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月川的话语如同在暗流汹涌的湖面投入一颗定石,虽未平息所有波澜,却暂时划定了争论的边界。
他将褚英传那惊世骇俗的“弃守”之策,从纯粹的理念之争,拉回到了需要具体谋划的现实层面。
议庭内灼热的空气似乎冷却了几分,但那份沉重的压力,却更加精准地落在了褚英传的肩头。
褚英传深吸一口气,他能感受到父亲那依旧锐利如刀的目光,熊震那混杂着期盼与恐惧的复杂注视,以及狼王那深不见底、静待下文的审视。
他知道,仅仅提出方向远远不够,他必须用缜密的细节,将这看似“懦弱”的撤退,编织成一张足以困住雄狮的死亡之网。
他向前微踏一步,身形在跳跃的火光中显得更加挺拔,声音沉稳而清晰,开始勾勒撤退路线的骨架:
“陛下明鉴,父帅、熊王陛下所虑极是。
撤退,绝非溃逃,而是一场有序的战略转移,其目的在于保存我军主力,并将未来的战场,塑造成利于我而不利于敌的形态。”
他转向一侧墙上那幅巨大的、标注着无数符号的北境军事地图,手指精准地点在代表熊穴城的标记上。
“第一步,撤退序列。当以伤员、重要工匠及非必要文职人员为先,
由熊灵族熟悉地形的部队护送,沿官道分批、分时段向相思泉转移。
此举可示敌以弱,麻痹辛霸,使其误判我军意图,或以为我军心涣散。”
他的手指沿着地图上的线条向北移动。
“第二步,主力梯次阻击。
由我狼族轻骑与熊族精锐斧兵混编,组成数支机动灵活的阻击兵团,
依托熊穴城以北的‘黑森林’、‘断脊峡谷’、‘咆哮河渡口’这三处天然险隘,
进行梯次防御、节节抵抗。不求歼敌,
只求最大限度地迟滞敌军先锋,消耗其锐气,并精确探查其主力构成与进攻节奏。
每一处阻击点,坚守预定时间后,即行后撤,与下一道防线汇合。”
他的手指最终重重地点在了地图最北端,那片被标记为狼国边境的区域——相思泉。
“第三步,也是最终目的,稳固相思泉防线。”他的目光扫过众人,
“相思泉并非孤城。其地依山傍水,饮雪按我的方略经营至今,早已构筑起纵深的防御体系——
‘狼牙’、‘鹰喙’、‘熊掌’三大主堡互为犄角,其间暗道、壕沟、陷坑、箭塔林立。
我军主力后撤至此,并非龟缩防守,而是以此为核心,配合外围游击,形成一个巨大的血肉磨盘。”
他看向熊震,语气带着一种令人信服的坚定:
“进王陛下,放弃土地是痛苦的,但请相信,这只是暂时的。
我们的撤退,会将辛霸的大军引入一个尴尬的境地——
他们兵力占优,却在我熟悉的边境地带无法完全展开;
他们补给线漫长,需要分兵守护,处处设防,而这漫长的补给线,将成为我们游击队最好的猎场!”
接着,他转向褚百雄,目光坦然:“父帅担心战火波及国境,永无宁日。
然而,正因在家门口作战,我军将士保家卫国之志将更为坚定,地形熟悉,补给相对便利。
相反,辛霸劳师远征,人地两生,久攻不下,其师必疲。
届时,主动权将悄然回到我们手中。”
最后,他迎向狼王深沉的目光,说出了最关键的部分——那“待机而动”的“机”在何处。
“至于陛下所问的‘战机’,”褚英传眼中闪过一丝锐利的光芒,“其一,在于辛霸后勤。
我已查明,狮灵国此次倾力出战,国内存粮支撑如此规模的大军长期在外,极限应在五到七个月之间。
只要我们能在相思泉一线坚守超过四个月,其后勤压力将急剧增大,军心必然浮动。”
“其二,在于狮灵国内。”他压低了声音,却如同投入静湖的石子,激起层层涟漪,
“狮灵王后谷烟穗虽已被我们带出,但其旧部势力仍在。
大执政官枫怜月所代表的圣灵教会,与辛霸代表的王权之间,并非铁板一块。
辛霸长期在外,国内权力必然出现真空。
我们或可设法,与某些……‘潜在的盟友’取得联系。”
他没有明说,但在场几人都明白,这指的可能是那位曾赠与他“述灵之刃”、身份神秘的馨馨姐,
或是那位心思难测的大执政官。
“其三,”褚英传的声音带着一种冰冷的决绝,
“在于辛霸本人!他性情霸烈,刚愎自用,久攻不下必然焦躁。
只要他露出破绽,比如亲临前线,或者分兵冒进,那就是我们集中全力,实施斩首或围歼其一部的最佳时机!
