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皇大帝张兴东之悯世录
紫微星垣的玉虚殿上,琉璃灯盏映着张兴东鬓角新添的银丝。他正将一枚冰晶镇纸轻按在云纹奏摺上,那是东海龙王昨夜呈来的急报——三千年未遇的海啸正吞噬着蓬莱仙岛边缘的凡俗渔村。案头堆叠的奏摺里,南瞻部洲的蝗灾、北俱芦洲的雪封、西牛贺洲的瘟疫,字字都浸着人间烟火里的哭嚎。
“陛下,卷帘大将已率天兵在东海布下十二重水幕阵。”太白金星捧着拂尘的手微微发颤,“只是凡人身骨脆弱,怕是……”
张兴东起身时,腰间的玄珠玉带发出清越的鸣响。这具躯体自他舍弃人间姓名“张兴东”、登临玉皇之位已历万载,可每次听见“凡人身骨”四字,总觉心口那处属于胶东半岛庄稼汉的旧伤还在隐隐作痛。他记得十五岁那年,黄河决堤时自己死死抱住的那根浮木,木头上还缠着邻村王寡妇家三岁娃的虎头鞋。
“传旨,调兜率宫千年雪莲十株,令药王菩萨率百草仙童赴东海义诊。”他望着殿外流转的星云,声音里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却在转身时对着金星低声补充,“让雷公电母缓三日再行布雨,等灾民迁到高地再说。”
太白金星叩首时,瞥见玉帝袍角绣着的五谷纹——那是他登基后亲自添绣的纹样,取的是人间“五谷丰登”之意。万年来,天宫仪仗几经翻新,唯有这处细节从未变过。
三日后,东海之滨的临时帐棚里,张兴东化作游方道士的模样。他看着药王菩萨将雪莲汁混入米汤,喂给面黄肌瘦的孩童,忽然听见身后传来压抑的啜泣。一个瞎眼老妪正用枯柴似的手摸着废墟,那里曾是她的渔铺,如今只剩半截烧焦的船桨。
“婆婆,往这边走,粥棚在东头。”他伸手去扶,老妪却执拗地摇头,从怀里掏出个油布包,里面是几块碎银和一张泛黄的全家福。照片上梳麻花辫的姑娘笑靥如花,是去年死于海难的孙女。
当晚,玉虚殿的星图前,张兴东指尖划过东海的坐标。千里眼呈来的水镜里,老妪正把碎银分给更年幼的孤儿。他忽然想起自己做村医的父亲,那年瘟疫横行,父亲把最后一剂草药给了素不相识的货郎,自己却咳着血倒在药碾旁。
“启禀陛下,西天如来差迦叶尊者送经卷至。”卷帘大将的通报打断了他的思绪。展开鎏金经卷,里面记载着天地轮回的定数——凡界每千年必有大劫,此乃平衡阴阳的天道。
张兴东将经卷重重拍在案上,琉璃镇纸震得跳起。案头那盏长明灯是他从人间带来的,灯芯用的是母亲临终前纺的棉线,万年来从未熄灭。“天道若只讲平衡,何必要留着这颗心?”他声音发哑,袖口沾着的人间尘土落在金砖上,竟生出几株青翠的禾苗。
七日后,南海紫竹林。观音菩萨看着张兴东指尖凝结的甘露,那水珠里映着无数凡人的生老病死。“陛下可知,强行扭转灾劫,会折损自身修为?”
张兴东望着竹林外掠过的流星,那是又一个凡人的魂魄正在前往轮回。“我记得做樵夫时,曾救过一只断翅的山雀。它后来总在我砍柴的路上撒些野果。”他笑起来眼角有细纹,“菩萨你看,凡俗众生从不是只等着被怜悯的。”
当他挥手撤去东海的水幕阵,任由海啸漫过无人的滩涂时,云端的天兵看见他们的玉帝正弯腰,将一枚从废墟里拾起的虎头鞋轻轻放入袖中。鞋面上的金线已被海水泡得发暗,却在触及他掌心的刹那,透出一点微弱的暖光。
三日后,南瞻部洲的蝗灾突然转向,群蝗扑入火山口的景象被农夫们绘成壁画。西牛贺洲的瘟疫里,忽然生出能解百毒的草药。北俱芦洲的积雪下,探出无数冬眠后苏醒的幼苗。
玉虚殿的奏摺渐渐少了,张兴东常坐在殿外的石阶上,看人间炊烟升起。太白金星发现,玉帝袖中的虎头鞋不知何时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捧混着海水、火山灰和冰雪的泥土,泥土里,正躺着几粒刚刚萌芽的种子。
“它们会长大的。”张兴东对着虚空轻声说道,像是在对那些曾经的哭嚎作答,又像是在对自己那颗从胶东半岛带来的、永远为凡俗跳动的心说。风从云端掠过,带着人间的气息,吹起他衣角的五谷纹,在星辉里轻轻颤动。
喜欢玉皇大帝转世之长生诀续!
