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李逵独身赴凌州-《水浒,高启强魂穿晁盖》

  李逵只知道凌州在济州府的北边,便背着包袱直奔北城门。

  已经是亥时了,城门已经关闭。

  “开门,把门开开。”

  “看不到天已经黑了吗...妈的...”

  守卫城门的小头目,听到有人让开城门,嘴里骂骂咧咧的从门房里出来。

  出来一看是李逵,立刻把那句骂人的话吞进了嘴里。

  谁能不认识李逵,这位可是真正的大爷,一瞪眼那就是要杀人的。

  小头目不敢怠慢,赶忙小跑着迎了出来。

  “李爷,您有事?”

  “我要出城。”

  那名小头目有点犯难地说道:“李爷,您出城做什么?”

  李逵一瞪眼:“做什么...拉屎。”

  “啊!”

  那名小头目是哭笑不得,“李爷,您拉屎...城里没有茅房吗?”

  “城里...城里的茅房我用不习惯,只能去外边。”

  小头目也不傻,这明摆着就是说瞎话:“李爷...那您有官凭路引吗?”

  李逵挠了挠后脑勺,嘟囔道:“那个...忘记带了。”

  小头目陪着笑:“李爷...那就...有点为难小人了。”

  在宋朝,虽然商业发达,夜市兴盛,但宵禁制度依然是存在的。

  只是相比唐代,宵禁时间可能有所缩短,城市生活更加活跃。

  在宋朝,晚上城门确实会关闭,而且普通人在夜间一般是不能随意出城的。

  另外,宋朝对四个城门也有严格的管理制度。

  宋朝不但继承了前代的\"宵禁\"制度,而且城市也实行严格的开闭城时间:

  白天:日出后开城门,日落后关城门

  夜晚:实行宵禁,鼓声响起后禁止在街道通行

  特殊情况:有紧急公务、疾病、丧事等特殊情况,需持官方通行凭证并经守门官查验。

  对于普通人出城也有规定:

  白天:可以自由出入,但需接受城门检查

  夜晚:原则上禁止通行,违反者可能被拘留或处罚

  特殊人群:官员、信使、军人等因公夜间出行,需持相关凭证

  另外,在对城门的管理上,地区不同管理上也有一定的差异。

  比如:都城开封、临安:管理最为严格,城门守卫森严。

  边防重镇:出于军事安全考虑,管控更严格。

  一般州县:管理相对宽松,但基本制度相同。

  晁盖攻占济州府后,也基本上延续了宋朝官方的这些管理制度。

  小头目见李逵瞪圆了眼,手已经按在了板斧柄上,吓得腿肚子直哆嗦。

  这位爷可是真敢砍人的主儿,前些日子在街上就因一个小贩不小心撞了他,差点把人家摊子都给劈了。

  “李爷息怒,息怒...”

  小头目赔着笑脸,“要不这样,您稍等片刻,容小的去请示一下上头?”

  李逵一听要请示,顿时急了:“请示个鸟!俺铁牛出城拉泡屎还要请示?你是不是活腻了?”

  说着就往前逼近了一步,那小头目吓得连连后退,险些摔倒。

  旁边一个老兵见状,忙上前打圆场:“李爷,您别动怒。这样,小的给您开条缝,您快去快回,可别走远了。这城外晚上不太平,听说最近有狼群出没。”

  李逵一听正中下怀,却故作不耐烦:“啰嗦什么!快开门!”

  老兵对小头目使了个眼色,小头目这才不情不愿地吩咐守门士兵:“开条缝,让李爷出去。”

  沉重的城门“吱呀”一声开了条仅容一人通过的缝隙,李逵二话不说,侧身钻了出去。

  “李爷,您可快点回来啊!”

  小头目在门内喊道。

  李逵头也不回地摆摆手:“知道啦!拉完就回!”

  在延续官府对一座城池管理的制度下,晁盖实行的是内紧外松的政策,对济州府的城门管理相对比较松,只是日出开城门,日落管城门。

  如果晚上有特殊的情况,经过查实后并且确认后,凭借官府的官凭路引,甚至街道开的证明,都是可以出城的。

  不过,一般情况下,普通的老百姓也很少有晚上出城门的,没有人愿意找这个麻烦。

  相反,济州府里的管理就比较严格,施行军事管制与治安巡逻:

  城市设有“厢”作为基层管理单位,配备厢典、街子、巡检等人员,负责治安、纠察、巡逻等事务。

  而且,整个济州府的防御,由史文恭率领五百梁山精锐负责。

  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对周边的乡镇和州府传递一个信号,济州府非常安定,欢迎各地的客商往来做生意。

  所以,李逵也就比较容易的出了城门。

  一出城门,李逵立刻变了脸色,嘿嘿一笑,大步流星地往北走去。

  他哪里是要拉屎,分明是要独自前往凌州,给那什么“水火二将”点颜色看看。

  “哼,不让俺去,俺偏要去!等俺砍了那俩鸟人的头,看哥哥们还说不说俺铁牛没用!”

  此时已是亥时三刻,月色朦胧,星光稀疏。

  李逵借着微光,沿着官道一路向北。

  他脚力极好,不出一个时辰,已走出了二十余里。

  太阳升起后,守门的小头目赶忙向史文恭禀报。

  史文恭一听就明白了,李逵这是擅自出了济州府。

  他也不敢怠慢,赶忙向晁盖禀报。

  晁盖正在与宋江、吴用商议粮草调度之事,听闻史文恭来报,眉头顿时皱起。

  “这个黑厮!”

  吴用一拍桌案,“果然耐不住性子!”

  晁盖一笑:“这才是李逵的性格,他要不偷偷出城,也就不是他了。他此去必是奔凌州而去,魏定国、单廷珪二人倒不足为惧,只是若他坏了全盘计划,后果不堪设想。”

  史文恭拱手道:“天王,末将愿带一队轻骑,速去将李逵追回。”

  晁盖略一思忖,却摇了摇头:“李逵脚力极快,此时已走出两个时辰,追之不及。况且以他那倔脾气,就算追上,也未必肯回。”

  他起身踱步片刻,忽然停下:“既然拦不住,干脆就顺势而为。速速让燕青来见我。”

  “是!”

  亲兵转身出去寻找燕青,不消片刻,燕青便快步走了进来。

  “天王...您找我?”

  “正是!小乙,李逵已经私自出了济州府。”

  “啊!”

  燕青也是大吃一惊。

  “小乙,”

  晁盖吩咐道,“小乙,你即刻出发,暗中尾随李逵。若李逵遇险,可择机相助;若他胡来,务必阻止。”

  “遵令!”

  燕青转身便往外走。

  忽然,晁盖又喊住了他:“小乙,等一下!”

  燕青赶忙回身请示:“天王,您还有何吩咐?”

  晁盖为什么又把燕青喊住了呢?

  因为,晁盖猛然想起了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