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灵淑进了内堂,将昨日看过的解状和考课取出来,将三位前资官的单独挑出来。
三人中,只有刘毓崧是连着调派三地县令,为官已有十年之久。房琯与岑之敏都是新科进士出身,第一次外派任职。
刘毓崧出身抚州的一个小山村,在当地素有神童之名,但天有不测之风云,刘毓崧父母在他六岁时就双双过世。
没过多久,县城的一个落榜举子听闻了刘毓崧的遭遇,将他接到身边,供其继续读书。
刘毓崧也争气,十岁生员,十五岁便通过乡试,考上了解元,风头一时无两。
但刘毓崧的老师却并没有让其立刻进京赶考,而是让刘毓崧沉淀了三年,方才赴京赶考。
最终,刘毓崧会试一举夺得榜眼,成了抚州所有学子的榜样。
卷上所书至此,在父母过世后,刘毓崧的人生可以算得上顺风顺水,已经超过绝大多数人。
科举结束后的那年,吏部派官,刘毓崧任戎州一个偏远县县令,四年期满考课中下,没达到晋升资格。
而后被派到更远的庆州,任下县县令,三年期满,无所获。
刘毓崧没来得及参与铨选,就被吏部派到了桂州。与他上两次任职相似,安风县不仅贫瘠,还常年闹蝗灾,当地百姓三年有两年闹粮荒。
上一任县令未到期满就被罢免,刘毓崧就这样被吏部着急忙慌塞到桂州,顶上了安风县县令的空缺。
宋灵淑看着刘毓崧在安风县的考课,比之前两次任职所述,很难想象刘毓崧究竟做出什么改变,才能在这么短短四年内,做出如此优异的成绩。
她过去未听闻过,有什么办法能根除蝗虫,只知蝗虫是随季节出没,只要吃遍庄稼和山林,蝗虫自然退去。
等到来年春暖花开,热气上涌时,蝗虫就会破土而出,重新席卷而来。
卷上所书未尽详情,但刘毓崧考课绝做不了假,御史巡官只要到安风县,就知百姓过得如何,当地赋税是否欠收。
如非考课有假,到底还存在什么错漏?
看刘毓崧的经历,他在洛阳与西京并无亲友,倪一齐也说,刘毓崧并未接受任何人的邀约。可见他并不想通过权贵之流,来获得更好的前程。
宋灵淑放下手中的书卷,脸色顿时下垮。
她依然没看出有什么问题。
再看房琯和岑之敏,两人都是初次任官,经历极为简单。云州之事已经做出处罚,房琯的事摆在明面上,再拿来做文章没必要。
岑之敏同样出身乡野,年纪轻轻一路考上进士榜二甲,考课优秀,解状还是逐州刺史亲自写的,更是附上无数称赞。
表面看不出问题,她只能让人试探一下这三位,特别是安风县县令刘毓崧。
……
午时过半,宋灵淑换了身牙白长袍,与杨主事几人打了声招呼,带着贺兰延出了驿馆。
二人人流如梭的思恭坊转悠,在经过一个通往巷子的转角时,宋灵淑快步跳上旁边的马车。
很快,马车逆着人流,往南市而去。
三刻钟后,马车停在南市附近毫不起眼的茶馆门前。
跟随伙计引领,宋灵淑进了二楼雅间,贺兰延把守在门外,拦住了正要进来的伙计。
室内,宋灵淑好奇打量着雅间内年近五十的中年人。中年人长着圆圆的脸,留着一撇胡子,显得有几分和蔼和喜庆。
“胡记室?”
“宋中丞!”
