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延谟的一众亲兵挥刀劈出血路:“挡将军者死!”
木筏从死尸、溃军的缝隙中挤出西门,却蓦然发现,晨光里赫然现出十数只筏子
——石聪的铁枪挂着冰凌当空劈下:“呼延谟!爷爷等你多时了!”
呼延漠的一众匈奴亲兵,都红了眼,纷纷持环首刀上前,与石聪所率的羯人做殊死搏斗,
奈何寡不敌众,只片刻间,就被石聪的一帮羯兵虎狼,斩杀的干干净净。
呼延谟目眦欲裂,情知难以幸免,纵身投入冰水之中,欲自尽!
却又被一众羯兵,抛出挠钩,又搭了上来,捆了个结结实实......
李晓明不顾一切地冲石虎大吼道:“将军,洛阳城已破,百姓无辜,求将军下令,让诸军救援。”
石虎看了他一眼,突然解下佩刀扔给他,说道:“中山公今日行善!全听陈参军的!
传令三军,速速救援城中百姓,不得迟误。”
李晓明吃惊地看了他一眼,拿着石虎的佩刀,带着石虎身边的数百军兵,急匆匆地去了。
太阳爬上城楼时,洛阳已成冰雕坟场。
洛阳以北挖开的黄河决口,已被数千羯人拼死堵上,洛阳南门被打开,南门外的土垄也被掘开,
大水来的快,退的也快,
只是洛阳城中,早已换了一副模样。
穿绸袄的富户与赤脚的乞丐,冻结成连体冰雕,
匈奴老翁趴在粮袋尸山上,怀中孙儿在襁褓里,冻成青紫色的琥珀。
石虎马蹄踏碎浮冰,溅起带肉的冰碴:“一瓢水换座洛阳城!”
他踹开匈奴军官的浮尸,靴底黏着半片耳朵,笑赞道:“陈参军真乃神人也!”
石虎的笑声中,李晓明垂头不语,
此次水灌洛阳,存活下来的洛阳军民约有两万多人,清点浮尸共计一万两千具,多是冻死的。
虽是果然如石虎所说,大多是胡人,
可真正看见那死尸枕籍的残忍一幕,李晓明却又切切实实地觉得,
汉人胡人,皆是这乱世之中苦苦挣扎的生灵,
濒死之际,一样痛苦万分,哪有什么区别?
他看着石虎的背影,心想,一万多条性命,换来你中山公的爵位,
难怪你死后还遭人挫骨扬灰,实是报应,
可是又转念一想,自己作为献计者,不知道会不会遭报应?
改日见了浮图僧,非得问他要几本佛经念念才好。
(他哪里知道?就因为他用此计破了洛阳城,没隔多长时间,又有一人,
依葫芦画瓢,再次挖开黄河大堤,将洛阳重新又淹了一遍,此是后话,暂且不提。)
且说洛阳大水已退,一万多羯人大军,冲进残破的屋宅内翻找劫掠,幸存下来的军民又遭了二次的殃,
李晓明又向石虎求情,请石虎开恩,禁止众兵劫掠。
石虎却笑道:“陈参军,本将已听你的,饶过了这两三万人的性命,
先前我曾向众人许诺,破城之日,许他们劫掠,若是出尔反尔,以后还如何带兵?”
见李晓明面露不悦,他又罕见地耐心安抚道:“你放心,我已令石瞻,
带人将城中心数十大户的宅院封锁,到时候少不了你的好处,嘿嘿......”
李晓明一听这话,心想如今洛阳城内确实皆是些胡人,也就不说话了。
万余羯人虎狼,将城中的破屋烂宅统统洗劫一遍,又掳掠了年轻妇女一两千人,
有掳掠的多的,就在城中公然叫卖,
有没抢到女人的羯人,便用收刮来的湿淋淋的布匹去交换,
虽与当初石虎画下的大饼有些出入,但也各有收获,皆大欢喜。
石虎兴致勃勃,又令大军押着青壮百姓,将库房里泡湿的粮食、布帛,掏出来晾晒,
收拾整理街道,将城南堆砌的土垄都平整了,
一直忙碌了两天,方才将个破烂不堪的洛阳城,收拾的像个有人烟的地方。
这一日晚上,有羯人侍卫来找李晓明,说是石虎有请,
李晓明进得石虎的大帐一看,却见帐中仅有石虎、石瞻两人,
中间地上金器银器堆积的像座小山,在油灯下,显的熠熠生辉,
李晓明最怕见这些黄白之物,不禁有些意乱神迷,
正迷迷糊糊之时,肩头猛地一震,一阵剧疼传来,
“唉哟......”
他吃了一惊,原来是石虎蒲扇般的大手,落在了他的肩头,
石虎裂着大嘴笑道:“陈参军,你看看,这些东西怎么样?”
