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这里和这里。”
说完,熊壮用白笔在地图上重重地画了一下,两条蜿蜒的线条,像是带着人穿梭在崇山峻岭中,直观地让众人看到,这半年来他们努力的成果,以及这个方向探索的难度。
这个时代可没有什么好的办法去了解周围的地形地貌,每一寸土地、每一截道路,都需要族人冒着生命危险,跋山涉水,去将这些隐藏在“阴影中”的地方给探明出来。
“从芦苇原往北,穿过北边这处密集的山川,就有一条大概有两三里宽的山谷,山谷里面很是平坦,树木也不算多,作为连接北方的通道来说,算是非常宽敞的,甚至可以说,这条通道,连同它附近的几个山谷,就是一片草场。”
熊材对熊壮的画下来的线条立马进行了补充,芦苇原北方的情况,他要比任何人都清楚。
“这处通道,我们现在也利用了起来,周围散布着不少可以用来放牧的草场,还有水源,可以说水草丰茂。另外,我们还洒下不少苜蓿草的种子,今年长势良好,路上赶这些牲口的时候,就不用额外准备草料,很是方便。”
“要是以后有充足的人手去开发的话,这些河流、湖泊旁边的平地,也能建造成田地,我们去查探过,有一处山谷中间的土地,差不多有个一万多亩可以种植。”
熊洪点点头,对熊材总结出来的数据,表示了肯定,部落周围的土地很是紧张,尤其是适合耕种的平坦地形,这两年随着耕种面积的增加,也变得越来越紧缺。
好在熊洪很是清楚,此处群山围绕,部落方圆一两百里几乎都是这种山,山与山之间的山谷很多,其中就有不少可以开发成耕地的地方,虽然总体条件比不上朝阳营地,但对于目前每个村子只有百余人的规模,还是非常够用的。
毕竟这个时代也没有办法进行大规模的机械化种植,这些隐藏在山谷中的空地,跟大平原上面的空地几乎一样,都要族人一点点地开发出来,耗费的力气也差不了多少。
“熊材哥说的没错,芦苇原北部发现的那处谷地,我们也发现了。”“从黑齿村朝着北方出发,大概走上两天,六十里的山谷道路之后,就是牛马谷,而这处牛马谷,目前已经使用的地方,只占到了整个牛马谷草场的三分之一,差不多八万多亩左右。”
八万多亩,只是三分之一,也就是说,整个牛马谷草场的面积,差不多能达到二十四万亩。
如果换算成熊洪方便理解的平方公里的话,差不多在160平方公里左右。
“沿着牛马谷继续向北方前进,就有不少的山包。沿着这些山谷,我们也找到了芦苇原发现的这处草场。”
通过牛马谷探索出来的通道往东北方向走、或者芦苇原顺着通道往西北方向走,双方大概各行走一百多里左右,就能在一处面积较大的草场处进行汇合,这里就是熊壮和熊材进行修整的地方,也是双方共同准备开发成新的放牧营地的地方,他们称之为凌河原。
“此地非常重要,虽然今年我们只是在这里建造了一处营地,但经过东北、西北两条线路的探索,几乎同时到达了一处更大的草场,这里的草场,简直是一望无际,而且相当平坦,除了有一些山包之外,都长满了各种草。”
从凌河原出发,如果沿着西线通道,大概要走个一百二十里地,才能到达这处大草原;但要是沿着东线通道,只需要走一半的路程,而且中途也不需要绕路。
“现在我们只是在这处草场的边缘探索,更远的地方,我们实在是不敢去。”
熊壮居然觉得有些可惜,“还有一个多月就要下雪,这些地方下雪的时日要更早一些,现在过去探索,用不了多少天就会下雪。”
“是啊族长,部落要是想要有更多的牲口和马匹,就必须要建造道路,从芦苇原或者牛马谷通往凌河原,再从凌河原通到这处草场。”
熊洪很清楚,按照熊部落所在的位置,再往西北方向探索,绕过不少高山之后,就能发现蒙古高原,而现在熊壮他们发现的草场,既然有山川阻挡,那可能只是山川之间的一些草场,远远没有探索到辽阔的草原。
但可以说,他们发现的地方,应该是属于东北平原的一部分,从这里往西去,穿过一条近乎于南北走向的山脉——大兴安岭,就是内蒙古高原,而这里盛产什么,自然不用多说。
不过对于熊部落来说,这么大的地方,以目前的熊部落来说,已经足够用了。
“族长,要是能够在明年把凌河原给建造出来,道路畅通了,那这些草场上的野马、野牛、山羊什么的,就可以说是部落的牲口了,每年至少能为部落驯化上千头的野牛。”
