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4章 隋末唐初豪杰徐圆朗-《徐氏略记》

  在隋末唐初那个风云变幻、英雄辈出的时代,九州大地陷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动荡与变革之中。隋炀帝杨广好大喜功,频繁发动战争,大兴土木,致使百姓苦不堪言,各地民变蜂起,曾经辉煌一时的大隋王朝摇摇欲坠。就在这片乱世的舞台上,徐圆朗以地方豪强的身份崛起于兖州,成为了山东地区一股不可忽视的割据势力,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也见证了那个时代的兴衰荣辱。

  徐圆朗出身于兖州高平(今山东省微山县)的一个普通家庭,自幼便展现出了非凡的体魄和胆识。他身材魁梧,力大无穷,且性格豪爽,为人仗义,在乡里间颇受敬重。随着隋炀帝暴政的加剧,百姓生活愈发艰难,各地纷纷爆发农民起义。徐圆朗眼见民不聊生,心中燃起了反抗的怒火,他深知,只有奋起抗争,才能为百姓争取一线生机。

  大业十三年(617年),天下大乱,民不聊生。在这动荡的年代里,徐圆朗在兖州振臂一呼,犹如平地一声惊雷,吸引了众多志同道合的乡亲们纷纷响应。他们怀着对隋朝统治的不满和对自由的渴望,毅然决然地举起了反隋的大旗。

  徐圆朗虽然初出茅庐,但他有着非凡的领导才能和勇气。他率领着这支由乡亲们组成的队伍,首先将目标瞄准了东平郡。经过一场激烈的战斗,他们成功地攻占了东平郡,取得了首战的胜利。这场胜利不仅让徐圆朗和他的队伍声名大噪,更重要的是极大地鼓舞了士气,让大家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首战告捷后,徐圆朗并没有满足于现状,而是乘胜追击,继续分兵攻略周边地区。他的军队如同一股旋风,迅速席卷了琅邪以西、北到东平的广大地域。所到之处,敌军望风披靡,纷纷投降。徐圆朗的势力范围不断扩大,他的队伍也在战斗中不断成长壮大。

  短短时间内,徐圆朗的军队已经发展到两万余人,成为了山东地区一支不可小觑的武装力量。他们以兖州为根据地,势力范围覆盖了周边多个郡县,对隋朝的统治构成了严重威胁。

  徐圆朗深知,在这个乱世之中,仅凭一己之力难以长久立足,必须寻找强大的盟友。此时,瓦岗军在李密的领导下,势力如日中天,成为了反隋的主要力量。徐圆朗审时度势,决定率部加入瓦岗军,依附李密。李密对徐圆朗的归附表示欢迎,将他纳入麾下,共同围攻洛阳。在与李密的合作中,徐圆朗不仅学到了许多军事谋略,还进一步提升了自己的实力和影响力。

  然而,好景不长。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李密与宇文化及在黎阳大战,虽然最终击败了宇文化及,但瓦岗军也元气大伤。王世充趁机率领精锐部队围攻李密,李密因连续作战,兵力疲惫,最终大败,无奈之下,只得仓皇降唐。徐圆朗作为李密的部下,也被迫投降了王世充。

  在王世充麾下的日子里,徐圆朗深感王世充为人猜忌,难以久居。于是,在武德二年(619年)七月,他瞅准时机,脱离了王世充,以数州之地投降唐朝。唐高祖李渊对徐圆朗的归降十分重视,任命他为兖州总管,并封爵鲁国公,希望他能够为唐朝镇守山东地区。

  徐圆朗归降唐朝后,本可安享富贵,然而,他内心的野心和对局势的判断,却让他再次陷入了动荡之中。同年十月,唐朝滑州刺史王轨的奴仆杀死王轨,携带王轨的首级向窦建德投降。窦建德得知此事后,认为奴仆杀害主人是大逆不道之举,下令斩杀了那个奴仆,并将王轨的首级送回滑州。窦建德的这一做法,赢得了滑州百姓的敬重,当天,滑州百姓就请求投降窦建德。附近的州县以及徐圆朗等人,见窦建德如此得人心,也纷纷望风归附。徐圆朗权衡利弊,认为窦建德势力强大,且深得民心,于是再次背叛唐朝,投向了窦建德的怀抱。