李晓明惊问道:“将军,这些东西都从哪里来的?”
石虎得意地道:“俱是匈奴将领住处所获,一众兵将愚蠢,只去搜寻百姓之家,
便是一千家平民百姓,也抵不上一个带兵之将。”
李晓明心想,果然乱世之中,还是带兵的有钱呀!
“此次破了洛阳,参军实是居功至伟,
我石虎向来不让自己人吃亏,我也不稀罕这些东西,能拿多少,只管去拿。”
石虎昂首挺胸,言语之间,显得十分大方,
李晓明偷偷瞄了他一眼,见他不似作伪,不禁欣喜若狂,
金银无罪,谁的钱不是钱?
李晓明喜的合不拢嘴,向石虎作揖道:“既是将军厚受,我若不拿,反倒显得生分了......”
石虎龇牙鼓励道:“参军莫要放不开,尽管去拿。”
李晓明立刻扑到金银堆上,手揽爪扒地往怀里装东西,
这举动,倒把石虎、石瞻二人吓了一跳
只是,怀里能装多少?
李晓明忙活一会,突然醒悟过来,又对石虎石瞻作了揖,说道:“二位稍等片刻......”
话没说完便大步跑了出去,
石虎看了看石瞻,还没来得及问这人跑出去做什么?
却又见李晓明旋风般地回来,手里提着个大麻袋,扑到金银堆里,只顾往里装宝贝。
石虎、石瞻二人皆面红耳赤,见他没完没了,几番想制止他,
却又想到刚刚承诺了,让他只管拿......
李晓明直装了满满一口袋,费了好大劲才将袋口扎住,又向石虎二人再三道谢。
石虎见他终于停止,喘了口粗气,勉强又笑道:“这些算得了什么?
参军以后跟着本将,还怕少得了这些?”
李晓明嘴上虽是唯唯诺诺,心里却想,你没人性的,老子以后离你远远的,
再多的金银也没有小命重要。
石虎哪里知道他心中所想,见他听话,十分高兴,
又神神秘秘地说道:“洛阳这地方虽是兵家必争之地,却早已没了油水,
你上次不是怂恿赵王,去打乐陵的邵续么?
等咱们明天回去了,我立刻向赵王请命,率大军去乐陵剿灭邵续,到时候还带上你,
邵续根深蒂固,不知积蓄了多少家底呢!”
李晓明见他来真的,顿时慌了神,心想,昝瑞在赵王身边,如同人质一般,我一时又跑不了……
这个变态倘若真向赵王请命,要带上我去乐陵打仗,我怎么逃脱的了?
人不可能一直有运气,在这个变态身边,只怕随时都有被杀的风险......
李晓明想到此处,正要仗着此战有功,咬咬牙婉言拒绝他。
却见石虎啪啪啪,击掌三下,向帐外吆喝了一声:“带上来。”
李晓明不明就里,探头探脑地望向帐外,
(本章结束)
历史资料:水淹洛阳的记载出自正史《晋书·刘聪载记》
黄河由于流经黄土高原,河水中携带大量泥沙,
进入洛阳孟津段后逐渐进入平原,河水流速变缓,泥沙沉积,导致河床增高,
自春秋战国时代起,洛阳至开封段的黄河河床,就高出地平线十米以上了,
正因黄河下游自古以来,就是条地上悬河,从而导致这条暴虐的母亲河,决口泛滥过1500多次,
改道过近三十次,整体河流改道过七次,
黄河一旦泛滥,往往波及数省,数十上百万的百姓为此流离失所,有家难归,
母亲河,给中原地区造成了沉重的灾难,
历朝历代的统治者,无不对治理黄河下过苦功夫,就光康熙一朝,就治河治了三十年,
但几乎是白费功夫,
往往投入倾国之力,修好了河堤,结果第二年黄河又不从这里流了......
直到新中国成立后,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将根治黄河纳入国家战略,
毛主席于1952年,发出'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的号召,全国开启系统性的黄河治理工作。
先后在黄河下游规划建设了龙羊峡、刘家峡、三门峡等一系列水利枢纽工程,
直到2009年,耗时十一年的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竣工,才标志着黄河水患,总算得到了有效治理。
能抵御千年一遇的洪水了。
晋代的洛阳,并非现在的洛阳,据推断在今洛阳以东。
洛阳地处盆地,整体上是西高东低,北高南低。
据历史记载,洛阳水患频发,
东汉时记载,洛阳曾发生过二十多次大水灾,
唐朝时,洛阳水灾四十多次,且多次冲毁天津桥并淹入皇宫。
如公元682年、716年、720年的洪水,都造成过严重伤亡?。
也正因为洛阳频频遭遇水患,后来洛阳城西移了。
木筏从死尸、溃军的缝隙中挤出西门,却蓦然发现,晨光里赫然现出十数只筏子
——石聪的铁枪挂着冰凌当空劈下:“呼延谟!爷爷等你多时了!”
