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三章 误会化解
暮色将落未落时,青苍山脉南麓的灵植圃前已聚起两拨人影,人族的粗布短褐与妖族的兽纹劲装在残阳下划出泾渭分明的界限,空气里浮动的不仅是灵植特有的清苦香气,更有剑拔弩张的焦灼。
“这圃子打三年前就是我们人族在照料!春播时是张老汉带着娃子们翻的土,秋肥用的是后山松针腐殖土,凭什么你们妖族说占就占?”人族里站在前头的壮汉叫李石,双手叉着腰,指节因用力而泛白,他脚边还放着半竹筐没来得及收的灵植叶片,叶缘沾着的泥土还带着新鲜的潮气。
对面的妖族少年猛地向前踏了一步,耳尖的绒毛在夕阳下泛着浅金,他是妖族族长的小儿子林越,身后九条蓬松的狐尾微微绷紧,像蓄势待发的弓弦:“照料?三年前若不是我们妖族用‘聚灵草’护住这圃子的根基,一场暴雨早就把土冲得一干二净!再说这地界,五十年前的界碑就在东边那棵老松树下,上面明明白白刻着‘妖境辖地’,你们人族这是想强占不成?”
这话一出,人族这边顿时炸开了锅。穿青布衫的妇人王阿婆颤巍巍地拄着拐杖上前,怀里还抱着刚采的灵植嫩芽:“胡说!那界碑早被山洪冲歪了,去年我们重新立的时候,村里的老秀才还查过族谱,说这圃子在百年前就是人族的祖产!”
“祖产?”妖族里一位背着箭囊的青年冷笑一声,抬手指向圃子里长势最盛的那片“凝露草”,“你们人族懂怎么养凝露草?这草要在月升时浇晨露,需得妖族的‘引月术’才能聚露,若不是我们族里的长老每月来帮忙,这草早枯死了!”
双方各执一词,声音越来越大,李石已悄悄握住了腰间的柴刀,林越的狐尾也竖了起来,尾尖的毛根根分明,连圃子里的灵植似也感受到了紧张,叶片微微蜷缩,原本该在傍晚绽放的花苞紧紧闭合,连风都似停了,只余下争执声在山谷里回荡。
就在这时,一阵清脆的脚步声从山道那头传来,伴随着孩童们叽叽喳喳的说话声。只见七八个穿着短褂、扎着羊角辫的孩子快步跑来,为首的女孩梳着双丫髻,怀里抱着一本泛黄的厚书,书脊上用朱砂写着“商路史记”四个大字,正是孩童议事会的会长苏晓。
“李大叔!林哥哥!别吵了!我们有证据!”苏晓跑得脸蛋通红,额角渗着细汗,她身后的男孩们还抬着一个木匣子,匣子里铺着深蓝色的锦缎,似乎放着什么贵重东西。
争执的双方都愣住了,李石松开了柴刀,皱眉道:“晓丫头,大人的事你们小孩别掺和,这灵植圃的归属可不是闹着玩的。”
林越也收起了狐尾,不过还是带着几分警惕:“你们能有什么证据?这地界的事,连族里的老长老都记不清了。”
苏晓却不慌不忙,将怀里的《商路史记》放在旁边的青石桌上,小心地翻开。书页因年代久远而有些脆,她用手指轻轻按着纸页,生怕弄坏了:“我们昨天在村里的藏书阁整理旧书,发现了这本《商路史记》,里面专门记载了青苍山脉附近各族的商路和地界划分,你们看这一页!”
