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霄散记:孙大圣代管天庭始末
南天门的金甲神第廿七次擦拭锈迹斑斑的枪尖时,终于听见了那声震碎云霭的钟鸣。不是往常三清殿早课的清越,而是凌霄宝殿的镇天钟被人用金箍棒敲出的破锣响——钟体裂出蛛网般的纹路,惊飞了檐角栖息三千年的避水金睛兽。
"都给俺老孙醒醒!"
孙悟空踩着筋斗云悬在南天门外,虎皮裙下摆还沾着花果山的桃汁。他手里转着那根刚从老君炼丹炉里捞出来的钟锤,锤头上凝着的三昧真火把云层烧出个个窟窿。守门的天将们举着枪面面相觑,直到看见太白金星抱着笏板跌跌撞撞跑来,才惊觉天塌了——玉帝张兴东留了道玉帛在龙椅上,朱砂写的"暂卸天命"四个字还在冒白烟,人已不知所踪。
"大圣,陛下临走前说,三界暂由您代管。"太白金星的拂尘缠在手腕上打了结,声音抖得像风中残烛,"这是兵符,这是天规卷宗,还有...还有地府刚送来的鬼门关维修账单..."
孙悟空的火眼金睛扫过那堆比他人还高的文书,突然嗤笑出声。五百年前他大闹天宫时,这凌霄宝殿的金砖缝里都嵌着珍珠,如今却在龙椅扶手上发现半块啃剩的桃核。他一脚踹开挡路的文卷堆,金箍棒在掌心转得跟风车似的:"管他娘的规矩!先把这群打瞌睡的家伙叫醒再说!"
话音未落,殿外突然传来惊天动地的轰鸣。二十八星宿里的奎木狼抱着断角冲进来,战袍上还挂着南天门的琉璃碎片:"大圣!北溟水怪撞破了天河堤坝,正往南天门冲呢!"
孙悟空没接他递来的急报,反而揪起个打哈欠的仙官:"水怪闹事,为啥不报玉帝?"那仙官哆嗦着指向龙椅后的屏风——往年玉帝坐镇时,屏风上的山河社稷图会自动亮起警示,此刻却蒙着层灰,连东海的波浪纹都褪成了浅灰色。
"陛下...陛下走前说,天地自有定数。"太白金星颤巍巍地补充,"可那水怪是上古异种,当年是陛下用定海神针镇在北溟的..."
"定海神针?"孙悟空突然拍着大腿笑起来,金箍棒"哐当"砸在金砖上,震得殿顶的琉璃瓦哗哗往下掉,"那宝贝早被俺老孙拿来当兵器了!"
众仙的脸瞬间白如纸。奎木狼急得直跺脚:"那现在怎么办?天河之水要是漫进南天门,人间就要遭九十年洪灾!"
孙悟空却已经踩着筋斗云冲出殿外。北溟水怪正张着血盆大口撞向堤坝,每颗獠牙上都缠着冻成冰的天河之水。他没像当年那样直接抡棒就打,反而蹲在云头摸出个蟠桃啃着:"你这泼怪,不好好在北溟待着,来天庭捣什么乱?"
水怪喷出股寒气,冻得旁边的云都成了冰碴:"玉帝老儿走了,谁还镇得住我?当年他用计骗我签下万年契约,如今我要撕碎天道,让三界尝尝被洪水淹没的滋味!"
孙悟空突然把桃核往它嘴里一扔:"你当玉帝是怕了你?"金箍棒"唰"地变长,不是打向水怪,而是插进堤坝的裂缝里,"他留着你,是因为北溟海底压着上古共工的戾气,你一挪窝,那戾气就要冲出来毁了三界!"
水怪愣了愣,獠牙上的冰突然开始融化。孙悟空趁机结了个法印,指尖弹出的金光在堤坝上画出道符:"这是俺老孙用猴毛混着三昧真火画的,能撑三个月。三个月后你要是还敢来,俺就把你炖成汤给师弟们补补!"
等他扛着浑身湿透的奎木狼回到凌霄殿,却发现殿里乱成了一锅粥。十殿阎罗的判官抱着生死簿哭倒在丹墀下,黑白无常在旁边急得直转圈:"大圣!地府的轮回盘停了!刚才勾来个该投生的状元郎,结果直接掉进畜生道了!"
