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时过半,宋灵淑与萧维膑去了宣禇署。
所有参与东选的投状已经核验完,接下来,便安排投状者分批试判。
试判,即在考场内封选闭考,其中有明经试题考、策论与拟写判词三类。铨试上的策论并没有进士考的那般严苛,主要的考点还是在拟写判词部分。
除此之外,包括了写详文、禀帖、奏折、申文、呈文、咨呈、牒等多种形式公牍。
公牍只抽考前资官,如新科进士与流外晋升者则无需考此项,可到任后再细学。
对于少量门荫子弟,及专属一类才能者,则直接参与诠试。二者在注拟时,也与其他选官不同,皆安排进相对应的衙署。
宋灵淑看着密密麻麻的名册,不得不认真区分,将前资官与新科进士进行错开排列,以防有人作弊。
试判分两天进行,分区名册需得在今日申时贴在东城城门口。
杨主事带人写好名册,分别给两位知铨过目后,便带人出了宣禇署。
萧维膑翻看完停官待选者名册,朝宋灵淑递去,语气略显郑重道:“前户部司主事颜行易,因其父过世,停官守孝三年,好不容易孝满,其母又过身。颜家重孝,颜行易又守三年,今年恰好孝满。他是此次待选者中,资历最高的人,只是空缺六年,怕是难以再回西京……”
宋灵淑面露诧异,差点脱口而出,怎么萧侍郎也有格外看中的人。
按萧维膑所说,此人倒是极有孝心,宁用六年在家守孝,只可惜,按实绩与资历,他也再难调回六部。
她接过名册和解状,将颜行易的为官几年的经历看过一遍,最后注意到后面所写的亲属关系,颜行易堂兄娶程家女。
这个程家,莫非是东司右仆射,程晋芳的程家?
难怪萧维膑特意递来名册,想来这个颜行易与程家有着裙带关系,早在萧维膑眼前露过脸。
宋灵淑瞥去意外的眼神,说道:“东选对停官待选者历来宽松,想来萧侍郎已经安排好,将他派到何处了……”
“我并未答应任何人任何事。”萧维膑避着眼神,轻咳道:“都是按流程来,该是谁便是谁,你可别误以我收受他人好处,私下替人安排官职!”
“哪敢,现在全洛阳城的人都觉得是我收受贿赂,我只是随便问问。”宋灵淑笑着摇手,紧接着翻看名册中的其他人。
萧维膑听着这话,只觉衣衫后背像进了绒毛,坐立难安,手都不知该往哪放。在宋灵淑前面,整个人都矮了半分。
想到驿馆那八箱赏赐,他更觉头痛,抓起笔想写什么,怔了片刻又放下,满肚子想说的话像烧开的水,急需找个出口。
犹豫了片刻,最终还是问出口,“你到底怎么得罪了齐王殿下,他若想赏赐你,怎么会将你独你叫到上阳宫。需知,在外人眼里,这般……这般有些难以言说!”
宋灵淑合上名册,淡笑道:“我何曾得罪了齐王殿下,不过是在做份内之事,殿下要看我不顺眼,非我能左右之。”
堂内的文史和胥吏都在各自忙着,萧维膑四下看了眼,敲着桌小声道:别再隐瞒了,这几日你在偷偷忙什么我也知晓一二,眼下我不与你论旁的事,只说这洛阳城内,齐王殿下若是不高兴,你们可就麻烦了……”
“我知萧侍郎在担忧什么,今日我能从上阳宫出来,殿下便不会为难你我。”宋灵淑投去安心的眼神,认真道:“倒是萧侍郎你,程家陆家都不好相与,你可得小心些,莫中了圈套。”
萧维膑一脸莫名,“何来圈套,你莫乱说。我是见过颜行易和程家人,但并未答应任何事,此次东选是陛下决定,胆敢收贿作弊者,轻则官身毁矣,重则性命不保!”