在相思泉我们的主场,我们更有机会创造这样的战机!”
他环视众人,总结道:“因此,撤退至相思泉,并非终点,而是起点。
是将一场看似绝望的防御战,转变为一场比拼耐力、智慧、甚至内部瓦解能力的综合较量。
我们放弃的是土地,我们要夺取的,是时间,是主动权,是……最终胜利的希望!”
一番长篇论述,条分缕析,将战略、战术、后勤、政治乃至敌方统帅性格都纳入考量,
构建了一个完整且极具说服力的作战蓝图。
这不再是一个少年冒险家的奇思妙想,而是一位深谋远虑的统帅,
在剖析局势后提出的、虽然痛苦却可能是唯一生路的战略抉择。
议庭内一片寂静。
熊震怔怔地看着地图,又看看褚英传,眼中的挣扎似乎缓和了一些,
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看到微弱曙光后的复杂情绪。
或许,这真的是熊灵族不至于血脉断绝的唯一机会?
褚百雄紧锁的眉头并未完全舒展。
他不得不承认,儿子的谋划比他想象的要周全得多,几乎考虑到了各个方面。
但他依然本能地抗拒着将国门作为主战场的那份巨大风险,这与他一生坚守的御敌于国门之外的信念相悖。
他只是沉默着,目光在地图与儿子之间游移。
最终,所有人的目光再次投向狼王郎月川。
他才是最终拍板之人。
狼王缓缓站起身,走到巨大的地图前,目光深邃地凝视着,
那条从熊穴城蜿蜒至相思泉的撤退路线,以及相思泉那片被重点标记的防御区域。
他的手指,轻轻划过“相思泉”三个字,久久不语。
整个议庭,落针可闻,都在等待着他的决断。
良久,郎月川终于转过身,他的脸上看不出喜怒,但眼神中却有一种做出了重大抉择后的沉静。
“非常之时,行非常之事。”他缓缓开口,声音不高,却如同烙印般刻入每个人心中,
“褚英传所呈方略,虽有险处,然思虑周详,洞察深远,确为眼下破局之一线生机。”
他目光扫过褚百雄和熊震:“大将军之忧,进王之痛,我皆明了。
然,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今日之退,是为明日之进。”
他最终看向褚英传,眼神锐利如刀:“褚英传!”
“臣在!”褚英传心头一凛,躬身应道。
“朕命你,即刻根据此方略,细化各阶段部署,厘清人员、物资调配,拟定阻击兵团编成与作战要领,
以及……与敌后‘潜在盟友’联络之可行方案。
三日之内,朕要看到详尽的作战计划!”