孙悟空抓过生死簿翻了两页,发现上面的字迹忽明忽暗,像是被什么东西干扰了。他突然想起五百年前被压在五行山下时,曾听路过的土地说,轮回盘是玉帝用自己的元神温养的,难怪他一走就出了岔子。
"去,把谛听叫来。"他把生死簿扔给太白金星,"让它听听轮回盘里是不是钻进了什么脏东西。"
谛听趴在轮回盘边听了半晌,耳朵抖得像两片荷叶:"里面有股怨气,是三百年前被错判的忠良之魂,一直缠着轮回盘不散。当年是玉帝用龙气镇着,现在龙气一散,它就开始作乱了。"
孙悟空突然跳进轮回盘中央。盘底的阴阳鱼已经停止转动,那些该投生的魂魄在里面撞来撞去,像没头的苍蝇。他抡起金箍棒在盘底敲了三下,每敲一下,就有道金光从棒端涌出,那些混乱的魂魄顿时安静下来,排成整齐的队伍往投生门去。
"这点怨气算什么?"他踩着转动起来的阴阳鱼笑道,"当年俺老孙被师父冤枉,怨气比这重十倍,还不是照样保他西天取经?"等他跳出来时,轮回盘已经恢复了正常,盘底多出个用金箍棒刻的"悟"字,闪着淡淡的金光。
可麻烦就像南海的浪头,一波接着一波。第二天刚亮,赤脚大仙就背着个昏迷的仙童冲进殿来,那孩子的胳膊上长着层鱼鳞,嘴里还吐着海水:"大圣!蓬莱仙岛的仙童都中了怪病,身上长鳞,见了月光就发疯!"
孙悟空捏着那孩子的手腕号了号脉,火眼金睛里突然闪过丝凝重:"是鲛人的诅咒。蓬莱岛的珊瑚礁下镇压着鲛人族的怨念,当年玉帝用定海神珠镇着,现在珠子没了灵气,怨念就跑出来作祟了。"
他带着猪八戒和沙和尚直奔蓬莱岛。珊瑚礁下果然有个黑窟窿,里面飘出的黑气一沾到仙童就变成鱼鳞。猪八戒举着九齿钉耙就要往下砸,却被孙悟空拦住:"不能硬来,这些怨念里藏着鲛人的眼泪,砸碎了就再也化不开了。"
他跳进窟窿里,发现底下堆满了鲛人的骸骨,每具骸骨的胸口都插着半截断矛——那是上古时天庭征讨鲛人族留下的。孙悟空突然想起唐僧念过的《心经》,便盘腿坐在骸骨堆上,金箍棒竖在旁边,棒身上的花纹亮起柔和的光。
"你们恨的不是仙童,是当年杀了你们的天兵。"他的声音在窟窿里回荡,带着种奇异的安抚力量,"可冤冤相报何时了?俺老孙当年杀了那么多猎户,后来还不是护着凡人取西经?"
黑气在他周围盘旋,渐渐凝成个个鲛人的影子。为首的鲛人捧着颗珍珠,里面映着当年的画面:玉帝站在珊瑚礁上,将定海神珠埋进土里,对着骸骨拜了三拜,说:"今日暂且镇压,待三界太平,必为你们平反。"
孙悟空突然明白了什么。他从怀里掏出个锦袋,里面是当年唐僧给他的紫金钵盂。他将钵盂倒扣在地上,念动咒语,那些黑气竟顺着钵盂的纹路流进去,凝成颗颗圆润的珍珠。"俺老孙替玉帝给你们赔个不是。"他对着骸骨拱了拱手,"这些珍珠,俺会让东海龙王嵌在蓬莱岛的石碑上,让后人都记得你们的故事。"
等他们回到天庭,却发现凌霄殿里多了个不速之客。二郎神杨戬抱着哮天犬站在丹墀下,三只眼睛里都带着怒意:"孙悟空,你凭什么撤了灌江口的天兵?那些妖魔要是出来作乱,你担待得起吗?"
孙悟空正啃着刚从花果山摘的桃子,闻言把桃核一吐:"灌江口的百姓早就自己组织了猎户队,比天兵还能打。再说了,天兵守在那儿,百姓们连砍柴都得绕着走,这叫什么守护?"
杨戬的三尖两刃刀突然出鞘,寒光映得众仙睁不开眼:"你懂什么?当年是玉帝定下的规矩,灌江口乃三界咽喉,必须重兵把守!"