宋灵淑严肃点了点头,但萧维缤还是浑身难安,像进了虱子,挠哪处哪处就痒。
……
东城城门口外,吏部差役将分区名册张贴在布告区,几十人迅速围拢而来。
杨主事轻咳一声,拿着手中另一份念名册,按流程进行宣读。
布告区窄小,其余人挤不进行,有人便将分区名册抄下,带到北市南市的各大茶馆酒肆,以此吸引客人入内,引作谈资。
前面的年轻学子看完分区名册后,笑着大声喊道:“刘毓崧、房琯、岑之敏三人皆在第二场,英才俊杰齐聚,且看谁能在试判脱颖而出,成为榜首!”
另一青年不屑甩袖道:“嘁,试判只是考些基本功,要决出榜首,需在三日后的铨试!”
旁边的人惊喜道:“铨试过后,便是授官,你们说这三人中,谁的官职会最高,谁能留在洛阳!”
“洛阳……多是陈腐不化之辈。”青年脱口而出,意识到自己的话容易惹是非,小声道:“能去西京登明堂,入中书门下六部,才是真正的官运亨通,前途无量,将来拜相也未尝不可!”
周围几人皆意会点头,吏部书史听到这番大胆言论,当即大声喝止。
学子们悻悻看了一眼念名册的吏部主事,后退几步,聚拢在一起小声言论,不敢再放声妄言。
杨主事分心听着下边的人说话,目不斜视,慢悠悠将名册从头念到尾。
王办事负责流外官铨选名册,经核验,最终进入试判者,只是投状数量的三取一。按入选者数量,远不及新任进士与资历官的人数。
人群外,一个年约二十八九,举止儒雅文士正不断仰头张望,任他怎么推前面的人,也挤不进行布告栏。直到听见有人提到自己名字在第二场,方才抚了抚短须,欣然一笑。
试判的难度远低于科举,只为筛选出部分行贿买官者,对于正经科举出身者,都能轻松应对。
文士正欲离开城门口,一个身穿青袍的青年挤上前,轻拍了他的肩,“兄台可是刘县令?”
刘毓崧打量着眼前二十出头,面目略显青涩的青年,心下思忖,点头应道:“我便是刘毓崧,请问兄台有何事?”
青年顿时欢喜大笑,抚了衣摆,后退一步,礼貌作揖道:“晚辈见过刘县令,晚辈叫岑之敏,是从逐州青复县而来,早仰慕刘县令治蝗有术,正想向刘县令好好请教一番!”
“请教不敢!请教不敢!”刘毓崧立刻想到与自己同时参与东选的前资官,里面正有一位叫岑之敏,他笑着理衣回礼道:“我虽比你年长几岁,却是与你同入东选,可算作同僚,不敢论资排辈。”
“岑县令年轻有为,将毒瘴遍布的青复县,治理得井井有条,百姓安居乐业,我闻之惭愧!”
岑之敏笑容爽朗,却并不失礼,拱手道:“刘县令过谦了,晚辈早年便听闻过刘县令事迹,为官之后,更是遵循刘县令步伐,坚韧不屈,方才有所小成,与刘县令相比,尚有诸多不足。”
“谬赞!谬赞!”刘毓崧顿时喜不禁,忙挥手谦让,“蒙岑县令高看,不若你我平辈相称便好。”
两人的话吸引了旁边的学子,纷纷回头,目露惊喜地看向二人。岑之敏脸色微变,忙拉了一把刘毓崧,“刘兄随我去茶馆,此处人多,不便相谈。”
“请!”刘毓崧作请的手势。
二人皆通身书卷儒雅气质,见之便觉二人出身不凡,前来看热闹的百姓纷纷让出一道,目送二人乘坐马车离开。
挤才在前面看名册的学子,方得知刘毓崧和岑之敏来过城门口,二人还一番见礼,已称平辈之交,都后悔没能上前见礼,只能遗憾离去。
驿馆内。
倪一齐和裴璟看着八大箱赏赐面面相觑,旁边的冯署令热情招待,将上阳宫内侍的话尽数转述。
裴璟拧紧了眉,瞪一眼滔滔不绝的冯署令,“宋中丞现下在何处?”
