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损失了2000多骑兵后,他们终于轻松跃过第一道壕沟。中间近200步宽的铁丝网,本应是阻挡骑兵的坚固防线,此刻却成了铁骑洪流的宣泄口。除了两旁有雨点般的铅弹飞来,正面明国人居然向两边慌乱逃去,仿佛被这股强大的气势所震慑。
阿萨夫汗将军看着前方被撕开的缺口,脸上露出了狰狞的笑容。他以为,敌人的阵线已经被骑兵戳穿,接下来就是一场毫无悬念的杀戮。
然而,阿萨夫汗不知道的是,他正一步步踏入李勇精心布置的死亡陷阱。
当骑兵群冲过铁丝网,越过胸墙防线,翻过山丘,进入那片看似空旷的地带时,两侧隐藏式堡垒的火炮和火枪还在持续开火,仿佛是在夹道欢迎他们。一枚枚炮弹和铅弹如流星般划过天空,朝着骑兵群倾泻而下。“轰!轰!轰!”爆炸声和枪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张密集的死亡之网。
阿萨夫汗将军惊恐地发现,他的骑兵群瞬间陷入了混乱。左右两侧的骑兵被炮弹和铅弹击中,纷纷倒下,后面的骑兵则纷纷冲向这个缺口,乱作一团。
“撤退!快撤退!”阿萨夫汗声嘶力竭地吼道,但他的声音已经被炮火的轰鸣和士兵们的惨叫完全淹没,后面涌入的骑兵推着前面的骑兵冲锋。
此时,阿福正站在左侧的堡垒后,望着那股陷入混乱的骑兵洪流,嘴角勾起一抹冷笑。他知道,总司令的“请君入瓮”战术已经奏效,接下来就是给这些莫卧儿骑兵致命一击的时候了。
“装填霰弹!准备第二轮射击!”阿福大声下令。士兵们迅速行动起来,借着堡垒工事从容的换弹射击,再换弹再射击。
在明军两侧堡垒的交叉火力下,阿萨夫汗的骑兵群持续遭受打击。
阿萨夫汗将军无奈之下,只能一马当先,战马的四蹄在土地上踏出密集的声响,仿佛敲响了死亡的鼓点。他身后的一万多骑兵如黑色洪流,裹挟着尘土与杀意,朝着那片看似空旷的地带冲锋而来。在外人眼中,明军的防线已被撕开一道口子,胜利似乎近在咫尺。
然而,当战马的速度达到极致,阿萨夫汗突然瞳孔骤缩——前方,一个半圆形的壕沟如同巨兽张开的大口,横亘在面前,壕沟后是让骑兵头皮发麻的——铁丝网,在阳光下闪烁着冰冷的光芒,如同一张致命的蛛网。
“不好!”阿萨夫汗心中暗叫,但此时想要勒住战马已来不及。他眼睁睁地看着自己和身后的骑兵如飞蛾扑火般冲进了这个精心布置的口袋——瓮城防线。
李勇站在高地上,嘴角勾起一抹冷笑。他早已将306师布置在第一线,作为诱敌的先锋,而将301师蔡七、305师吴之凡的重兵隐藏在这个半圆的伏击圈内,摆明了就是要速战速决。此刻,看着阿萨夫汗的骑兵一头扎进陷阱,他仿佛已经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一万多骑兵在两刻钟的时间内,全部被装入了这个口袋之中。306师依托两个隐形堡垒,迅速行动起来,开始截断骑兵的退路。堡垒上的火炮和火枪同时开火,爆炸声和枪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张密集的死亡之网。
与此同时,1万广南仆从军和1万阿位干王国仆从军也加入了战斗。他们手持火枪,将准备来接应骑兵的步兵压在第一道防线的铁丝网附近,形成了一道绵密的火力网,使得骑兵始终无法与步兵会合。
战马的速度优势在狭窄的口袋中荡然无存。没有了冲锋的冲击力,骑兵们就像被拔了牙的老虎,只剩下任人宰割的份。他们试图突围,但每一次冲击都被明军和仆从军的火力击退,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身边的同伴一个接一个地倒下。
一万多人像被一张大网围住的动物,陷入了绝境。两个师的火枪兵如同剥洋葱一般,一圈一圈地将他们消灭。火枪的轰鸣声、骑兵的惨叫声、战马的嘶鸣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曲死亡的乐章。