呼延漠的一众匈奴亲兵,都红了眼,纷纷持环首刀上前,与石聪所率的羯人做殊死搏斗,
奈何寡不敌众,只片刻间,就被石聪的一帮羯兵虎狼,斩杀的干干净净。
呼延谟目眦欲裂,情知难以幸免,纵身投入冰水之中,欲自尽!
却又被一众羯兵,抛出挠钩,又搭了上来,捆了个结结实实......
李晓明不顾一切地冲石虎大吼道:“将军,洛阳城已破,百姓无辜,求将军下令,让诸军救援。”
石虎看了他一眼,突然解下佩刀扔给他,说道:“中山公今日行善!全听陈参军的!
传令三军,速速救援城中百姓,不得迟误。”
李晓明吃惊地看了他一眼,拿着石虎的佩刀,带着石虎身边的数百军兵,急匆匆地去了。
太阳爬上城楼时,洛阳已成冰雕坟场。
洛阳以北挖开的黄河决口,已被数千羯人拼死堵上,洛阳南门被打开,南门外的土垄也被掘开,
大水来的快,退的也快,
只是洛阳城中,早已换了一副模样。
穿绸袄的富户与赤脚的乞丐,冻结成连体冰雕,
匈奴老翁趴在粮袋尸山上,怀中孙儿在襁褓里,冻成青紫色的琥珀。
石虎马蹄踏碎浮冰,溅起带肉的冰碴:“一瓢水换座洛阳城!”
他踹开匈奴军官的浮尸,靴底黏着半片耳朵,笑赞道:“陈参军真乃神人也!”
石虎的笑声中,李晓明垂头不语,
此次水灌洛阳,存活下来的洛阳军民约有两万多人,清点浮尸共计一万两千具,多是冻死的。
虽是果然如石虎所说,大多是胡人,
可真正看见那死尸枕籍的残忍一幕,李晓明却又切切实实地觉得,
汉人胡人,皆是这乱世之中苦苦挣扎的生灵,
濒死之际,一样痛苦万分,哪有什么区别?
他看着石虎的背影,心想,一万多条性命,换来你中山公的爵位,
难怪你死后还遭人挫骨扬灰,实是报应,
可是又转念一想,自己作为献计者,不知道会不会遭报应?
改日见了浮图僧,非得问他要几本佛经念念才好。
(他哪里知道?就因为他用此计破了洛阳城,没隔多长时间,又有一人,
依葫芦画瓢,再次挖开黄河大堤,将洛阳重新又淹了一遍,此是后话,暂且不提。)
且说洛阳大水已退,一万多羯人大军,冲进残破的屋宅内翻找劫掠,幸存下来的军民又遭了二次的殃,
李晓明又向石虎求情,请石虎开恩,禁止众兵劫掠。
石虎却笑道:“陈参军,本将已听你的,饶过了这两三万人的性命,
先前我曾向众人许诺,破城之日,许他们劫掠,若是出尔反尔,以后还如何带兵?”
见李晓明面露不悦,他又罕见地耐心安抚道:“你放心,我已令石瞻,
带人将城中心数十大户的宅院封锁,到时候少不了你的好处,嘿嘿......”
李晓明一听这话,心想如今洛阳城内确实皆是些胡人,也就不说话了。
万余羯人虎狼,将城中的破屋烂宅统统洗劫一遍,又掳掠了年轻妇女一两千人,
有掳掠的多的,就在城中公然叫卖,
有没抢到女人的羯人,便用收刮来的湿淋淋的布匹去交换,
虽与当初石虎画下的大饼有些出入,但也各有收获,皆大欢喜。
石虎兴致勃勃,又令大军押着青壮百姓,将库房里泡湿的粮食、布帛,掏出来晾晒,
收拾整理街道,将城南堆砌的土垄都平整了,
一直忙碌了两天,方才将个破烂不堪的洛阳城,收拾的像个有人烟的地方。
这一日晚上,有羯人侍卫来找李晓明,说是石虎有请,
李晓明进得石虎的大帐一看,却见帐中仅有石虎、石瞻两人,
中间地上金器银器堆积的像座小山,在油灯下,显的熠熠生辉,
李晓明最怕见这些黄白之物,不禁有些意乱神迷,
正迷迷糊糊之时,肩头猛地一震,一阵剧疼传来,
“唉哟......”
他吃了一惊,原来是石虎蒲扇般的大手,落在了他的肩头,
石虎裂着大嘴笑道:“陈参军,你看看,这些东西怎么样?”