"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孙悟空的金箍棒也"噌"地竖起来,"俺老孙在五行山下压了五百年,最明白什么叫变通!玉帝留下的规矩要是不合时宜了,改改又何妨?"
两人的兵器撞在一起,震得凌霄宝殿的梁柱都在颤。太白金星急得直跳脚,突然想起什么,从袖中掏出卷泛黄的帛书:"这是陛下走前留下的,说若是有人质疑大圣,就把这个给他看!"
帛书上是玉帝的笔迹,只有寥寥数行:"天道无常,规矩亦当顺时应势。当年设重兵守灌江口,是因妖魔横行;如今百姓安乐,自当还权于民。杨戬吾侄,勿要执念旧法。"
杨戬的刀"哐当"掉在地上。他望着帛书,突然想起三百年前玉帝悄悄撤了西海的戍边仙将,让西海龙族自己管理水域,当时他还骂过玉帝糊涂,现在才明白,所谓守护,不是把众生圈起来,而是教他们自己学会飞翔。
日子在忙乱中一天天过去。孙悟空渐渐摸出了门道:不用天规卷宗也能断案,比如让偷了嫦娥桂花的兔子精去广寒宫扫三个月落叶;不必请玉帝的旨意也能救灾,比如派猪八戒去人间把快干死的庄稼全浇上水。他甚至把凌霄宝殿的金砖撬了几块,给南天门的金甲神换了新的枪头——那些金砖本就是当年众仙搜刮来的民脂民膏,如今回用到护佑众生的兵器上,倒也合适。
这天夜里,孙悟空正趴在龙椅上打盹,突然被阵香气熏醒。殿外飘着漫天桃花,个穿着青布衫的老者背着手走进来,手里还提着壶酒。
"陛下?"太白金星的拂尘掉在地上,眼睛瞪得像铜铃。
张兴东笑了笑,把酒壶往案上一放:"听说孙大圣把天庭管得不错,特来讨杯酒喝。"
孙悟空却没起身,反而指着龙椅扶手:"你当年在这儿啃桃核的时候,是不是就想着要走了?"
玉帝拿起那半块桃核,纹路里还留着牙印:"五百年前你大闹天宫,我就知道,这三界需要点不一样的活气。可那些老规矩像锁链,捆得我动弹不得,只好装着糊涂,等个敢砸锁链的人。"
他给孙悟空倒了杯酒,酒液里映着漫天桃花:"你知道北溟水怪为什么会闹事吗?那定海神针本就是留给你的,我当年镇着它,是怕你还没学会收放锋芒。"
孙悟空突然想起什么,从怀里掏出个布包,里面是颗泛着青光的珠子:"这是从蓬莱岛带回来的,说是你当年埋下的定海神珠。"
玉帝接过珠子,轻轻一捏,珠子化作道青光,钻进孙悟空的金箍棒里。棒身上的花纹突然变得活灵活现,像是有无数生灵在里面游走。"这珠子里藏着我三千年的龙气,现在传给你。不是让你当第二个玉帝,是让你记住,真正的力量,是让每个生灵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
天边泛起鱼肚白时,玉帝已经不见了。案上的酒壶还冒着热气,旁边多了道新的玉帛,上面写着:"天道有常,非一人能定;民心所向,方是真的天命。"
孙悟空把玉帛往怀里一揣,踩着筋斗云冲出南天门。底下的三界一片生机:人间的稻田里翻滚着金色的浪,地府的轮回盘转出柔和的光,连北溟的水怪都在帮渔民打捞沉船。他突然觉得,当这个"临时玉帝"也没那么难,只要心里装着众生,手里的金箍棒自然知道该打向哪里,该护着什么。
许多年后,天庭的仙官们还在念叨那段日子。说大圣爷把凌霄宝殿的龙椅改成了石凳,说他让仙娥们不用再穿笨重的广袖,说他甚至教会了谛听唱花果山的山歌。只有太白金星知道,在某个桃花漫天的清晨,他看见孙悟空的金箍棒上,开出了朵小小的金色莲花,那花瓣上的纹路,像极了玉帝当年留在玄铁锁上的血痕——不是束缚,而是用无数个日夜的守护,刻下的温柔印记。
而那道写着"暂卸天命"的玉帛,后来被孙悟空贴在了南天门上。风吹过的时候,帛书会发出哗啦啦的响,像是在说:这三界从不是谁的私产,是每个生灵用自己的方式,共同托举的青天。
喜欢玉皇大帝转世之长生诀续!
