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后秦的朝堂之上,气氛压抑得仿若实质,似一块千钧巨石,沉沉地压在众人的心口,令人喘不过气。殿内烛火摇曳,光影在墙壁上鬼魅般舞动,更添几分诡异与凝重。
姚兴召集群臣,讨论慕容轩和林婉清提出的向拓跋珪的北魏和亲的提议。
此前,后秦与北魏在领土扩张中摩擦不断,两国皇帝姚兴与拓跋珪书信互骂,仇怨颇深。就在这样的紧张局势下,慕容轩和林婉清竟大胆提议后秦主动向北魏和亲。
姚兴心中虽满心抗拒,但还是决定召集群臣,听听众人的看法。
姚兴端坐在龙椅之上,面色阴沉如墨染,眼神中愤怒与纠结交织,恰似汹涌暗流在心底翻涌。他死死盯着殿下争论不休的群臣,双手不自觉紧握,指节泛白,下意识地在龙椅扶手上不断敲击,发出急促而沉闷的声响,犹如沉闷战鼓,敲打着众人的神经,宣泄着他内心难以平息的怒火。
“陛下!和亲分明是示弱之举!我后秦兵强马壮,将士英勇无畏,怎能向拓跋珪那厮低头?此等羞辱,如芒在背,绝不能忍!” 一位武将怒目圆睁,豹眼似要喷出火来,双手握拳,骨节咯咯作响,大声进谏,声音在空旷大殿内如雷霆般回荡。
“陛下,万万不可冲动啊!虽说我大秦与北魏常有摩擦,还丢了些国土,但贸然开战,百姓必将再陷水深火热,生灵涂炭,饿殍遍野。届时,我后秦大地将哀鸿遍野,民不聊生。还请陛下三思,以和为贵才是上策,莫让无数无辜百姓因一时意气付出惨痛代价。” 一位文官忧心忡忡,眉头紧锁,拱手作揖,言辞恳切,眼中满是忧虑与无奈。
姚兴眉头紧紧皱起,内心陷入激烈斗争。他深知战争一旦爆发,百姓必将受苦;可拓跋珪之前的行为实在欺人太甚,让他堂堂一国之君,如何能咽下这口气?
慕容轩和林婉清站在一旁,焦急地看着这一切。
林婉清忍不住再次盈盈下拜,神情极为恳切,眼中满是忧虑与悲悯,说道:“陛下,如今北方百姓已然苦不堪言,战争阴云一旦彻底笼罩,更多人将失去宝贵生命,陷入万劫不复之地。生灵涂炭之惨状,想必非陛下所愿见。还望陛下以苍生为重,暂且放下怒火,再与拓跋珪商议和亲之事,或许尚有转机。”
姚兴面色阴沉如暴风雨来临前的黑暗夜空,冷哼一声,犹如冰刀般锋利:“他拓跋珪之前如此肆无忌惮地羞辱朕,朕怎能轻易罢休?你们不必再多言,朕心意已决,断不会更改!”
慕容轩赶忙上前,言辞急切且诚恳:“陛下,《道德经》云:‘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若此时陛下能以大度示人,展现广阔胸怀与大智慧,或许就能巧妙化解矛盾,赢得天下人的敬重与赞誉。这不仅是化解危机的良策,更是成就千古美名的契机啊。”
姚兴微微皱眉,眼中闪过一丝犹豫。他的目光从慕容轩和林婉清身上移开,望向殿外阴霾笼罩的天空,陷入沉思。
他想到后秦百姓在战火中流离失所的面容,一旦战争爆发,又将有多少家庭支离破碎,多少生命消逝于硝烟之中。自己身为国君,肩负着百姓的生死存亡,怎能仅为个人尊严,就将万千子民推向痛苦深渊?
然而,拓跋珪的所作所为又实在让他难以释怀。堂堂一国之君,遭此羞辱,若不回击,威严何存?日后又该如何令群臣信服,坐稳江山?
这两种念头在他心中不断交织、碰撞,如激烈的拔河比赛,让他内心痛苦万分。
过了许久,姚兴深吸一口气,缓缓收回目光。他眼神中愤怒未消,但多了一丝无奈与决然。他想起鸠摩罗什大师日常所讲佛法,想起从小到大目睹的战争与死亡,与百姓的苦难相比,自己受点委屈又算什么。姚兴并非在皇宫中长大的纨绔子弟,而是自幼随父亲姚苌南征北战,历经无数战火,才登上皇帝之位,深知民间疾苦。
“诸位爱卿,朕明白你们的苦心。” 姚兴声音低沉沙哑,仿佛从牙缝中挤出,“朕身为国君,自当为百姓谋福祉。只是拓跋珪此举,实在欺人太甚,让朕咽下这口气,实非易事。”
朝堂之上一片寂静,众人静静等待着姚兴的决定。
“但朕也深知,战争一起,受苦的终究是百姓。” 姚兴顿了顿,眼神中流露出一丝不忍,“为了后秦百姓,朕暂且放下这口气,采纳和亲之策。不过,拓跋珪必须给朕一个满意交代,否则,朕绝不善罢甘休!”