李晓明惊问道:“将军,这些东西都从哪里来的?”
石虎得意地道:“俱是匈奴将领住处所获,一众兵将愚蠢,只去搜寻百姓之家,
便是一千家平民百姓,也抵不上一个带兵之将。”
李晓明心想,果然乱世之中,还是带兵的有钱呀!
“此次破了洛阳,参军实是居功至伟,
我石虎向来不让自己人吃亏,我也不稀罕这些东西,能拿多少,只管去拿。”
石虎昂首挺胸,言语之间,显得十分大方,
李晓明偷偷瞄了他一眼,见他不似作伪,不禁欣喜若狂,
金银无罪,谁的钱不是钱?
李晓明喜的合不拢嘴,向石虎作揖道:“既是将军厚受,我若不拿,反倒显得生分了......”
石虎龇牙鼓励道:“参军莫要放不开,尽管去拿。”
李晓明立刻扑到金银堆上,手揽爪扒地往怀里装东西,
这举动,倒把石虎、石瞻二人吓了一跳
只是,怀里能装多少?
李晓明忙活一会,突然醒悟过来,又对石虎石瞻作了揖,说道:“二位稍等片刻......”
话没说完便大步跑了出去,
石虎看了看石瞻,还没来得及问这人跑出去做什么?
却又见李晓明旋风般地回来,手里提着个大麻袋,扑到金银堆里,只顾往里装宝贝。
石虎、石瞻二人皆面红耳赤,见他没完没了,几番想制止他,
却又想到刚刚承诺了,让他只管拿......
李晓明直装了满满一口袋,费了好大劲才将袋口扎住,又向石虎二人再三道谢。
石虎见他终于停止,喘了口粗气,勉强又笑道:“这些算得了什么?
参军以后跟着本将,还怕少得了这些?”
李晓明嘴上虽是唯唯诺诺,心里却想,你没人性的,老子以后离你远远的,
再多的金银也没有小命重要。
石虎哪里知道他心中所想,见他听话,十分高兴,
又神神秘秘地说道:“洛阳这地方虽是兵家必争之地,却早已没了油水,
你上次不是怂恿赵王,去打乐陵的邵续么?
等咱们明天回去了,我立刻向赵王请命,率大军去乐陵剿灭邵续,到时候还带上你,
邵续根深蒂固,不知积蓄了多少家底呢!”
李晓明见他来真的,顿时慌了神,心想,昝瑞在赵王身边,如同人质一般,我一时又跑不了……
这个变态倘若真向赵王请命,要带上我去乐陵打仗,我怎么逃脱的了?
人不可能一直有运气,在这个变态身边,只怕随时都有被杀的风险......
李晓明想到此处,正要仗着此战有功,咬咬牙婉言拒绝他。
却见石虎啪啪啪,击掌三下,向帐外吆喝了一声:“带上来。”
李晓明不明就里,探头探脑地望向帐外,
(本章结束)
历史资料:水淹洛阳的记载出自正史《晋书·刘聪载记》
黄河由于流经黄土高原,河水中携带大量泥沙,
进入洛阳孟津段后逐渐进入平原,河水流速变缓,泥沙沉积,导致河床增高,
自春秋战国时代起,洛阳至开封段的黄河河床,就高出地平线十米以上了,
正因黄河下游自古以来,就是条地上悬河,从而导致这条暴虐的母亲河,决口泛滥过1500多次,
改道过近三十次,整体河流改道过七次,
黄河一旦泛滥,往往波及数省,数十上百万的百姓为此流离失所,有家难归,
母亲河,给中原地区造成了沉重的灾难,
历朝历代的统治者,无不对治理黄河下过苦功夫,就光康熙一朝,就治河治了三十年,
但几乎是白费功夫,
往往投入倾国之力,修好了河堤,结果第二年黄河又不从这里流了......
直到新中国成立后,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将根治黄河纳入国家战略,
毛主席于1952年,发出'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的号召,全国开启系统性的黄河治理工作。
先后在黄河下游规划建设了龙羊峡、刘家峡、三门峡等一系列水利枢纽工程,
直到2009年,耗时十一年的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竣工,才标志着黄河水患,总算得到了有效治理。
能抵御千年一遇的洪水了。
晋代的洛阳,并非现在的洛阳,据推断在今洛阳以东。
洛阳地处盆地,整体上是西高东低,北高南低。
据历史记载,洛阳水患频发,
东汉时记载,洛阳曾发生过二十多次大水灾,
唐朝时,洛阳水灾四十多次,且多次冲毁天津桥并淹入皇宫。
如公元682年、716年、720年的洪水,都造成过严重伤亡?。
也正因为洛阳频频遭遇水患,后来洛阳城西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