南天门的金甲神第廿七次擦拭锈迹斑斑的枪尖时,终于听见了那声震碎云霭的钟鸣。不是往常三清殿早课的清越,而是凌霄宝殿的镇天钟被人用金箍棒敲出的破锣响——钟体裂出蛛网般的纹路,惊飞了檐角栖息三千年的避水金睛兽。
"都给俺老孙醒醒!"
孙悟空踩着筋斗云悬在南天门外,虎皮裙下摆还沾着花果山的桃汁。他手里转着那根刚从老君炼丹炉里捞出来的钟锤,锤头上凝着的三昧真火把云层烧出个个窟窿。守门的天将们举着枪面面相觑,直到看见太白金星抱着笏板跌跌撞撞跑来,才惊觉天塌了——玉帝张兴东留了道玉帛在龙椅上,朱砂写的"暂卸天命"四个字还在冒白烟,人已不知所踪。
"大圣,陛下临走前说,三界暂由您代管。"太白金星的拂尘缠在手腕上打了结,声音抖得像风中残烛,"这是兵符,这是天规卷宗,还有...还有地府刚送来的鬼门关维修账单..."
孙悟空的火眼金睛扫过那堆比他人还高的文书,突然嗤笑出声。五百年前他大闹天宫时,这凌霄宝殿的金砖缝里都嵌着珍珠,如今却在龙椅扶手上发现半块啃剩的桃核。他一脚踹开挡路的文卷堆,金箍棒在掌心转得跟风车似的:"管他娘的规矩!先把这群打瞌睡的家伙叫醒再说!"
话音未落,殿外突然传来惊天动地的轰鸣。二十八星宿里的奎木狼抱着断角冲进来,战袍上还挂着南天门的琉璃碎片:"大圣!北溟水怪撞破了天河堤坝,正往南天门冲呢!"
孙悟空没接他递来的急报,反而揪起个打哈欠的仙官:"水怪闹事,为啥不报玉帝?"那仙官哆嗦着指向龙椅后的屏风——往年玉帝坐镇时,屏风上的山河社稷图会自动亮起警示,此刻却蒙着层灰,连东海的波浪纹都褪成了浅灰色。
"陛下...陛下走前说,天地自有定数。"太白金星颤巍巍地补充,"可那水怪是上古异种,当年是陛下用定海神针镇在北溟的..."
"定海神针?"孙悟空突然拍着大腿笑起来,金箍棒"哐当"砸在金砖上,震得殿顶的琉璃瓦哗哗往下掉,"那宝贝早被俺老孙拿来当兵器了!"
众仙的脸瞬间白如纸。奎木狼急得直跺脚:"那现在怎么办?天河之水要是漫进南天门,人间就要遭九十年洪灾!"
孙悟空却已经踩着筋斗云冲出殿外。北溟水怪正张着血盆大口撞向堤坝,每颗獠牙上都缠着冻成冰的天河之水。他没像当年那样直接抡棒就打,反而蹲在云头摸出个蟠桃啃着:"你这泼怪,不好好在北溟待着,来天庭捣什么乱?"
水怪喷出股寒气,冻得旁边的云都成了冰碴:"玉帝老儿走了,谁还镇得住我?当年他用计骗我签下万年契约,如今我要撕碎天道,让三界尝尝被洪水淹没的滋味!"
孙悟空突然把桃核往它嘴里一扔:"你当玉帝是怕了你?"金箍棒"唰"地变长,不是打向水怪,而是插进堤坝的裂缝里,"他留着你,是因为北溟海底压着上古共工的戾气,你一挪窝,那戾气就要冲出来毁了三界!"
水怪愣了愣,獠牙上的冰突然开始融化。孙悟空趁机结了个法印,指尖弹出的金光在堤坝上画出道符:"这是俺老孙用猴毛混着三昧真火画的,能撑三个月。三个月后你要是还敢来,俺就把你炖成汤给师弟们补补!"
等他扛着浑身湿透的奎木狼回到凌霄殿,却发现殿里乱成了一锅粥。十殿阎罗的判官抱着生死簿哭倒在丹墀下,黑白无常在旁边急得直转圈:"大圣!地府的轮回盘停了!刚才勾来个该投生的状元郎,结果直接掉进畜生道了!"
