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8章 龙首山石碑劫-《新编民间故事大杂烩》

  话说大明朝中叶,辽东铁岭卫外有座山,名叫龙首山。这山不高,却长得有模有样,山势蜿蜒,像一条巨龙探着脑袋要饮辽河的水,故而得名。铁岭这地方,是九边重镇,常年兵戈不断,老百姓的日子过得紧巴巴的,但龙首山却是块宝地,山青水秀,成了城里人喘口气、寻个清净的好去处。

  山里有个小道观,叫“清风观”,观里住着一个老道士,道号玄虚。这玄虚道长可不简单,据说年轻时是江南一带有名的才子,因看透了官场的黑暗,才遁入玄门,云游至此,便在龙首山结庐而居,一晃就是三十年。他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尤其一手好字,铁画银钩,力透纸背,远近闻名。

  这年秋天,玄虚道长心血来潮,觉得龙首山景致如此之好,却少了一点人文的魂儿。于是,他花了七天七夜,呕心沥血,写下一首七言长诗,描绘龙首山四时之景、风骨之神。诗成之后,他又不惜重金,请来最好的石匠,将这首诗刻在一块采自山腹的青石巨碑上。石碑立在山巅的观景台上,迎风而立,字迹雄浑,诗意盎然,成了龙首山一绝。

  这诗碑一立,立刻轰动了整个铁岭。文人墨客上山,必先在碑前吟哦一番,赞叹不已;贩夫走卒路过,也要驻足看上几眼,虽然不全懂,但觉得那字写得真带劲,心里也舒坦。一时间,龙首山因为这块诗碑,名声大噪,连关内的一些商旅都慕名而来,想亲眼瞧瞧这“辽东第一碑”。

  诗碑给龙首山带来了人气,也给山脚下的百姓带来了些活计。卖茶的、卖山货的、牵驴的,日子都好过了几分。大家都说,玄虚道长这是给龙首山点睛呢!

  然而,有光的地方,就有影子。这诗碑的名声,也传到了一个人的耳朵里——铁岭卫的指挥同知,王彪。

  王彪是个武官,祖上也是跟着太祖皇帝打天下的功臣,传到他这一代,已经没什么真本事,全靠着祖荫和溜须拍马才坐上了这个位置。此人五大三粗,满脸横肉,却偏要附庸风雅,家里养了几个清客,天天帮他“鉴赏”古玩字画,其实他连草书和楷书都分不清。

  王彪听说了诗碑的事,心里就长了草。他想,玄虚这老道有什么了不起?不过是会写几个字。我堂堂朝廷四品武官,家里要是也立这么一块碑,那该多气派!他先是派人上山,想用一百两银子“买”下这块诗碑。玄虚道长婉言谢绝,说:“大人,此碑乃山川之灵,非卖品。若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