慕容轩和林婉清听了,心中稍感宽慰,赶忙拜谢道:“陛下圣明,愿此和亲之策能为两国带来长久和平。”
于是,姚兴派使者前往北魏提议和亲。慕容轩和林婉清深知拓跋珪的暴躁性格,为了让和亲尽快达成,又匆忙赶到魏国从中调和。
拓跋珪得知姚兴有意和亲,不知这是真心求和还是缓兵之计,于是同样召集群臣商议。
在北魏的朝堂之上,亦是一片激烈争论的景象。拓跋珪面色铁青,坐在主位上,眼神透着一丝懊恼,更多的却是不甘示弱的强硬。他看着下方各执一词的群臣,心中烦闷不已。
慕容轩和林婉清得知消息后心急如焚,立刻再次进宫面见姚兴。林婉清声泪俱下:“陛下,战争一旦爆发,受苦的终究是百姓。还望陛下再给两国一次机会,莫让无数生命毁于一旦。”
姚兴面色如铁:“他拓跋珪如此欺人,朕意已决,无需多言!” 随即命令护卫扣押贺狄干,向拓跋珪讨要说法。
林婉清和慕容轩无奈,又匆忙赶到北魏。见到拓跋珪后,慕容轩说道:“陛下,贺狄干被扣押,局势愈发危急。还望陛下主动示好,化解这场危机,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拓跋珪怒道:“姚兴如此张狂,朕怎能示弱?他若不释放贺狄干并道歉,休怪我不客气!”
在这一系列变故中,慕容轩和林婉清一直在秦魏两国间来回奔走,试图调停。当初是他们向姚兴提出和亲之策,如今却因和亲误会,导致两国走到战争边缘,这让他们更加自责。
慕容轩望着肃杀的边境,握紧拳头,指节泛白,眼中满是不甘与痛苦:“难道我们真的无能为力了吗?眼睁睁看着无数百姓陷入战火,生灵涂炭,我们…… 我们怎么对得起穿越回来的使命?”
林婉清眼眶泛红,泪水在眼中打转,声音颤抖:“我们已经尽力了,可姚兴和拓跋珪都固执己见,谁也不肯让步。这战争一旦爆发,后果不堪设想啊……” 她心中满是对百姓的怜悯,以及对局势失控的无力感。
他们深知,尽管拼尽全力,往返奔波,费尽口舌劝说,却终究没能阻止战争脚步缓缓逼近。
北方大地,似乎已无法避免地要陷入一场血雨腥风之中。
喜欢慕容世家之燕国传奇
姚兴召集群臣,讨论慕容轩和林婉清提出的向拓跋珪的北魏和亲的提议。
此前,后秦与北魏在领土扩张中摩擦不断,两国皇帝姚兴与拓跋珪书信互骂,仇怨颇深。就在这样的紧张局势下,慕容轩和林婉清竟大胆提议后秦主动向北魏和亲。
姚兴心中虽满心抗拒,但还是决定召集群臣,听听众人的看法。
姚兴端坐在龙椅之上,面色阴沉如墨染,眼神中愤怒与纠结交织,恰似汹涌暗流在心底翻涌。他死死盯着殿下争论不休的群臣,双手不自觉紧握,指节泛白,下意识地在龙椅扶手上不断敲击,发出急促而沉闷的声响,犹如沉闷战鼓,敲打着众人的神经,宣泄着他内心难以平息的怒火。
“陛下!和亲分明是示弱之举!我后秦兵强马壮,将士英勇无畏,怎能向拓跋珪那厮低头?此等羞辱,如芒在背,绝不能忍!” 一位武将怒目圆睁,豹眼似要喷出火来,双手握拳,骨节咯咯作响,大声进谏,声音在空旷大殿内如雷霆般回荡。
“陛下,万万不可冲动啊!虽说我大秦与北魏常有摩擦,还丢了些国土,但贸然开战,百姓必将再陷水深火热,生灵涂炭,饿殍遍野。届时,我后秦大地将哀鸿遍野,民不聊生。还请陛下三思,以和为贵才是上策,莫让无数无辜百姓因一时意气付出惨痛代价。” 一位文官忧心忡忡,眉头紧锁,拱手作揖,言辞恳切,眼中满是忧虑与无奈。
姚兴眉头紧紧皱起,内心陷入激烈斗争。他深知战争一旦爆发,百姓必将受苦;可拓跋珪之前的行为实在欺人太甚,让他堂堂一国之君,如何能咽下这口气?
慕容轩和林婉清站在一旁,焦急地看着这一切。
林婉清忍不住再次盈盈下拜,神情极为恳切,眼中满是忧虑与悲悯,说道:“陛下,如今北方百姓已然苦不堪言,战争阴云一旦彻底笼罩,更多人将失去宝贵生命,陷入万劫不复之地。生灵涂炭之惨状,想必非陛下所愿见。还望陛下以苍生为重,暂且放下怒火,再与拓跋珪商议和亲之事,或许尚有转机。”
姚兴面色阴沉如暴风雨来临前的黑暗夜空,冷哼一声,犹如冰刀般锋利:“他拓跋珪之前如此肆无忌惮地羞辱朕,朕怎能轻易罢休?你们不必再多言,朕心意已决,断不会更改!”
