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心里嘀咕着,掏出卷尺认真测量:报箱底部距地 62 厘米,成年人取信尚且需要弯腰,更别说小区里那些腿脚不便、腰杆僵硬的老人了。
他想起住在 2 单元的王大爷,前几天聊天时还说自己腰不好,弯腰超过五分钟就直不起来;还有 5 单元的李阿姨,腿脚不便常年拄着拐杖,这样的高度对她来说,取一次信简直是种折磨。“改造就是为了方便居民,尤其是老年人,怎么能在这种细节上疏忽?” 赵承平心里有些自责,立刻掏出手机拨通了施工方负责人老陈的电话。
“老陈,3 号楼和 5 号楼前的报箱高度有问题,老年人取信太费劲,你赶紧安排人过来调整。” 电话那头的老陈有些不解:“赵组长,报箱都是按标准尺寸安装的,应该没问题吧?”“标准是死的,人是活的。” 赵承平的语气带着一丝急切,“咱们小区老年人多,报箱底部至少要抬高到 80 厘米,再在旁边加个简易扶手,方便老人借力。”
老陈拗不过他,只好答应第二天派人来整改。挂了电话,赵承平又在小区里转了一圈,发现其他几栋楼的报箱都是同样的高度。他掏出笔记本,在上面详细记录:“所有楼栋报箱底部距地 62 厘米,老年人取信需弯腰,存在不便。整改要求:底部抬高至 80 厘米,每排报箱旁加装 1.2 米高扶手,扶手直径 3.5 厘米,便于抓握。”
第二天一早,施工队就带着工具和材料来了。赵承平全程在现场监督,看着工人先将报箱逐个拆下,重新焊接支架,再小心翼翼地将报箱固定在新支架上。“再抬高两厘米,对,刚好 80 厘米。” 他站在一旁指挥,手里拿着卷尺反复测量,确保每个报箱的高度都精准无误。扶手安装时,他特意让工人选用了防滑材质,还在扶手顶端加装了圆滑的封头,避免老人不小心磕碰受伤。
“赵组长,您真是太细心了,连扶手的材质都考虑到了。” 施工队的年轻工人忍不住赞叹。赵承平笑了笑:“这些细节直接关系到居民的使用体验,尤其是老年人,安全和方便最重要。” 他试着抓了抓扶手,粗细适中,防滑纹路清晰,心里踏实了不少。
整改完成后,赵承平特意请住在附近的王大爷来试试。王大爷拄着拐杖走到报箱前,不用弯腰就能轻松打开报箱门,还能顺手扶住旁边的扶手保持平衡。“太好了,小赵,这下取信方便多了!” 王大爷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握着扶手的手轻轻摩挲着,“你真是把我们老年人的需求放在心上了。” 看着老人舒心的样子,赵承平心里暖暖的 —— 他知道,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调整,却能给居民的生活带来实实在在的便利。
这件事很快在小区里传开了,居民们都对赵承平的细心赞不绝口。之后每次他在小区巡查,总会有居民热情地跟他打招呼。有一次,他正在检查绿化灌溉情况,住在 1 号楼的张阿姨提着一个保温桶走过来:“赵组长,天这么热,快喝点绿豆汤解暑。” 说着就给她倒了一杯,绿豆汤清凉甘甜,顺着喉咙往下滑,瞬间驱散了满身的燥热。还有一次,他蹲在地上查看草坪的生长情况,一位老大爷拿着一瓶矿泉水递过来:“小伙子,歇会儿再忙,别累坏了身体。”
居民们的关心让赵承平心里充满了动力,但他也没忘记还有一件重要的事 —— 绿化养护。小区里新栽的樱花树、冬青和月季,还有刚铺好的草坪,都是居民们休闲观赏的宝贝,可很多居民不知道怎么养护,要是因为养护不当枯萎了,实在太可惜。“得请专业人士来给大家讲讲养护知识。” 赵承平心里盘算着,立刻联系了之前负责小区绿化的园林队队长老周。
老周很爽快地答应了,约定周末上午在小区小花园里开展养护知识讲座。赵承平提前在小区公告栏贴了通知,还在业主群里反复提醒大家。周末那天,小花园里挤满了居民,有拄着拐杖的老人,有带着孩子的年轻父母,还有热心的退休职工。
