳嗽着,脸上涌起病态的潮红,眼神涣散而狂躁。
“退兵……退兵……林仁肇!朕再给你……最后三天!三天之内,若粮道再无改善,若申屠令坚那贼子再敢来犯……朕……朕唯你是问!退兵之事……容后再议!”
他终究不敢立刻放弃庐州,但“最后三天”和“唯你是问”的咆哮,将他内心的焦躁、恐惧和对林仁肇的极度不满暴露无遗。
又是煎熬的两日过去。
李从嘉在城楼上,通过千里镜清晰地观察着敌营。
辕门处进出的兵马显得更加匆忙杂乱,巡逻的士兵脸上带着明显的疲惫和菜色,帅帐方向进进出出的人影异常频繁,气氛压抑得仿佛能拧出水来。
他嘴角勾起一抹冷峻的弧度:“火候到了。林将军,你治军再严,也架不住主君昏聩、同僚构陷、士卒饥肠辘辘。这第二计,‘离间君臣,动摇其本’,该登场了。”
他转身对身边一名心腹文书官低声吩咐。
“立刻写一封信。”
内容如下。
“密探回报,伪帝已生疑窦,私下常言及‘林氏跋扈,恐非人臣’林将军务必小心为上,若献李弘冀首级及营门,保吾等身家富贵,并委林兄以江淮节度使之重任!迟则伪帝疑心愈重,机不可失,望林兄速断!”
文书官心领神会,润色一番,迅速撰写。
李从嘉补充道:“信成后,用普通箭矢,于今夜子时,射入敌营外围巡哨必经之地,要做得像‘不小心’射偏遗落。”
是夜,子时刚过。
林仁肇拖着疲惫的身躯,仍在营防最吃紧的东段巡视。
连续的压力和粮草短缺,让这位铁打的汉子也显出了憔悴。
一名心腹亲兵神色紧张地跑来,手中紧紧攥着一支箭矢,箭杆上绑着一卷帛书。
“将军!巡哨的兄弟在西北角壕沟外草丛里捡到的!像是……像是射偏了掉在那儿的!”
林仁肇心中一凛,借着火把的光亮,迅速展开帛书。
当他看清内容时,瞳孔骤然收缩!
一股寒意瞬间从脊椎骨窜遍全身!
信上的字迹虽普通,但那内容却如毒蛇噬心!
尤其那句“伪帝已生疑窦,私下言及‘林氏跋扈,恐非人臣’”,字字诛心,精准无比地戳中了李弘冀这两日对他态度的变化!”
竟然写的是永定军和自己密谋之事。
“好毒的离间计!”
林仁肇瞬间明白了,这是李从嘉的手笔!
但这封信的可怕之处在于,
它像一面镜子,照出了帅帐内正在发生的一切!
这封信若被李弘冀看到,无论真假,他林仁肇都将被怀疑。
他正要将信塞入怀中销毁,远处却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和熟悉的、令他厌恶的呵斥声:
“林仁肇!深更半夜,你在此鬼祟作甚?!”
皇甫继勋在一队亲兵簇拥下大步走来,眼神锐利如刀,死死盯着林仁肇手中未来得及完全藏好的帛书,“手里拿的什么?!莫非是通敌的密信?!”
这一下,当真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
林仁肇心中悲愤交加,难道自己一片忠心,就要葬送在这卑劣的离间和昏聩的猜忌之下?
他握着那封足以致他于死地的假信,看着皇甫继勋那咄咄逼人的嘴脸,一股英雄末路的凄凉感油然而生。
就在这千钧一发、剑拔弩张之际,营外突然传来震天的喊杀声!
紧接着,告急的号角凄厉地划破夜空!
“陛下息怒!臣罪该万死!南淝河确可阻敌水军主力,然申屠令坚所率尽是小股悍不畏死的精骑,专挑山林小路、薄弱时辰下手,来去如风,防不胜防!臣已再三增派精骑,甚至亲自带人巡护粮道。”
他看了一眼皇甫继勋和朱令赟,“奈何后方州县因抽调兵员运粮,亦生怨言,粮草筹措转运本就迟缓,又被频频截击……”
“哼!说来说去,还是你无能!”
皇甫继勋立刻抓住话柄,厉声打断。
“陛下!林仁肇拥兵自重,坐视粮道被断,其心可诛! ”
“他口口声声要抵御永定军,却让陛下和数万将士陷入绝境!我看他就是想困死陛下,好向李从嘉邀功请赏!”
这顶“拥兵自重”、“其心可诛”的大帽子,扣得极其恶毒。
“皇甫继勋!你休得血口喷人!”
林仁肇怒目圆睁,按住了刀柄。
“怎么?被我说中心事,恼羞成怒了?”