“臣,领旨!”褚英传沉声应诺,心中一块大石落地,取而代之的是沉甸甸的责任。
狼王又看向褚百雄和熊震:“大将军,熊王,全力配合。此战关乎北境存亡,望二位摒弃成见,同心协力。”
“遵旨!”褚百雄与熊震同时躬身。
战略的方向,终于在这一刻,被艰难地确定下来。一条充满荆棘与未知的撤退之路,即将开始。
而提出这条险路的褚英传,也将在这条路上,证明自己究竟是纸上谈兵的赵括,
还是能力挽狂澜的……真正王者之才。
他将褚英传那惊世骇俗的“弃守”之策,从纯粹的理念之争,拉回到了需要具体谋划的现实层面。
议庭内灼热的空气似乎冷却了几分,但那份沉重的压力,却更加精准地落在了褚英传的肩头。
褚英传深吸一口气,他能感受到父亲那依旧锐利如刀的目光,熊震那混杂着期盼与恐惧的复杂注视,以及狼王那深不见底、静待下文的审视。
他知道,仅仅提出方向远远不够,他必须用缜密的细节,将这看似“懦弱”的撤退,编织成一张足以困住雄狮的死亡之网。
他向前微踏一步,身形在跳跃的火光中显得更加挺拔,声音沉稳而清晰,开始勾勒撤退路线的骨架:
“陛下明鉴,父帅、熊王陛下所虑极是。
撤退,绝非溃逃,而是一场有序的战略转移,其目的在于保存我军主力,并将未来的战场,塑造成利于我而不利于敌的形态。”
他转向一侧墙上那幅巨大的、标注着无数符号的北境军事地图,手指精准地点在代表熊穴城的标记上。
“第一步,撤退序列。当以伤员、重要工匠及非必要文职人员为先,
由熊灵族熟悉地形的部队护送,沿官道分批、分时段向相思泉转移。
此举可示敌以弱,麻痹辛霸,使其误判我军意图,或以为我军心涣散。”
他的手指沿着地图上的线条向北移动。
“第二步,主力梯次阻击。
由我狼族轻骑与熊族精锐斧兵混编,组成数支机动灵活的阻击兵团,
依托熊穴城以北的‘黑森林’、‘断脊峡谷’、‘咆哮河渡口’这三处天然险隘,
进行梯次防御、节节抵抗。不求歼敌,
只求最大限度地迟滞敌军先锋,消耗其锐气,并精确探查其主力构成与进攻节奏。
每一处阻击点,坚守预定时间后,即行后撤,与下一道防线汇合。”
他的手指最终重重地点在了地图最北端,那片被标记为狼国边境的区域——相思泉。
“第三步,也是最终目的,稳固相思泉防线。”他的目光扫过众人,
“相思泉并非孤城。其地依山傍水,饮雪按我的方略经营至今,早已构筑起纵深的防御体系——
‘狼牙’、‘鹰喙’、‘熊掌’三大主堡互为犄角,其间暗道、壕沟、陷坑、箭塔林立。
我军主力后撤至此,并非龟缩防守,而是以此为核心,配合外围游击,形成一个巨大的血肉磨盘。”
他看向熊震,语气带着一种令人信服的坚定:
“进王陛下,放弃土地是痛苦的,但请相信,这只是暂时的。
我们的撤退,会将辛霸的大军引入一个尴尬的境地——
他们兵力占优,却在我熟悉的边境地带无法完全展开;
他们补给线漫长,需要分兵守护,处处设防,而这漫长的补给线,将成为我们游击队最好的猎场!”
接着,他转向褚百雄,目光坦然:“父帅担心战火波及国境,永无宁日。
然而,正因在家门口作战,我军将士保家卫国之志将更为坚定,地形熟悉,补给相对便利。
相反,辛霸劳师远征,人地两生,久攻不下,其师必疲。
届时,主动权将悄然回到我们手中。”
最后,他迎向狼王深沉的目光,说出了最关键的部分——那“待机而动”的“机”在何处。
“至于陛下所问的‘战机’,”褚英传眼中闪过一丝锐利的光芒,“其一,在于辛霸后勤。
我已查明,狮灵国此次倾力出战,国内存粮支撑如此规模的大军长期在外,极限应在五到七个月之间。
只要我们能在相思泉一线坚守超过四个月,其后勤压力将急剧增大,军心必然浮动。”
“其二,在于狮灵国内。”他压低了声音,却如同投入静湖的石子,激起层层涟漪,
“狮灵王后谷烟穗虽已被我们带出,但其旧部势力仍在。
大执政官枫怜月所代表的圣灵教会,与辛霸代表的王权之间,并非铁板一块。
辛霸长期在外,国内权力必然出现真空。
我们或可设法,与某些……‘潜在的盟友’取得联系。”
他没有明说,但在场几人都明白,这指的可能是那位曾赠与他“述灵之刃”、身份神秘的馨馨姐,
或是那位心思难测的大执政官。
“其三,”褚英传的声音带着一种冰冷的决绝,
“在于辛霸本人!他性情霸烈,刚愎自用,久攻不下必然焦躁。
只要他露出破绽,比如亲临前线,或者分兵冒进,那就是我们集中全力,实施斩首或围歼其一部的最佳时机!