熊壮对往北方探索很有激情,他曾见过成千上万头的野牛群集中迁徙,到达凌河原这里过冬,经过无数个小山谷的分流,最终到达牛马谷的牲口数量,只有不到原来的百分之一,但即便如此,牛马谷也为部落提供了不少的马匹和牛。
要是真的可以控制住凌河原,那真的如同熊壮所说,部落就将有用不完的牲口。
“很好,你们做的很是不错,部落现在对畜力的需求越来越大,而且随着南方三条通道全部被探索出来,运输的压力可想而知,幸好你们发现了这处草场。”
天然草场的重要性自不必多说,事实上,熊部落如今使用的大量畜力,绝大部分都是依靠芦苇原、牛马谷这些天然牧场饲养起来的,要是依靠类似熊山北坡的养殖方式,那部落就得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去种植苜蓿草,才能实现圈养的目的。
但圈养的成本太过高昂,所以当初部落还弱小时,喂养的牲口数量不算太多,可以负担的起;但现在,部落有两千多头耕牛,八百多匹的马,还有更多的山羊、黄羊、羚羊、鹿、驴子等各种牲口,全都需要吃草,这些东西,就算是芦苇原再大上一倍,也养活不起这么多。
故而从去年开始,熊洪给熊壮和熊材的任务中,就是尽可能多的去探索发现,找到可以分散养殖熊部落牲口的天然草场。
“不过你们说的,要想建造道路并且沿途设置营地,这个还需要再探索一番,确定能不能建造之后,再予以决定。”
熊洪没有被这两个人说的话冲昏了大脑,他知道北方肯定有大片的草地,也知道一旦占据了这里,部落就不用担心牲口的养殖。但他清楚,以部落现在的实力,还是没办法同时在北、南、东三个方向进行大规模的建设。
况且,修建这些道路和营地,肯定会消耗掉现在部落大量的物资,让部落应对其他风险的能力降低很多,不符合熊部落稳扎稳打的发展策略,说到底,目前部落还是缺人、缺钱、缺资源。
“再说,现在部落的情况,你们都知道,部落要花费大量物资的地方很多,光是今年的南方探索,就消耗掉很多物资了,可能你们还不清楚有多少。”
熊洪为难地挠挠头,看向熊巫,“大巫师,正好快到部落集议了,你跟在座的诸位队长、村长们说说,今年开春以来,我们部落的粮仓、各类仓库,支出了多少物资。”
众人连忙竖起了耳朵,一般而言,这些消耗掉的物资,是不会跟各个队长村长们说的,一方面是熊巫等人觉得没有必要,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这些数字太大,如果让他们知晓,会在无形之中,增加他们的压力,甚至会出现畏首畏尾的现象。
如果真的这样,那反而有些得不偿失了。
不过现在熊洪也是没有办法,他隐隐感觉到,部落的主要矛盾已经从族人的生存需求与恶劣的自然环境之间的矛盾,转变成到底是重点发展北方还是南方的矛盾。
北方就是以养殖为主,南方则是种植,虽然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态势,但这种争论的核心,就是种植还是养殖。
让熊洪头疼的也正是如此,不管哪一个他都要进行发展,这能解决现有的矛盾,但缺点就是,部落的物资供应,近些年是无法满足的,甚至再过几年甚至十几年,也都不一定能够满足。
探索所需要的物资,不是像小说里一样,随便几句话就能变出来的,是需要不断的积累,不断地与自然环境作斗争,才有可能积攒下来不错的家底;
并且部落的人口也不是游戏数据,说增长就增长,这是需要长时间的生育和教育,才能达到一定的人口规模,以部落目前不到万人的规模,要想达到十万人的大部落,那没有个五六十年的时间生育,那基本上是不可能达到的。
这也就很好解释了,熊洪为什么要一直鼓励生育、尽量减少战斗的原因,因为人口,是部落生存、文明延续的最根本。
“去年秋天,整个本部收获粮食300万斤,有食盐斤,麻布匹,陶器多件,另宰杀牲口羊1500余头,豕2300头,鹿1000头,鸡鸭鹅共多只,捕捞上来的鱼有个八万斤……”
熊巫从宗庙的书架上,取下一册用鹿皮做封面的书册,将上面记录的数据,一一念了出来。
大巫师每念出一句,队长们便惊讶一次,到后面,已经没有力气再惊讶了,没想到去年一年,部落的收获就如此丰厚,这放在以前,谁敢想?