工程验收的通知下达时,赵承平的笔记本已经记满了密密麻麻的整改记录,连页边空白处都贴满了黄色便签。但他没有丝毫松懈 —— 验收不是终点,居民的满意才是最终标准。“得让居民们亲自来检查,他们生活在这里,最清楚哪里需要改进。” 他心里盘算着,立刻联系社区刘主任,组织了一场 “居民代表验收会”,邀请了十位不同年龄段的居民代表,有拄着拐杖的老人,有带着孩子的年轻父母,还有热心公益的退休职工。
验收当天,天朗气清,秋风吹得小区里的樱花树叶沙沙作响。上午九点,居民代表们准时在小区门口集合。赵承平穿着那件洗得发白的灰色夹克衫,手里拿着厚厚的验收清单和笔记本,笑着对大家说:“今天辛苦各位了,咱们就当逛自己家一样,哪里不满意、哪里需要改进,都尽管说,我一定记下来整改。”
“赵组长,你太客气了,这小区改造得这么好,我们高兴还来不及呢!” 说话的是住在 3 号楼的王大爷,他拄着枣木拐杖,脸上满是笑容。旁边的李阿姨抱着刚上幼儿园的小孙子附和道:“是啊,以前的破小区,现在变得这么漂亮,多亏了你。” 赵承平摆摆手:“这是我们应该做的,改造好不好,还得你们说了算。”
一行人沿着崭新的主干道慢慢往前走,路面平整光滑,倒映着蓝天白云。居民们一边走一边称赞:“这路修得真平整,再也不用担心下雨天踩泥坑了。”“你看这路灯,亮堂多了,晚上散步也放心。” 赵承平跟在旁边,认真听着大家的反馈,时不时在笔记本上记录。走到小花园时,张阿姨指着新开的月季说:“这花养得真好,五颜六色的,看着就舒心。” 志愿养护队的李大爷补充道:“多亏了赵组长请的园林师傅,教了我们不少养护技巧,我们每天都来浇水施肥。”
穿过小花园,就到了健身区。彩色的健身器材在阳光下格外显眼,几个孩子正在家长的陪同下玩耍,笑声清脆。居民们围了过来,有的试着转动太极推揉器,有的坐在漫步机上前后摆动。“这器材质量真不错,比以前公园的还结实。” 一位退休职工说道。赵承平心里正踏实,突然听到王大爷皱着眉头说:“赵组长,这健身区的地面是水泥地,太硬了。”
他心里咯噔一下,顺着王大爷指的方向看去,健身区的地面是和小区主干道一样的水泥地,虽然平整,但确实缺乏缓冲。“您是说……” 赵承平蹲下身,用手摸了摸地面。王大爷拄着拐杖,指了指正在玩耍的孩子:“你看这些小孩子,跑跳打闹的,万一不小心摔倒了,水泥地多硬啊,肯定会受伤。要是能铺一层软胶就好了,能起到缓冲作用。”
旁边的李阿姨也赶紧说道:“是啊是啊,我家小孙子就爱在这里跑,我每次都提心吊胆的。软胶地面安全,我们也能放心让孩子玩。” 其他居民代表也纷纷附和:“王大爷说得对,安全第一,铺软胶很有必要。”“花不了多少钱,却能大大降低受伤风险,值得。”
赵承平的心里涌起一股愧疚 —— 他之前只关注了健身器材的稳固性,却忽略了地面的安全性。“您说得太对了,是我考虑不周。” 他立刻掏出笔记本,在上面重重写下:“健身区地面为水泥地,缺乏缓冲,建议铺设软胶,防止孩子摔倒受伤”,还用红笔在旁边画了个五角星,标注 “紧急整改”。“王大爷,李阿姨,你们放心,这个问题我明天就安排整改,一定给孩子们一个安全的活动环境。”
王大爷满意地点点头:“赵组长,你办事我们放心。” 赵承平看着孩子们在健身区欢快奔跑的身影,心里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尽快铺好软胶地面,不能让孩子们冒着受伤的风险玩耍。
验收会结束后,居民代表们对改造工程总体非常满意,只提出了健身区铺软胶、部分花坛缺少护栏等三个小问题。赵承平把这些问题整理成清单,当天下午就召开了整改协调会。“健身区软胶地面必须尽快落实,其他问题也要在三天内整改完毕。” 他对施工队老陈说。老陈有些为难:“赵组长,软胶地面需要测量、定制、铺设,时间太紧了,能不能等验收后再弄?”“不行!” 赵承平的语气坚定,“验收是为了让居民住得舒心安全,这个问题不解决,验收过了也没意义。我明天一早就安排人测量,你联系厂家定制软胶,越快越好。”