紫微星垣的玉虚殿上,琉璃灯盏映着张兴东鬓角新添的银丝。他正将一枚冰晶镇纸轻按在云纹奏摺上,那是东海龙王昨夜呈来的急报——三千年未遇的海啸正吞噬着蓬莱仙岛边缘的凡俗渔村。案头堆叠的奏摺里,南瞻部洲的蝗灾、北俱芦洲的雪封、西牛贺洲的瘟疫,字字都浸着人间烟火里的哭嚎。
“陛下,卷帘大将已率天兵在东海布下十二重水幕阵。”太白金星捧着拂尘的手微微发颤,“只是凡人身骨脆弱,怕是……”
张兴东起身时,腰间的玄珠玉带发出清越的鸣响。这具躯体自他舍弃人间姓名“张兴东”、登临玉皇之位已历万载,可每次听见“凡人身骨”四字,总觉心口那处属于胶东半岛庄稼汉的旧伤还在隐隐作痛。他记得十五岁那年,黄河决堤时自己死死抱住的那根浮木,木头上还缠着邻村王寡妇家三岁娃的虎头鞋。
“传旨,调兜率宫千年雪莲十株,令药王菩萨率百草仙童赴东海义诊。”他望着殿外流转的星云,声音里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却在转身时对着金星低声补充,“让雷公电母缓三日再行布雨,等灾民迁到高地再说。”
太白金星叩首时,瞥见玉帝袍角绣着的五谷纹——那是他登基后亲自添绣的纹样,取的是人间“五谷丰登”之意。万年来,天宫仪仗几经翻新,唯有这处细节从未变过。
三日后,东海之滨的临时帐棚里,张兴东化作游方道士的模样。他看着药王菩萨将雪莲汁混入米汤,喂给面黄肌瘦的孩童,忽然听见身后传来压抑的啜泣。一个瞎眼老妪正用枯柴似的手摸着废墟,那里曾是她的渔铺,如今只剩半截烧焦的船桨。
“婆婆,往这边走,粥棚在东头。”他伸手去扶,老妪却执拗地摇头,从怀里掏出个油布包,里面是几块碎银和一张泛黄的全家福。照片上梳麻花辫的姑娘笑靥如花,是去年死于海难的孙女。
当晚,玉虚殿的星图前,张兴东指尖划过东海的坐标。千里眼呈来的水镜里,老妪正把碎银分给更年幼的孤儿。他忽然想起自己做村医的父亲,那年瘟疫横行,父亲把最后一剂草药给了素不相识的货郎,自己却咳着血倒在药碾旁。
“启禀陛下,西天如来差迦叶尊者送经卷至。”卷帘大将的通报打断了他的思绪。展开鎏金经卷,里面记载着天地轮回的定数——凡界每千年必有大劫,此乃平衡阴阳的天道。
张兴东将经卷重重拍在案上,琉璃镇纸震得跳起。案头那盏长明灯是他从人间带来的,灯芯用的是母亲临终前纺的棉线,万年来从未熄灭。“天道若只讲平衡,何必要留着这颗心?”他声音发哑,袖口沾着的人间尘土落在金砖上,竟生出几株青翠的禾苗。
七日后,南海紫竹林。观音菩萨看着张兴东指尖凝结的甘露,那水珠里映着无数凡人的生老病死。“陛下可知,强行扭转灾劫,会折损自身修为?”
张兴东望着竹林外掠过的流星,那是又一个凡人的魂魄正在前往轮回。“我记得做樵夫时,曾救过一只断翅的山雀。它后来总在我砍柴的路上撒些野果。”他笑起来眼角有细纹,“菩萨你看,凡俗众生从不是只等着被怜悯的。”
当他挥手撤去东海的水幕阵,任由海啸漫过无人的滩涂时,云端的天兵看见他们的玉帝正弯腰,将一枚从废墟里拾起的虎头鞋轻轻放入袖中。鞋面上的金线已被海水泡得发暗,却在触及他掌心的刹那,透出一点微弱的暖光。
三日后,南瞻部洲的蝗灾突然转向,群蝗扑入火山口的景象被农夫们绘成壁画。西牛贺洲的瘟疫里,忽然生出能解百毒的草药。北俱芦洲的积雪下,探出无数冬眠后苏醒的幼苗。
玉虚殿的奏摺渐渐少了,张兴东常坐在殿外的石阶上,看人间炊烟升起。太白金星发现,玉帝袖中的虎头鞋不知何时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捧混着海水、火山灰和冰雪的泥土,泥土里,正躺着几粒刚刚萌芽的种子。
“它们会长大的。”张兴东对着虚空轻声说道,像是在对那些曾经的哭嚎作答,又像是在对自己那颗从胶东半岛带来的、永远为凡俗跳动的心说。风从云端掠过,带着人间的气息,吹起他衣角的五谷纹,在星辉里轻轻颤动。
喜欢玉皇大帝转世之长生诀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