慕容轩赶忙上前,言辞急切且诚恳:“陛下,《道德经》云:‘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若此时陛下能以大度示人,展现广阔胸怀与大智慧,或许就能巧妙化解矛盾,赢得天下人的敬重与赞誉。这不仅是化解危机的良策,更是成就千古美名的契机啊。”
姚兴微微皱眉,眼中闪过一丝犹豫。他的目光从慕容轩和林婉清身上移开,望向殿外阴霾笼罩的天空,陷入沉思。
他想到后秦百姓在战火中流离失所的面容,一旦战争爆发,又将有多少家庭支离破碎,多少生命消逝于硝烟之中。自己身为国君,肩负着百姓的生死存亡,怎能仅为个人尊严,就将万千子民推向痛苦深渊?
然而,拓跋珪的所作所为又实在让他难以释怀。堂堂一国之君,遭此羞辱,若不回击,威严何存?日后又该如何令群臣信服,坐稳江山?
这两种念头在他心中不断交织、碰撞,如激烈的拔河比赛,让他内心痛苦万分。
过了许久,姚兴深吸一口气,缓缓收回目光。他眼神中愤怒未消,但多了一丝无奈与决然。他想起鸠摩罗什大师日常所讲佛法,想起从小到大目睹的战争与死亡,与百姓的苦难相比,自己受点委屈又算什么。姚兴并非在皇宫中长大的纨绔子弟,而是自幼随父亲姚苌南征北战,历经无数战火,才登上皇帝之位,深知民间疾苦。
“诸位爱卿,朕明白你们的苦心。” 姚兴声音低沉沙哑,仿佛从牙缝中挤出,“朕身为国君,自当为百姓谋福祉。只是拓跋珪此举,实在欺人太甚,让朕咽下这口气,实非易事。”
朝堂之上一片寂静,众人静静等待着姚兴的决定。
“但朕也深知,战争一起,受苦的终究是百姓。” 姚兴顿了顿,眼神中流露出一丝不忍,“为了后秦百姓,朕暂且放下这口气,采纳和亲之策。不过,拓跋珪必须给朕一个满意交代,否则,朕绝不善罢甘休!”
慕容轩和林婉清听了,心中稍感宽慰,赶忙拜谢道:“陛下圣明,愿此和亲之策能为两国带来长久和平。”
于是,姚兴派使者前往北魏提议和亲。慕容轩和林婉清深知拓跋珪的暴躁性格,为了让和亲尽快达成,又匆忙赶到魏国从中调和。
拓跋珪得知姚兴有意和亲,不知这是真心求和还是缓兵之计,于是同样召集群臣商议。
在北魏的朝堂之上,亦是一片激烈争论的景象。拓跋珪面色铁青,坐在主位上,眼神透着一丝懊恼,更多的却是不甘示弱的强硬。他看着下方各执一词的群臣,心中烦闷不已。
慕容轩和林婉清得知消息后心急如焚,立刻再次进宫面见姚兴。林婉清声泪俱下:“陛下,战争一旦爆发,受苦的终究是百姓。还望陛下再给两国一次机会,莫让无数生命毁于一旦。”
姚兴面色如铁:“他拓跋珪如此欺人,朕意已决,无需多言!” 随即命令护卫扣押贺狄干,向拓跋珪讨要说法。
林婉清和慕容轩无奈,又匆忙赶到北魏。见到拓跋珪后,慕容轩说道:“陛下,贺狄干被扣押,局势愈发危急。还望陛下主动示好,化解这场危机,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拓跋珪怒道:“姚兴如此张狂,朕怎能示弱?他若不释放贺狄干并道歉,休怪我不客气!”
在这一系列变故中,慕容轩和林婉清一直在秦魏两国间来回奔走,试图调停。当初是他们向姚兴提出和亲之策,如今却因和亲误会,导致两国走到战争边缘,这让他们更加自责。
慕容轩望着肃杀的边境,握紧拳头,指节泛白,眼中满是不甘与痛苦:“难道我们真的无能为力了吗?眼睁睁看着无数百姓陷入战火,生灵涂炭,我们…… 我们怎么对得起穿越回来的使命?”
林婉清眼眶泛红,泪水在眼中打转,声音颤抖:“我们已经尽力了,可姚兴和拓跋珪都固执己见,谁也不肯让步。这战争一旦爆发,后果不堪设想啊……” 她心中满是对百姓的怜悯,以及对局势失控的无力感。
他们深知,尽管拼尽全力,往返奔波,费尽口舌劝说,却终究没能阻止战争脚步缓缓逼近。
北方大地,似乎已无法避免地要陷入一场血雨腥风之中。
喜欢慕容世家之燕国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