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将至,天边泛起一丝微弱的灰白。
庐州城高耸的轮廓在晨曦中渐渐显现。
城楼之上,守军早已被远方那彻夜的喧嚣和火光惊动,警惕地注视着。
忽然,一队骑兵如同鬼魅般从黑暗中冲出,直抵城下!
人数不过数百,却人人带伤,血染征袍,疲惫不堪,然而那股百战余生的惨烈杀气,却让城头守军为之窒息!
为首一将,身形伟岸,即便甲胄残破,满面血污,依旧挺直如松。
他手中那柄夸张的厚背大刀,刃口已然翻卷,暗红色的血液顺着刀身缓缓滴落,触目惊心。正是昨夜掀起滔天巨浪,又从万军围困中杀出一条血路的,林仁肇!
他抬起布满血丝却锐利如鹰隼的双眼,望向城楼,用尽全身气力,发出了那石破天惊、宣告一个时代终结的呐喊:
“败军之将林仁肇!率部来投!愿为上将军前驱,擒杀伪帝李弘冀,以雪此恨!请开城门!”
声音如同受伤猛虎的咆哮,在黎明的旷野中滚滚传开,充满了不容置疑的决绝和滔天的恨意!
城楼上一片死寂,旋即爆发出巨大的惊哗!
火把迅速密集起来,脚步声匆匆。
很快,在无数惊疑、震撼、警惕的目光注视下,永定军统帅李从嘉的身影,出现在了垛口之后。
当他看清城下那宛如从血海中捞出的身影,以及那数百名虽残破不堪却眼神如狼、煞气冲天的润州子弟时,李从嘉心中大定,天助我也!
几番确认身份,解除兵器后。
沉重的绞盘声如同闷雷,碾过黎明的寂静。
庐州城巨大的北门缓缓洞开,门内火把通明,甲士林立,却无丝毫喧哗,唯有森严的军阵透出的无形压力。
李从嘉并未高坐城楼,而是亲自率领卢郢、申屠令坚等一众将领,城门相迎。
这个举动让城上城下的将士们都屏住了呼吸。
他快步走到勒马而立、血污满身的林仁肇面前,目光扫过其身后那数百名伤痕累累却眼神凶悍、紧握兵刃的润州子弟,眼中流露出毫不掩饰的赞赏与痛惜。
李从嘉的声音清朗而有力,打破了沉寂:“将军受苦了!本王与庐州全军,已候将军多时!”
这一礼,这一声“候将军多时”,让饱经屈辱、浴血搏杀才冲出重围的林仁肇,心中百感交集。
他翻身下马,因脱力和伤痛,身形微微踉跄了一下。
李从嘉竟抢上一步,伸手欲扶。
“败军之将,蒙上将军不弃,收录麾下,已是仁至义尽!岂敢劳上将军如此厚待!”
林仁肇避开搀扶,单膝跪地,声音沙哑却坚定。
“林某此来,非为苟全性命,只愿为先锋,踏破敌营,手刃昏君奸佞,更为身后数百乡党亲故之性命……”
他身后的数百润州子弟也齐刷刷下马,轰然跪倒,甲胄碰撞之声铿锵作响,虽无一言,但那冲天的怨气与决死的战意,却比任何言语都更具力量。
李从嘉连忙双手将林仁肇扶起。
目光灼灼地看着他,声音激昂,不仅是对林仁肇,更是对在场所有将士言道:
“虎落平阳,非虎之过,乃平阳之欺!明珠蒙尘,非珠之罪,乃藏椟者昏!”
他环视众人,声调陡然拔高,如同出鞘利剑:
“将军之忠,不在愚守昏主,而在心系大唐!将军之勇,不在匹夫之斗,而在择善而行!今日将军来归,非是背弃,乃是拨乱反正!非是叛逃,乃是弃暗投明!”
“李弘冀倒行逆施,弑叔囚父,篡位登基,残害忠良,早已人心尽失!大唐百姓,无不翘首以盼王师!将军此来,正如干早逢甘霖,猛虎添双翼!”
“何愁伪帝不灭?何愁社稷不兴?此非将军之败,乃我永定军之大幸,大唐江山之大幸也!”
这番话,掷地有声,既高度肯定了林仁肇的忠勇价值,又彻底洗刷了他“叛将”的污名,将其行动拔高到了“匡扶社稷”的大义之上!
不仅说得林仁肇热血沸腾,眼中重新燃起熊熊火焰,就连他身后那些原本带着悲愤和迷茫的润州兵,也都不自觉地挺直了腰杆,眼中有了光!
城上城下的永定军将士更是听得心潮澎湃,士气大振!