第二天一早,赵承平就带着施工队的测量员来到健身区。测量员拿着卷尺,仔细测量健身区的面积,赵承平在旁边帮忙扶着卷尺,时不时核对数据。“长度 15 米,宽度 8 米,总面积 120 平方米。” 测量员报出数据,赵承平赶紧记在笔记本上。“软胶的厚度要选 5 厘米的,这种厚度缓冲效果最好,孩子摔倒也不会受伤。” 他特意叮嘱老陈。
老陈联系了几家软胶厂家,对比了质量和价格后,选定了一家口碑不错的厂家,约定三天后送货安装。
小区改造工程正式通过验收那天,居民们在小花园里放起了鞭炮,欢呼声和掌声久久回荡。赵承平站在人群边缘,看着崭新的楼栋、平整的道路、鲜艳的绿化和孩子们欢快的身影,眼角微微发热。他没有久留,只是悄悄转身,背着那个陪伴了他整个改造过程的帆布工具包,踏上了回单位的路。
办公室里,阳光透过百叶窗洒在桌面上,尘埃在光柱里轻轻飞舞。桌上早已堆起了一座 “资料山”—— 厚厚的施工记录、验收报告、居民反馈表、整改通知书,还有他那个写满密密麻麻字迹的笔记本,都静静地躺在那里,像是在等待着最后的收尾。赵承平放下工具包,揉了揉酸胀的肩膀,深深吸了口气。这几个月来,他每天早出晚归,跑工地、协调问题、听居民意见,神经一直紧绷着,如今终于可以静下心来整理这些资料了。
他先把所有资料全部摊开在办公桌上和旁边的空地上,分门别类地摆放:施工记录按时间顺序排好,从最初的场地平整到最后的软胶铺设,厚厚的一摞有半人高;验收报告按楼栋和项目分类,每一份都盖着鲜红的印章;居民反馈表单独放在一边,上面还有居民们密密麻麻的签名和手写意见;整改通知书则和对应的整改后的验收单放在一起,形成完整的闭环。
整理施工记录时,他的手指拂过一张张泛黄的纸张,每一页都记录着施工的点点滴滴:3 月 15 日,1 号楼外墙开始翻新;4 月 20 日,楼道照明更换完成;5 月 8 日,管线改造启动;6 月 12 日,道路翻修开始;7 月 5 日,绿化工程进场;8 月 10 日,健身区软胶铺设完毕…… 每一个日期,每一项记录,都勾起了他的回忆。他想起了雨季里连夜抢修破裂水管的夜晚,想起了和居民们一起清理楼道杂物的场景,想起了为了报箱高度和施工方反复沟通的细节,心里涌起一股复杂的情绪 —— 有辛苦,有疲惫,但更多的是满满的成就感。
有一张施工记录上,还沾着点点水泥渍,那是他在检查地基施工时不小心蹭上的。他轻轻擦拭着,仿佛又回到了那个烈日炎炎的午后,手里拿着测土仪,在工地上来回走动,汗水浸湿了工装,却丝毫不敢懈怠。“这些都是最珍贵的回忆啊。” 他心里想着,把这张记录小心翼翼地放进文件袋里。
整理居民反馈表时,他看到了王大爷的手写意见:“报箱高度调整后,取信方便多了,感谢赵组长的细心。” 还有李阿姨的留言:“健身区软胶地面很安全,孩子玩耍很放心。” 看着这些朴实的文字,赵承平的心里暖暖的。他想起了验收时居民们满意的笑容,想起了巡查时大家递来的矿泉水和绿豆汤,这些都成了他工作中最珍贵的动力。
最耗时的是分类归档。他准备了三个蓝色的文件盒,分别贴上 “施工资料”“验收资料”“居民反馈与整改资料” 的标签。每一份资料都要仔细核对、编号、装订,再放进对应的文件盒里。施工资料里,他把图纸、合同、进度表、材料检测报告等一一归类;验收资料里,按楼栋和项目整理,每一份都附有详细的验收照片;居民反馈与整改资料里,把居民的意见和对应的整改措施、整改后的照片放在一起,形成完整的档案。
整理到第三天下午,三个文件盒终于被装满了。他把文件盒搬到书架上,整齐地排列着,蓝色的盒子在书架上格外显眼。他后退了几步,看着这三个沉甸甸的文件盒,心里满是踏实感。这些资料不仅是小区改造工程的完整记录,更是他对居民们的承诺和责任的见证。每一份文件,都凝聚着他的心血和汗水;每一页记录,都承载着居民们的期待和信任。