众人围了上来,借着残阳的光,只见书页上用小楷写着:“青苍南麓灵植圃,人族与妖族于永熙三十年合力开垦。时人族出粮种与农具,妖族出术法与劳力,共筑界碑,碑刻‘共养’二字,约定此圃为两族共有,所产灵植平分,世代不得相争。”
“合力开垦?共养?”李石喃喃自语,眼神里满是惊讶,他从未听过这样的说法,村里的老人也只说这圃子是人族的产业。
林越也凑上前,仔细看着书页上的字迹,又伸手摸了摸书脊,那朱砂颜色深沉,确实是老物件的样子:“这……这是真的?可我们族里的记载说这是妖境辖地啊。”
苏晓身后的男孩赵小胖这时打开了木匣子,里面放着一块巴掌大的青石碑碎片,碑面上隐约能看到两个残缺的字,正是“共”字的上半部分和“养”字的下半部分:“我们还在老松树下的泥土里挖出了这个!村里的石匠爷爷说,这碎片的材质和年代,跟《商路史记》里说的界碑一模一样,应该是当年界碑被山洪冲碎后留下的。”
王阿婆凑过去,用粗糙的手指轻轻抚过石碑碎片,眼眶突然红了:“难怪……难怪我小时候听我奶奶说,以前每到灵植成熟的时候,山那边的妖族会送果子过来,我们人族也会送粮食过去,原来不是传说啊。”
林越的耳朵垂了下来,尾巴也耷拉在地上:“我……我也听长老说过,以前两族关系很好,还一起在圃子里过节,只是后来因为一场误会,才渐渐疏远了。”
李石看着书页上的记载,又看了看圃子里长势喜人的灵植,脸上露出愧疚的神色:“是我太冲动了,只想着自己族里的收成,忘了这圃子本就是两族共有的。”
“我也有错,”林越连忙说道,“不该一口咬定这是妖境辖地,没查清真相就跟你们争执。”
就在两人互相道歉的时候,一阵微风吹过灵植圃,原本紧紧闭合的花苞突然轻轻颤动起来。众人都安静下来,目光齐刷刷地投向圃子。只见第一朵花苞缓缓绽放,花瓣竟是淡红色的,像人族常穿的绯色衣衫;紧接着,第二朵、第三朵……无数花苞接连开放,奇妙的是,一半的花是绯红,另一半却是翠绿,像妖族最爱的翡翠颜色。
绯红的花瓣在夕阳下泛着温柔的光,翠绿的花瓣则映着天边的晚霞,两种颜色交织在一起,美得让人挪不开眼。更奇的是,绯红的花朝着人族这边轻轻摇曳,翠绿的花则朝着妖族那边点头,仿佛在为两族的和解而高兴。
“这……这是怎么回事?”赵小胖瞪大了眼睛,伸手想去摸一朵绯红的花,却被苏晓拦住了。
“别碰,”苏晓轻声说,“这是灵植在回应我们,它们也希望两族能像以前一样,一起照料这片圃子。”
李石看着眼前的景象,突然笑了,他拍了拍林越的肩膀:“林小子,既然这圃子是两族共有的,那以后咱们就一起照料吧。你们妖族懂引月术,负责聚露;我们人族力气大,负责翻土施肥,怎么样?”
林越也笑了,狐尾轻轻晃了晃:“好啊!等下个月灵植成熟了,咱们两族一起办个丰收宴,就像《商路史记》里说的那样!”
王阿婆从怀里掏出一个布包,里面装着刚烤好的麦饼,分给妖族的人:“来,尝尝我们人族的麦饼,垫垫肚子。”
妖族的青年也从箭囊里拿出几个野果,递给人族的孩子们:“这是山里的‘甜浆果’,可甜了,你们尝尝。”
孩子们围着青石桌,有的翻看着《商路史记》,有的拿着浆果啃得津津有味,李石和林越则蹲在灵植圃边,一起查看凝露草的长势,讨论着下个月该施什么肥。残阳的余晖洒在他们身上,将两族的影子拉得很长,交织在一起,再也分不清彼此。
微风再次吹过,绯红与翠绿的花瓣轻轻飘落,有的落在人族的粗布衣衫上,有的落在妖族的兽纹劲装上,空气中不再有焦灼的气息,只剩下灵植的清香和人们的欢声笑语。远处的老松树沙沙作响,仿佛在为这场迟到了百年的和解而欣慰,而那本泛黄的《商路史记》,则静静地躺在青石桌上,书页在风中轻轻翻动,像是在诉说着两族世代友好的古老约定。
苏晓看着眼前的景象,悄悄握紧了小拳头。她知道,孩童议事会今天做的不仅仅是化解了一场误会,更是重新连接了两族断裂的友谊。以后,青苍山脉南麓的这片灵植圃,不仅会生长出滋养两族的灵植,更会生长出跨越种族的信任与温情,而这一切,都将被写进新的故事里,流传给下一代的孩子。
暮色将落未落时,青苍山脉南麓的灵植圃前已聚起两拨人影,人族的粗布短褐与妖族的兽纹劲装在残阳下划出泾渭分明的界限,空气里浮动的不仅是灵植特有的清苦香气,更有剑拔弩张的焦灼。
“这圃子打三年前就是我们人族在照料!春播时是张老汉带着娃子们翻的土,秋肥用的是后山松针腐殖土,凭什么你们妖族说占就占?”人族里站在前头的壮汉叫李石,双手叉着腰,指节因用力而泛白,他脚边还放着半竹筐没来得及收的灵植叶片,叶缘沾着的泥土还带着新鲜的潮气。
对面的妖族少年猛地向前踏了一步,耳尖的绒毛在夕阳下泛着浅金,他是妖族族长的小儿子林越,身后九条蓬松的狐尾微微绷紧,像蓄势待发的弓弦:“照料?三年前若不是我们妖族用‘聚灵草’护住这圃子的根基,一场暴雨早就把土冲得一干二净!再说这地界,五十年前的界碑就在东边那棵老松树下,上面明明白白刻着‘妖境辖地’,你们人族这是想强占不成?”