皇甫继勋毫不示弱,反而上前一步,对着李弘冀哭嚎道。
“陛下!您看看!他林仁肇眼里还有没有您这个天子!臣等一片赤诚,只为陛下安危着想啊!李从嘉大军压境,粮草将尽,军心浮动,此乃死地!再不走,就真的走不了了!陛下!求您速速决断,移驾江宁吧!”
朱令赟和一帮亲信将领也纷纷跪倒,七嘴八舌地附和:
“是啊陛下!留得青山在啊!”
“林将军虽有忠勇,然……然时运不济,此地断不可守了!”
“陛下龙体要紧!速速回江宁方为上策!”
帐内吵嚷一片,皇甫继勋一党声嘶力竭地要求退兵,句句不离“陛下安危”,将“无能”、“误国”的罪名死死扣在林仁肇头上。
林仁肇孤身站在当中,面色铁青,双拳紧握,看着御榻上李弘冀那越来越动摇、越来越恐惧的眼神,心中一片冰凉。
他知道,李弘冀本就因兵败和伤痛而敏感多疑,在皇甫继勋等人连日来不厌其烦的谗言轰炸和断粮的致命威胁下,那本就脆弱的信任,正在迅速崩塌。
“够了!都给朕……咳咳……闭嘴!”
李弘冀终于爆发,他剧烈地咳嗽着,脸上涌起病态的潮红,眼神涣散而狂躁。
“退兵……退兵……林仁肇!朕再给你……最后三天!三天之内,若粮道再无改善,若申屠令坚那贼子再敢来犯……朕……朕唯你是问!退兵之事……容后再议!”
他终究不敢立刻放弃庐州,但“最后三天”和“唯你是问”的咆哮,将他内心的焦躁、恐惧和对林仁肇的极度不满暴露无遗。
又是煎熬的两日过去。
李从嘉在城楼上,通过千里镜清晰地观察着敌营。
辕门处进出的兵马显得更加匆忙杂乱,巡逻的士兵脸上带着明显的疲惫和菜色,帅帐方向进进出出的人影异常频繁,气氛压抑得仿佛能拧出水来。
他嘴角勾起一抹冷峻的弧度:“火候到了。林将军,你治军再严,也架不住主君昏聩、同僚构陷、士卒饥肠辘辘。这第二计,‘离间君臣,动摇其本’,该登场了。”
他转身对身边一名心腹文书官低声吩咐。
“立刻写一封信。”
内容如下。
“密探回报,伪帝已生疑窦,私下常言及‘林氏跋扈,恐非人臣’林将军务必小心为上,若献李弘冀首级及营门,保吾等身家富贵,并委林兄以江淮节度使之重任!迟则伪帝疑心愈重,机不可失,望林兄速断!”
文书官心领神会,润色一番,迅速撰写。
李从嘉补充道:“信成后,用普通箭矢,于今夜子时,射入敌营外围巡哨必经之地,要做得像‘不小心’射偏遗落。”
是夜,子时刚过。
林仁肇拖着疲惫的身躯,仍在营防最吃紧的东段巡视。
连续的压力和粮草短缺,让这位铁打的汉子也显出了憔悴。
一名心腹亲兵神色紧张地跑来,手中紧紧攥着一支箭矢,箭杆上绑着一卷帛书。
“将军!巡哨的兄弟在西北角壕沟外草丛里捡到的!像是……像是射偏了掉在那儿的!”
林仁肇心中一凛,借着火把的光亮,迅速展开帛书。
当他看清内容时,瞳孔骤然收缩!
一股寒意瞬间从脊椎骨窜遍全身!
信上的字迹虽普通,但那内容却如毒蛇噬心!
尤其那句“伪帝已生疑窦,私下言及‘林氏跋扈,恐非人臣’”,字字诛心,精准无比地戳中了李弘冀这两日对他态度的变化!”
竟然写的是永定军和自己密谋之事。
“好毒的离间计!”
林仁肇瞬间明白了,这是李从嘉的手笔!
但这封信的可怕之处在于,
它像一面镜子,照出了帅帐内正在发生的一切!
这封信若被李弘冀看到,无论真假,他林仁肇都将被怀疑。
他正要将信塞入怀中销毁,远处却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和熟悉的、令他厌恶的呵斥声:
“林仁肇!深更半夜,你在此鬼祟作甚?!”
皇甫继勋在一队亲兵簇拥下大步走来,眼神锐利如刀,死死盯着林仁肇手中未来得及完全藏好的帛书,“手里拿的什么?!莫非是通敌的密信?!”
这一下,当真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
林仁肇心中悲愤交加,难道自己一片忠心,就要葬送在这卑劣的离间和昏聩的猜忌之下?
他握着那封足以致他于死地的假信,看着皇甫继勋那咄咄逼人的嘴脸,一股英雄末路的凄凉感油然而生。
就在这千钧一发、剑拔弩张之际,营外突然传来震天的喊杀声!
紧接着,告急的号角凄厉地划破夜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