所有参与东选的投状已经核验完,接下来,便安排投状者分批试判。
试判,即在考场内封选闭考,其中有明经试题考、策论与拟写判词三类。铨试上的策论并没有进士考的那般严苛,主要的考点还是在拟写判词部分。
除此之外,包括了写详文、禀帖、奏折、申文、呈文、咨呈、牒等多种形式公牍。
公牍只抽考前资官,如新科进士与流外晋升者则无需考此项,可到任后再细学。
对于少量门荫子弟,及专属一类才能者,则直接参与诠试。二者在注拟时,也与其他选官不同,皆安排进相对应的衙署。
宋灵淑看着密密麻麻的名册,不得不认真区分,将前资官与新科进士进行错开排列,以防有人作弊。
试判分两天进行,分区名册需得在今日申时贴在东城城门口。
杨主事带人写好名册,分别给两位知铨过目后,便带人出了宣禇署。
萧维膑翻看完停官待选者名册,朝宋灵淑递去,语气略显郑重道:“前户部司主事颜行易,因其父过世,停官守孝三年,好不容易孝满,其母又过身。颜家重孝,颜行易又守三年,今年恰好孝满。他是此次待选者中,资历最高的人,只是空缺六年,怕是难以再回西京……”
宋灵淑面露诧异,差点脱口而出,怎么萧侍郎也有格外看中的人。
按萧维膑所说,此人倒是极有孝心,宁用六年在家守孝,只可惜,按实绩与资历,他也再难调回六部。
她接过名册和解状,将颜行易的为官几年的经历看过一遍,最后注意到后面所写的亲属关系,颜行易堂兄娶程家女。
这个程家,莫非是东司右仆射,程晋芳的程家?
难怪萧维膑特意递来名册,想来这个颜行易与程家有着裙带关系,早在萧维膑眼前露过脸。
宋灵淑瞥去意外的眼神,说道:“东选对停官待选者历来宽松,想来萧侍郎已经安排好,将他派到何处了……”
“我并未答应任何人任何事。”萧维膑避着眼神,轻咳道:“都是按流程来,该是谁便是谁,你可别误以我收受他人好处,私下替人安排官职!”
“哪敢,现在全洛阳城的人都觉得是我收受贿赂,我只是随便问问。”宋灵淑笑着摇手,紧接着翻看名册中的其他人。
萧维膑听着这话,只觉衣衫后背像进了绒毛,坐立难安,手都不知该往哪放。在宋灵淑前面,整个人都矮了半分。
想到驿馆那八箱赏赐,他更觉头痛,抓起笔想写什么,怔了片刻又放下,满肚子想说的话像烧开的水,急需找个出口。
犹豫了片刻,最终还是问出口,“你到底怎么得罪了齐王殿下,他若想赏赐你,怎么会将你独你叫到上阳宫。需知,在外人眼里,这般……这般有些难以言说!”
宋灵淑合上名册,淡笑道:“我何曾得罪了齐王殿下,不过是在做份内之事,殿下要看我不顺眼,非我能左右之。”
堂内的文史和胥吏都在各自忙着,萧维膑四下看了眼,敲着桌小声道:别再隐瞒了,这几日你在偷偷忙什么我也知晓一二,眼下我不与你论旁的事,只说这洛阳城内,齐王殿下若是不高兴,你们可就麻烦了……”
“我知萧侍郎在担忧什么,今日我能从上阳宫出来,殿下便不会为难你我。”宋灵淑投去安心的眼神,认真道:“倒是萧侍郎你,程家陆家都不好相与,你可得小心些,莫中了圈套。”
萧维膑一脸莫名,“何来圈套,你莫乱说。我是见过颜行易和程家人,但并未答应任何事,此次东选是陛下决定,胆敢收贿作弊者,轻则官身毁矣,重则性命不保!”
