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喉咙微微动了动,想开口反驳,想立刻说出那句“我跟你不一样,我不会那样”,想用最坚定的语气向她保证,他永远不会因为她的外貌或状态而改变对她的感情。
可话到嘴边,却像被无形的墙挡了回去,卡在喉咙里,怎么也吐不出来。
他知道,她不是在质疑他的品性,而是在质疑时间。
再坚定的人,也扛不住日复一日的琐碎。
清晨六点的闹钟,孩子的哭闹,脏衣服堆成山,冰箱里没菜,物业催费,亲戚攀比……
这些细碎的砂砾,一点点磨着人的意志,消磨着激情。
十年后,二十年后,当他也疲惫不堪,被工作压得喘不过气,回家看到的是另一个被生活榨干的人,他还能保证初心不变吗?
他不敢打包票。
真的,不敢。
黄行意看着他沉默的样子,知道他已经听进去了。
她心头的那股倔强和焦虑慢慢退了些,语气也软了下来,带着几分无奈,几分心疼:“孩子上学那点事,真没那么紧急。幼儿园还能再等等,亲戚的冷言冷语也不过是几句闲话。咱们眼下,还是先想想怎么把日子过踏实吧。房子、收入、规划,哪一样不是火烧眉毛?”
在她看来,他们现在的积蓄,差得太远了。
别说未来几十年,就算放在不久后的21世纪,帝都的房价已经一飞冲天,像脱缰的野马,冲上云端。
凭他们现在这点存款,连给孩子买套房的零头都不够。
一套普通两居室,动辄上百万,甚至逼近千万。
而他们手头的钱,连个首付的角都沾不上。
两个孩子的教育、成长、未来,哪一样不需要钱?
兴趣班、补习班、出国交流、大学学费,甚至以后结婚买房,每一笔开销都像一座山,压得人喘不过气。
她不想让孩子将来因为家境而受限,不想他们只能在狭窄的老破小里长大,不想他们连选择理想学校的资格都没有。
所以她早就开始研究方向,白天上班,晚上查资料,翻政策文件,看经济趋势,给陈知遥列了好几个国家未来会重点扶持的行业和地段——新能源、人工智能、高端制造、自贸区规划……
她希望他能提前布局,抓住机会多赚些。
哪怕风险大些,只要方向对,几年后就可能翻几倍。
只有家底厚了,孩子将来才能有更多选择,才不会被生活逼到墙角,才不至于因为一分钱难倒英雄汉。
他们可以自由地追梦,可以体面地生活,而不是一辈子为了房租和账单奔波。
但不管怎样,这些打算里头,压根就没想过让他从此不上班,天天待在家里做饭过日子。
她从未期待他成为家庭的唯一支柱,但也绝不愿他彻底退出社会,失去自己的价值和节奏。
他们是一对夫妻,不是主仆,更不是谁依附谁的寄生关系。
“刚才你说的那些,我觉得挺在理。要是非得让我回答,我其实也给不出一个准话。但既然你不愿意,那关于让你辞职在家的事,咱们就到此为止吧。以后别再提了,行吗?”
陈知遥是真的有点扛不住了。
每次一吵架,简童总喜欢翻那些陈年旧账,把过去的事情一件件拎出来数落。
她说一句,就能带出十句,语气越说越重,情绪也越说越激动。
而陈知遥呢,偏偏又是个不擅长争辩的人,面对滔滔不绝的指责,往往只能沉默地听着,心里却像被石头压着一样沉闷。
他不是不想解释,而是发现,无论怎么解释,对方似乎都不愿意听进去。
久而久之,他也累了。
所以这一次,他干脆选择了退让,语气低沉,却又带着一丝疲惫的决绝。
与此同时,门外。
方丽红正蹑手蹑脚地贴着门边偷听。
她的耳朵紧紧贴在冰冷的木门上,一只手还轻轻扶着门框,生怕发出一点响动。
她也不是故意要这样做,可她实在是放不下心。
自从家里气氛变得紧张以来,她每天晚上都睡不安稳,脑子里不停地想:孩子们到底在吵什么?
