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8章 电池测试3-《悄悄地我在海里采矿》

  那好,保持这个速度,我看它电池组能坚持这种状态多久。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G500电池组以五千千瓦的功率持续输出,就像一个不知疲倦的马拉松选手,非常稳定。

  它的优异表现,再次让艇上的众人感到欣喜。

  每过半小时,师万里就记录一次数据。

  第二小时,SOC下降3.2%,温度37度。

  第四小时,SOC下降6.4%,温度稳定在38度。

  第八小时,SOC下降12.8%,温度……还是38度。

  令人激动的是,无论放电电流多大,电池组的温度在达到38度后就不再上升。

  王磊调出了热成像图,发现在电池模组内部,热量以一种近乎完美的均匀方式分布,没有任何热点。

  这种自带的热能散发特性,完全超越了传统的电池。

  第十六小时,指挥舱内的工作人员开始换班,但G500电池组依然在全功率输出。

  此时它已经释放了八十兆瓦时的电能,相当于一个普通家庭三十年的用电量。

  深度调整至四百米,保持航速。

  张伟也想要测试这艘潜艇的极限。只有摸清了新潜艇的脾性,给以后使用的战友提供完善的性能参数,以后这型潜艇正式服役时,才能更好的发挥作用。

  四百米深度,水压达到四十个大气压。

  第二十四小时,休息过后回来换班的师万里精神抖擞,看了一眼屏幕,SOC显示为52%,电池组性能依然。

  这次的持续大电流放电测试,坚持了这么久,可以说已经完全取得成功。

  但大家还是忍不住想要知道这组新电池的极限,都盼望着它能继续坚持,创造更大的奇迹。

  此时的G500电池组内阻仅增加了1.2%,电压下降6.8%,而且这两项数值在第十小时后就几乎不再变化,一直到现在。

  也许,等它的电量差不多耗尽时,电压才会下降吧。

  师万里填着测试记录,喃喃自语道:

  这实在是太让人意外了。任何电池持续大电流放电这么久,内阻应该增加至少20%,电压应该下降至少15%才对。

  第三十六小时,当大部分艇员都已经适应了这种的高速航行时,意外发生了。

  性能拉到极限的长时间航行,让潜艇内部某些机械设备顶不住了。

  不过这些小意外对专门测试新装备的刘伟等人来说如同家常便饭。

  警报!三号冷却泵故障!机电长的声音划破了指挥舱的平静。

  潜艇的冷却系统采用冗余设计,失去一台泵意味着散热能力下降三分之一。对于传统电池组来说,这足以触发过热保护,必须立即降速。

  注意电池温度。师万里猛然抬起头大声喊道。

  温度。。。40度,还在缓慢上升。

  注意观察,达到临界点前,一定要切断供电。

  明白。不过按现在的上升速度,达到临界点大概需要三个多小时。

  师万里等人顿时愣住了。

  三小时?传统电池在这种工况下,温度每升高一度可能只需要十分钟。

  而现在,失去一台冷却泵的G500,温升速率竟然只有每小时10多度。

  了解完情况后,张伟果断下令:

  保持航速,密切关注。把三号冷却泵故障排除后,暂时不用启动。

  就要这样提前把潜艇上存在的不足和极限找出来才好,这才是他们工作的意义。

  五小时后,电池组温度也没有突破到临界值80度,最终在70度时稳定了下来。

  师万里在日志本上写下了加了一句:

  散热系统部分失效状态下,电池温度最高上升到70度,处于安全状态。性能衰减:无。热稳定性:超预期。

  测试进行到第四十八小时,电池组剩余电量还有23.6%,输出功率下降到4兆瓦。

  师万里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

  舰长,请继续测试,直至电池耗尽。

  你确定?张伟有些担忧,说道:

  万一出现不可逆的损伤,这组电池就报废了。

  如果现在就停,我们永远不知道它的极限。

  顿了一下,师万里看着屏幕上那一排排堪称完美的数据曲线,说道:我有种预感,它的极限还没到呢。

  既然你这么说,那就继续吧。张伟心想。

  第五十六小时,SOC电量降至10%,电池电压再次出现下降,但输出功率依然能够保持在百分之80的状态。

  电池组此时的温度出现回落状态,因为输出电流变小,产生的热量也减少了。

  第六十小时,SOC剩下 2%,电压降至额定值的79%,但不可思议的是,电池组依然在输出电流,虽然功率下降到之前的一半,但依然在正常工作。

  第六十二小时三十一分,SOC显示为0.1%时,电池管理系统终于发出了低电量警告。

  此时的输出功率依然维持在一千千瓦,让潜艇以两节的速度航行。

  填下最后一行数据后,师万里抬头喊道:“停车。”

  随着张伟的指令下达,潜艇螺旋桨渐渐停转,整个舱室陷入了短暂的寂静,然后是雷鸣般的掌声。

  G500电池组在极限工况下持续输出了六十二个小时,释放了超过三百兆瓦时的电能,这种情况,是众人之前不敢想象的。

  而更恐怖的是,停车后的检测显示,电池组的容量衰减仅为0.7%,内阻增加1.5%。

  按照这种衰减速度推算,这组电池可以完成至少五千次这样的极限放电,使用寿命超过二十年。

  “G500电池组性能表现完美,建议马上大量生产,投入使用,后续的常规潜艇设计,可以启动全电推进模式了。”

  师万里同样开心不已,在测试报告总结上写下这么一句话。

  再次启动AIP后,潜艇缓缓向港口基地驶去,他们的这次的测试任务,圆满完成了。

  回到基地,师万里团队带着整整三个TB的测试数据回到七一九研究所,并连夜进行最后的分析,然后把结果提交给了上级部门。

  提交报告和建议书的第二天,师万里等人正在办公室聊天,计划下一代全电潜艇的设计标准,就听到门外传来脚步声。

  报告!一名通讯兵突然出现在门口,手上拿着文件递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