孙悟空抓过生死簿翻了两页,发现上面的字迹忽明忽暗,像是被什么东西干扰了。他突然想起五百年前被压在五行山下时,曾听路过的土地说,轮回盘是玉帝用自己的元神温养的,难怪他一走就出了岔子。
"去,把谛听叫来。"他把生死簿扔给太白金星,"让它听听轮回盘里是不是钻进了什么脏东西。"
谛听趴在轮回盘边听了半晌,耳朵抖得像两片荷叶:"里面有股怨气,是三百年前被错判的忠良之魂,一直缠着轮回盘不散。当年是玉帝用龙气镇着,现在龙气一散,它就开始作乱了。"
孙悟空突然跳进轮回盘中央。盘底的阴阳鱼已经停止转动,那些该投生的魂魄在里面撞来撞去,像没头的苍蝇。他抡起金箍棒在盘底敲了三下,每敲一下,就有道金光从棒端涌出,那些混乱的魂魄顿时安静下来,排成整齐的队伍往投生门去。
"这点怨气算什么?"他踩着转动起来的阴阳鱼笑道,"当年俺老孙被师父冤枉,怨气比这重十倍,还不是照样保他西天取经?"等他跳出来时,轮回盘已经恢复了正常,盘底多出个用金箍棒刻的"悟"字,闪着淡淡的金光。
可麻烦就像南海的浪头,一波接着一波。第二天刚亮,赤脚大仙就背着个昏迷的仙童冲进殿来,那孩子的胳膊上长着层鱼鳞,嘴里还吐着海水:"大圣!蓬莱仙岛的仙童都中了怪病,身上长鳞,见了月光就发疯!"
孙悟空捏着那孩子的手腕号了号脉,火眼金睛里突然闪过丝凝重:"是鲛人的诅咒。蓬莱岛的珊瑚礁下镇压着鲛人族的怨念,当年玉帝用定海神珠镇着,现在珠子没了灵气,怨念就跑出来作祟了。"
他带着猪八戒和沙和尚直奔蓬莱岛。珊瑚礁下果然有个黑窟窿,里面飘出的黑气一沾到仙童就变成鱼鳞。猪八戒举着九齿钉耙就要往下砸,却被孙悟空拦住:"不能硬来,这些怨念里藏着鲛人的眼泪,砸碎了就再也化不开了。"
他跳进窟窿里,发现底下堆满了鲛人的骸骨,每具骸骨的胸口都插着半截断矛——那是上古时天庭征讨鲛人族留下的。孙悟空突然想起唐僧念过的《心经》,便盘腿坐在骸骨堆上,金箍棒竖在旁边,棒身上的花纹亮起柔和的光。
"你们恨的不是仙童,是当年杀了你们的天兵。"他的声音在窟窿里回荡,带着种奇异的安抚力量,"可冤冤相报何时了?俺老孙当年杀了那么多猎户,后来还不是护着凡人取西经?"
黑气在他周围盘旋,渐渐凝成个个鲛人的影子。为首的鲛人捧着颗珍珠,里面映着当年的画面:玉帝站在珊瑚礁上,将定海神珠埋进土里,对着骸骨拜了三拜,说:"今日暂且镇压,待三界太平,必为你们平反。"
孙悟空突然明白了什么。他从怀里掏出个锦袋,里面是当年唐僧给他的紫金钵盂。他将钵盂倒扣在地上,念动咒语,那些黑气竟顺着钵盂的纹路流进去,凝成颗颗圆润的珍珠。"俺老孙替玉帝给你们赔个不是。"他对着骸骨拱了拱手,"这些珍珠,俺会让东海龙王嵌在蓬莱岛的石碑上,让后人都记得你们的故事。"
等他们回到天庭,却发现凌霄殿里多了个不速之客。二郎神杨戬抱着哮天犬站在丹墀下,三只眼睛里都带着怒意:"孙悟空,你凭什么撤了灌江口的天兵?那些妖魔要是出来作乱,你担待得起吗?"
孙悟空正啃着刚从花果山摘的桃子,闻言把桃核一吐:"灌江口的百姓早就自己组织了猎户队,比天兵还能打。再说了,天兵守在那儿,百姓们连砍柴都得绕着走,这叫什么守护?"
杨戬的三尖两刃刀突然出鞘,寒光映得众仙睁不开眼:"你懂什么?当年是玉帝定下的规矩,灌江口乃三界咽喉,必须重兵把守!"