这话一出,人族这边顿时炸开了锅。穿青布衫的妇人王阿婆颤巍巍地拄着拐杖上前,怀里还抱着刚采的灵植嫩芽:“胡说!那界碑早被山洪冲歪了,去年我们重新立的时候,村里的老秀才还查过族谱,说这圃子在百年前就是人族的祖产!”
“祖产?”妖族里一位背着箭囊的青年冷笑一声,抬手指向圃子里长势最盛的那片“凝露草”,“你们人族懂怎么养凝露草?这草要在月升时浇晨露,需得妖族的‘引月术’才能聚露,若不是我们族里的长老每月来帮忙,这草早枯死了!”
双方各执一词,声音越来越大,李石已悄悄握住了腰间的柴刀,林越的狐尾也竖了起来,尾尖的毛根根分明,连圃子里的灵植似也感受到了紧张,叶片微微蜷缩,原本该在傍晚绽放的花苞紧紧闭合,连风都似停了,只余下争执声在山谷里回荡。
就在这时,一阵清脆的脚步声从山道那头传来,伴随着孩童们叽叽喳喳的说话声。只见七八个穿着短褂、扎着羊角辫的孩子快步跑来,为首的女孩梳着双丫髻,怀里抱着一本泛黄的厚书,书脊上用朱砂写着“商路史记”四个大字,正是孩童议事会的会长苏晓。
“李大叔!林哥哥!别吵了!我们有证据!”苏晓跑得脸蛋通红,额角渗着细汗,她身后的男孩们还抬着一个木匣子,匣子里铺着深蓝色的锦缎,似乎放着什么贵重东西。
争执的双方都愣住了,李石松开了柴刀,皱眉道:“晓丫头,大人的事你们小孩别掺和,这灵植圃的归属可不是闹着玩的。”
林越也收起了狐尾,不过还是带着几分警惕:“你们能有什么证据?这地界的事,连族里的老长老都记不清了。”
苏晓却不慌不忙,将怀里的《商路史记》放在旁边的青石桌上,小心地翻开。书页因年代久远而有些脆,她用手指轻轻按着纸页,生怕弄坏了:“我们昨天在村里的藏书阁整理旧书,发现了这本《商路史记》,里面专门记载了青苍山脉附近各族的商路和地界划分,你们看这一页!”