眼前的胡记室与她想象中,替陛下收集情报的暗探形象完全不同。她没想到胡记室看上去这么平易近人,让人没有防备。
胡斌郑重起身揖礼,脸上挂着喜悦的笑意,“下官早已收到了西京来的密信,陛下命下官暗中协助宋中丞,宋中丞有何想问的,尽可询问,下官定知无不言。”
宋灵淑微笑回礼,“胡记室请坐,我此番来见,是想向胡记室打听洛阳各家族,与东都分司各部的关联……”
洛阳内各家族她清楚,分司各部官员却不太了解。胡斌能得陛下看重,定是很清楚其中内情。
胡斌了然点头,声音和缓道:“下官就细细给宋中丞讲讲……先说洛阳最有名程家与陆家。”
“程家这一代不算繁盛,目前只有两位还在朝为官,一位是分司右仆射程晋芳,还有一位在西京任户部度支司郞中。去年也有程家子弟考上三甲进士榜,正好参与此次铨选。程家祖爷当年曾任国子祭酒,提拔了不少当朝官员,这些人都与程家密切往来。”
“陆家则子孙众多,主家有右散骑常侍陆绩,旁系有左都押衙都头陆蒙,还有两位陆家子弟在外任官。陆家在洛阳权势大,受众多小家族追捧,连丽正书院副院首,也是陆家旁系出身……”
宋灵淑听着不断点头,程、陆两家是洛阳真正有声望有实权的家族,比之程家行事较保守,陆家与齐王关系密切,替齐王招揽了不少人才。
听着胡记室细细将分司与留守府,内部错综复杂的关系捋一遍,大致说明白了其中关系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胡斌想到陆蒙,目光慎重了几分,语气严肃道:“下官想提醒宋中丞,在洛阳内、务必要小心陆蒙。此人心思狡诈,目中无人,出手毫不留情。若是碰上他,可稍作退让,不可硬碰……”
“我们此行未必会与都押衙的人打交道,陆蒙即便再蛮横,也不至于跑到皇城内找麻烦吧。”宋灵淑笑着回道。
胡斌蹙眉轻叹,摇头道:“他若有心找谁的麻烦,未必不敢闯入皇城。宋中丞有所不知,新任兵马使赵光逢初到洛阳时,陆蒙便暗中让人挑衅陆将军的手下,当天就把人便打成重伤。”
“怎会如此大胆,留守府的人怎么处罚?”
“柳太尉出面,责骂陆都头御下不严,罚俸三个月。”胡斌撇撇嘴,对此番作为极为不喜。
“赵将军没意见?”宋灵淑不禁好奇,陆蒙初见就给赵光逢来一个下马威,柳太尉作为副留守,仅仅只是对陆蒙罚俸,手段也太和稀泥了。
细思一番,陆蒙挑衅的原因也简单,原本叶先死后,最有可能升任兵马使的人是陆蒙,现在赵光逢被提拔上来,陆蒙只能继续屈居左都头。
以陆家的名望,就算赵光逢后来居上,陆蒙依然能牢牢掌控左都押衙。
陆蒙明面上都对赵逢光不客气,若赵光逢起异心,怕是不得善终。难怪赵家举动如此怪异,既要让齐王安心,又不能任人宰割,只能选择性的递出把柄。
胡斌应声道:“赵将军初来洛阳,只提了自己身边的亲信为右都头。就算如此,都押衙内部依然以陆都头为首。所以,下官才想特提醒宋中丞,不到关键时刻,不可轻易动手……”
“我明白了,你再与我仔细说说陆家之事……”宋灵淑神色变得凝重。
胡斌应声,随后连着说了两刻钟,喝完半壶茶,嘴上依然越说越热络。
最后感叹道:“裴世子也该回京了,胡一贵之死不能全怪世子,眼下好不容易查清原委,再待下去,怕是还会生变故……”
宋灵淑最后听明白了,胡记室是想让自己劝裴璟回京。
