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9章 那些事儿-《1981,文豪从返城知青开始》

  听孙朝阳不是说自己的诗集,小贾如释重负;“三石叔叔您说。”

  孙朝阳忽然笑道:“我们这辈的很多作家都是编辑出身,比如你父亲,还有陆遥,以前都在《延河》杂志社工作很多年,从他们手里出了很多好稿子和好作家。不过,不客气地说,如果要论培养作家,我比他们强太多了。哈哈,希望他们可以原谅我的狂妄。”

  小贾恭维:“我父亲说过三石叔叔确实是国内最顶尖的编辑。”

  “为什么呢?”孙朝阳解释说:“并不是我孙朝阳的水平高人一等,而且我采用了别的编辑所没有的方法。”

  小贾好奇,禁不住问:“什么方法?”

  “数据化,尤其是在我做网络文学编辑之后,数据更是评价一本书好坏的唯一标准。”孙朝阳侃侃道:“网络文学是绝对的市场化,数据化。一本连载小说,每一章更新之后,点击、推荐、收藏、订阅都直观地出现在后台,这可是读者的真金白银,我们只要一看数据就知道今天这个章节写得好不好,是否搞砸了。有的书很好,数据好也在意料之中。但有的书表面上看起来好像不怎么样,偏偏读者买账。我们编辑就要好好分析,分析他又有什么打动读者的点。这个工作干得多了,编辑的业务能力提高也非常快。”

  孙朝阳目光炯炯地看着小贾:“芊芊,我之所以这么说,并不是想炫耀什么。我只是想说,对于网络文学的认识,我站的编辑是国内最好的,也只得信任的。那么,你信任我吗?”

  小贾:“三石叔叔,我当然是信任你的,你说什么我就做什么。”

  既然她愿意听自己的话就好办了,孙朝阳也不隐瞒,道:“芊芊,其实在长篇小说创作上你没有天赋,写的东西不好看,要想在网络文学上发展,很难很难。天赋这种东西看不见摸不着,不是后天学习就能弥补的。对,我可以肯定这点,你写不出来的。因为你没有小说家必备的瑰丽的想象力,没有必须的创造力。”

  贾芊芊心中一沉,难过极了,闭嘴不说话,但神色中却带着不甘心。

  孙朝阳敏锐地捕捉到她的微表情吗,这才缓缓道:“长篇小说的创作难度很高,吃天赋,但并不是每个作家都必须写长篇小说啊,咱们可以写自己擅长的东西。刚才我不是发了很多资料给你吗,恰好你的历史知识储备不错,为什么不写那种东西呢?”

  贾芊芊疑惑:“三石叔叔,我不明白你要让我写什么。”

  孙朝阳话多,又扯到一边去:“对了,刘新武你认识吧,和你父亲同为矛盾文学奖得主,两人也是朋友。从九十年代开始,他就不写小说了,而是搞红学研究。他的戏说红楼的书卖得很好,还上了央视《百家讲坛》,焕发了事业的第二春。”

  小贾点点头:“怎么可能不知道,刘叔叔很红的,我看过他的书。”

  孙朝阳侃侃谈道:“老刘的红楼研究表面上看起来好像非常不得了,读者在阅读的时候不禁感慨,竟然可以这么解读,想不到红楼梦里还深藏着这样的秘密,难得作家都挖掘出来了,真了不起。可落到我们专业作家和编辑的眼中,这种东西写起来并不难。不但不难,相反很简单。”

  贾芊芊倒是好奇:“不难吗?”

  “对,很简单。”孙朝阳回答说:“老刘的红楼解密,实际上并不是什么研究成果,而是先弄个结论,然后在原着里找论据,属于是先射箭,然后画靶子,反正总能牵强附会找到证据。”

  “好像是这样。”贾芊芊虽然没有什么文学创作才能,但学历高,本身水平不低,顿时明白,忍不住笑道:“我听说,新武叔叔在写红楼解密的时候,三石叔叔你提供过不少帮助的,你这不是在否定自己吗?”

  孙朝阳有点尴尬,干咳一声:“没有,没有,我的意思是,作家要想成名,一是选对题材,二是贴合自己的特长,并不一定要去死磕长篇小说。契诃夫的小说写得好吧,大文豪吧,你让他写长篇小说,估计要坏菜。芊芊,你的才能不在长篇上面,咱们为什么不换合思路呢?刚我说你没有创造力合想象力,不能在一张白纸上画出美丽的图画。那么,我们为什么不拿个描红本出来,一笔一笔按部就班填上去,没准就成了。”

  他说出自己的目的:“刚才我不是给了这么多资料吗,你下来看一下,用通俗的语言写一个明朝的通史,这事对你应该很简单吧。”

  小贾一脸迷惘:“我从小就看史料,如果用自己的语言写一本明朝的通史应该很简单,也不累。但是,这样的书,读者愿意看吗?”

  “怎么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