  武德四年(621年),唐高祖李渊派次子秦王李世民率军东出潼关,围攻洛阳的王世充。王世充自知不敌,向窦建德求救。窦建德深知唇亡齿寒的道理,决定出兵援救王世充。徐圆朗作为窦建德的盟友,也率领自己的军队跟随窦建德南下,一同进攻虎牢关。然而,这场决定天下归属的大战,最终以窦建德的惨败而告终。窦建德在虎牢关被李世民生擒,王世充见大势已去,也出城投降。徐圆朗见窦建德和王世充两大势力相继覆灭,为了保存实力,再次选择降唐。唐高祖李渊为了稳定山东局势,不计前嫌,仍封徐圆朗为兖州总管、鲁郡公。

  尽管徐圆朗再次归降唐朝,但他的内心始终对唐朝有所忌惮。他深知自己多次背叛,难以获得唐朝的完全信任,于是私下里仍与窦建德的部将刘黑闼保持联系,企图等待时机,东山再起。

  同年七月,窦建德旧部刘黑闼等人在漳南起兵反唐。刘黑闼打着为窦建德报仇的旗号,迅速召集了一批旧部和对唐朝不满的百姓,势力迅速壮大。徐圆朗见时机已到,在八月扣留了唐将盛彦师,割据兖州,起兵响应刘黑闼。不久,徐圆朗自称鲁王,并发兵围攻虞城(今河南省东部),以此牵制唐军。唐将任瑰据城坚守,双方陷入了僵持状态。

  徐圆朗的反叛,引起了唐朝的高度重视。李渊先后派李世民、李元吉等将领率军征讨。李世民在击败刘黑闼后,挥师东进,进攻徐圆朗。徐圆朗的军队在李世民的强大攻势下,节节败退,他所占据的城池相继被唐军攻破。在唐军的猛烈攻击下,徐圆朗的势力逐渐瓦解,他的部下纷纷投降或逃亡。

  武德六年(623年)正月十四日,徐圆朗攻陷泗州,试图挽回败局。然而,这只是他的回光返照。二月,李建成率军诛杀了刘黑闼,徐圆朗得知刘黑闼死讯后,深知大势已去,于是弃城而逃。在逃亡途中,徐圆朗被村民所杀,结束了他跌宕起伏的一生。

  徐圆朗的一生,是在隋末唐初的乱世中挣扎与奋斗的一生。他作为地方豪强,凭借着自己的勇猛和智慧,在乱世中崛起,成为了山东地区的重要割据势力。然而,他的反复无常,也让他失去了许多人心和机会。在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各方势力此消彼长,徐圆朗始终未能找准自己的定位,最终落得个兵败身死的下场。

  从徐圆朗的经历中,我们可以看到隋末唐初那个时代的复杂性和残酷性。在这个时代里,百姓渴望和平与安宁,而各方势力却为了争夺天下,展开了激烈的角逐。徐圆朗作为其中的一员,虽然有着自己的野心和抱负,但他的行为却始终受到时代的制约和影响。他的反叛与归降,既是他个人的选择,也是时代背景下的无奈之举。

  徐圆朗的故事,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思考历史和人性的视角。在乱世中,人们往往面临着诸多的选择和困境,而这些选择和困境,往往会考验着一个人的道德底线和政治智慧。徐圆朗在面对各方势力时,始终在权衡利弊,追求自己的利益最大化。然而,他的这种做法,却让他失去了忠诚和信誉,最终被历史所淘汰。

  徐圆朗虽然只是隋末唐初众多割据势力中的一员,但他的生平事迹,却足以让我们感受到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和历史的沧桑巨变。他的故事,也将永远被铭刻在历史的长河中,成为后人研究和思考那个时代的重要素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