"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孙悟空的金箍棒也"噌"地竖起来,"俺老孙在五行山下压了五百年,最明白什么叫变通!玉帝留下的规矩要是不合时宜了,改改又何妨?"
两人的兵器撞在一起,震得凌霄宝殿的梁柱都在颤。太白金星急得直跳脚,突然想起什么,从袖中掏出卷泛黄的帛书:"这是陛下走前留下的,说若是有人质疑大圣,就把这个给他看!"
帛书上是玉帝的笔迹,只有寥寥数行:"天道无常,规矩亦当顺时应势。当年设重兵守灌江口,是因妖魔横行;如今百姓安乐,自当还权于民。杨戬吾侄,勿要执念旧法。"
杨戬的刀"哐当"掉在地上。他望着帛书,突然想起三百年前玉帝悄悄撤了西海的戍边仙将,让西海龙族自己管理水域,当时他还骂过玉帝糊涂,现在才明白,所谓守护,不是把众生圈起来,而是教他们自己学会飞翔。
日子在忙乱中一天天过去。孙悟空渐渐摸出了门道:不用天规卷宗也能断案,比如让偷了嫦娥桂花的兔子精去广寒宫扫三个月落叶;不必请玉帝的旨意也能救灾,比如派猪八戒去人间把快干死的庄稼全浇上水。他甚至把凌霄宝殿的金砖撬了几块,给南天门的金甲神换了新的枪头——那些金砖本就是当年众仙搜刮来的民脂民膏,如今回用到护佑众生的兵器上,倒也合适。
这天夜里,孙悟空正趴在龙椅上打盹,突然被阵香气熏醒。殿外飘着漫天桃花,个穿着青布衫的老者背着手走进来,手里还提着壶酒。
"陛下?"太白金星的拂尘掉在地上,眼睛瞪得像铜铃。
张兴东笑了笑,把酒壶往案上一放:"听说孙大圣把天庭管得不错,特来讨杯酒喝。"
孙悟空却没起身,反而指着龙椅扶手:"你当年在这儿啃桃核的时候,是不是就想着要走了?"
玉帝拿起那半块桃核,纹路里还留着牙印:"五百年前你大闹天宫,我就知道,这三界需要点不一样的活气。可那些老规矩像锁链,捆得我动弹不得,只好装着糊涂,等个敢砸锁链的人。"
他给孙悟空倒了杯酒,酒液里映着漫天桃花:"你知道北溟水怪为什么会闹事吗?那定海神针本就是留给你的,我当年镇着它,是怕你还没学会收放锋芒。"
孙悟空突然想起什么,从怀里掏出个布包,里面是颗泛着青光的珠子:"这是从蓬莱岛带回来的,说是你当年埋下的定海神珠。"
玉帝接过珠子,轻轻一捏,珠子化作道青光,钻进孙悟空的金箍棒里。棒身上的花纹突然变得活灵活现,像是有无数生灵在里面游走。"这珠子里藏着我三千年的龙气,现在传给你。不是让你当第二个玉帝,是让你记住,真正的力量,是让每个生灵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
天边泛起鱼肚白时,玉帝已经不见了。案上的酒壶还冒着热气,旁边多了道新的玉帛,上面写着:"天道有常,非一人能定;民心所向,方是真的天命。"
孙悟空把玉帛往怀里一揣,踩着筋斗云冲出南天门。底下的三界一片生机:人间的稻田里翻滚着金色的浪,地府的轮回盘转出柔和的光,连北溟的水怪都在帮渔民打捞沉船。他突然觉得,当这个"临时玉帝"也没那么难,只要心里装着众生,手里的金箍棒自然知道该打向哪里,该护着什么。
许多年后,天庭的仙官们还在念叨那段日子。说大圣爷把凌霄宝殿的龙椅改成了石凳,说他让仙娥们不用再穿笨重的广袖,说他甚至教会了谛听唱花果山的山歌。只有太白金星知道,在某个桃花漫天的清晨,他看见孙悟空的金箍棒上,开出了朵小小的金色莲花,那花瓣上的纹路,像极了玉帝当年留在玄铁锁上的血痕——不是束缚,而是用无数个日夜的守护,刻下的温柔印记。
而那道写着"暂卸天命"的玉帛,后来被孙悟空贴在了南天门上。风吹过的时候,帛书会发出哗啦啦的响,像是在说:这三界从不是谁的私产,是每个生灵用自己的方式,共同托举的青天。
喜欢玉皇大帝转世之长生诀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