小区改造资料归档完成的第三天,赵承平难得休了个完整的周末。
可这份闲适没持续多久,周一刚一上班,领导就把他叫到了办公室:“承平,有个新任务交给你 —— 城区五处公共厕所改造,这些公厕年代久远,设施陈旧,居民意见很大,你得把这个民生实事办好。”
接过任务文件,赵承平的目光落在 “公共厕所改造” 几个字上。他知道,公厕虽小,却是关乎居民日常生活的大事。文件里附了五处公厕的地址,最旧的一处位于老城区的巷子里,建成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放心吧领导,我一定尽快摸清情况,拿出改造方案。” 他握紧文件,心里已经盘算着下午就去现场勘查。
下午两点,赵承平背着帆布工具包,骑着电动车出发了。第一站就是那处最旧的公厕,车子刚拐进狭窄的巷子,一股刺鼻的异味就扑面而来。他皱了皱眉,加快车速赶到公厕门口。眼前的景象让他心里一沉:公厕的外墙斑驳不堪,墙皮大面积脱落,露出里面暗红色的砖块,有些地方还长了青苔。门口的瓷砖碎裂了好几块,露出坑洼的水泥地面,下雨天肯定满是积水。
推开门,异味更加浓烈。昏暗的灯光下,墙壁上布满了污渍和乱涂乱画的痕迹,墙角堆着几片脱落的墙皮。他掏出笔记本,逐条记录:“外墙墙皮脱落约 80%,门口瓷砖碎裂 12 块,室内墙面污渍严重,照明亮度不足。” 走到隔间,他发现更严重的问题:六个隔间的门锁,有四个已经损坏,有的锁芯脱落,有的门板松动,关不上也打不开;冲水系统更是糟糕,按下按钮后,水流断断续续,有的甚至完全没反应,地面上积着污水,散发出难闻的气味。
“这条件也太差了。” 赵承平蹲下身,查看冲水管道,管道表面锈迹斑斑,用手轻轻一摸,指尖就沾上了一层红褐色的铁锈。他掏出卷尺,测量了管道直径,又从工具包里拿出扳手,试着拧了拧接口处的螺丝,螺丝早已锈死,稍微用力就有断裂的风险。“这些管道肯定得全部更换,不然改造了也用不了多久。” 他在笔记本上重重写下:“冲水管道锈蚀严重,需全部更换为不锈钢材质;隔间门锁 4 个损坏,需换新;照明系统亮度不足,需更换 LEd 灯。”
接下来的两天,赵承平跑遍了另外四处公厕。每一处都有不同的问题:有的公厕没有无障碍设施,残疾人如厕困难;有的地面坡度不够,污水排不出去;还有的公厕通风不良,异味难以消散。他把每一处的问题都详细记录在笔记本上,画了简易的平面图,标注出需要维修更换的部位,还估算了材料用量:“不锈钢水管 30 米,LEd 照明灯 15 盏,隔间门锁 20 个,防滑瓷砖 50 平方米……”
整理完勘查记录,赵承平连夜制定了改造方案。方案里明确了改造重点:水电线路全更换、破损设施全更新、增加无障碍设施、改善通风条件。第二天一早,他就召集施工队召开协调会:“这些公厕关系到居民的日常生活,改造标准不能降,水电线路必须符合规范,材料必须用合格产品,尤其是水管和电线,要经得起时间考验。”
改造工程启动那天,赵承平早早来到最旧的那处公厕。施工队已经开始拆除旧设施,电钻的轰鸣声打破了巷子的宁静。他没有离开,而是在现场盯着:工人拆除旧水管时,他提醒注意保护墙面;清理地面时,他要求把碎石和杂物分类堆放。“赵组长,您也太较真了,不就是个公厕改造吗?” 施工队的李师傅笑着说。“公厕改造是民生工程,再小的事也得认真办。” 赵承平蹲下身,查看地下水管的锈蚀情况,管道已经锈得薄如纸片,轻轻一碰就掉渣。“这水管必须全部换新,不能有任何侥幸心理。”
水电线路改造是最先进行的工序。赵承平拿着图纸,在各个施工点之间奔波,每天至少要跑遍五处公厕。在第三处公厕,他发现工人铺设的电线没有穿管保护,直接埋在了墙里。“不行,必须穿管!” 他立刻叫停施工,“电线直接埋在墙里,时间长了容易受潮短路,存在安全隐患。” 工人有些不情愿:“赵组长,穿管太麻烦了,还得耽误时间。”“安全第一,再麻烦也得按规范来。”