宋灵淑严肃点了点头,但萧维缤还是浑身难安,像进了虱子,挠哪处哪处就痒。
……
东城城门口外,吏部差役将分区名册张贴在布告区,几十人迅速围拢而来。
杨主事轻咳一声,拿着手中另一份念名册,按流程进行宣读。
布告区窄小,其余人挤不进行,有人便将分区名册抄下,带到北市南市的各大茶馆酒肆,以此吸引客人入内,引作谈资。
前面的年轻学子看完分区名册后,笑着大声喊道:“刘毓崧、房琯、岑之敏三人皆在第二场,英才俊杰齐聚,且看谁能在试判脱颖而出,成为榜首!”
另一青年不屑甩袖道:“嘁,试判只是考些基本功,要决出榜首,需在三日后的铨试!”
旁边的人惊喜道:“铨试过后,便是授官,你们说这三人中,谁的官职会最高,谁能留在洛阳!”
“洛阳……多是陈腐不化之辈。”青年脱口而出,意识到自己的话容易惹是非,小声道:“能去西京登明堂,入中书门下六部,才是真正的官运亨通,前途无量,将来拜相也未尝不可!”
周围几人皆意会点头,吏部书史听到这番大胆言论,当即大声喝止。
学子们悻悻看了一眼念名册的吏部主事,后退几步,聚拢在一起小声言论,不敢再放声妄言。
杨主事分心听着下边的人说话,目不斜视,慢悠悠将名册从头念到尾。
王办事负责流外官铨选名册,经核验,最终进入试判者,只是投状数量的三取一。按入选者数量,远不及新任进士与资历官的人数。
人群外,一个年约二十八九,举止儒雅文士正不断仰头张望,任他怎么推前面的人,也挤不进行布告栏。直到听见有人提到自己名字在第二场,方才抚了抚短须,欣然一笑。
试判的难度远低于科举,只为筛选出部分行贿买官者,对于正经科举出身者,都能轻松应对。
文士正欲离开城门口,一个身穿青袍的青年挤上前,轻拍了他的肩,“兄台可是刘县令?”
刘毓崧打量着眼前二十出头,面目略显青涩的青年,心下思忖,点头应道:“我便是刘毓崧,请问兄台有何事?”
青年顿时欢喜大笑,抚了衣摆,后退一步,礼貌作揖道:“晚辈见过刘县令,晚辈叫岑之敏,是从逐州青复县而来,早仰慕刘县令治蝗有术,正想向刘县令好好请教一番!”
“请教不敢!请教不敢!”刘毓崧立刻想到与自己同时参与东选的前资官,里面正有一位叫岑之敏,他笑着理衣回礼道:“我虽比你年长几岁,却是与你同入东选,可算作同僚,不敢论资排辈。”
“岑县令年轻有为,将毒瘴遍布的青复县,治理得井井有条,百姓安居乐业,我闻之惭愧!”
岑之敏笑容爽朗,却并不失礼,拱手道:“刘县令过谦了,晚辈早年便听闻过刘县令事迹,为官之后,更是遵循刘县令步伐,坚韧不屈,方才有所小成,与刘县令相比,尚有诸多不足。”
“谬赞!谬赞!”刘毓崧顿时喜不禁,忙挥手谦让,“蒙岑县令高看,不若你我平辈相称便好。”
两人的话吸引了旁边的学子,纷纷回头,目露惊喜地看向二人。岑之敏脸色微变,忙拉了一把刘毓崧,“刘兄随我去茶馆,此处人多,不便相谈。”
“请!”刘毓崧作请的手势。
二人皆通身书卷儒雅气质,见之便觉二人出身不凡,前来看热闹的百姓纷纷让出一道,目送二人乘坐马车离开。
挤才在前面看名册的学子,方得知刘毓崧和岑之敏来过城门口,二人还一番见礼,已称平辈之交,都后悔没能上前见礼,只能遗憾离去。
驿馆内。
倪一齐和裴璟看着八大箱赏赐面面相觑,旁边的冯署令热情招待,将上阳宫内侍的话尽数转述。
裴璟拧紧了眉,瞪一眼滔滔不绝的冯署令,“宋中丞现下在何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