在相思泉我们的主场,我们更有机会创造这样的战机!”
他环视众人,总结道:“因此,撤退至相思泉,并非终点,而是起点。
是将一场看似绝望的防御战,转变为一场比拼耐力、智慧、甚至内部瓦解能力的综合较量。
我们放弃的是土地,我们要夺取的,是时间,是主动权,是……最终胜利的希望!”
一番长篇论述,条分缕析,将战略、战术、后勤、政治乃至敌方统帅性格都纳入考量,
构建了一个完整且极具说服力的作战蓝图。
这不再是一个少年冒险家的奇思妙想,而是一位深谋远虑的统帅,
在剖析局势后提出的、虽然痛苦却可能是唯一生路的战略抉择。
议庭内一片寂静。
熊震怔怔地看着地图,又看看褚英传,眼中的挣扎似乎缓和了一些,
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看到微弱曙光后的复杂情绪。
或许,这真的是熊灵族不至于血脉断绝的唯一机会?
褚百雄紧锁的眉头并未完全舒展。
他不得不承认,儿子的谋划比他想象的要周全得多,几乎考虑到了各个方面。
但他依然本能地抗拒着将国门作为主战场的那份巨大风险,这与他一生坚守的御敌于国门之外的信念相悖。
他只是沉默着,目光在地图与儿子之间游移。
最终,所有人的目光再次投向狼王郎月川。
他才是最终拍板之人。
狼王缓缓站起身,走到巨大的地图前,目光深邃地凝视着,
那条从熊穴城蜿蜒至相思泉的撤退路线,以及相思泉那片被重点标记的防御区域。
他的手指,轻轻划过“相思泉”三个字,久久不语。
整个议庭,落针可闻,都在等待着他的决断。
良久,郎月川终于转过身,他的脸上看不出喜怒,但眼神中却有一种做出了重大抉择后的沉静。
“非常之时,行非常之事。”他缓缓开口,声音不高,却如同烙印般刻入每个人心中,
“褚英传所呈方略,虽有险处,然思虑周详,洞察深远,确为眼下破局之一线生机。”
他目光扫过褚百雄和熊震:“大将军之忧,进王之痛,我皆明了。
然,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今日之退,是为明日之进。”
他最终看向褚英传,眼神锐利如刀:“褚英传!”
“臣在!”褚英传心头一凛,躬身应道。
“朕命你,即刻根据此方略,细化各阶段部署,厘清人员、物资调配,拟定阻击兵团编成与作战要领,
以及……与敌后‘潜在盟友’联络之可行方案。
三日之内,朕要看到详尽的作战计划!”
“臣,领旨!”褚英传沉声应诺,心中一块大石落地,取而代之的是沉甸甸的责任。
狼王又看向褚百雄和熊震:“大将军,熊王,全力配合。此战关乎北境存亡,望二位摒弃成见,同心协力。”
“遵旨!”褚百雄与熊震同时躬身。
战略的方向,终于在这一刻,被艰难地确定下来。一条充满荆棘与未知的撤退之路,即将开始。
而提出这条险路的褚英传,也将在这条路上,证明自己究竟是纸上谈兵的赵括,
还是能力挽狂澜的……真正王者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