说完,熊壮用白笔在地图上重重地画了一下,两条蜿蜒的线条,像是带着人穿梭在崇山峻岭中,直观地让众人看到,这半年来他们努力的成果,以及这个方向探索的难度。
这个时代可没有什么好的办法去了解周围的地形地貌,每一寸土地、每一截道路,都需要族人冒着生命危险,跋山涉水,去将这些隐藏在“阴影中”的地方给探明出来。
“从芦苇原往北,穿过北边这处密集的山川,就有一条大概有两三里宽的山谷,山谷里面很是平坦,树木也不算多,作为连接北方的通道来说,算是非常宽敞的,甚至可以说,这条通道,连同它附近的几个山谷,就是一片草场。”
熊材对熊壮的画下来的线条立马进行了补充,芦苇原北方的情况,他要比任何人都清楚。
“这处通道,我们现在也利用了起来,周围散布着不少可以用来放牧的草场,还有水源,可以说水草丰茂。另外,我们还洒下不少苜蓿草的种子,今年长势良好,路上赶这些牲口的时候,就不用额外准备草料,很是方便。”
“要是以后有充足的人手去开发的话,这些河流、湖泊旁边的平地,也能建造成田地,我们去查探过,有一处山谷中间的土地,差不多有个一万多亩可以种植。”
熊洪点点头,对熊材总结出来的数据,表示了肯定,部落周围的土地很是紧张,尤其是适合耕种的平坦地形,这两年随着耕种面积的增加,也变得越来越紧缺。
好在熊洪很是清楚,此处群山围绕,部落方圆一两百里几乎都是这种山,山与山之间的山谷很多,其中就有不少可以开发成耕地的地方,虽然总体条件比不上朝阳营地,但对于目前每个村子只有百余人的规模,还是非常够用的。
毕竟这个时代也没有办法进行大规模的机械化种植,这些隐藏在山谷中的空地,跟大平原上面的空地几乎一样,都要族人一点点地开发出来,耗费的力气也差不了多少。
“熊材哥说的没错,芦苇原北部发现的那处谷地,我们也发现了。”“从黑齿村朝着北方出发,大概走上两天,六十里的山谷道路之后,就是牛马谷,而这处牛马谷,目前已经使用的地方,只占到了整个牛马谷草场的三分之一,差不多八万多亩左右。”
八万多亩,只是三分之一,也就是说,整个牛马谷草场的面积,差不多能达到二十四万亩。
如果换算成熊洪方便理解的平方公里的话,差不多在160平方公里左右。
“沿着牛马谷继续向北方前进,就有不少的山包。沿着这些山谷,我们也找到了芦苇原发现的这处草场。”
通过牛马谷探索出来的通道往东北方向走、或者芦苇原顺着通道往西北方向走,双方大概各行走一百多里左右,就能在一处面积较大的草场处进行汇合,这里就是熊壮和熊材进行修整的地方,也是双方共同准备开发成新的放牧营地的地方,他们称之为凌河原。
“此地非常重要,虽然今年我们只是在这里建造了一处营地,但经过东北、西北两条线路的探索,几乎同时到达了一处更大的草场,这里的草场,简直是一望无际,而且相当平坦,除了有一些山包之外,都长满了各种草。”
从凌河原出发,如果沿着西线通道,大概要走个一百二十里地,才能到达这处大草原;但要是沿着东线通道,只需要走一半的路程,而且中途也不需要绕路。
“现在我们只是在这处草场的边缘探索,更远的地方,我们实在是不敢去。”
熊壮居然觉得有些可惜,“还有一个多月就要下雪,这些地方下雪的时日要更早一些,现在过去探索,用不了多少天就会下雪。”
“是啊族长,部落要是想要有更多的牲口和马匹,就必须要建造道路,从芦苇原或者牛马谷通往凌河原,再从凌河原通到这处草场。”
熊洪很清楚,按照熊部落所在的位置,再往西北方向探索,绕过不少高山之后,就能发现蒙古高原,而现在熊壮他们发现的草场,既然有山川阻挡,那可能只是山川之间的一些草场,远远没有探索到辽阔的草原。
但可以说,他们发现的地方,应该是属于东北平原的一部分,从这里往西去,穿过一条近乎于南北走向的山脉——大兴安岭,就是内蒙古高原,而这里盛产什么,自然不用多说。
不过对于熊部落来说,这么大的地方,以目前的熊部落来说,已经足够用了。
“族长,要是能够在明年把凌河原给建造出来,道路畅通了,那这些草场上的野马、野牛、山羊什么的,就可以说是部落的牲口了,每年至少能为部落驯化上千头的野牛。”
熊壮对往北方探索很有激情,他曾见过成千上万头的野牛群集中迁徙,到达凌河原这里过冬,经过无数个小山谷的分流,最终到达牛马谷的牲口数量,只有不到原来的百分之一,但即便如此,牛马谷也为部落提供了不少的马匹和牛。