裴璟始终是长公主唯一的儿子,留在洛阳哪怕什么都不做,也会招来无数的人目光。如非重要之事,裴璟回京确实更安全。
她微笑拱手道:“今日世子约我去书局,我正好劝劝他。”
胡斌喜上眉梢,忙起身回礼,“有劳宋中丞,陛下虽然没再来信催促,下官也不好让世子再拖下去。”
“宋中丞若是还想知道什么,尽管让人来找我。南市漕河边上有个林记杂馆,掌柜是我夫人的外家,只要出示木牌,他们便知。”
“我记住了。”她再拱手道谢。
喜欢忙于查案的女官日常
三人中,只有刘毓崧是连着调派三地县令,为官已有十年之久。房琯与岑之敏都是新科进士出身,第一次外派任职。
刘毓崧出身抚州的一个小山村,在当地素有神童之名,但天有不测之风云,刘毓崧父母在他六岁时就双双过世。
没过多久,县城的一个落榜举子听闻了刘毓崧的遭遇,将他接到身边,供其继续读书。
刘毓崧也争气,十岁生员,十五岁便通过乡试,考上了解元,风头一时无两。
但刘毓崧的老师却并没有让其立刻进京赶考,而是让刘毓崧沉淀了三年,方才赴京赶考。
最终,刘毓崧会试一举夺得榜眼,成了抚州所有学子的榜样。
卷上所书至此,在父母过世后,刘毓崧的人生可以算得上顺风顺水,已经超过绝大多数人。
科举结束后的那年,吏部派官,刘毓崧任戎州一个偏远县县令,四年期满考课中下,没达到晋升资格。
而后被派到更远的庆州,任下县县令,三年期满,无所获。
刘毓崧没来得及参与铨选,就被吏部派到了桂州。与他上两次任职相似,安风县不仅贫瘠,还常年闹蝗灾,当地百姓三年有两年闹粮荒。
上一任县令未到期满就被罢免,刘毓崧就这样被吏部着急忙慌塞到桂州,顶上了安风县县令的空缺。
宋灵淑看着刘毓崧在安风县的考课,比之前两次任职所述,很难想象刘毓崧究竟做出什么改变,才能在这么短短四年内,做出如此优异的成绩。
她过去未听闻过,有什么办法能根除蝗虫,只知蝗虫是随季节出没,只要吃遍庄稼和山林,蝗虫自然退去。
等到来年春暖花开,热气上涌时,蝗虫就会破土而出,重新席卷而来。
卷上所书未尽详情,但刘毓崧考课绝做不了假,御史巡官只要到安风县,就知百姓过得如何,当地赋税是否欠收。
如非考课有假,到底还存在什么错漏?
看刘毓崧的经历,他在洛阳与西京并无亲友,倪一齐也说,刘毓崧并未接受任何人的邀约。可见他并不想通过权贵之流,来获得更好的前程。
宋灵淑放下手中的书卷,脸色顿时下垮。
她依然没看出有什么问题。
再看房琯和岑之敏,两人都是初次任官,经历极为简单。云州之事已经做出处罚,房琯的事摆在明面上,再拿来做文章没必要。
岑之敏同样出身乡野,年纪轻轻一路考上进士榜二甲,考课优秀,解状还是逐州刺史亲自写的,更是附上无数称赞。
表面看不出问题,她只能让人试探一下这三位,特别是安风县县令刘毓崧。
……
午时过半,宋灵淑换了身牙白长袍,与杨主事几人打了声招呼,带着贺兰延出了驿馆。
二人人流如梭的思恭坊转悠,在经过一个通往巷子的转角时,宋灵淑快步跳上旁边的马车。
很快,马车逆着人流,往南市而去。
三刻钟后,马车停在南市附近毫不起眼的茶馆门前。
跟随伙计引领,宋灵淑进了二楼雅间,贺兰延把守在门外,拦住了正要进来的伙计。
室内,宋灵淑好奇打量着雅间内年近五十的中年人。中年人长着圆圆的脸,留着一撇胡子,显得有几分和蔼和喜庆。
“胡记室?”
“宋中丞!”