众人围了上来,借着残阳的光,只见书页上用小楷写着:“青苍南麓灵植圃,人族与妖族于永熙三十年合力开垦。时人族出粮种与农具,妖族出术法与劳力,共筑界碑,碑刻‘共养’二字,约定此圃为两族共有,所产灵植平分,世代不得相争。”
“合力开垦?共养?”李石喃喃自语,眼神里满是惊讶,他从未听过这样的说法,村里的老人也只说这圃子是人族的产业。
林越也凑上前,仔细看着书页上的字迹,又伸手摸了摸书脊,那朱砂颜色深沉,确实是老物件的样子:“这……这是真的?可我们族里的记载说这是妖境辖地啊。”
苏晓身后的男孩赵小胖这时打开了木匣子,里面放着一块巴掌大的青石碑碎片,碑面上隐约能看到两个残缺的字,正是“共”字的上半部分和“养”字的下半部分:“我们还在老松树下的泥土里挖出了这个!村里的石匠爷爷说,这碎片的材质和年代,跟《商路史记》里说的界碑一模一样,应该是当年界碑被山洪冲碎后留下的。”
王阿婆凑过去,用粗糙的手指轻轻抚过石碑碎片,眼眶突然红了:“难怪……难怪我小时候听我奶奶说,以前每到灵植成熟的时候,山那边的妖族会送果子过来,我们人族也会送粮食过去,原来不是传说啊。”
林越的耳朵垂了下来,尾巴也耷拉在地上:“我……我也听长老说过,以前两族关系很好,还一起在圃子里过节,只是后来因为一场误会,才渐渐疏远了。”
李石看着书页上的记载,又看了看圃子里长势喜人的灵植,脸上露出愧疚的神色:“是我太冲动了,只想着自己族里的收成,忘了这圃子本就是两族共有的。”
“我也有错,”林越连忙说道,“不该一口咬定这是妖境辖地,没查清真相就跟你们争执。”
就在两人互相道歉的时候,一阵微风吹过灵植圃,原本紧紧闭合的花苞突然轻轻颤动起来。众人都安静下来,目光齐刷刷地投向圃子。只见第一朵花苞缓缓绽放,花瓣竟是淡红色的,像人族常穿的绯色衣衫;紧接着,第二朵、第三朵……无数花苞接连开放,奇妙的是,一半的花是绯红,另一半却是翠绿,像妖族最爱的翡翠颜色。
绯红的花瓣在夕阳下泛着温柔的光,翠绿的花瓣则映着天边的晚霞,两种颜色交织在一起,美得让人挪不开眼。更奇的是,绯红的花朝着人族这边轻轻摇曳,翠绿的花则朝着妖族那边点头,仿佛在为两族的和解而高兴。
“这……这是怎么回事?”赵小胖瞪大了眼睛,伸手想去摸一朵绯红的花,却被苏晓拦住了。
“别碰,”苏晓轻声说,“这是灵植在回应我们,它们也希望两族能像以前一样,一起照料这片圃子。”
李石看着眼前的景象,突然笑了,他拍了拍林越的肩膀:“林小子,既然这圃子是两族共有的,那以后咱们就一起照料吧。你们妖族懂引月术,负责聚露;我们人族力气大,负责翻土施肥,怎么样?”
林越也笑了,狐尾轻轻晃了晃:“好啊!等下个月灵植成熟了,咱们两族一起办个丰收宴,就像《商路史记》里说的那样!”
王阿婆从怀里掏出一个布包,里面装着刚烤好的麦饼,分给妖族的人:“来,尝尝我们人族的麦饼,垫垫肚子。”
妖族的青年也从箭囊里拿出几个野果,递给人族的孩子们:“这是山里的‘甜浆果’,可甜了,你们尝尝。”
孩子们围着青石桌,有的翻看着《商路史记》,有的拿着浆果啃得津津有味,李石和林越则蹲在灵植圃边,一起查看凝露草的长势,讨论着下个月该施什么肥。残阳的余晖洒在他们身上,将两族的影子拉得很长,交织在一起,再也分不清彼此。
微风再次吹过,绯红与翠绿的花瓣轻轻飘落,有的落在人族的粗布衣衫上,有的落在妖族的兽纹劲装上,空气中不再有焦灼的气息,只剩下灵植的清香和人们的欢声笑语。远处的老松树沙沙作响,仿佛在为这场迟到了百年的和解而欣慰,而那本泛黄的《商路史记》,则静静地躺在青石桌上,书页在风中轻轻翻动,像是在诉说着两族世代友好的古老约定。
苏晓看着眼前的景象,悄悄握紧了小拳头。她知道,孩童议事会今天做的不仅仅是化解了一场误会,更是重新连接了两族断裂的友谊。以后,青苍山脉南麓的这片灵植圃,不仅会生长出滋养两族的灵植,更会生长出跨越种族的信任与温情,而这一切,都将被写进新的故事里,流传给下一代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