李从嘉紧紧握住林仁肇的手臂,感受到那手臂因激动而微微颤抖,他放缓了语气,极为恳切地低声问道。
“仁肇兄既来,我便视你如肱骨,再无芥蒂。兄可还有何顾虑?但讲无妨,从嘉必竭尽全力为你解决!”
林仁肇闻言,脸上闪过一抹深刻的痛苦与担忧,他涩声道:“不敢瞒上将军……林某……林某的妻小,尚在润州城中……我此番举动,伪帝必然震怒,只怕……只怕他们顷刻间便有杀身之祸!此乃林某唯一放心不下之牵绊!”
这是他毅然决断背后,最深沉的恐惧。
李从嘉闻言,神色一肃,毫不犹豫,立刻沉声喝道:“元清!”
话音未落,一道如同鬼魅般的黑影悄无声息地出现在李从嘉身侧,正是永定军情报与特殊行动的首脑。
暗卫指挥使莴彦,瘦削的身形,面容隐在阴影中,只露出一双冰冷锐利的眼睛。
“主公!”莴彦躬身抱拳,声音没有任何起伏。
“立刻挑选最得力的好手,持我手令,动用一切能动用的渠道,昼夜兼程,潜入润州!不惜一切代价,务必在林仁肇将军家眷遭毒手之前,将他们安全接应出来,秘密护送至此!”
李从嘉的命令清晰、果决,不容置疑。
“遵命!”莴彦身形一晃,再次如同融入阴影般消失,仿佛从未出现过。
林仁肇随即巨大的感激和安心感涌上心头,最后一点顾虑烟消云散。
他再次深深一揖:“上将军大恩!林某……林某……”竟激动得一时语塞。
“仁肇兄不必如此!家眷安危,乃人伦常情,我岂能不顾?”李从嘉再次扶住他,语气温和,随即话锋一转,眼神变得锐利起来。
“伪帝大营情况究竟如何?还请林将军详细告知。”
林仁肇精神一振,立刻将李弘冀箭伤反复、化脓低烧、情绪极不稳定的情况,以及营中粮草仅剩数日、军心早已惶惶。
各部因他的“叛乱”更是离心离德、皇甫继勋与朱令赟难以服众等情状,巨细无遗地禀报。
李从嘉听得目光越来越亮,抚掌笑道:“好!天助我也!伪帝伤重难理军政,军中无粮,又经昨夜内乱,士气已堕入谷底!此时正是雷霆一击,彻底瓦解他们的最佳时机!”
庐州城高耸的轮廓在晨曦中渐渐显现。
城楼之上,守军早已被远方那彻夜的喧嚣和火光惊动,警惕地注视着。
忽然,一队骑兵如同鬼魅般从黑暗中冲出,直抵城下!
人数不过数百,却人人带伤,血染征袍,疲惫不堪,然而那股百战余生的惨烈杀气,却让城头守军为之窒息!
为首一将,身形伟岸,即便甲胄残破,满面血污,依旧挺直如松。
他手中那柄夸张的厚背大刀,刃口已然翻卷,暗红色的血液顺着刀身缓缓滴落,触目惊心。正是昨夜掀起滔天巨浪,又从万军围困中杀出一条血路的,林仁肇!
他抬起布满血丝却锐利如鹰隼的双眼,望向城楼,用尽全身气力,发出了那石破天惊、宣告一个时代终结的呐喊:
“败军之将林仁肇!率部来投!愿为上将军前驱,擒杀伪帝李弘冀,以雪此恨!请开城门!”
声音如同受伤猛虎的咆哮,在黎明的旷野中滚滚传开,充满了不容置疑的决绝和滔天的恨意!
城楼上一片死寂,旋即爆发出巨大的惊哗!
火把迅速密集起来,脚步声匆匆。
很快,在无数惊疑、震撼、警惕的目光注视下,永定军统帅李从嘉的身影,出现在了垛口之后。
当他看清城下那宛如从血海中捞出的身影,以及那数百名虽残破不堪却眼神如狼、煞气冲天的润州子弟时,李从嘉心中大定,天助我也!
几番确认身份,解除兵器后。
沉重的绞盘声如同闷雷,碾过黎明的寂静。
庐州城巨大的北门缓缓洞开,门内火把通明,甲士林立,却无丝毫喧哗,唯有森严的军阵透出的无形压力。
李从嘉并未高坐城楼,而是亲自率领卢郢、申屠令坚等一众将领,城门相迎。
这个举动让城上城下的将士们都屏住了呼吸。
他快步走到勒马而立、血污满身的林仁肇面前,目光扫过其身后那数百名伤痕累累却眼神凶悍、紧握兵刃的润州子弟,眼中流露出毫不掩饰的赞赏与痛惜。
李从嘉的声音清朗而有力,打破了沉寂:“将军受苦了!本王与庐州全军,已候将军多时!”