战斗持续了不久,阿萨夫汗将军依然在顽强抵抗。他挥舞着弯刀,试图带领剩余的骑兵杀出一条血路,但明军和仆从军的火力太过猛烈,他的身边不断有骑兵倒下。
终于,一颗线膛枪的子弹精准地击中了阿萨夫汗的胸膛。他瞪大了眼睛,不敢相信地看着前方,手中的弯刀无力地掉落。随着他的倒下,剩余的骑兵们仿佛失去了主心骨,全部下马跪地投降。
李勇站在高地上,看着这一幕,心中暗喜。他还是有所担心,莫卧尔人刚开始登场表现,还是很猛,但骨子里果然流淌着“阿三”血液,一处逆境,跪得那是相当丝滑。他原本赌的就是被包围就会投降,没想到真的赌赢了。
“如果有强大的外来物种入侵,打德里保卫战和建新德里是‘阿三’的宿命。”李勇心中想着,嘴角勾起一抹嘲讽的笑意。他知道,这场胜利不仅仅是一次军事上的胜利,更是对莫卧尔帝国心理防线的沉重打击。
在明军和仆从军的包围下,不到一万的骑兵放下武器,乖乖地成为了俘虏。李勇看着这些俘虏,不,应该是看着这些战马,心中感慨万千,要想办法给标子送一批过去。他也知道,这场战斗将成为莫卧尔帝国历史上的一道伤疤,看到大明帝国,这些未来会成为“阿三”的人就会用印度“赢”学来自我安慰。
贾木纳河畔的硝烟尚未散尽,阿萨夫汗将军战死的消息如瘟疫般在残军中蔓延。失去主帅的一万残余步兵丢盔弃甲,像被捅散的马蜂窝般仓皇逃回渡口。他们身后,广南仆从军和阿拉干仆从军因为对岸炮兵的掩护,并未穷追猛打——所有的将士们都清楚,还有猎物正在源源不断渡河而来。
\"那些该死的明军!\"浑身是血的步兵小队长瘫坐在渡口,看着自家步兵像没头苍蝇般挤作一团,\"阿萨夫汗大人战死了,我们...我们该怎么办?\"
渡口处的混乱愈演愈烈,士兵们推搡着争夺有限的船只,哭喊声、咒骂声与伤员的哀嚎混作一团。远处,刚刚抵达对岸的两万骑兵正焦躁地原地踏步,马蹄扬起的尘土遮蔽了残阳。
\"弟兄们!马哈巴特汗将军率军抵达渡口!\"将领的呼喊声刺破了混乱。
浑身披挂着镀金铠甲的马哈巴特汗纵马跃上河岸高坡,这位莫卧儿帝国最负盛名的统帅眉头紧锁。他的目光扫过渡口处堆积的尸体、扭曲的兵器,以及那些失魂落魄的溃兵,心底泛起不祥的预感。
\"阿萨夫汗大人呢?\"他厉声质问身旁的传令兵。
阿萨夫汗将军看着前方被撕开的缺口,脸上露出了狰狞的笑容。他以为,敌人的阵线已经被骑兵戳穿,接下来就是一场毫无悬念的杀戮。
然而,阿萨夫汗不知道的是,他正一步步踏入李勇精心布置的死亡陷阱。
当骑兵群冲过铁丝网,越过胸墙防线,翻过山丘,进入那片看似空旷的地带时,两侧隐藏式堡垒的火炮和火枪还在持续开火,仿佛是在夹道欢迎他们。一枚枚炮弹和铅弹如流星般划过天空,朝着骑兵群倾泻而下。“轰!轰!轰!”爆炸声和枪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张密集的死亡之网。
阿萨夫汗将军惊恐地发现,他的骑兵群瞬间陷入了混乱。左右两侧的骑兵被炮弹和铅弹击中,纷纷倒下,后面的骑兵则纷纷冲向这个缺口,乱作一团。
“撤退!快撤退!”阿萨夫汗声嘶力竭地吼道,但他的声音已经被炮火的轰鸣和士兵们的惨叫完全淹没,后面涌入的骑兵推着前面的骑兵冲锋。
此时,阿福正站在左侧的堡垒后,望着那股陷入混乱的骑兵洪流,嘴角勾起一抹冷笑。他知道,总司令的“请君入瓮”战术已经奏效,接下来就是给这些莫卧儿骑兵致命一击的时候了。
“装填霰弹!准备第二轮射击!”阿福大声下令。士兵们迅速行动起来,借着堡垒工事从容的换弹射击,再换弹再射击。
在明军两侧堡垒的交叉火力下,阿萨夫汗的骑兵群持续遭受打击。
阿萨夫汗将军无奈之下,只能一马当先,战马的四蹄在土地上踏出密集的声响,仿佛敲响了死亡的鼓点。他身后的一万多骑兵如黑色洪流,裹挟着尘土与杀意,朝着那片看似空旷的地带冲锋而来。在外人眼中,明军的防线已被撕开一道口子,胜利似乎近在咫尺。
然而,当战马的速度达到极致,阿萨夫汗突然瞳孔骤缩——前方,一个半圆形的壕沟如同巨兽张开的大口,横亘在面前,壕沟后是让骑兵头皮发麻的——铁丝网,在阳光下闪烁着冰冷的光芒,如同一张致命的蛛网。
