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4章 进山-《四合院之重启的柱子》

  何雨柱听到赵有义这么说,连忙拱手说道:“多谢赵叔您的抬爱,我知道您是真心想教我,只是我实在没有这个福分啊。”

  赵有义见何雨柱如此谦逊,也不再多说什么,只是笑了笑,然后继续去整理他的工具了。

  赵有义将枪支保养好后,先是拿起几把砍刀、斧头和锯子,仔细地磨了磨,让它们的刃口变得更加锋利。

  完成这些准备工作后,赵有义才缓缓地将那个精致的皮袋子拎到身旁。

  皮袋子看起来有些陈旧,但上面的纹路和装饰却透露出一种古朴的气息。

  赵有义轻轻解开袋子的口子,小心翼翼地将里面的东西取出来。

  当赵有义把袋子里的物品全部展现在眼前时,何雨柱不禁瞪大了眼睛,满脸好奇地凑上前去。

  只见袋子里装着一些奇怪的小工具,有鹿角、木棍,还有一些竟然是用骨头做成的钎子等。

  这些小工具的形状各异,有的像钩子,有的像锥子,有的则像是某种特殊的夹子,它们的表面都经过精心打磨,光滑而细腻,显然是经过了长时间的使用和保养。

  何雨柱对这些奇怪的小工具充满了好奇,他忍不住蹲下身子,仔细观察着它们。

  然后何雨柱就转头看向赵有义,疑惑地问道:“赵叔,这些小东西是什么啊?怎么这么奇怪?”

  赵有义满脸笑容地向何雨柱解释道:“柱子啊,这些东西可都是俺们放山人进山抬参时必不可少的家伙式啊!你看这对鹿角和这根短杆子,它们组合起来就是一个抬参用的架子,这红绳呢,叫做锁宝绳,是专门用来把棒槌缠住的,这样它就跑不掉啦!还有这两端有铜钱的红绳,它叫棒槌锁,能把棒槌杆牢牢地固定在架梁上,这样在挖参的时候就不容易断掉啦。另外,这鹿骨签子可是挖参时的重要工具哦,当我们越往下挖,参须就会越多,那些大型的工具就派不上用场了,这时候就得靠这鹿骨签子来小心地挖掘,以免伤到棒槌。”

  何雨柱听着赵有义的介绍,一边看着那些工具,一边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然后说道:“赵叔,原来这放山抬参还有这么多的讲究啊?”

  赵有义笑着回答道:“那可不,我刚才给你讲的还只是一些小型的工具呢,其实还有很多其他的家伙式,比如这用来清理杂物的快当剪子、快当锯、快当斧子和快当镐,它们都能让我们的工作更加方便快捷,还有这张皮子,它是专门用来在挖参时垫在身下的,这样可以保护我抬参的时候,身体不被地上的石头和树枝划伤,也防潮。

  何雨柱听到赵有义所言,心中豁然开朗,赶忙拱手作揖,感激地说道:“多谢赵叔指点迷津,小侄受益匪浅。”

  就在这时,三个伙计从屋内走了出来,其中一人高声喊道:“赵把头,干粮都已经准备好了。”

  赵有义闻声,转身朝着拴狗的角落走去,他熟练地解开绳索,将几条猎犬牵到了众人面前。

  这些猎犬个个精神抖擞,毛色光亮,显然是经过精心饲养和训练的。

  一旁的李满贵看到这一幕,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不易察觉的笑容。

  李满贵深知赵有义此举的深意,于是迈步走到何雨柱和吴厚朴身边,轻声问道:“柱子、厚朴,你们可知道赵把头为何只叫了三个伙计一同去放山呢?”

  吴厚朴和何雨柱对视一眼,两人皆是一脸茫然,不约而同地摇了摇头,齐声回答道:“不知道啊,还望您不吝赐教。”

  就在这个时候,李满贵突然开口说道:“赵把头肯定知道他得带上咱们三个,所以他们才特意凑成了一个双数,毕竟放山这事儿有个讲究,进山的时候得是单数,出山的时候得是双数,咱们可不能坏了这规矩啊!我看啊,咱们三个得主动跟赵把头说一声,要求入伙才行。”

  何雨柱和吴厚朴听了李满贵的话,都纷纷点头表示赞同,于是,他们三人便紧跟着李满贵一同走到了赵有义的身旁。

  赵有义见他们走过来,心里自然也明白是怎么回事,但还是装作不知情的样子,一脸严肃地看着他们。

  何雨柱三人见状,连忙开口说道:“赵把头,我们听说您要去放山,能不能也带上我一个呀?”

  赵有义稍微犹豫了一下,然后才缓缓说道:“哦,是这样啊,行吧,既然你们都这么说了,那我就同意你们入伙吧,正好今天是个进山的好日子,咱们这就出发进山吧。”

  听到赵有义答应了,何雨柱三人都非常高兴,齐声说道:“谢谢赵把头!”

  紧接着,赵有义开始把进山需要携带的物品分发给了在场的六个人,并嘱咐道:“大家都带上自己的东西,咱们现在就进山了!”

  何雨柱的背上背着分到的一把弓箭,手中紧握着一把大砍刀,紧紧地跟随着赵有义走出了屯子。

  赵有义领着六个人一路前行,终于来到了山脚下,到了这里,三个伙计停下脚步,对赵有义说道:“赵把头,我们去找棵合适的树吧。”

  赵有义点了点头,表示同意,并叮嘱道:“好的,你们去找棵直溜的树,千万别走麻达山了,那里太危险。”

  三个伙计听了赵有义的话,纷纷点头应是,然后转身离开队伍,去寻找合适的树木了。

  没过多久,只见那三个伙计匆匆忙忙地跑了回来。赵有义见状,连忙问道:“找到树了吗?”

  其中一个伙计喘着粗气回答道:“赵把头,我们找到了一棵直溜的榆树。”

  赵把头听后,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说道:“很好,那我们就去那棵榆树那里搭个庙,这样就可以进山了。”

  说罢,赵有义迈步向前,其他人见状,也紧跟着他朝那棵榆树走去。

  在这棵大榆树前,赵有义神情肃穆地坐北朝南,用三块石头精心搭建起一座简陋的山神庙。

  喜欢四合院之重启的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