这一礼,这一声“候将军多时”,让饱经屈辱、浴血搏杀才冲出重围的林仁肇,心中百感交集。
他翻身下马,因脱力和伤痛,身形微微踉跄了一下。
李从嘉竟抢上一步,伸手欲扶。
“败军之将,蒙上将军不弃,收录麾下,已是仁至义尽!岂敢劳上将军如此厚待!”
林仁肇避开搀扶,单膝跪地,声音沙哑却坚定。
“林某此来,非为苟全性命,只愿为先锋,踏破敌营,手刃昏君奸佞,更为身后数百乡党亲故之性命……”
他身后的数百润州子弟也齐刷刷下马,轰然跪倒,甲胄碰撞之声铿锵作响,虽无一言,但那冲天的怨气与决死的战意,却比任何言语都更具力量。
李从嘉连忙双手将林仁肇扶起。
目光灼灼地看着他,声音激昂,不仅是对林仁肇,更是对在场所有将士言道:
“虎落平阳,非虎之过,乃平阳之欺!明珠蒙尘,非珠之罪,乃藏椟者昏!”
他环视众人,声调陡然拔高,如同出鞘利剑:
“将军之忠,不在愚守昏主,而在心系大唐!将军之勇,不在匹夫之斗,而在择善而行!今日将军来归,非是背弃,乃是拨乱反正!非是叛逃,乃是弃暗投明!”
“李弘冀倒行逆施,弑叔囚父,篡位登基,残害忠良,早已人心尽失!大唐百姓,无不翘首以盼王师!将军此来,正如干早逢甘霖,猛虎添双翼!”
“何愁伪帝不灭?何愁社稷不兴?此非将军之败,乃我永定军之大幸,大唐江山之大幸也!”
这番话,掷地有声,既高度肯定了林仁肇的忠勇价值,又彻底洗刷了他“叛将”的污名,将其行动拔高到了“匡扶社稷”的大义之上!
不仅说得林仁肇热血沸腾,眼中重新燃起熊熊火焰,就连他身后那些原本带着悲愤和迷茫的润州兵,也都不自觉地挺直了腰杆,眼中有了光!
城上城下的永定军将士更是听得心潮澎湃,士气大振!
李从嘉紧紧握住林仁肇的手臂,感受到那手臂因激动而微微颤抖,他放缓了语气,极为恳切地低声问道。
“仁肇兄既来,我便视你如肱骨,再无芥蒂。兄可还有何顾虑?但讲无妨,从嘉必竭尽全力为你解决!”
林仁肇闻言,脸上闪过一抹深刻的痛苦与担忧,他涩声道:“不敢瞒上将军……林某……林某的妻小,尚在润州城中……我此番举动,伪帝必然震怒,只怕……只怕他们顷刻间便有杀身之祸!此乃林某唯一放心不下之牵绊!”
这是他毅然决断背后,最深沉的恐惧。
李从嘉闻言,神色一肃,毫不犹豫,立刻沉声喝道:“元清!”
话音未落,一道如同鬼魅般的黑影悄无声息地出现在李从嘉身侧,正是永定军情报与特殊行动的首脑。
暗卫指挥使莴彦,瘦削的身形,面容隐在阴影中,只露出一双冰冷锐利的眼睛。
“主公!”莴彦躬身抱拳,声音没有任何起伏。
“立刻挑选最得力的好手,持我手令,动用一切能动用的渠道,昼夜兼程,潜入润州!不惜一切代价,务必在林仁肇将军家眷遭毒手之前,将他们安全接应出来,秘密护送至此!”
李从嘉的命令清晰、果决,不容置疑。
“遵命!”莴彦身形一晃,再次如同融入阴影般消失,仿佛从未出现过。
林仁肇随即巨大的感激和安心感涌上心头,最后一点顾虑烟消云散。
他再次深深一揖:“上将军大恩!林某……林某……”竟激动得一时语塞。
“仁肇兄不必如此!家眷安危,乃人伦常情,我岂能不顾?”李从嘉再次扶住他,语气温和,随即话锋一转,眼神变得锐利起来。
“伪帝大营情况究竟如何?还请林将军详细告知。”
林仁肇精神一振,立刻将李弘冀箭伤反复、化脓低烧、情绪极不稳定的情况,以及营中粮草仅剩数日、军心早已惶惶。
各部因他的“叛乱”更是离心离德、皇甫继勋与朱令赟难以服众等情状,巨细无遗地禀报。
李从嘉听得目光越来越亮,抚掌笑道:“好!天助我也!伪帝伤重难理军政,军中无粮,又经昨夜内乱,士气已堕入谷底!此时正是雷霆一击,彻底瓦解他们的最佳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