他想起住在 2 单元的王大爷,前几天聊天时还说自己腰不好,弯腰超过五分钟就直不起来;还有 5 单元的李阿姨,腿脚不便常年拄着拐杖,这样的高度对她来说,取一次信简直是种折磨。“改造就是为了方便居民,尤其是老年人,怎么能在这种细节上疏忽?” 赵承平心里有些自责,立刻掏出手机拨通了施工方负责人老陈的电话。
“老陈,3 号楼和 5 号楼前的报箱高度有问题,老年人取信太费劲,你赶紧安排人过来调整。” 电话那头的老陈有些不解:“赵组长,报箱都是按标准尺寸安装的,应该没问题吧?”“标准是死的,人是活的。” 赵承平的语气带着一丝急切,“咱们小区老年人多,报箱底部至少要抬高到 80 厘米,再在旁边加个简易扶手,方便老人借力。”
老陈拗不过他,只好答应第二天派人来整改。挂了电话,赵承平又在小区里转了一圈,发现其他几栋楼的报箱都是同样的高度。他掏出笔记本,在上面详细记录:“所有楼栋报箱底部距地 62 厘米,老年人取信需弯腰,存在不便。整改要求:底部抬高至 80 厘米,每排报箱旁加装 1.2 米高扶手,扶手直径 3.5 厘米,便于抓握。”
第二天一早,施工队就带着工具和材料来了。赵承平全程在现场监督,看着工人先将报箱逐个拆下,重新焊接支架,再小心翼翼地将报箱固定在新支架上。“再抬高两厘米,对,刚好 80 厘米。” 他站在一旁指挥,手里拿着卷尺反复测量,确保每个报箱的高度都精准无误。扶手安装时,他特意让工人选用了防滑材质,还在扶手顶端加装了圆滑的封头,避免老人不小心磕碰受伤。
“赵组长,您真是太细心了,连扶手的材质都考虑到了。” 施工队的年轻工人忍不住赞叹。赵承平笑了笑:“这些细节直接关系到居民的使用体验,尤其是老年人,安全和方便最重要。” 他试着抓了抓扶手,粗细适中,防滑纹路清晰,心里踏实了不少。
整改完成后,赵承平特意请住在附近的王大爷来试试。王大爷拄着拐杖走到报箱前,不用弯腰就能轻松打开报箱门,还能顺手扶住旁边的扶手保持平衡。“太好了,小赵,这下取信方便多了!” 王大爷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握着扶手的手轻轻摩挲着,“你真是把我们老年人的需求放在心上了。” 看着老人舒心的样子,赵承平心里暖暖的 —— 他知道,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调整,却能给居民的生活带来实实在在的便利。
这件事很快在小区里传开了,居民们都对赵承平的细心赞不绝口。之后每次他在小区巡查,总会有居民热情地跟他打招呼。有一次,他正在检查绿化灌溉情况,住在 1 号楼的张阿姨提着一个保温桶走过来:“赵组长,天这么热,快喝点绿豆汤解暑。” 说着就给她倒了一杯,绿豆汤清凉甘甜,顺着喉咙往下滑,瞬间驱散了满身的燥热。还有一次,他蹲在地上查看草坪的生长情况,一位老大爷拿着一瓶矿泉水递过来:“小伙子,歇会儿再忙,别累坏了身体。”
居民们的关心让赵承平心里充满了动力,但他也没忘记还有一件重要的事 —— 绿化养护。小区里新栽的樱花树、冬青和月季,还有刚铺好的草坪,都是居民们休闲观赏的宝贝,可很多居民不知道怎么养护,要是因为养护不当枯萎了,实在太可惜。“得请专业人士来给大家讲讲养护知识。” 赵承平心里盘算着,立刻联系了之前负责小区绿化的园林队队长老周。
老周很爽快地答应了,约定周末上午在小区小花园里开展养护知识讲座。赵承平提前在小区公告栏贴了通知,还在业主群里反复提醒大家。周末那天,小花园里挤满了居民,有拄着拐杖的老人,有带着孩子的年轻父母,还有热心的退休职工。