“不好!”阿萨夫汗心中暗叫,但此时想要勒住战马已来不及。他眼睁睁地看着自己和身后的骑兵如飞蛾扑火般冲进了这个精心布置的口袋——瓮城防线。
李勇站在高地上,嘴角勾起一抹冷笑。他早已将306师布置在第一线,作为诱敌的先锋,而将301师蔡七、305师吴之凡的重兵隐藏在这个半圆的伏击圈内,摆明了就是要速战速决。此刻,看着阿萨夫汗的骑兵一头扎进陷阱,他仿佛已经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一万多骑兵在两刻钟的时间内,全部被装入了这个口袋之中。306师依托两个隐形堡垒,迅速行动起来,开始截断骑兵的退路。堡垒上的火炮和火枪同时开火,爆炸声和枪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张密集的死亡之网。
与此同时,1万广南仆从军和1万阿位干王国仆从军也加入了战斗。他们手持火枪,将准备来接应骑兵的步兵压在第一道防线的铁丝网附近,形成了一道绵密的火力网,使得骑兵始终无法与步兵会合。
战马的速度优势在狭窄的口袋中荡然无存。没有了冲锋的冲击力,骑兵们就像被拔了牙的老虎,只剩下任人宰割的份。他们试图突围,但每一次冲击都被明军和仆从军的火力击退,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身边的同伴一个接一个地倒下。
一万多人像被一张大网围住的动物,陷入了绝境。两个师的火枪兵如同剥洋葱一般,一圈一圈地将他们消灭。火枪的轰鸣声、骑兵的惨叫声、战马的嘶鸣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曲死亡的乐章。
战斗持续了不久,阿萨夫汗将军依然在顽强抵抗。他挥舞着弯刀,试图带领剩余的骑兵杀出一条血路,但明军和仆从军的火力太过猛烈,他的身边不断有骑兵倒下。
终于,一颗线膛枪的子弹精准地击中了阿萨夫汗的胸膛。他瞪大了眼睛,不敢相信地看着前方,手中的弯刀无力地掉落。随着他的倒下,剩余的骑兵们仿佛失去了主心骨,全部下马跪地投降。
李勇站在高地上,看着这一幕,心中暗喜。他还是有所担心,莫卧尔人刚开始登场表现,还是很猛,但骨子里果然流淌着“阿三”血液,一处逆境,跪得那是相当丝滑。他原本赌的就是被包围就会投降,没想到真的赌赢了。
“如果有强大的外来物种入侵,打德里保卫战和建新德里是‘阿三’的宿命。”李勇心中想着,嘴角勾起一抹嘲讽的笑意。他知道,这场胜利不仅仅是一次军事上的胜利,更是对莫卧尔帝国心理防线的沉重打击。
在明军和仆从军的包围下,不到一万的骑兵放下武器,乖乖地成为了俘虏。李勇看着这些俘虏,不,应该是看着这些战马,心中感慨万千,要想办法给标子送一批过去。他也知道,这场战斗将成为莫卧尔帝国历史上的一道伤疤,看到大明帝国,这些未来会成为“阿三”的人就会用印度“赢”学来自我安慰。
贾木纳河畔的硝烟尚未散尽,阿萨夫汗将军战死的消息如瘟疫般在残军中蔓延。失去主帅的一万残余步兵丢盔弃甲,像被捅散的马蜂窝般仓皇逃回渡口。他们身后,广南仆从军和阿拉干仆从军因为对岸炮兵的掩护,并未穷追猛打——所有的将士们都清楚,还有猎物正在源源不断渡河而来。
\"那些该死的明军!\"浑身是血的步兵小队长瘫坐在渡口,看着自家步兵像没头苍蝇般挤作一团,\"阿萨夫汗大人战死了,我们...我们该怎么办?\"
渡口处的混乱愈演愈烈,士兵们推搡着争夺有限的船只,哭喊声、咒骂声与伤员的哀嚎混作一团。远处,刚刚抵达对岸的两万骑兵正焦躁地原地踏步,马蹄扬起的尘土遮蔽了残阳。
\"弟兄们!马哈巴特汗将军率军抵达渡口!\"将领的呼喊声刺破了混乱。
浑身披挂着镀金铠甲的马哈巴特汗纵马跃上河岸高坡,这位莫卧儿帝国最负盛名的统帅眉头紧锁。他的目光扫过渡口处堆积的尸体、扭曲的兵器,以及那些失魂落魄的溃兵,心底泛起不祥的预感。
\"阿萨夫汗大人呢?\"他厉声质问身旁的传令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