要是真的可以控制住凌河原,那真的如同熊壮所说,部落就将有用不完的牲口。
“很好,你们做的很是不错,部落现在对畜力的需求越来越大,而且随着南方三条通道全部被探索出来,运输的压力可想而知,幸好你们发现了这处草场。”
天然草场的重要性自不必多说,事实上,熊部落如今使用的大量畜力,绝大部分都是依靠芦苇原、牛马谷这些天然牧场饲养起来的,要是依靠类似熊山北坡的养殖方式,那部落就得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去种植苜蓿草,才能实现圈养的目的。
但圈养的成本太过高昂,所以当初部落还弱小时,喂养的牲口数量不算太多,可以负担的起;但现在,部落有两千多头耕牛,八百多匹的马,还有更多的山羊、黄羊、羚羊、鹿、驴子等各种牲口,全都需要吃草,这些东西,就算是芦苇原再大上一倍,也养活不起这么多。
故而从去年开始,熊洪给熊壮和熊材的任务中,就是尽可能多的去探索发现,找到可以分散养殖熊部落牲口的天然草场。
“不过你们说的,要想建造道路并且沿途设置营地,这个还需要再探索一番,确定能不能建造之后,再予以决定。”
熊洪没有被这两个人说的话冲昏了大脑,他知道北方肯定有大片的草地,也知道一旦占据了这里,部落就不用担心牲口的养殖。但他清楚,以部落现在的实力,还是没办法同时在北、南、东三个方向进行大规模的建设。
况且,修建这些道路和营地,肯定会消耗掉现在部落大量的物资,让部落应对其他风险的能力降低很多,不符合熊部落稳扎稳打的发展策略,说到底,目前部落还是缺人、缺钱、缺资源。
“再说,现在部落的情况,你们都知道,部落要花费大量物资的地方很多,光是今年的南方探索,就消耗掉很多物资了,可能你们还不清楚有多少。”
熊洪为难地挠挠头,看向熊巫,“大巫师,正好快到部落集议了,你跟在座的诸位队长、村长们说说,今年开春以来,我们部落的粮仓、各类仓库,支出了多少物资。”
众人连忙竖起了耳朵,一般而言,这些消耗掉的物资,是不会跟各个队长村长们说的,一方面是熊巫等人觉得没有必要,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这些数字太大,如果让他们知晓,会在无形之中,增加他们的压力,甚至会出现畏首畏尾的现象。
如果真的这样,那反而有些得不偿失了。
不过现在熊洪也是没有办法,他隐隐感觉到,部落的主要矛盾已经从族人的生存需求与恶劣的自然环境之间的矛盾,转变成到底是重点发展北方还是南方的矛盾。
北方就是以养殖为主,南方则是种植,虽然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态势,但这种争论的核心,就是种植还是养殖。
让熊洪头疼的也正是如此,不管哪一个他都要进行发展,这能解决现有的矛盾,但缺点就是,部落的物资供应,近些年是无法满足的,甚至再过几年甚至十几年,也都不一定能够满足。
探索所需要的物资,不是像小说里一样,随便几句话就能变出来的,是需要不断的积累,不断地与自然环境作斗争,才有可能积攒下来不错的家底;
并且部落的人口也不是游戏数据,说增长就增长,这是需要长时间的生育和教育,才能达到一定的人口规模,以部落目前不到万人的规模,要想达到十万人的大部落,那没有个五六十年的时间生育,那基本上是不可能达到的。
这也就很好解释了,熊洪为什么要一直鼓励生育、尽量减少战斗的原因,因为人口,是部落生存、文明延续的最根本。
“去年秋天,整个本部收获粮食300万斤,有食盐斤,麻布匹,陶器多件,另宰杀牲口羊1500余头,豕2300头,鹿1000头,鸡鸭鹅共多只,捕捞上来的鱼有个八万斤……”
熊巫从宗庙的书架上,取下一册用鹿皮做封面的书册,将上面记录的数据,一一念了出来。
大巫师每念出一句,队长们便惊讶一次,到后面,已经没有力气再惊讶了,没想到去年一年,部落的收获就如此丰厚,这放在以前,谁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