眼前的胡记室与她想象中,替陛下收集情报的暗探形象完全不同。她没想到胡记室看上去这么平易近人,让人没有防备。
胡斌郑重起身揖礼,脸上挂着喜悦的笑意,“下官早已收到了西京来的密信,陛下命下官暗中协助宋中丞,宋中丞有何想问的,尽可询问,下官定知无不言。”
宋灵淑微笑回礼,“胡记室请坐,我此番来见,是想向胡记室打听洛阳各家族,与东都分司各部的关联……”
洛阳内各家族她清楚,分司各部官员却不太了解。胡斌能得陛下看重,定是很清楚其中内情。
胡斌了然点头,声音和缓道:“下官就细细给宋中丞讲讲……先说洛阳最有名程家与陆家。”
“程家这一代不算繁盛,目前只有两位还在朝为官,一位是分司右仆射程晋芳,还有一位在西京任户部度支司郞中。去年也有程家子弟考上三甲进士榜,正好参与此次铨选。程家祖爷当年曾任国子祭酒,提拔了不少当朝官员,这些人都与程家密切往来。”
“陆家则子孙众多,主家有右散骑常侍陆绩,旁系有左都押衙都头陆蒙,还有两位陆家子弟在外任官。陆家在洛阳权势大,受众多小家族追捧,连丽正书院副院首,也是陆家旁系出身……”
宋灵淑听着不断点头,程、陆两家是洛阳真正有声望有实权的家族,比之程家行事较保守,陆家与齐王关系密切,替齐王招揽了不少人才。
听着胡记室细细将分司与留守府,内部错综复杂的关系捋一遍,大致说明白了其中关系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胡斌想到陆蒙,目光慎重了几分,语气严肃道:“下官想提醒宋中丞,在洛阳内、务必要小心陆蒙。此人心思狡诈,目中无人,出手毫不留情。若是碰上他,可稍作退让,不可硬碰……”
“我们此行未必会与都押衙的人打交道,陆蒙即便再蛮横,也不至于跑到皇城内找麻烦吧。”宋灵淑笑着回道。
胡斌蹙眉轻叹,摇头道:“他若有心找谁的麻烦,未必不敢闯入皇城。宋中丞有所不知,新任兵马使赵光逢初到洛阳时,陆蒙便暗中让人挑衅陆将军的手下,当天就把人便打成重伤。”
“怎会如此大胆,留守府的人怎么处罚?”
“柳太尉出面,责骂陆都头御下不严,罚俸三个月。”胡斌撇撇嘴,对此番作为极为不喜。
“赵将军没意见?”宋灵淑不禁好奇,陆蒙初见就给赵光逢来一个下马威,柳太尉作为副留守,仅仅只是对陆蒙罚俸,手段也太和稀泥了。
细思一番,陆蒙挑衅的原因也简单,原本叶先死后,最有可能升任兵马使的人是陆蒙,现在赵光逢被提拔上来,陆蒙只能继续屈居左都头。
以陆家的名望,就算赵光逢后来居上,陆蒙依然能牢牢掌控左都押衙。
陆蒙明面上都对赵逢光不客气,若赵光逢起异心,怕是不得善终。难怪赵家举动如此怪异,既要让齐王安心,又不能任人宰割,只能选择性的递出把柄。
胡斌应声道:“赵将军初来洛阳,只提了自己身边的亲信为右都头。就算如此,都押衙内部依然以陆都头为首。所以,下官才想特提醒宋中丞,不到关键时刻,不可轻易动手……”
“我明白了,你再与我仔细说说陆家之事……”宋灵淑神色变得凝重。
胡斌应声,随后连着说了两刻钟,喝完半壶茶,嘴上依然越说越热络。
最后感叹道:“裴世子也该回京了,胡一贵之死不能全怪世子,眼下好不容易查清原委,再待下去,怕是还会生变故……”
宋灵淑最后听明白了,胡记室是想让自己劝裴璟回京。
裴璟始终是长公主唯一的儿子,留在洛阳哪怕什么都不做,也会招来无数的人目光。如非重要之事,裴璟回京确实更安全。
她微笑拱手道:“今日世子约我去书局,我正好劝劝他。”
胡斌喜上眉梢,忙起身回礼,“有劳宋中丞,陛下虽然没再来信催促,下官也不好让世子再拖下去。”
“宋中丞若是还想知道什么,尽管让人来找我。南市漕河边上有个林记杂馆,掌柜是我夫人的外家,只要出示木牌,他们便知。”
“我记住了。”她再拱手道谢。
喜欢忙于查案的女官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