是不是关系出问题了?
她作为长辈,总得知道点什么才行。
不然,万一哪天闹出大事来,她连个准备都没有,那可怎么办?
可不听听心里实在不踏实,于是她只能选择这种方式,悄悄地、偷偷地了解一点内情。
屋里头的声音由高变低,吵闹声慢慢没了,最后静悄悄的。
起初还能听见简童略带激动的质问声,接着是陈知遥缓慢而克制的回应,再后来,两人的对话越来越轻,语气也不再尖锐。
方丽红竖着耳朵听了许久,终于确认里面已经恢复了平静。
没有争执,没有冷战般的沉默,也没有摔东西的动静。
她这才松了口气,一直悬着的心终于落了下来。
心口那块沉甸甸的石头仿佛终于被搬开,她下意识地用手按了按胸口,长长地呼出一口气,像是完成了一场艰巨的任务。
趁着里头两人还在聊,没注意外头,她立马转身,轻手轻脚地走开了。
她小心翼翼地抬起脚,一步一挪地往后退,生怕地板发出一点“吱呀”声。
等到彻底离开门口,远离了那扇紧闭的房门,她才稍稍放松了些,脚步也略微快了一点。
她一路低着头,穿过客厅,走到厨房门口时,还不忘回头看了一眼。
确定没人跟出来,也没人注意到她刚才的行为,她才彻底安心。
她靠在厨房的墙边,闭了闭眼,心中默默祈祷:希望这一次能真的平息下来,别再闹了。
没过两天,方丽红瞒不住了,把简童和陈知遥吵架的事全告诉了陈瑾瑜,一边叹气一边摇头:
她原本是想自己压下来,不让孩子们知道太多。
可这两天,家里的气氛依旧微妙,陈知遥明显情绪低落,简童也常常一个人发呆,饭桌上几乎没人说话。
方丽红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她终于忍不住,在一个午后,趁着陈瑾瑜在家,把那天偷听到的对话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
她语气沉重,眉头紧锁,一边说还一边叹气,像是背负着千斤重担。
喜欢八零大佬宠不停,作精后妈赢麻了
可话到嘴边,却像被无形的墙挡了回去,卡在喉咙里,怎么也吐不出来。
他知道,她不是在质疑他的品性,而是在质疑时间。
再坚定的人,也扛不住日复一日的琐碎。
清晨六点的闹钟,孩子的哭闹,脏衣服堆成山,冰箱里没菜,物业催费,亲戚攀比……
这些细碎的砂砾,一点点磨着人的意志,消磨着激情。
十年后,二十年后,当他也疲惫不堪,被工作压得喘不过气,回家看到的是另一个被生活榨干的人,他还能保证初心不变吗?
他不敢打包票。
真的,不敢。
黄行意看着他沉默的样子,知道他已经听进去了。
她心头的那股倔强和焦虑慢慢退了些,语气也软了下来,带着几分无奈,几分心疼:“孩子上学那点事,真没那么紧急。幼儿园还能再等等,亲戚的冷言冷语也不过是几句闲话。咱们眼下,还是先想想怎么把日子过踏实吧。房子、收入、规划,哪一样不是火烧眉毛?”
在她看来,他们现在的积蓄,差得太远了。
别说未来几十年,就算放在不久后的21世纪,帝都的房价已经一飞冲天,像脱缰的野马,冲上云端。
凭他们现在这点存款,连给孩子买套房的零头都不够。
一套普通两居室,动辄上百万,甚至逼近千万。
而他们手头的钱,连个首付的角都沾不上。
两个孩子的教育、成长、未来,哪一样不需要钱?