工程验收的通知下达时,赵承平的笔记本已经记满了密密麻麻的整改记录,连页边空白处都贴满了黄色便签。但他没有丝毫松懈 —— 验收不是终点,居民的满意才是最终标准。“得让居民们亲自来检查,他们生活在这里,最清楚哪里需要改进。” 他心里盘算着,立刻联系社区刘主任,组织了一场 “居民代表验收会”,邀请了十位不同年龄段的居民代表,有拄着拐杖的老人,有带着孩子的年轻父母,还有热心公益的退休职工。
验收当天,天朗气清,秋风吹得小区里的樱花树叶沙沙作响。上午九点,居民代表们准时在小区门口集合。赵承平穿着那件洗得发白的灰色夹克衫,手里拿着厚厚的验收清单和笔记本,笑着对大家说:“今天辛苦各位了,咱们就当逛自己家一样,哪里不满意、哪里需要改进,都尽管说,我一定记下来整改。”
“赵组长,你太客气了,这小区改造得这么好,我们高兴还来不及呢!” 说话的是住在 3 号楼的王大爷,他拄着枣木拐杖,脸上满是笑容。旁边的李阿姨抱着刚上幼儿园的小孙子附和道:“是啊,以前的破小区,现在变得这么漂亮,多亏了你。” 赵承平摆摆手:“这是我们应该做的,改造好不好,还得你们说了算。”
一行人沿着崭新的主干道慢慢往前走,路面平整光滑,倒映着蓝天白云。居民们一边走一边称赞:“这路修得真平整,再也不用担心下雨天踩泥坑了。”“你看这路灯,亮堂多了,晚上散步也放心。” 赵承平跟在旁边,认真听着大家的反馈,时不时在笔记本上记录。走到小花园时,张阿姨指着新开的月季说:“这花养得真好,五颜六色的,看着就舒心。” 志愿养护队的李大爷补充道:“多亏了赵组长请的园林师傅,教了我们不少养护技巧,我们每天都来浇水施肥。”
穿过小花园,就到了健身区。彩色的健身器材在阳光下格外显眼,几个孩子正在家长的陪同下玩耍,笑声清脆。居民们围了过来,有的试着转动太极推揉器,有的坐在漫步机上前后摆动。“这器材质量真不错,比以前公园的还结实。” 一位退休职工说道。赵承平心里正踏实,突然听到王大爷皱着眉头说:“赵组长,这健身区的地面是水泥地,太硬了。”
他心里咯噔一下,顺着王大爷指的方向看去,健身区的地面是和小区主干道一样的水泥地,虽然平整,但确实缺乏缓冲。“您是说……” 赵承平蹲下身,用手摸了摸地面。王大爷拄着拐杖,指了指正在玩耍的孩子:“你看这些小孩子,跑跳打闹的,万一不小心摔倒了,水泥地多硬啊,肯定会受伤。要是能铺一层软胶就好了,能起到缓冲作用。”
旁边的李阿姨也赶紧说道:“是啊是啊,我家小孙子就爱在这里跑,我每次都提心吊胆的。软胶地面安全,我们也能放心让孩子玩。” 其他居民代表也纷纷附和:“王大爷说得对,安全第一,铺软胶很有必要。”“花不了多少钱,却能大大降低受伤风险,值得。”
赵承平的心里涌起一股愧疚 —— 他之前只关注了健身器材的稳固性,却忽略了地面的安全性。“您说得太对了,是我考虑不周。” 他立刻掏出笔记本,在上面重重写下:“健身区地面为水泥地,缺乏缓冲,建议铺设软胶,防止孩子摔倒受伤”,还用红笔在旁边画了个五角星,标注 “紧急整改”。“王大爷,李阿姨,你们放心,这个问题我明天就安排整改,一定给孩子们一个安全的活动环境。”
王大爷满意地点点头:“赵组长,你办事我们放心。” 赵承平看着孩子们在健身区欢快奔跑的身影,心里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尽快铺好软胶地面,不能让孩子们冒着受伤的风险玩耍。
验收会结束后,居民代表们对改造工程总体非常满意,只提出了健身区铺软胶、部分花坛缺少护栏等三个小问题。赵承平把这些问题整理成清单,当天下午就召开了整改协调会。“健身区软胶地面必须尽快落实,其他问题也要在三天内整改完毕。” 他对施工队老陈说。老陈有些为难:“赵组长,软胶地面需要测量、定制、铺设,时间太紧了,能不能等验收后再弄?”“不行!” 赵承平的语气坚定,“验收是为了让居民住得舒心安全,这个问题不解决,验收过了也没意义。我明天一早就安排人测量,你联系厂家定制软胶,越快越好。”