兴趣班、补习班、出国交流、大学学费,甚至以后结婚买房,每一笔开销都像一座山,压得人喘不过气。
她不想让孩子将来因为家境而受限,不想他们只能在狭窄的老破小里长大,不想他们连选择理想学校的资格都没有。
所以她早就开始研究方向,白天上班,晚上查资料,翻政策文件,看经济趋势,给陈知遥列了好几个国家未来会重点扶持的行业和地段——新能源、人工智能、高端制造、自贸区规划……
她希望他能提前布局,抓住机会多赚些。
哪怕风险大些,只要方向对,几年后就可能翻几倍。
只有家底厚了,孩子将来才能有更多选择,才不会被生活逼到墙角,才不至于因为一分钱难倒英雄汉。
他们可以自由地追梦,可以体面地生活,而不是一辈子为了房租和账单奔波。
但不管怎样,这些打算里头,压根就没想过让他从此不上班,天天待在家里做饭过日子。
她从未期待他成为家庭的唯一支柱,但也绝不愿他彻底退出社会,失去自己的价值和节奏。
他们是一对夫妻,不是主仆,更不是谁依附谁的寄生关系。
“刚才你说的那些,我觉得挺在理。要是非得让我回答,我其实也给不出一个准话。但既然你不愿意,那关于让你辞职在家的事,咱们就到此为止吧。以后别再提了,行吗?”
陈知遥是真的有点扛不住了。
每次一吵架,简童总喜欢翻那些陈年旧账,把过去的事情一件件拎出来数落。
她说一句,就能带出十句,语气越说越重,情绪也越说越激动。
而陈知遥呢,偏偏又是个不擅长争辩的人,面对滔滔不绝的指责,往往只能沉默地听着,心里却像被石头压着一样沉闷。
他不是不想解释,而是发现,无论怎么解释,对方似乎都不愿意听进去。
久而久之,他也累了。
所以这一次,他干脆选择了退让,语气低沉,却又带着一丝疲惫的决绝。
与此同时,门外。
方丽红正蹑手蹑脚地贴着门边偷听。
她的耳朵紧紧贴在冰冷的木门上,一只手还轻轻扶着门框,生怕发出一点响动。
她也不是故意要这样做,可她实在是放不下心。
自从家里气氛变得紧张以来,她每天晚上都睡不安稳,脑子里不停地想:孩子们到底在吵什么?
是不是关系出问题了?
她作为长辈,总得知道点什么才行。
不然,万一哪天闹出大事来,她连个准备都没有,那可怎么办?
可不听听心里实在不踏实,于是她只能选择这种方式,悄悄地、偷偷地了解一点内情。
屋里头的声音由高变低,吵闹声慢慢没了,最后静悄悄的。
起初还能听见简童略带激动的质问声,接着是陈知遥缓慢而克制的回应,再后来,两人的对话越来越轻,语气也不再尖锐。
方丽红竖着耳朵听了许久,终于确认里面已经恢复了平静。
没有争执,没有冷战般的沉默,也没有摔东西的动静。
她这才松了口气,一直悬着的心终于落了下来。
心口那块沉甸甸的石头仿佛终于被搬开,她下意识地用手按了按胸口,长长地呼出一口气,像是完成了一场艰巨的任务。
趁着里头两人还在聊,没注意外头,她立马转身,轻手轻脚地走开了。
她小心翼翼地抬起脚,一步一挪地往后退,生怕地板发出一点“吱呀”声。
等到彻底离开门口,远离了那扇紧闭的房门,她才稍稍放松了些,脚步也略微快了一点。
她一路低着头,穿过客厅,走到厨房门口时,还不忘回头看了一眼。
确定没人跟出来,也没人注意到她刚才的行为,她才彻底安心。
她靠在厨房的墙边,闭了闭眼,心中默默祈祷:希望这一次能真的平息下来,别再闹了。
没过两天,方丽红瞒不住了,把简童和陈知遥吵架的事全告诉了陈瑾瑜,一边叹气一边摇头:
她原本是想自己压下来,不让孩子们知道太多。
可这两天,家里的气氛依旧微妙,陈知遥明显情绪低落,简童也常常一个人发呆,饭桌上几乎没人说话。
方丽红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她终于忍不住,在一个午后,趁着陈瑾瑜在家,把那天偷听到的对话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
她语气沉重,眉头紧锁,一边说还一边叹气,像是背负着千斤重担。
喜欢八零大佬宠不停,作精后妈赢麻了