第二天一早,赵承平就带着施工队的测量员来到健身区。测量员拿着卷尺,仔细测量健身区的面积,赵承平在旁边帮忙扶着卷尺,时不时核对数据。“长度 15 米,宽度 8 米,总面积 120 平方米。” 测量员报出数据,赵承平赶紧记在笔记本上。“软胶的厚度要选 5 厘米的,这种厚度缓冲效果最好,孩子摔倒也不会受伤。” 他特意叮嘱老陈。
老陈联系了几家软胶厂家,对比了质量和价格后,选定了一家口碑不错的厂家,约定三天后送货安装。
小区改造工程正式通过验收那天,居民们在小花园里放起了鞭炮,欢呼声和掌声久久回荡。赵承平站在人群边缘,看着崭新的楼栋、平整的道路、鲜艳的绿化和孩子们欢快的身影,眼角微微发热。他没有久留,只是悄悄转身,背着那个陪伴了他整个改造过程的帆布工具包,踏上了回单位的路。
办公室里,阳光透过百叶窗洒在桌面上,尘埃在光柱里轻轻飞舞。桌上早已堆起了一座 “资料山”—— 厚厚的施工记录、验收报告、居民反馈表、整改通知书,还有他那个写满密密麻麻字迹的笔记本,都静静地躺在那里,像是在等待着最后的收尾。赵承平放下工具包,揉了揉酸胀的肩膀,深深吸了口气。这几个月来,他每天早出晚归,跑工地、协调问题、听居民意见,神经一直紧绷着,如今终于可以静下心来整理这些资料了。
他先把所有资料全部摊开在办公桌上和旁边的空地上,分门别类地摆放:施工记录按时间顺序排好,从最初的场地平整到最后的软胶铺设,厚厚的一摞有半人高;验收报告按楼栋和项目分类,每一份都盖着鲜红的印章;居民反馈表单独放在一边,上面还有居民们密密麻麻的签名和手写意见;整改通知书则和对应的整改后的验收单放在一起,形成完整的闭环。
整理施工记录时,他的手指拂过一张张泛黄的纸张,每一页都记录着施工的点点滴滴:3 月 15 日,1 号楼外墙开始翻新;4 月 20 日,楼道照明更换完成;5 月 8 日,管线改造启动;6 月 12 日,道路翻修开始;7 月 5 日,绿化工程进场;8 月 10 日,健身区软胶铺设完毕…… 每一个日期,每一项记录,都勾起了他的回忆。他想起了雨季里连夜抢修破裂水管的夜晚,想起了和居民们一起清理楼道杂物的场景,想起了为了报箱高度和施工方反复沟通的细节,心里涌起一股复杂的情绪 —— 有辛苦,有疲惫,但更多的是满满的成就感。
有一张施工记录上,还沾着点点水泥渍,那是他在检查地基施工时不小心蹭上的。他轻轻擦拭着,仿佛又回到了那个烈日炎炎的午后,手里拿着测土仪,在工地上来回走动,汗水浸湿了工装,却丝毫不敢懈怠。“这些都是最珍贵的回忆啊。” 他心里想着,把这张记录小心翼翼地放进文件袋里。
整理居民反馈表时,他看到了王大爷的手写意见:“报箱高度调整后,取信方便多了,感谢赵组长的细心。” 还有李阿姨的留言:“健身区软胶地面很安全,孩子玩耍很放心。” 看着这些朴实的文字,赵承平的心里暖暖的。他想起了验收时居民们满意的笑容,想起了巡查时大家递来的矿泉水和绿豆汤,这些都成了他工作中最珍贵的动力。
最耗时的是分类归档。他准备了三个蓝色的文件盒,分别贴上 “施工资料”“验收资料”“居民反馈与整改资料” 的标签。每一份资料都要仔细核对、编号、装订,再放进对应的文件盒里。施工资料里,他把图纸、合同、进度表、材料检测报告等一一归类;验收资料里,按楼栋和项目整理,每一份都附有详细的验收照片;居民反馈与整改资料里,把居民的意见和对应的整改措施、整改后的照片放在一起,形成完整的档案。
整理到第三天下午,三个文件盒终于被装满了。他把文件盒搬到书架上,整齐地排列着,蓝色的盒子在书架上格外显眼。他后退了几步,看着这三个沉甸甸的文件盒,心里满是踏实感。这些资料不仅是小区改造工程的完整记录,更是他对居民们的承诺和责任的见证。每一份文件,都凝聚着他的心血和汗水;每一页记录,都承载着居民们的期待和信任。
小区改造资料归档完成的第三天,赵承平难得休了个完整的周末。
可这份闲适没持续多久,周一刚一上班,领导就把他叫到了办公室:“承平,有个新任务交给你 —— 城区五处公共厕所改造,这些公厕年代久远,设施陈旧,居民意见很大,你得把这个民生实事办好。”
接过任务文件,赵承平的目光落在 “公共厕所改造” 几个字上。他知道,公厕虽小,却是关乎居民日常生活的大事。文件里附了五处公厕的地址,最旧的一处位于老城区的巷子里,建成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放心吧领导,我一定尽快摸清情况,拿出改造方案。” 他握紧文件,心里已经盘算着下午就去现场勘查。
下午两点,赵承平背着帆布工具包,骑着电动车出发了。第一站就是那处最旧的公厕,车子刚拐进狭窄的巷子,一股刺鼻的异味就扑面而来。他皱了皱眉,加快车速赶到公厕门口。眼前的景象让他心里一沉:公厕的外墙斑驳不堪,墙皮大面积脱落,露出里面暗红色的砖块,有些地方还长了青苔。门口的瓷砖碎裂了好几块,露出坑洼的水泥地面,下雨天肯定满是积水。
推开门,异味更加浓烈。昏暗的灯光下,墙壁上布满了污渍和乱涂乱画的痕迹,墙角堆着几片脱落的墙皮。他掏出笔记本,逐条记录:“外墙墙皮脱落约 80%,门口瓷砖碎裂 12 块,室内墙面污渍严重,照明亮度不足。” 走到隔间,他发现更严重的问题:六个隔间的门锁,有四个已经损坏,有的锁芯脱落,有的门板松动,关不上也打不开;冲水系统更是糟糕,按下按钮后,水流断断续续,有的甚至完全没反应,地面上积着污水,散发出难闻的气味。
“这条件也太差了。” 赵承平蹲下身,查看冲水管道,管道表面锈迹斑斑,用手轻轻一摸,指尖就沾上了一层红褐色的铁锈。他掏出卷尺,测量了管道直径,又从工具包里拿出扳手,试着拧了拧接口处的螺丝,螺丝早已锈死,稍微用力就有断裂的风险。“这些管道肯定得全部更换,不然改造了也用不了多久。” 他在笔记本上重重写下:“冲水管道锈蚀严重,需全部更换为不锈钢材质;隔间门锁 4 个损坏,需换新;照明系统亮度不足,需更换 LEd 灯。”
接下来的两天,赵承平跑遍了另外四处公厕。每一处都有不同的问题:有的公厕没有无障碍设施,残疾人如厕困难;有的地面坡度不够,污水排不出去;还有的公厕通风不良,异味难以消散。他把每一处的问题都详细记录在笔记本上,画了简易的平面图,标注出需要维修更换的部位,还估算了材料用量:“不锈钢水管 30 米,LEd 照明灯 15 盏,隔间门锁 20 个,防滑瓷砖 50 平方米……”
整理完勘查记录,赵承平连夜制定了改造方案。方案里明确了改造重点:水电线路全更换、破损设施全更新、增加无障碍设施、改善通风条件。第二天一早,他就召集施工队召开协调会:“这些公厕关系到居民的日常生活,改造标准不能降,水电线路必须符合规范,材料必须用合格产品,尤其是水管和电线,要经得起时间考验。”
改造工程启动那天,赵承平早早来到最旧的那处公厕。施工队已经开始拆除旧设施,电钻的轰鸣声打破了巷子的宁静。他没有离开,而是在现场盯着:工人拆除旧水管时,他提醒注意保护墙面;清理地面时,他要求把碎石和杂物分类堆放。“赵组长,您也太较真了,不就是个公厕改造吗?” 施工队的李师傅笑着说。“公厕改造是民生工程,再小的事也得认真办。” 赵承平蹲下身,查看地下水管的锈蚀情况,管道已经锈得薄如纸片,轻轻一碰就掉渣。“这水管必须全部换新,不能有任何侥幸心理。”
水电线路改造是最先进行的工序。赵承平拿着图纸,在各个施工点之间奔波,每天至少要跑遍五处公厕。在第三处公厕,他发现工人铺设的电线没有穿管保护,直接埋在了墙里。“不行,必须穿管!” 他立刻叫停施工,“电线直接埋在墙里,时间长了容易受潮短路,存在安全隐患。” 工人有些不情愿:“赵组长,穿管太麻烦了,还得耽误时间。”“安全第一,再麻烦也得按规范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